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基础过关力第十一讲简单机械第2课时滑轮机械效率课件(37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物理复习基础过关力第十一讲简单机械第2课时滑轮机械效率课件(37页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19 08:1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基础过关
第二 力
第十一讲 简单机械 第2课时 滑轮 机械效率
改变
力的方向 
力 
距离 
改变力的方向 
(4)图4,斜面是一种费距离但 力的简单机械。斜面高度一定时,斜 面越长越 力。
省 
省 
(3)图3,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所用的力 就是物重的 (不计摩擦及动滑轮、绳重等)。
n分之一 
知识点2 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直接对物体做的功;
额外功W额:克服机械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的 一些功(不可避免的);
总功W总:利用机械所做的功,即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用公式表达 为 。
W总=W有+W额 
有用功 
总功 
小于 
1 
知识点3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原理:
(3)实验操作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G,组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绳端 的位置;
②缓慢匀速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测力计示数F,用刻度 尺测量钩码上升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③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计算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④改变钩码数量,重复以上实验。
(4)交流反思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减少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②减小动滑 轮的重力;③增加物重。
核心考点1 定滑轮 动滑轮
例1:(1)如图1,物体M重1 000 N,直接匀速竖直提升M时需要的拉力F = N。
例1图
1 000 
(2)①小明想利用滑轮来匀速竖直提升相同的物体M,但小明能够施加的 最大拉力是600 N,应选用图2中的 (选填“甲”或“乙”)图,请画 出绳子的绕法;
②理论分析:不考虑阻力、滑轮重和绳子重时,所需要的拉力是 N;
乙 
500 
动滑轮有一定的重力,绳子和
滑轮之间存在摩擦,使得拉力变大 
例1图
解题思路: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来判断绳 端拉力的大小,题目未说明时需要考虑“滑轮的轴与轮之间的摩擦、绳 重和动滑轮重”的影响。
图1   图2
练习图
50 
物体做匀速直
线运动,水平方向物体所受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
(2)利用图2中的动滑轮水平拉动物体M,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 动,画出绳子的绕法。
图1   图2
练习图
核心考点2 机械效率的理解
例2:(2023广州改编)用滑轮组进行“一瓶水提升一个人”活动,如图, 水瓶匀速直线下降10 m,使人匀速升高0.5 m,水瓶对绳a的拉力为F1= 30 N,绳b对人的拉力为F2=480 N。此过程:
例2图
总功 
W总=
Fs 
300 
有用功 
W有=
Gh 
240 
(3)根据公式 可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η= 。
80% 
例2:(2023广州改编)用滑轮组进行“一瓶水提升一个人”活动,如图, 水瓶匀速直线下降10 m,使人匀速升高0.5 m,水瓶对绳a的拉力为F1= 30 N,绳b对人的拉力为F2=480 N。此过程:
例2图
解题思路:要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能分析情境中哪个力做有用功还是 总功,会代入公式简单计算。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角度认识效率,清楚 输入的总能量流向是怎样的。
练习图
A. 总功较大 B. 有用功较小
C. 额外功较大 D. 机械效率较低
B
核心考点3 滑轮组和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
例3: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拉动A物体,使它向右移动一段距离s。
例3图
(1)要求人对滑轮组绳端施加的拉力向左,请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最省 力的绕线方式。
(2)已知A物体重为G,拉动过程中绳a对物体的拉力为F1,滑轮组的绳端 处所受人的拉力为F2,请选用上述各量的符号,列出此过程中以下各量 的表达式:利用滑轮组拉物体时总功W总= ;有用功W有 = ;A所受的摩擦力f= ;额外功W额外=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2F2s 
F1s 
F1 
2F2s-F1s 

例3: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拉动A物体,使它向右移动一段距离s。
例3图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拉力向左”“最省力”画出滑轮组的绕线;对物 体受力分析,根据做功的定义W=Fs来计算情境中的有用功、总功和机 械效率。
[练习1](2018广州)小明用图中的动滑轮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测 出A移动的距离s、水平拉力F和A的重力G。
练习1图
不能 
补充步骤:用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
动,记下测力计示数F',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
(2)若A在10 s内运动了4 m,A的速度为 。
0.4 m/s 
[练习1](2018广州)小明用图中的动滑轮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测 出A移动的距离s、水平拉力F和A的重力G。
练习1图
[练习2]如图所示,在10 s内,阿橦用绳a把重为100 N的物体甲从A点竖直 向上匀速拉至B点;阿萌用绳b以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重也为100 N的物体 乙沿斜面从C点匀速拉至与B点等高的D点。A、B之间的高度差H为1.2 m, C、D之间的距离为2 m。
练习2图
(1)求此过程中绳a 对甲的拉力所做的功WAB以及绳a对甲做功的功率P甲;
解:(1)因为甲匀速上升,所以F甲=G=100 N,而s甲=H=1.2 m,
WAB=F甲s甲=100 N×1.2 m=120 J
[练习2]如图所示,在10 s内,阿橦用绳a把重为100 N的物体甲从A点竖直 向上匀速拉至B点;阿萌用绳b以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重也为100 N的物体 乙沿斜面从C点匀速拉至与B点等高的D点。A、B之间的高度差H为1.2 m, C、D之间的距离为2 m。
练习2图
(2)若此过程中,绳a对甲的拉力所做的功为WAB,绳b对乙的拉力所做的 功为WCD,根据现有条件,能否判断WCD 与WAB 的大小关系?如不能, 请说明原因;如能,请写出分析过程。
(2)能。由题知,甲、乙所受重力大小相等,上升的高度也相等,所以利
用斜面把乙从C点拉至D点的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大小等于WAB。而
WCD为同一过程中人所做的总功。因为有用功必然小于总功,故可知WAB
<WCD。
A. F1一定大于F2 B. F1一定小于F2
C. W2一定大于W1 D. 只有F2 大于F1,W2 才大于W1
C
第2题图
A
F甲 F乙 F丙 F丁 GM GN
5.5 N 12 N 5.5 N 8 N 5 N 10 N
A. 甲的机械效率比丙的大
B. 乙、丁的机械效率相同
C. 使用丙提升物体M时省力
D. 实验测得的数据无法算出机械效率
第3题图
A
4. (2016广州)(1)图中测力计示数为 N。
第4题图
1.2 
(2)小明猜测:“图中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轻,机械效率越高”,设计实 验检验其猜测,并填写实验报告。
①实验目的: 。
②实验步骤(若需要可补充器材):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重力的关系 
a.在动滑轮挂钩上挂1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挂钩码的重力,钩码
的重力用G表示,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F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用s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b.仍然用原滑轮组,保持装置不
变,依次改变动滑轮上所挂钩码的个数,仿照步骤a再做2次实验,记录
率,得出结论。
5. (2022广州节选)如图,工人将重500 N的货物推入静止的货柜中(忽略空 气阻力,g取10 N/kg)。在斜面上货物受到沿斜面向上250 N的推力F1,从 P点匀速运动到Q点用时4 s。求此过程:
第5题图
(1)F1的功率;
解:(1)F1所做的功
W1=F1 s1=250 N×2 m=500 J
F1的功率
(2)斜面的机械效率。
(2)斜面的有用功
W有=Gh=500 N×0.5 m=250 J
斜面的机械效率
5. (2022广州节选)如图,工人将重500 N的货物推入静止的货柜中(忽略空 气阻力,g取10 N/kg)。在斜面上货物受到沿斜面向上250 N的推力F1,从 P点匀速运动到Q点用时4 s。求此过程:
第5题图
6. (2024广州)如图,吊车在建筑工地进行作业时,由支腿将吊车撑起并 脱离地面,吊臂上的滑轮组在1 s内,将重为9×103 N的建筑材料沿竖直 方向匀速提升1 m,滑轮组上钢丝绳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为5×103 N。
第6题图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可以减小压强 
(2)求钢丝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
解:(2)由图可得n=3,s绳=3 h=3×1 m=3 m
钢丝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
6. (2024广州)如图,吊车在建筑工地进行作业时,由支腿将吊车撑起并 脱离地面,吊臂上的滑轮组在1 s内,将重为9×103 N的建筑材料沿竖直 方向匀速提升1 m,滑轮组上钢丝绳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为5×103 N。
第6题图
(3)求拉力F的功率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3)拉力F的功率
P=Fv绳= 5×103 N×3 m/s =1.5×104 W
滑轮组的有用功
W有=Gh=9×103 N×1 m=9×103 J
滑轮组的总功
W总=Fs绳=5×103 N×3 m=1.5×104 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 (2024广州)如图,吊车在建筑工地进行作业时,由支腿将吊车撑起并 脱离地面,吊臂上的滑轮组在1 s内,将重为9×103 N的建筑材料沿竖直 方向匀速提升1 m,滑轮组上钢丝绳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为5×103 N。
第6题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