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展示一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相关的图片,如《齐民要术》书影、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龙门石窟佛像等,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能联想到哪些历史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激发兴趣。
教师总结: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殊时期,不仅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与文化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璀璨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科技成就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展示《齐民要术》的部分内容片段,介绍贾思勰的生平。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齐民要术》主要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这部著作有何重要历史地位?教师总结:《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祖冲之的数学与天文历法成就:播放一段介绍祖冲之的视频,展示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相关史料。向学生讲解祖冲之在数学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在天文历法方面,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祖冲之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从个人努力、时代背景等方面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郦道元与《水经注》:展示古代地图和《水经注》的相关内容,介绍郦道元撰写《水经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水经注》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文化成就
书法艺术:展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摹本及相关书法作品图片,播放书法赏析视频。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书法风格,讲解《兰亭集序》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字体特点,感受其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临摹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绘画艺术:展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摹本,介绍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如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分析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体会画家如何通过笔墨展现人物情感和性格。让学生尝试描述画面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石窟艺术:展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精美佛像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兴起的背景,即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石窟佛像的造型特点,对比不同石窟佛像在风格上的差异,如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龙门石窟佛像则融合了汉族文化的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石窟艺术的价值,从历史、艺术、宗教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教师总结提升。
(三)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主要成就,包括科技领域的《齐民要术》《水经注》、祖冲之的成就,文化领域的书法、绘画、石窟艺术等。
强调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重要意义,以及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四)课堂练习
选择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水经注》 D. 《缀术》
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的作品是( )
A. 《兰亭集序》 B. 《九成宫醴泉铭》 C. 《多宝塔碑》 D. 《玄秘塔碑》
简答题:简述祖冲之在数学和天文历法方面的主要成就。
(五)作业布置
课后选择一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或艺术家,查阅更多资料,写一篇人物小传,介绍其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字数不少于 300 字。
尝试临摹一幅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并在班级中展示交流。展示一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相关的图片,如《齐民要术》书影、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龙门石窟佛像等,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能联想到哪些历史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激发兴趣。
教师总结: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殊时期,不仅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与文化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璀璨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科技成就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展示《齐民要术》的部分内容片段,介绍贾思勰的生平。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齐民要术》主要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这部著作有何重要历史地位?教师总结:《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祖冲之的数学与天文历法成就:播放一段介绍祖冲之的视频,展示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相关史料。向学生讲解祖冲之在数学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在天文历法方面,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祖冲之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从个人努力、时代背景等方面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郦道元与《水经注》:展示古代地图和《水经注》的相关内容,介绍郦道元撰写《水经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水经注》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文化成就
书法艺术:展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摹本及相关书法作品图片,播放书法赏析视频。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书法风格,讲解《兰亭集序》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字体特点,感受其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临摹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绘画艺术:展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摹本,介绍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如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分析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体会画家如何通过笔墨展现人物情感和性格。让学生尝试描述画面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石窟艺术:展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精美佛像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兴起的背景,即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石窟佛像的造型特点,对比不同石窟佛像在风格上的差异,如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龙门石窟佛像则融合了汉族文化的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石窟艺术的价值,从历史、艺术、宗教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教师总结提升。
(三)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主要成就,包括科技领域的《齐民要术》《水经注》、祖冲之的成就,文化领域的书法、绘画、石窟艺术等。
强调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重要意义,以及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四)课堂练习
选择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水经注》 D. 《缀术》
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的作品是( )
A. 《兰亭集序》 B. 《九成宫醴泉铭》 C. 《多宝塔碑》 D. 《玄秘塔碑》
简答题:简述祖冲之在数学和天文历法方面的主要成就。
(五)作业布置
课后选择一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或艺术家,查阅更多资料,写一篇人物小传,介绍其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字数不少于 300 字。
尝试临摹一幅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并在班级中展示交流。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 能通过研读《齐民要术》引文、祖冲之《相关史事》掌握魏晋南北朝科技发展(史料实证)。
2 . 能通过赏析《锺繇楷书〈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及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第20 窟中的主佛》《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诗歌代表作,了解这一时期重大成就。(史料实证)。
3. 能通过阅读史料,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思考与该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 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家国情怀)。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美学散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精神上是怎样的局面呢?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宋 齐 梁 陈
东汉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东晋
北朝
南朝
前秦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①北魏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技术,重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很大发展。
②频繁的自然灾害和长期的动乱,破坏了农业生产,贾思勰任北魏高阳太守时,为了推动农业生产,撰写了这部农书。
在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众多农书之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一部农学著作,《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齐民要术》称其“于农囿、衣食之法纤悉毕备,又文章古雅,援据博奥,农家诸书,无更能出其上者。”
——张五钢《儒家“重农”思想研究——以<齐民要术>为例》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①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
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②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③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只有顺应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
凸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朝代
职业
成就
南朝宋齐之间
运用刘徽的计算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圆周率
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来表示。圆周率应用广泛,在天文、历法等领域都有用到。有数学家曾指出:“历史上一个国家所得到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
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196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当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钩以来未有也……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南齐书·祖冲之传》
研究并改造了指南车,建造了千里船。
《水经注》是6世纪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为三国时期桑钦(也有认为是东汉人)记载我国河流的专著《水经》一书所作的注。《水经》记述的河流共137条,叙述比较简略。郦道元根据自己多年调查研究的成果和对370多种本前人著作的考证,为《水经》作注,写成40卷的《水经注》。这部书30多万字,记载的河流增加到1200多条。全书以注
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记述了全国水系分布、
水利灌溉,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
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还提供了不少
有关地质、地貌的资料,大大丰富了《水经》的
内容,是一部内容非常系统、丰富的古代地理学著作。
早期甲骨文
晚期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文字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数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字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精神纽带,以其强烈的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华文字文明的传承者
中国文字博物馆筹建记》
物质 条件
精神 条件
这一时期出现的书法家和书体各有什么特点呢?
汉朝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汉以后,书法逐渐成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
曹魏
西晋
钟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他们都擅长行、草、隶书,锺繇尤擅楷书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代表人物——王羲之(“书圣”)
①成就: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所作楷、
行、草书尤为精湛
②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碑
《张猛龙碑》拓片(局部)
与《兰亭集序》相比,魏碑作品的书法风格是什么?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
汉代
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以后
书法逐渐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
曹魏
锺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西晋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东晋
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北魏
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取得很高的成就。同时,随着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兴起。
背景
代表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特点
这些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渴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佛教盛行起来。统治者也希望通过佛教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大力宣扬佛教,在各地修建了大量的佛寺和石窟寺,由此,石窟艺术盛行起来。
(2)随着佛教的盛行,北方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和特色的石雕艺术。
这一时期,文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风格各异的文学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文学
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
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方民歌细腻婉转。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魏晋南北朝开放融合型文化特征,是由国内各民族大融合,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以及自觉趋向型的文化心态等时代条件决定的。当时人们的思想较为开放,原先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了,首先是汉族对外来文化表现了一种包容和吸取的积极精神,同时少数民族中的杰出人物也热衷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尤其在北中国,表现得更为明显,当时北方无论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礼仪风俗、学术思想等,都不是汉族单一型的,而是以汉族文化为主,对国内各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包罗宏富。
——朱大渭等《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
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征是什么?出现这一特征的社会历史原因是什么?
开放融合型文化特征。
这是由国内各民族大融合,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以及自觉趋向型的文化心态等时代条件决定的。
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意义。
原因:①秦汉时期繁荣的科技文化,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先天条件。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民族大交融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意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文化多元发展。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还为隋唐时期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请你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书法 曹魏 钟繇
东晋 王羲之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雕塑 北朝
文学 曹操父子、陶渊明
《齐民要术》
精确圆周率、指南车、千里出船
《宣示表》
《兰亭集序》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龟虽寿》《桃花源记》、民歌
1.历史学家冯天瑜认为,历史进步的根本标志并非政治的分合,而在文明的进步。据此判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进步表现为(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西晋实现短暂统一
C.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
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统治者要体察民情 B.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C.要注重法律的制定 D.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D
3.顾恺之博学多才,沉醉于艺术文学,淡于名利地位,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以达到他艺术最高的成就。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史箴图》是他的原创代表作
B.他画作中的人物传神并富有个性
C.山水画是他最为擅长的绘画类型
D.他的处世哲学受到了法家的影响
B
4. 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 )
A.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 B.与本土宗教相互融合
C.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影响了中国文化艺术
D
1. [2023·济南中考]《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
的农书,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
书”。该书的作者是( B )
A. 张仲景 B. 贾思勰
C. 祖冲之 D. 宋应星
B
2
3
4
5
6
7
1
2. [教材素材]《齐民要术·种谷》中记载:“顺天时,量地
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反映
出作者主张( C )
A. 改进生产技术 B. 发展商品生产
C. 遵循自然规律 D. 重视理论研究
C
2
3
4
5
6
7
1
3. 下图是1986年发行的纪念银币。这款纪念币是为了纪念祖
冲之( C )
A. 第一个发现了圆周率
B. 最早提出圆周率算法
C. 算出较精确的圆周率
D. 制定出先进《大明历》
C
2
3
4
5
6
7
1
4. 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记载,东晋皇帝在北郊祭祀时,
发现某书法家写的祝文笔力遒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
深,“入木三分”的故事就此流传开。该书法家也因其杰
出的书法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这位书法家是
( B )
A. 锺繇 B. 王羲之
C. 胡昭 D. 顾恺之
B
2
3
4
5
6
7
1
5. [2024年1月揭阳期末]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
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
体带有汉隶笔法,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笔画沉
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这表明魏碑艺术( A )
A
A. 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
B. 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
C. 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 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
2
3
4
5
6
7
1
6. [2024·扬州月考]《逃出大英博物馆》表达了对流失海外文
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写神”的珍贵画卷摹本《女史
箴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其原作可追溯至( C )
A. 东汉 B. 西晋
C. 东晋 D. 隋朝
C
2
3
4
5
6
7
1
7. 下面分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云冈石窟大佛和龙门石窟宾
阳中洞的造像。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的发展,体现了( B )
B
A. 商业贸易的繁荣 B. 中外文明的交流
C. 书法艺术的成熟 D. 中央集权的强大
2
3
4
5
6
7
1
1. [2024·滨州中考]《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
的农书,“齐民”是指平民百姓,“要术”是指谋生的主
要方法,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指平民百姓谋生的主要方法。
这反映出作者具有( A )
A
2
3
4
1
A. 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B. 不迷信权威的批判精神
C. 注重实验分析的科学精神
D. 大无畏的探险精神
2. [2024·重庆中考A卷]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
屏风,绘制有帝舜、周太姜、汉成帝等人物,其画风与
《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这反映了( D )
A. 鲜卑的农业生产水平
B. 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C. 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
D. 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D
2
3
4
1
3. 【新考向】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永和九
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
也”。该材料使用的纪年方法是( A )
A. 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B. 年号纪年法、王位纪年法
C. 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法
D. 年号纪年法、公元纪年法
A
2
3
4
1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