(共19张PPT)
当你遇到难题或者不懂的问题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说一说:
3 *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任务一:了解作者,检测字词
背诵 照例 圈出 段落
练习 糊里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任务一:了解作者,检测字词
背诵 背包 挨打 紧挨
圈出 羊圈 猪圈
任务一:了解作者,检测字词
bèi
juàn
juàn
quān
bēi
ái
āi
背:A.bèi B.bēi
①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 )的滚瓜烂熟了。
②她背( )着一个精致的挎包在街上散步。
A
B
任务一:了解作者,检测字词
A
B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脉络
用自己的话说说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几点阅读要求。
竞赛规则:
1.快速默读课文,读书姿势端正(双手捧书,稍稍外斜);
2.如果有个别字不认识、个别词语不理解,没有关系,迅速跳过;
3.课文读完迅速坐正看老师,用时最少的前3名同学获胜。
勤学好问
私塾
课文主要写的是 小时候在 读书,因为 ,壮着胆子向 提问的事。赞扬了孙中山 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 的学习习惯。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谁干了什么?谁和谁发生什么事?)
孙中山
先生
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不懂就要问
私塾
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任务三:细读课文,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
戒尺
旧时私塾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板尺。
任务三:细读课文,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
任务三:细读课文,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咿咿呀呀
咿咿呀呀:拟声词,形容某些物体摩擦碰撞发出的声音,或小孩子说话、低哭的声音。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从“咿咿呀呀”到“鸦雀无声”你体会到了什么?
两个词语的对比很好地写出了同学们看到孙中山提问后的震惊。
表达方式新鲜
任务三:细读课文,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任务三:细读课文,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
大声朗读句子,并说说感悟。
对于孙中山向老师提问差点挨打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
孙中山为了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孙中山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拓展延伸
1.“不懂就问”是不是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马上问呢?
应该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实在想不出来了,然后再问。
2.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懂就问的经历呢?讲给大家听一听吧。
3.积累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名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2)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陈献章
(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
提问。 ——普列汉诺夫
作业布置:
1.基础题:1.抄写课文四字词语。
2.选做题:课后阅读《孙中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