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1)靳尚带卫士二人,各蒙面,guǐ jué( )地由右侧登场。
(2) 我们只有léi tíng( ),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3)待消息传到国外,还会引起关东诸国的fēi nàn( ),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
(4) 时而伫立pì nì( ),目中含有怒火。
(5) 我看见婵娟被人nüè dài( ),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地有所争论。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脚镣 睥睨 咆哮 徘徊
B.波澜 跳午 宇宙 阴谋
C.污秽 播弄 犀厉 灿烂
D.景仰 炫目 迸射 雷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她见别人自制的拎兜挺漂亮,也如法炮制了一个。
B.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
C.不一会,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D.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B.你们滚下船来,你们滚下云头来,我都要把你们烧毁!烧毁!烧毁!
C.哭,哭有什么用 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顶多让你们哭出几笼湘妃竹吧!
D.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6.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7.下列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B.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分析: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玩“阴谋”的社会的憎恶,以及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
C.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热情歌颂。
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分析:作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强烈追求。
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为“慢城”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字)
“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指人口在5万以下的城镇、村庄或社区,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绿化,支持绿色能源,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没有快餐区和大型超市。根据“慢城”运动联盟的规定,想要成为其中一员,必须在人口、环境政策、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食品生产甚至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满足多项具体规定。
9.学习了《屈原》一文后,班级举行了以“走近屈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 人们为此要开展哪些活动
答:
(2).请谈谈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品质。
答:
(3).假如屈原来到了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答: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 你把我载着拖到(甲)的边上去,拖到(乙)的边上去,拖到(丙)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②,你③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④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⑤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⑥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⑦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⑧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⑨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10.选文第1段中甲、乙、丙三处横线应分别填上 、 、 。
A.东海 B.长江 C.洞庭湖
11.选文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选文第2段中共有9个“你”,所指代的内容不尽相同。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④⑧|①⑤⑥|⑦⑨
D.②⑥⑧⑨|①③④|⑤⑦
13.选文第2段中“无形的长剑”指什么
14.选文第2段中“比铁还坚固的黑暗”比喻 。本段中与这一句话的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五幕】关汉卿的书斋
田汉
他的好友杨显之,在看已经写成的几折。关汉卿站在其后面。
关汉卿:显之,你看这样写,行了吗?
杨显之:行。我看这倒是你的压卷之作。不过有几点想问问你:第一,蔡婆婆这人物,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当作坏人写吧,她又是窦娥的婆婆,窦娥是为了救她才屈死了的。
关汉卿:这个人大体上还是善良的,她不是很爱窦娥的吗?
杨显之:不过你当她是好人写,她又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借给你五两银子,隔一年连本带利要你十两;借给你十两,隔一年要你二十两。没有钱还她,你就得把女儿卖给她做儿媳妇。这样的人还能是好人?我倒是赞成赛卢医那个办法,要用绳子勒死她。
关汉卿:勒死她,就没有人再放高利贷了?
杨显之:那当然还会有。
关汉卿:却又来了。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相比之下,蔡婆婆还是比较好一点的了。要找真正的好人,除非世界上没有高利贷了。
杨显之:好,这一点算过去了吧。第二点,山阳县逼供之后,马上说“明日杀窦娥”,既不经三审六问,也不申请刑部批准,就处决人犯。作一个前代的戏,不是符合惯例啊!
关汉卿:你这一点提得好。可是我问你,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忽辛杀朱小兰,不是刚问过一堂,第二天就稀里糊涂把她给砍了吗?
杨显之:哦,原来你是这个用意,那就没有说的了。此外在文字上,我觉得第二折那支《感皇恩》很好。“······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写得又生动,又深刻。后面那支《滚绣球》,“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我看干脆改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感情不是更强烈一些吗?
关汉卿:好,那就这么改吧。
杨显之:不,你自己斟酌吧,我说得不一定对。
关汉卿:不,你说得很对,(确定地)改!
从桌上落下一张纸,杨显之忙拾起,看了一下。
杨显之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关汉卿:(低声)这是文丞相写的。
杨显之:文丞相?你是说文天祥丞相?
关汉卿:对,就是他。
杨显之:好。我今天还有事,我走了。(站起)文丞相的诗,我带着了。
杨显之匆匆地走出去了。关汉卿看着已经改过的前三折,出了神,不觉朗诵起来。关忠上场。
关忠:老爷,叶先生来了。
关汉卿不应。他已独自沉浸在艺术世界里好半天,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叶和甫上,关忠欲再报告,叶和甫止住他,轻轻地走进来,听关汉卿朗诵。
关汉卿朗诵:【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
关忠:(提醒)老爷,叶先生来看你来了。
关汉卿:谁?(他醒过来似的)哦,和甫。
关忠:叶先生来了好一会儿了。
关汉卿:请坐,请坐。没有知道你来了。失迎得很。
叶和甫:哪里,哪里。还是我来得莽撞,扰乱你的文思了。
关汉卿:(吩咐)关忠,点茶。
关忠:是,(端茶给叶和甫)您请喝茶。
叶和甫:昨儿个帘秀告诉我,你在给她打一个新本子,就是你刚念的这个吗?
关汉卿:对。
叶和甫:已经完稿了?
关汉卿:没有。还差一折,不过也快完了。
叶和甫:一定又是个杰作吧,刚才的这支《滚绣球》就不错。让我先观为快吧。(他接过前几折,看了一下。)
关汉卿:哦,还是所谓的“乱头粗服”,刚才想请显之给仔细改一改,可他没工夫。
叶和甫:“乱头粗服,丰韵天然”,你从来不是这样写的么?不过听刚才念的,什么“不分好歹难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连天地也骂起来了,不能像往常那样轻松一点吗?
关汉卿:你是内行,当然应知道,这戏的写法是随着情节而定的。这戏原本就不是轻松愉快的情节,怎么能用这些笔法呢?我甚至鄙视那些写法,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
叶和甫:(不了解)哦,不。还是往常那样的好。你开的是薄荷、甘草的店,人家就向你买薄荷、甘草,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关汉卿:你们那样看我?
叶和甫:哦,这是开玩笑。(转话题)刚才这个戏是写的哪个朝代的故事呢?
关汉卿: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应是汉朝吧。东海地方有一个孝妇被东阿太守给冤杀了,后来那地方三年没下雨。直到于公治狱,这案子给平反了,这才下起雨来。
叶和甫:这不过是个传说,你不会是还要替传说中的人物担忧吧?
关汉卿: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
叶和甫:唔,帘秀告诉我,你对最近朱小兰一案很抱不平。
关汉卿:对,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为她不平的。
叶和甫:是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更何况你这样多情的文人呢?不过,别人议论尽管议论,你可千万别写。
关汉卿:(反感)那为什么?
叶和甫:我觉得,你近来的几出戏,像《救风尘》《望江亭》啊,称得上是洛阳纸贵。歌台舞榭没你的戏就不卖座。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
关汉卿:胡说什么,我哪是什么“烟花粉黛的大师”,我写《救风尘》是歌颂赵盼儿那样急人之难的侠妓,我写《望江亭》是赞美谭记儿那样机智勇敢、保卫自己幸福的寡妇。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再说了,我不是在痛恨那些周舍、杜婆婆,还有杨衙内之流吗?我也不求什么盛名,怕什么一落千丈?
叶和甫:(遮住地)别生气嘛。再说了,小兰一案其说不一,你不要只听人家的一面之词,据李驴儿的说法······
关汉卿:你这不是一面之词吗?叫我说,是李驴儿这狗杂种,把一个无辜的女子陷害死了,还要血口喷人。你也跟着附和,玷污她的清白。
叶和甫:汉卿,别忙。还有了,你刚才埋怨皇天“欺软怕硬”。其实,我们做事说话就得把谁硬谁软好好地估量一下。李驴儿当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可是他后面有萨千户,还有忽辛大人。忽辛原也没有什么,其人贪赃枉法,不辨贤愚,不分好歹,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不是我恭维你,你在戏里骂得真对。但有什么用呢?阿合马大人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财神爷,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其余的人全是些鸡蛋,没人敢说他半个坏字眼。你敢碰他?谁碰他谁倒霉。别忘了,老朋友,已经有几个人被下狱了。监察御史白栋、宿卫秦长卿秦大人,你不要重蹈他们覆辙啊!
关汉卿:(愈发不快)怎么,你是要来威胁我?
叶和甫:(越发说得唾沫四溅)你写的这个戏本子,不管假托哪一个朝代的事,只要一演出来,明眼人哪个不知是在挖苦忽辛大人?只要人家在阿合马大人面前说上几句,不管是演戏的还是写戏的,准保都得······嚓,(用手在脖子上做了个抹脖动作)-掉脑袋啊。
关汉卿:(质问)别瞎说了,我这戏跟阿合马有什么关系?
叶和甫:你骂忽辛,会跟他老子不相干?弄不好连我们都······
关汉卿:(走前一步)你说了两点,那我也说两点。我写的主角窦娥,是她舍己救人的性格感动了我,使我不能不写,绝不是单纯为的骂什么人。你千万替我解释解释。而且,我是爱上了戏才写戏的。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别连累了您,“士各有志”,您请吧。
(选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15.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幕先写关汉卿与好友杨显之在书斋中斟酌已写成的几折《窦娥冤》,各自发表修改意见。随后,叶和甫劝关汉卿不要写《窦娥冤》。
B.从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对话可以看出,杨显之对待文学创作严肃、认真,他长于修改作品,有文人风骨,是关汉卿的“莫逆之交”。
C.叶和甫把关汉卿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不赞成他改写公案戏,苦口婆心规劝他不要重蹈监察御史白栋等人的覆辙。
D.田汉笔下的关汉卿倾尽才力和心血创作杂剧,带有维护正义、崇尚自由、敢作敢为的精神气质,闪烁着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光华。
1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的第五幕中有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论争,有关汉卿与叶和甫的矛盾冲突等。
B.田汉在此幕中善于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剧作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上有独到之处。
C.第五幕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塑造关汉卿等人物形象,“确定地”“反感”“愈发不快”等都属于神态描写。
D.“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这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用“甘草、薄荷”比喻那些情节较轻松愉快的作品。
17.关于《窦娥冤》中的两句唱词,关汉卿的文本为:“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杨显之建议他改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为什么非常赞成这种改动?(6分)
18.现当代戏剧家田汉以生花之笔血肉丰满地再现了十三世纪梨园领袖关汉卿的光辉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历史剧《关汉卿》是如何呈现和渲染历史的真实性的。
阅读《归乡记》,完成各题。
归乡记
①泰安,浙江常山县中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村口的古廊桥边,竖着一盏流传了数百年的古灯。这盏灯,每天在古老村庄的夜晚亮起,又在天亮后熄灭。一盏在古村里点亮了数百年的灯火,早已成为人们心头牵挂的光芒。
②这个村庄,除了那盏代代相传的古灯,还有一条宁静的溪涧,许多明清古民居散落在溪涧旁,与一树树梨花相映。溪水上架着六十六座石桥和一座木质平梁古廊桥,桥头“苔痕上阶绿”,溪畔“绿树村边合”,那些古树的年龄动辄几百年。几百年间,牛角挂书、耕读传家,是泰安村的传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是流淌在村民血液里的基因。
③天色一点点暗下来,村里民宿的主人黑孩把那盏古老的灯点亮后升到灯杆顶端,小小的火苗摇曳在空中。他和妻子糖糖返乡创业已经好多年了,也越来越喜欢这山里宁静缓慢的生活。
④黑孩毕业于美术学院,内心懂得一座古老村庄的好处。其实在中国大地上,像泰安这样的村庄原本有很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数十年间已然消失无数。他内心隐隐想要留下这样的村庄。
⑤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糖糖的支持。在举行婚礼的第二天,他们看到村里一栋两百多年的老房子要拆掉,心觉可惜。于是两人把刚收的几万元礼钱拿了出来,又找朋友借了一点,买下了这幢老房子,然后花了一整年时间把老房子改造成了一座民宿,想让更多人懂得村庄的好处。
⑥这是一幢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改造成民宿之后依然洋溢着古风。房子里有一座高大的天井,下雨天,雨水淅沥而下,天井内的花草葱茏青翠。这些植物不过是极其常见的野花野草,但山野的事物一旦被重新注视,它所蕴含的美就被激发了出来。
⑦民宿刚刚落成,恰逢村里的老油坊要拆走。他们一听说,心想这可是村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古法榨油坊不但不能拆,还要全面修缮设备,恢复整套的古法榨油技艺,于是就把老油坊买了下来。他们向老父亲学榨油,恢复了老油坊手工榨油工艺;也学酿酒,推出了五粮烧、胡柚酒、青梅酒等十多个品种。
⑧黑孩和糖糖都颇有艺术天赋,他们为民宿和油坊注入了艺术的灵魂。他们独特的设计与包装,使这里充满了文艺气息,吸引着城市里的消费者。他们又在村庄里拍照片、拍视频,运用新媒体手段,把一座村庄的美好生活方式传播出去。泰安村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人从上海、江苏远道而来。
⑨在不少城市人看来,有机会重温和感受这样的生活方式,内心感觉到 、欢愉和慰藉。下厨,有农村里原生态的土灶;吃的,是山上地里的新鲜货;吹的风、淋的雨,都是清新山野的风和自然的雨水。这种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大家都想去过一过。
⑩从民宿出发,黑孩内心的收获很多,他开始坚定地走上了城乡合作建设乡村的道路。这些年,有不少艺术家、企业家相继成为“返乡青年”,一起共建乡村。黑孩跟这些人一起在建设了城乡合作共同体——“传梭天地”。
在“传梭天地”,乡村产业的创新形态得以展示。如“织宿”有5个主题客房,分别以棉、麻、桑、葛、竹来命名。每个房间又以村民们制作的手工艺品来装饰,以此来带动整个乡村产业发展。黑孩把一架古老的榨油木龙展示在“传梭天地”中,向游客默默讲述着一种传统乡村的精神力量。
夜渐渐深了。这里的夜晚是宁静的,也是悠远的。当又一个清晨来临,第一缕阳光洒向这个古老的村庄,一切又都鲜活起来——鸡鸣鸟叫,牛哞人欢。廊桥边,古灯在晨曦中熄灭,等待着下一个夜晚,等待更多的点灯人再将它燃起。
归乡后的日子是如此普通,又如此不凡,黑孩的心总是被充盈着。
(取材于周华诚的同名文章)
19.文章记述了黑孩归乡后,为了“留下这样的村庄”所做的努力:买下村里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让更多人懂得村庄的好处; ①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庄里拍照片和视频, ② ;建立了“传梭天地”, ③ 。
20. 文中第⑥段加点词语“注视”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
21. 如果要在第⑨段画线处补充一个词,你会填写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22. 文章结尾写道“归乡后的日子是如此普通,又如此不凡”,“普通”和“不凡”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1)诡谲 (2)雷霆 (3)非难 (4)睥睨 (5)虐待 2.B 3.C 4.B 5.A
6.D 7.D 8.“慢城”是指人口在5万以下,追求绿色生活方式,不设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的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 9.(1)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2)屈原与黑暗势力做斗争,关心人民疾苦。我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勇敢无畏的精神和爱国精神,这些优秀品质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永远绽放光彩。(3)(示例)您为了楚国,为了正义,百折不挠,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朽的爱国精神。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仍要学习您的这种精神,英勇无畏地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创造辉煌的人生。
10.C B A
11.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12.B ②③④指的是黑暗的反动势力,其他的都是指“电”。
13.“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14.黑暗的世界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15.C 16.B
17.答案①从语气上看,关的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不如杨的质问语气强烈,杨显之改动后感情更强烈一些。②从主题上看,关的唱词是对天的哀告和祈求,而杨改动后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③从人物上看,杨的两句唱词更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④从句式上看,杨的两句唱词字数相同,对仗工整,句式更整齐,较之原句音韵感更强。
18.答案①内容(剧本)方面:切入《窦娥冤》内容,引用其中的台词,融入文天祥写作《正气歌》诗等内容,以此突出历史真实。②词语(台词)方面:通过嵌合历史词、文言词,如表人名和官职的“萨千户”“忽辛大人”“阿合马”“宿卫秦长卿”等,有时也用带点行业色彩的词语,如“给她打一个新本子”“烟花粉黛的大师”等,来渲染时代氛围。③背景方面:为凸显时代背景,反复强调“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等等,让读者重视那充满苦难和黑暗的时代,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④角色(人物)方面:文本紧扣人物身份、地位、遭遇、个性来刻画关汉卿、杨显之、叶和甫等人物形象,关汉卿的“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话语掷地有声,铁骨铮铮,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立体感强。
19①买下老油坊学习榨油 ②传播村庄的美好生活方式 ③城乡合作建设乡村
20、“注视”在这里是注意地、认真地端详。写出了人们对从未留心观察过的山野植物,用欣赏眼光再次认真地端详与观察,从而发掘出山野的美感。
21、示例一:所填词语:满足 理由:在乡村的生活,让城里人感受到了乡村的美,有机会能亲近大自然,还能吃到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食物,买到古法酿造的油和酒,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满足。
示例二:所填词语:新奇 理由:乡村的生活、乡野的美,都是城市人没有接触过的,他们在这里能够接触到大自然,能够买到城里没有的乡村特产,感受自然的魅力,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
22.示例:不矛盾。“普通”是指黑孩归乡后过着平常的农村乡间生活,这种生活是宁静缓慢,周而复始的。“不凡”则是指黑孩归乡后保留了乡村古老的事物和传统;传承了传统乡村的文化遗产;传播着乡村的精神力量;创新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乡村的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