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基础过关力第六讲运动和力第1课时力课件(4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物理复习基础过关力第六讲运动和力第1课时力课件(43页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19 08:1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基础过关
第二 力
第六讲 运动和力 第1课时 力
知识点1 力
(1)力的概念:力是 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2)力的单位是 ,符号 。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物体。
物体对物体 
牛顿 
N 
相互 
受力 
(4)力的作用效果:
形状 
运动状态 
快慢(速度大小) 
方向
(5)力的三要素: 、 、 。
(6)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知识点2 弹力
(1)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称为弹性 形变。
(2)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通常所说的拉 力、压力、推力和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3)弹力产生条件:物体相互 并发生 。
弹性形变 
接触 
挤压 
(4)弹力方向和作用点:弹力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 ;弹力 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处。
相反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原理 在 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 就
使用前 ①看清 和 ;②检查并使弹簧测力计 的指针对准 (水平方向使用要在水平方向调 零,竖直方向使用要在竖直方向调零);③轻轻拉动挂钩 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
使用时 ①使弹簧测力计的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上;②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 ;③等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弹性限度 
越长 
分度值 
量程 
零刻度 
量程
知识点3 重力
(1)概念: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地球的吸引 
G 
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 成正比;
重力公式:G= 。其中g取9.8 N/kg,它表示质 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粗略计算时,g可 取 N/kg 重力 示意 图
方向
作用点 物体的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重心在它的 上
质量 
mg 
10 
竖直向下
重心 
几何中心 
(3)应用:用铅垂线确定竖直方向(利用重力的方向 )。
竖直向下 
知识点4 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①两个物体 ,且相互挤压;②接触面 (若 接触面“光滑”则无摩擦力);③两物体间发生 (或有相对运 动趋势)。
阻碍 
接触 
粗糙 
相对运动 
(3)方向:与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
(4)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①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 摩擦力 ;②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 越粗糙,摩擦力 。
相反 
压力 
越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 
越大 
(5)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 、使接触面变 、变滚动为滑 动(如急刹车、汽车打滑)。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 、使接触面 变 、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如机器部件加润滑油;形成 气垫、磁悬浮)。
(6)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摩擦利用,人走路是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 等;摩擦防止,机器工作时,要减少部件间产生的摩擦等。
压力 
粗糙 
压力 
光滑 
核心考点1 重力
例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吊起一个质量为460 g的物体A,弹簧测力计 与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g取10 N/kg)
例1图
(1)在图中,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用 代替物体A)
(2)用两种方法判断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并写出判断依据或计算过程。
方法一: ;
G=mg=0.46 kg×10 N/kg=4.6 N 
通过受力分析可知,由于物体静止,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与
拉力平衡,G=F拉=4.6 N 
例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吊起一个质量为460 g的物体A,弹簧测力计 与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g取10 N/kg)
解题思路:利用公式G=mg可求物体的重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 据物体的状态判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拉力平衡,所以G=F。
[练习](2024广州节选)如图,某同学将篮球掷向地面,经过甲位置后碰到 地面,接着向上反弹经过乙位置,忽略空气的作用力。
练习图
(1)篮球直径为24.6 (选填“mm”“cm”或“dm”),质量为0.6 kg,g取10 N/kg,则该篮球受到的重力为 N。
(2)请在图中乙位置画出篮球的受力示意图。
cm 
6 
核心考点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例2: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 系”,下表是该同学收集的实验数据。
拉力F/N 0 0.5 1.0 1.5 2.0 2.5
弹簧总长度L/cm 6.0 7.5 9.0 10.5 12.0 13.5
弹簧伸长量ΔL/cm 0 1.5 3.0 4.5
6.0
7.5
例2图
(1)竖直悬挂钩码后弹簧被拉长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形状 
(2)帮助该同学补充填写上表的空白。
(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弹簧伸长量与拉 力的关系图。
(4)分析实验数据或根据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你可得到的结 论: 。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例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此时的读数为 ,在生活中,该弹 簧测力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用来测量质量为2 g的物块所受到的重力。
例3图
1.2 N 
不可以 
解题思路: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应先进行调零,还要看它分度值和量 程,质量2 g的物体重力为0.02 N,远小于此测力计的分度值0.2 N, 故不能使用。
[练习]如图甲所示,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用力拉另一端,图中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为 N;若将弹簧测力计从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加一 个2 N的拉力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是 N(图中未画出)。
练习图
3 
2 
核心考点3 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例4:(2022广州节选)如图1,工人将重500 N的货物推入静止的货柜中。 在货柜的同一水平底面上,货物受到水平向右100 N的推力F,从A点匀 速运动到B点用时1 s,在B点撤去F,货物持续运动0.5 s停在D点。(忽略 空气阻力,g取10 N/kg)
例4图
(1)用“·”表示货物,在方框中画出货物在C点的受力示意图;
(2)货物到A点时为计时起点,在图2中画出0~1.2 s货物所受摩擦力的大 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解题思路:(1)受力分析的正确逻辑是“一重二弹三摩擦力”,由0~1 s 货物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得到摩擦力大小f=F=100 N,摩擦力的方向与物 体运动方向相反;(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 关,撤去F后摩擦力大小不变。
练习图
D
A. 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向右
B. 蹬冰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向左
C. a鞋底是橡胶会滑得更远
D. a鞋底是塑料会滑得更远
核心考点4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例5:如图1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例5图
水平 
匀速直线
摩擦力 
(2)在某次实验中正确拉动弹簧测力计,其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则物块所 受的滑动摩擦力f1为 N;若物块向右加速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 擦力为f2,则摩擦力f2 f1(选填“>”“=”或“<”)。
1.6 
= 
例5:如图1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例5图
(3)分析图1甲、乙可知,在 相同时, 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 
压力 
(4)分析图1甲、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F3 ,说明 一定 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 
接触面越粗糙 
例5:如图1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例5图
(5)实验拓展:有同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实验设 计如图3甲、乙所示,数据记录如下表。(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放置方式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①平放 10 4.0 4.0
②侧放 10 4.0 4.0
比较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 。
无关 
(6)实验创新:小丽发现上述实验操作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于 是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3丙所示。改进后,小丽 (选填“一 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木板。因为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对长木板 的压力 ,两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 ,所以接触面间的滑 动摩擦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不一定 
不变 
不变 
不变 
解题思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 的运动速度及接触面积无关。
1. (2023广东)如图所示,书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请在O点画出书受到的 重力G和支持力F支的示意图。
第1题图
2. (2020广州)电磁铁通电后,小磁针N极转至如图所示位置,此时铁块在 水平桌面上静止并受到电磁铁吸引。以点表示铁块,在方框内画出铁块 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第2题图
3. 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用绳子悬挂起来,将小球拉到 一定高度稳定后松手。画出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经过P点时所受力的示意 图。(忽略空气阻力)
第3题图
解:鸡蛋的质量m=50 g=0.05 kg,鸡蛋受到的重力
G=mg=0.05 kg×10 N/kg=0.5 N
不变 
变小 
A. 引体向上 B. 做俯卧撑
C. 举哑铃 D. 原地蹬自行车
D
6. (2024广州)实验小组在探究弹簧伸长量(x)与弹簧受到拉力(F)关系的实 验中,得到如图甲所示的F-x关系图像(图线记为a)。
第6题图
N/cm 
0.5 N/cm 
(2)把这根弹簧截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弹簧的k是否会发生变化?实验小组 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提出了各自的猜想。
甲同学:因为是同一根弹簧,所以k不变。
乙同学:因为弹簧变短了,所以k变小。
丙同学:因为弹簧变短了,所以k变大。
6. (2024广州)实验小组在探究弹簧伸长量(x)与弹簧受到拉力(F)关系的实 验中,得到如图甲所示的F-x关系图像(图线记为a)。
第6题图
为验证猜想,他们对剩余部分弹簧进行如下探究:
①把弹簧悬挂在竖直的刻度尺旁,静止时如图乙,则此时弹簧长度 为 cm;
②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某次弹簧静止时如图丙所示,每个钩码的重力 为0.5 N,则弹簧下端受到钩码的拉力F= N,此时弹簧的伸长量 x= cm;
3.0 
2.5 
2.50 
弹簧受到的拉力F/N 0 1.0 2.0 3.0 4.0 5.0
弹簧的伸长量x/cm 0 1.00 2.00 3.00 4.00 5.00
⑤比较图线a、b,可以判断 (选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猜 想是正确的。
丙 
③多次改变悬挂钩码的数量,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④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在图甲中描点,并画出F-x图像(对应图线记为 b);
7. (2023 广州)小明计划制作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要求:①测量范围为 0~30 N;②分度值为1 N;③用木板M做刻度板;④相邻两刻度线之间 的距离相等且适当大一些。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小明对已有的四根弹簧做了如下测试:
如图1,把弹簧挂在竖直木板M上,测出弹簧原长l0;如图2,把30 N的重 物挂在弹簧下端,测出弹簧总长l。测试结果如表。请你帮小明选择一根 最合适的弹簧,并说明不选其他三根的理由。
第7题图 
弹簧代号 甲 乙 丙 丁
l0/cm 2.00 4.00 4.00 8.00
l/cm 20.00 22.00 6.10 35.00
取走重物后弹簧能否恢复原状 不能 能 能 能
应选用乙弹簧制作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不选用其他三根弹簧的理由:
(1)甲弹簧在取走重物后不能恢复原状,超出弹性限度,不能选取。
(2)丙弹簧挂了30N的重物后,伸长量Δl=2.10cm,形变量太小,不满足
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一些的要求,不能选取。
(3)丁弹簧最终长度为35cm,大于木板长度30cm,超出刻度板范围,不能
选取。
8. (2023 广州改编)物体A重5 N,如图1,A在水平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 面从M匀速直线运动到N用时3 s;如图2,在A上放置一个钩码,A在水平 拉力F2作用下,在另一水平面从P匀速直线运动到Q用时2 s。
第8题图
(1)在MN,PQ段,A的速度分别为v1、v2,A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1、f2,则 v1 v2,f1 f2。(以上两空均选填“>”“=”或“<”)
< 
> 
水平面MN更粗糙。滑动摩擦力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粗
糙程度有关,A对水平面MN的压力更小,但是A与MN间的滑动摩擦力更
大,因此水平面MN更粗糙。 
8. (2023 广州改编)物体A重5 N,如图1,A在水平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 面从M匀速直线运动到N用时3 s;如图2,在A上放置一个钩码,A在水平 拉力F2作用下,在另一水平面从P匀速直线运动到Q用时2 s。
第8题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