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三苏指的是( )
A.苏轼 B.苏辙 C.苏洵 D.苏小妹
答案:ABC
解析:
分析:“三苏”指苏轼父子三人。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史知识的识记。
2.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答案:C
解析:
分析:C应为:卷地风来/忽/吹散。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节奏的划分。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答案:A
解析:
分析: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的内容的把握。
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A.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答案:C
解析:
分析: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5.选出对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B.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
C.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D.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答案:A
解析:
分析: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故选A。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诗的赏析。
6.下列诗人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A.白居易 B.韩愈 C.苏轼 D.王安石
答案:A
解析:
分析: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史知识的识记析。
7.下面的诗句中不是描写西湖的一项( )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答案:D
解析:
分析:D是《望庭湖》。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诗意的理解能力。
8.下列诗句描写西湖的是( )。
A.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答案:ABC
解析:
分析:D写的是杭州灵隐寺景色。所以应该选AB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9.下列诗词与其描述的地点对应错误的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
C.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天山天池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答案:C
解析:
分析:A项对应正确: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项对应正确:李白《望庐山瀑布》是其去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相对应错误:诗词原文“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作者吴迈(1885一1936,是称赞“桂林的山水是天下最美丽的,而阳朔山水又是桂林的山水中最美丽的”。D选相对应正确: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的内容的把握。
二、填空题
10.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
解析:
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并能用语言加以概括。
点评: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1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答案:跳珠|乱入船
解析:
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作答。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12.诗中的“翻墨”的意思是___________,“水如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答案: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解析:
分析:理解诗的意象,把握诗的意境。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的分析能力。
13.诗歌分别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答案:云黑|雨跳|风吹
解析:
分析:诗人选取了云黑、雨跳、风吹等意象。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的意象的理解。
14.“黑云翻魔”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答案:紧张|喜悦
解析:
分析:两个比喻句写出了作者面对自然界风雨的喜悦之情。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阅读理解
1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云的黑、山的青、雨的白、水的碧蓝,浓墨重彩的勾画出雨前、雨中、雨后的美景。
解析:
分析:在理解诗的意象基础上,赏析诗句。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的理解。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解析:
分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16.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 )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答案:A
解析:
分析: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