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 9 课强调公元前 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在此之前称秦国,之后称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登上统一国家的最高宝座。
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指导学生结合地图,准确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分组探究秦朝统一的意义,小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秦的统一,彻底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统一符合广大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的烦恼一: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国家统治,将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组织学生欣赏历史短剧《朝会》,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剧情展示:秦王表示一统天下建立基业,与大臣商议国君称呼,李斯提议称皇帝,秦王采纳,自称秦始皇,还决定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大臣询问三职职责,李斯解释丞相主管全国行政事务,太尉总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接着讨论地方治理,有大臣建议分封皇子,李斯则认为分封制弊端多,应设立郡县,秦始皇同意并宣布废除分封,设立郡县,随后退朝。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架构图,尝试解释图片内容,深入理解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含义。
教师详细讲解: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到,从皇帝到地方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这便是君主专制。两者结合,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成为权力核心。此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西周的分封制,进一步比较区分:西周分封制依据血缘亲疏实行世袭制,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较大独立性;秦朝郡县制下,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
引用王夫之的名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引导学生归纳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
师生共同归纳: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对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秦始皇的烦恼二:展示多媒体历史故事《秦始皇出巡记》。
故事内容:秦始皇决定微服私访。车队进入原韩国地界,因韩国道路路障多且狭窄,秦国车辆较大,导致拥堵。秦始皇下令当地县令修路。车队继续前行到达原楚国都城,秦始皇想买当地食物品尝,大臣却因楚国商人不收秦国圆形方孔钱而无法购买,好不容易买到后,又因度量衡标准不同,感觉买的东西少。车队返回韩国地界时再次拥堵,原因是当地官员不认识秦国文字,无法领会秦始皇修路的旨意。
学生结合秦朝在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思考如何帮助秦始皇解决微服出巡中遇到的困难。
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文字的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不同地区人民的沟通,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规定了统一的尺寸、升斗、斤两等标准。货币与度量衡统一的作用:方便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稳定。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即 “车同轨”。交通统一的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经济文化交流。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长城: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了北方匈奴的侵扰,保护了中原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
南统越族开灵渠: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连接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灵渠的作用:一方面,沟通了岭南的航运通道,使长江上的船只经湘江、穿灵渠、入漓江,直抵珠江,从而将中原和岭南紧密联系到一起,灵渠始终是南北交往的重要通道;另一方面,灵渠为所辖区域内的农田灌溉和城镇用水提供了保障。京广、湘桂两条铁路陆续通车后,灵渠的航运功能逐渐减弱,但在灌溉、供水和旅游方面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思想上:焚书坑儒。解释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目的:通过这种手段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加强思想控制。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想统一,但却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四)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秦灭六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在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思想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强调秦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课堂练习(5 分钟)
展示相关练习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例如:
选择题: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 )A. 公元前 230 年 B. 公元前 221 年 C. 公元前 209 年 D. 公元前 207 年
填空题: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统一的文字是( )。
简答题:简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及时给予指导。练习完成后,教师公布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布置作业(2 分钟)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 “我眼中的秦始皇” 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 200 字左右,从不同角度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和过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了解秦灭六国的背景、经过及意义,分析秦能完成统一的原因。(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掌握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和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4.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内,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也是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曾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嬴政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
秦灭六国
1.原因
材料一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
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用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秦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
(1)人民希望天下统一。
(3)秦王嬴政重用人才,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2.过程
秦灭六国时间:
秦灭六国顺序:
公元前230—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战国七雄
秦统一全国
秦灭六国
3.意义
秦统一全国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的国家。
思考:秦统一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秦灭六国
4.秦朝建立
秦始皇像
时间: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建立者:秦王嬴政
自主学习
秦灭六国
合作探究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秦朝的大臣,你有何良策来为嬴政分忧?
材料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二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三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朕统一天下,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烦恼一:“称号怎么定”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烦恼二:“国事那么多”
皇帝
总揽大权,至高无上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三公
最终决断权
九卿
三公九卿制度
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烦恼三:“地方怎么管”
分封制 郡县制
官员产生
中央与地方
世袭产生
皇帝任免
诸侯国拥兵自重,威胁中央
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意义:
郡县制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皇帝
总揽大权,至高无上
郡县制
三公制
皇帝制
郡(守)
县(令或长)
意义: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去全国巡游一番,真让朕失望!
唉!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朕的马车差点过不去;找人问路,听不懂话,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楚国的钱币,秦国的钱花不出;让他称一斤猪肉,他只给了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出去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进犯北方边疆……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
道路宽窄不一
语言文字不通
货币不通
度量衡不统一
边疆危机
思考:假如你是秦朝的大臣,你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一:“文字不一”
小篆
作用: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问题二:“货币、度量衡不通”
秦
赵
韩
楚
燕
齐
魏
圆形方孔半两钱
度
量
衡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巩固统一的措施
问题三:“道路宽窄不一”,交通不便
作用: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开凿灵渠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军事上: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
问题四:“边疆危机”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作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扩大了秦朝疆域的范围。
巩固统一的措施
长城一带
南海
陇西
东海
秦朝的疆域
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3)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开凿灵渠
(4)军事: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巩固统一的措施
1. 绘制年代尺有助于培养时空观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秦
朝建立的时间大致位于下方年代尺的( B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B
2
3
4
5
6
7
8
9
10
1
2. [2024·北京丰台区期中]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
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
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D )
A. 秦统一的背景 B. 商鞅变法的背景
C.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秦朝统一的意义
D
2
3
4
5
6
7
8
9
10
1
3. 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B )
A. 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 皇权至上,中央集权
C. 崇贤尚德,有序传承
D. 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B
2
3
4
5
6
7
8
9
10
1
4. 秦统一后,建立起一套以三公九卿为主要官员的中央官吏
系统。“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
的职责是( B )
A. 负责管理军事 B. 负责行政事务
C. 负责监察事务 D. 负责史书记载
B
2
3
4
5
6
7
8
9
10
1
5. [2024·江西中考]下面是七年级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朝
会》。该剧本中秦始皇认同的制度是( B )
丞相王绾:今陛下一统天下,疆城辽阔,请分封诸子以拱卫王室。
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秦始皇贏政:廷尉所言甚是。
B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 D. 行省制
2
3
4
5
6
7
8
9
10
1
6. [2023·内江中考]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
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
施。下图示意的是( C )
A. 统一度量衡用器
B. 统一使用半两钱
C. 统一文字为小篆
D. 统一车轨的宽度
C
2
3
4
5
6
7
8
9
10
1
7. 某班同学以“钱币中的历史”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展示
了以下四枚钱币。其中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是( D )
A. B.
D
C. D.
2
3
4
5
6
7
8
9
10
1
8. [2024年1月邵阳期末]阅读下表,可以比较出长城和灵渠
的共同点是( D )
长城 灵渠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
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
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
要的保证,沟通了湘江和漓
江,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D
A. 抵御了匈奴侵扰 B. 加强了经济联系
C. 促进了南北交流 D. 巩固了国家统一
2
3
4
5
6
7
8
9
10
1
9. 【易错题】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以下图示中能
正确反映秦朝疆域的是( B )
A
B
B
C
D
2
3
4
5
6
7
8
9
10
1
10. 研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三幅地图
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D )
A.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B. 统一国家发展变化
C. 分封制度日趋完善
D. 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D
2
3
4
5
6
7
8
9
10
1
学史方法
如何读懂历史地图——政治类地图
形势图:重点观察政权的名称、都城、重要的地方行政区、
相对位置与四周的边界和范围。
2
3
4
5
6
7
8
9
10
1
1. 有学者认为,秦的统一把以往的“齐人”“楚人”等这些
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联结起来,同时,各地独特的地域文
化也仍然留存了下来。这说明秦朝的建立( A )
A. 兼具政治统一性和文化多样性
B. 促进了多种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C. 奠定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
D. 有利于分封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A
2
3
1
2. [2024·惠州一模]下表是部分出土秦简中关于秦朝法律内容
的概述。该表反映出秦律( C )
岳麓秦简 民生、官吏、行政等
睡虎地秦简 “治狱”、行政、经济等
龙岗秦简 驰道、禁苑、马牛羊等
里耶秦简 户籍、赋税、教育、医药等
2
3
1
A. 开创了后代法律的模式
B. 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C.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D. 导致了地方割据的兴起
答案:C
2
3
1
点拨:根据材料中秦朝法律内容涉及经济、行政、户籍等
方面的规定,可知秦律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C正确。
“开创了后代法律的模式”说法片面,排除A;题干没有
体现国家经济的发展,排除B;秦朝法律内容没有导致地
方割据的兴起,排除D。
2
3
1
3. [2023·广东中考]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
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
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
惩。这表明,当时( A )
A. 地方治理强化 B. 南方土地开发
C. 社会矛盾缓和 D. 中央机构完善
A
2
3
1
点拨:根据材料中“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
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
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可知,秦
朝对地方治理的强化,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南方土地的
开发以及社会矛盾的缓和,排除B、C;郡县制属于地方
管理制度,排除D。
2
3
1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