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同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6 10: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 4 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夏、商、西周三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以及各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如夏朝的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
清晰阐述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主要过程和重大历史事件,如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并能分析王朝更替的原因。
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特点,培养归纳总结历史信息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资料、考古文物等,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运用时间轴梳理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脉络,提高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念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究王朝更替的规律和影响,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表达观点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夏商西周时期的辉煌文明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体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激发学生探索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及重要历史事件。
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过程及原因。
(二)教学难点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等政治制度在西周统治中的作用及影响。
分析王朝更替背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铜器利簋图片,讲述利簋铭文记载的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提问学生:“武王伐纣后建立了哪个王朝?在这之前还有哪些重要的王朝?它们又是如何兴衰更替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夏商西周王朝,探寻它们更替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
夏朝的建立与统治(12 分钟)
夏朝的建立:通过多媒体展示大禹治水的图片和故事,讲解夏朝建立的背景。介绍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展示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遗址中的宫殿建筑、青铜器等,推测夏朝的社会状况。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讲述禹传子启的故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国家统治的稳定和延续。
夏朝的统治:介绍夏朝的统治范围、政治制度和军事力量,讲解夏朝设置了官职、军队和监狱等国家机器,以维护其统治。引导学生思考夏朝统治的特点,加深对早期国家形态的理解。
商朝的兴衰(12 分钟)
商朝的建立:讲述商汤灭夏的故事,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如甲骨文对商汤的记载,分析商朝建立的原因和条件。介绍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定都亳。
盘庚迁殷:通过地图展示商朝迁都的过程,重点讲解盘庚迁殷的原因和意义。组织学生讨论 “盘庚迁殷对商朝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师总结盘庚迁殷后,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统治逐渐稳定下来。
商朝的政治与经济:介绍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解释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展示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图片,讲述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达;同时介绍商朝的甲骨文,强调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研究商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西周的统治与灭亡(15 分钟)
武王伐纣与西周建立:播放武王伐纣的动画视频,生动讲述牧野之战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商朝灭亡和西周建立的原因。介绍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分封制与宗法制:利用图示法展示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结构,讲解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同时要向周天子尽义务。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分封制在西周初期起到了什么作用?后期又产生了哪些弊端?”。教师总结分封制在初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疆域,但后期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导致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结合分封制,讲解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西周的灭亡:讲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西周灭亡的原因,除了周幽王的昏庸无道,还包括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等因素。介绍公元前 771 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三)课堂小结(3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时间轴,梳理各王朝建立、统治和灭亡的关键信息,强调王朝更替过程中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脉络。通过提问的方式,如 “夏朝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有哪些?” 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 )
A. 禹 B. 启 C. 汤 D. 周武王
商朝的都城最终稳定在殷,是下列哪一位国王迁都的结果( )
A. 商汤 B. 盘庚 C. 商纣 D. 周武王
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导致西周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
A. 王室衰微 B. 诸侯争霸 C. 国人暴动 D. 犬戎攻破镐京
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统一讲解答案,针对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 分钟)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
以 “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启示” 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地图、文字资料等)
相关历史书籍、文献资料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物复制品、图片
时间轴制作工具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内容。但在讲解分封制、宗法制等抽象概念时,部分学生理解存在困难。后续教学中,可增加更多实例和直观演示,优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复杂知识点。
这份教案涵盖了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核心内容。若你对教案的教学活动设计、作业难度等方面有新想法,随时和我说。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夏朝建立
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约公元前20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进入东周时期
公元前770年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
商鞅变法
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56年
商朝建立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约公元前1600年
“国人暴动”
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公元前841年
西周被犬戎所灭
公元前771年
武王伐纣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公元前1046年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2023年,乌尔善)
Q:你看过这部电影吗?你知道电影中的商王原型是谁吗?
《封神第一部》于2023年7月20日在中国上映。该片取材于中国古代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讲述了狐狸精苏妲己的魂魄进入王宫,商纣王受其迷惑,杀妻灭子、炮烙谏言的臣子、残害四方诸侯、建摘星楼,西伯侯姬昌先被囚,后逃回西岐等的一系列故事。
1.夏朝的建立
阅读教材第22—23页的内容,完成夏朝的相关知识卡片。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都城:
(4)地位:
(5)亡国之君: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公天下”变“家天下”
禹最初想传位给________,但是在禹死后,禹的儿子_________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_________取代了禅让制。
伯益

世袭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材料研读
材料中的“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
天下为公:禅让制
传贤
传子
天下为家:世袭制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3.夏朝的巩固措施
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概况
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统治措施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4.二里头遗址
夏朝还尚未发现文字,目前的文字史料仅存有后世对其记载,那如何证实夏朝的存在?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铜鼎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二里头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
阅读下列材料,针对二里头遗址中的发现,给出合理的推论。
夏王朝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夏朝注重祭祀;
夏朝的青铜制作技术高超;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5.夏桀的暴政
夏桀,又名癸,商汤定他的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他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他建造了许多豪华宫殿,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他在位43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
阅读材料并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夏桀是个什么样的统治者?
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
百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商朝的统治
1.商朝的建立
阅读教材第23—24页的内容,完成商朝的相关知识卡片。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都城:
(4)亡国之君:
约公元前1600年

亳——殷(盘庚迁殷)
商纣王
2.盘庚迁殷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
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曾作过商都城的地点

牧野


商朝前期,都城并不固定,为什么商朝前期不断迁都?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商朝的统治
3.商朝的衰亡
商朝是如何加强统治的?
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戴枷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史记·殷本纪》
税赋繁重
骄奢淫逸
尽失民心
一座商王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
酷刑严苛
征伐不断
商朝的统治
1.西周的崛起
周的首领周文王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人吕尚、周公等人,国力开始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开始准备讨伐商。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阅读教材第25页的内容,归纳武王伐纣的背景和条件。
周武王姬发,周文王次子,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
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
他继承父亲遗志,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西周的兴衰
2.西周的建立
阅读教材第25—26页的内容,完成西周的相关知识卡片。
(1)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建国之战:
(4)都城:
(5)亡国之君: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牧野之战
镐京
周幽王
西周的兴衰
3.牧野之战
公元1046年,周武王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
西周的兴衰
阅读教材第25页的内容,梳理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目的:
分封依据:
分封对象:
主要诸侯国:
诸侯权力:
诸侯义务: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功臣
燕、齐、晋、鲁、宋、吴
管理土地和人民;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进献贡赋、其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
4.分封制
西周的兴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北山》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奴隶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天下共主
确立了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以血缘关系为主,层层分封
分封制的实施有何作用?
消极作用: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威胁中央,为后来的诸侯争霸埋下了隐患。
积极作用: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材料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这一制度能长久存在吗?
西周的兴衰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朝政腐败,西周被犬戎所灭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
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周幽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周厉王
烽火戏诸侯
平王东迁
5.西周的衰亡
西周的兴衰
夏桀把人当马骑
商纣王炮烙之刑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从下列图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夏、商、周兴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兴: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贤才,关心人民。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衰:统治者昏庸残暴,伤害人民。
周厉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明君兴国,暴君亡国。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1. 小明正在修补《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制代替……制。”其中,残
缺的部分可能是( A )
A. 世袭、禅让 B. 禅让、选举
C. 禅让、世袭 D. 选举、禅让
A
2
3
4
5
6
7
1
2. 夏朝二里头遗址内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
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从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可以
看出夏朝( A )
A. 阶级分化、等级分明
B. 手工业发展较发达
C. 社会矛盾十分严重
D. 建筑技术比较高超
A
2
3
4
5
6
7
1
3.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课时制
作的年代尺,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B )
A. 夏朝建立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东周开始
B
2
3
4
5
6
7
1
4. [2024年1月济南期末]使商朝摆脱了政治动乱和灾难困
扰,出现“百姓由宁(安宁),殷道复兴”的相对稳定的政
治局面是在( D )
A. 夏朝灭亡后 B. 商朝灭亡后
C. 商汤即位后 D. 盘庚迁都后
D
2
3
4
5
6
7
1
5.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这一年属于( D )
A. 公元前10世纪中期
B. 公元前11世纪早期
C. 公元前10世纪早期
D. 公元前11世纪中期
D
2
3
4
5
6
7
1
学史方法
年份和世纪的换算
(1)100年为一个世纪。世纪=百位数(或千百位数)加1。如,
2024年为20+1=21世纪。(2)10年为一个年代;前20年称
初期,20-29年称20年代,以此类推;一个世纪的1-30
年为前期,40-70年为中期,70-99年为晚期(末期)。
注:公元前70-99年为前期,1-30年为晚期(末期)。
2
3
4
5
6
7
1
6. 《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
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
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
举亲也。”这表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 A )
A. 巩固了西周统治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避免了割据分裂 D. 强化了思想控制
A
2
3
4
5
6
7
1
7.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
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这主要反映了( A )
A. 暴政导致亡国 B. 王朝酷刑当道
C. 分封危及统治 D. 王朝更迭频繁
A
2
3
4
5
6
7
1
1. 西周的礼乐制度日趋完备,内容广泛,除了有关政刑的各
种制度之外,还有祭祀、朝觐、盟会等各种典礼仪式,以
及礼仪等级规定。配合这些典礼仪式,还要具备与之相应
的舞乐。礼乐制度的确立是为了( C )
A. 丰富百姓生活 B. 便于权力禅让
C. 维系等级制度 D. 加强边疆治理
C
2
3
1
2. 【新考向】下表是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由此可见
( D )
《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
之兵数至而无寇
清华简(出土的战国
楚简)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犬
戎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认为西周灭亡与烽火戏诸侯事件有关
不同观点
2
3
1
A. 文献记载都是真实的历史
B. 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最高
C. 历史事实没有统一的定论
D. 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答案:D
表述过于绝对
无法得出
与材料主旨不符
符合题意
2
3
1
3. 【跨学科地理】某学习小组以“西周分封制”为主题展开
学习探究活动。
材料一:
学史方法 见P27 T3
2
3
1
    
克盉铭文大意:周成王命召公的长子克做燕的诸侯……克进驻燕地。
④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史记》
2
3
1
材料二: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2
3
1
材料三:下面是两位学者关于分封制影响的观点。
观点一 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分封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
3
1
观点二 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落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交通的不便,再加上诸侯国与王室又相距太远,彼此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2
3
1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要求。(6分)
根据①写出西周分封国家的名称 、 。(写出
两个即可)将②中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A: ;
B: 。以上四则史料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
能够印证史料③的文献史料是 。(填序号)
宋 
燕 
天子 
诸侯 
③ 
④ 
2
3
1
朝代 夏 商 周 西周 东周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之君
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周武王
周平王
阳城
亳、殷
镐京
洛邑

商纣王
周幽王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
分封制
国人暴动
周赧王
平王东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