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 1 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生活年代、地点及主要特征。
清晰阐述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表现,包括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如农作物种植、生产工具使用、房屋建筑等。
理解原始社会从采集狩猎到农耕定居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归纳总结和分析历史发展脉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远古人类的化石、遗址图片及复原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图像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远古人类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品质。
认识到我国远古时期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体会人类社会发展的艰辛历程,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珍惜当今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主要特征及生活状况。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二)教学难点
理解远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探究原始社会从采集狩猎到农耕定居这一转变的原因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播放一段考古发掘远古人类遗址的视频片段,如北京周口店遗址发掘现场,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远古人类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考古学家们在发掘远古人类遗址,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远古时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呢?他们吃什么、住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探索人类活动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2 分钟)
元谋人: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片和相关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 170 万年的云南元谋县。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 “从这颗牙齿化石中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并简要说明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利用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北京人遗址发掘场景图片及相关视频资料,详细介绍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 - 20 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组织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与现代人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差异说明了什么”,进而讲解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和图片资料,分析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包括他们使用打制石器、采集和狩猎、群居生活以及会使用天然火等。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北京人使用火的重要意义,如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赶野兽等,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山顶洞人:展示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针、装饰品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对比其与北京人的不同之处,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3 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他们使用的工具更加精细,生活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原始农耕生活(15 分钟)
半坡居民的生活:利用多媒体展示半坡遗址的房屋复原图、彩陶图片、磨制石器和农作物(粟)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半坡居民的房屋特点,提问 “半坡居民的房屋为什么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师总结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保暖和防潮。接着介绍半坡居民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和彩陶,彩陶上有精美的图案,如鱼纹、鹿纹等,让学生欣赏彩陶图案,感受原始艺术的魅力。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展示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骨耜、水稻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河姆渡居民房屋与半坡居民房屋的不同,提问 “河姆渡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讲解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介绍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这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证据之一,他们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使用骨耜等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展示骨耜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用途和制作方法。
原始农耕生活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 “原始农耕生活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原始农耕生活使人类从采集狩猎的流动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
远古的传说(10 分钟)
炎黄联盟: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介绍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部落情况。展示黄帝和炎帝的画像,利用多媒体展示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地图和相关动画,向学生讲解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之后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炎黄联盟打败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到黄帝和炎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说与史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教师总结传说包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但其中也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现、文献资料等对传说进行考证和研究,从而了解远古时期的部分历史真相,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会正确区分传说与史实。
(三)课堂小结(3 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如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黄帝和炎帝被尊称为什么?” 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记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总结远古时期人类从早期的原始生活逐渐发展到原始农耕生活,再到出现部落联盟和传说,这一系列的发展演变构成了远古时期人类活动的丰富多彩的画卷,为后续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北京人使用的主要工具是( )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青铜器 D. 铁器
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 )
A. 干栏式房屋 B.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 楼房 D. 帐篷
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
A. 粟 B. 水稻 C. 小麦 D. 玉米
传说中,黄帝和炎帝被尊称为( )
A. 人类始祖 B. 治水英雄 C. 人文初祖 D. 部落首领
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做完后统一讲解答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1 分钟)
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远古人类的故事和传说,下节课进行分享。
以 “远古人类的一天” 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要求字数不少于 300 字,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相关历史书籍、文献资料
远古人类遗址模型、文物复制品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实物模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活动。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和组织,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在讲解知识点时,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这份教案涵盖了远古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环节。你对教案的教学方法、内容深度等方面有其他想法,可随时和我说。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疑问?
1. 通过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可获得哪些信息。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时空观念)
2 .了解我国境内的已知最早人类是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 通过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作用等问题。知道中国文化多元一体,增强民族自豪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
距今约3万年
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距今约7000年
史前稻作农业文明的代表,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使用骨耜。
距今约7000-5000年
仰韶先民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
距今约4300-4000年
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距今约5300-4300年
距今约6000年
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黍,使用磨制石器。
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陶寺古城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者,引 人也。
——《风俗通义·佚文》
西方传说中,上帝用泥土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又取其肋骨创造夏娃,让二人配为夫妇。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后来受到蛇的引诱,偷吃了树上的禁果,聪明了起来,因此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被逐出了伊甸园,到人间受难,从此人类就世世代代在大地上生活下来。
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两颗牙齿化石属同一个体的上中门齿,石化程度很深,并呈现浅灰白色。其形体粗壮硕大……可能属于青年男性个体……基本形态同北京直立人较接近而又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应为早期直立人或是由南方古猿纤细型向直立人过渡的一种形态,被命名为元谋直立人……石制品主要为石英岩打制的刮削器,也有尖状器和石片。主要用锤击法制成,加工方法粗糙。化石产地中发现有许多哺乳动物肢骨碎片,有的碎片上有明显的人工切削等痕迹。伴随这些骨片还有一些烧骨和大量炭屑……
——苏秉琦主编《中国远古时代》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简称元谋人
元谋人已经能制作和使用工具
发现地点 生活年代
元谋人
蓝田人
郧县人
云南元谋
湖北郧阳
陕西蓝田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160万年
距今约100年
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读地图:
1. 找到我国境内发现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的遗址。
直立人: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和县人、南京人;
早期智人:金牛山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
晚期智人:山顶洞人、左镇人。
读地图:
2. 找到既发现直立人又发现智人化石的地点。
北京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制品)
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材质:化石
出土地: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收藏地:化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失踪,从此下落不明,模型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人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在当时学术界引起极大的轰动,为研究早期人类的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材料一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北京人遗址,他是北京人遗址的开启者。他向世界公布了周口店龙骨山的考古发现后,加拿大人步达生以医学院的名义向洛克菲勒基金会申请资助,进行系统的考古挖掘。很快,基金会同意资助,成果优先发表在中国的《中国古生物志》上,采集到的化石标本归中方所有,规定“人类化石一律不能运出中国”。
1926年安特生确认其中有两颗是人类牙齿化石。1927年周口店考古挖掘工作启动,发现一颗完整人类牙齿化石,步达生命名“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按照古人类学,北京人的学名应该叫“北京直立人”。
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的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和古人类用火遗迹,这对于确认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懂得用火非常重要。在挖掘方法上,他还改变了以往漫挖的方式,改为打格分方,这样可以明确知道文物的出土位置。1936年,主持周口店发掘工作的贾兰坡发现三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及其上臂骨化石。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挖掘工作持续近10年,挖掘深度达30多米,土方量据说相当于故宫北面的景山,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这项工程才告停。
——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一)》
材料二 到了1929年12月初,天气寒冷,北京(中国地质调查所)命令我立即停止工作。但我总觉得只有几颗“北京人”的牙齿发现,没有重要化石,总不肯死心停工,于是又坚持了两天。12月2日那天,在开掘地方的北部,发现一个很深的小洞。我很兴奋,于是用绳子将腰系住,由几个工人拉住绳子,鼓起勇气下洞去了……最后将出洞的时候,看见洞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黑黑的、圆圆的东西……又将洞口开大一些,露出了我方才见的那个黑黑的、圆圆的东西,原来是“北京人”的一个完整的头骨。
——裴文中《龙骨山的变迁》
遗址发现的意义:这些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1921年,北京人遗址被发现。
1929年,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5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和约10万件打制石器。
前额低平
眉骨粗大
颧骨突出
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北京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088毫升,现代人平均为1400毫升。
吻部前伸
能够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社会组织
火的使用
北京人制作打制石器,用其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如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
人类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其中,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
使用工具
社会组织
火的使用
北京人制作打制石器,用其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从事获取食物的劳动。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①远古时代,自然环境险恶,经常有猛兽出没,依靠个人力量无法抵御猛兽的攻击;
②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北京人以采集、狩猎为生,使用的工具简单粗糙,单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根本原因)
使用工具
社会组织
火的使用
北京人制作打制石器,用其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已经会使用火。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人类用火烧烤食物,吃熟食,更易消化,进而促进了体质的发展;火还可以用来照明、防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大自然的能力,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对自然力的支配,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为什么说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生活年代
发现地点
体貌特征
使用工具
从前的考古学者认为,人类发明用火开始于二三十万年以前的尼安德特人,这是由于在欧洲还没有发现尼安德特人以前的人类化石和遗物,仅在尼安德特人所居住的山洞中发现火的痕迹……北京人用火的发现,至少可以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早到四五十万年以前。这不仅在考古学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人类物质文化的发展也给予了相当大的影响。
——裴文中《中国的旧石器时代》
合
作
探
究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晚期智人的发现要追溯到1930年,亦即发现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第二年。当时,裴文中为了查明北京猿人遗址的南部边界,在清理山顶的浮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被浮土掩盖着的小洞口,取名山顶洞,1933年、1934年进行了系统发掘。山顶洞洞穴分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四部分,出土了包括三个完整头骨在内的至少八个个体的人骨、大批异常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及文化遗物。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复原头像
模样和现代人相同
材料描述的是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于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这里的古人类生活的年代距今约3万年,比北京人晚。
使用工具
山顶洞人使用的
骨针和装饰品
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有初步的审美意识,懂得爱美。
火的使用
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生产生活
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活动
范围相当大,与其他的原始人群有交往;有爱美意识,也有埋葬死者的行为。
社会组织
过着集体生活,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异
生活年代
脑容量
制作工具
用火状况
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会使用火
打制石器,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打制石器
1300-1500毫升
平均1088毫升
请将下列石器的图片与它们的名称、使用说明用直线连接起来,想想考古学家将它们命名为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的理由。
砍砸器:器型不固定,较为粗大,便于手握,大多用来砍伐树木或打击野兽。
尖状器:有尖刃,多用来锥或割。
刮削器:一侧边缘有凸出的、不规则的刃,用以刮削兽皮、木、骨的表面。
长97毫米,宽58毫米,厚24毫米
长151毫米,宽142毫米,厚31毫米
长55毫米,宽38毫米,厚22毫米
1. 【新情境】某学校组织参观一处早期人类遗址,同学们了
解到这一遗址生活的早期人类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
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据此可知,学生们参观的
是( A )
A. 元谋人遗址 B. 蓝田人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郧县人遗址
A
2
3
4
5
6
7
1
2. 郧县人遗址文化层中出土了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
等石器;在蓝田人遗址,考古学家相继发现了尖状器、石
片、石球等石器。这些出土的石器表明他们( B )
A. 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B. 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C. 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
D. 已经演化发展为早期智人
B
2
3
4
5
6
7
1
3.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
录的原始资料;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
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C )
A. 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B. 考古现场影像资料
C.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 历史学家的著述
C
2
3
4
5
6
7
1
学史方法
如何给史料分类
按史料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直接史料)和第二手
史料(间接史料)。
(1)第一手史料指某历史事实发生时产生的资料。如当事人直
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一手史料的史料价
值最高。
2
3
4
5
6
7
1
(2)第二手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是
历史事实的转载或复制资料。二手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
值,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一般而言,第一手史料的史料价值或者说可信度、真实性
高于第二手史料。
2
3
4
5
6
7
1
4. [家国情怀][2023·重庆期末]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北京人遗址中
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表明( C )
A. 北京人相貌与现代人相似
B. 北京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C.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D. 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
C
2
3
4
5
6
7
1
5.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
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该遗址的考古发现( C )
A. 证明了北京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祖先
B. 说明北京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
C. 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D. 确证了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猜想
C
2
3
4
5
6
7
1
6. [教材素材]下面为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此发现
可以说明山顶洞人( A )
A. 会磨光、钻孔,有爱美意识
B. 进行群居生活,会使用工具
C. 知道人工取火,会采集狩猎
D. 体型外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A
2
3
4
5
6
7
1
7.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
家之一。据下图可知,中华文明起源具有( C )
A. 领先性 B. 同步性
C. 多元性 D. 竞争性
C
2
3
4
5
6
7
1
1. [2024·惠州月考]下表所示为关于元谋人和北京人的部分考
古资料。这说明( B )
地点 云南元谋 北京周口店
出土文物 炭屑 北京人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料价值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2
1
A.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过群居生活
B. 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C. 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
D. 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答案:B
2
1
地点 云南元谋 北京周口店
出土文物 炭屑 北京人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料价值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点拨:根据材料“炭屑”可知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头盖骨、牙齿化石”可以验证“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
粗大”,说明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B正
确。材料没有涉及元谋人和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排除A;
原始人类最早发源地在非洲,排除C;材料没有介绍元谋
人的体貌特征,无法证明与北京人的相似性,排除D。
2
1
2.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对北京人
和山顶洞人进行了探究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D )
原始人
类 生活年代 工具、用火 生活方式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打制石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
人 距今约3万年 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氏族公社
2
1
A.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
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B. 山顶洞人已经使用磨制石器,而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
石器
C. 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D. 人类在不断地演化和进步之中
答案:D
2
1
【项目化学习】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
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七年级(1)班以“我是小小考古学家”
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完成相关要求。
2
1
(1)一组同学查阅资料,展示了下面的化石图片。请你写出两
个古人类遗址出土石器的共同特点。据此,你能得出哪些
推论?(4分)
元谋人遗址出土的石器
蓝田人遗址出土的石器
2
1
答案:共同特点:石器边缘不光滑;打砸痕迹明显;都属
于打制石器等。推论:元谋人、蓝田人都使用打制石器;
都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都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2
1
(2)二组同学参观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后,展示了下面一组考
古发现,请你写出它们的历史价值。(2分)
2
1
答案:为研究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
要依据;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
义等。
2
1
(3)三组同学根据考古发现绘制了下面一组北京人生活想象
图。请你介绍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4分)
2
1
答案:【示例】北京人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白天,一部
分青壮年男子出发去附近打猎,一部分男子去附近河滩打
制石器,留下的妇女和老人照顾孩子、采摘野果。傍晚,
人们围坐在火堆边,烤制食物、取暖,共同分享一天的劳
动成果。
2
1
(4)综合上述学习,同学们得出了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是 。(2分)
考古发掘、化石
2
1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中国境内
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内涵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
具有审美、爱美意识
知道使用火
保留猿的体质特征
会人工取火
使用打制石器,群居
会用火、保存火种
1..实践性作业: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最后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展示出来。成果展示时,可采用口头描述、书面描述、绘画、编故事、演短剧等方式进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