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 17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准确阐述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深入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外交和国际格局的重大意义。
清晰讲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原因和重要意义,认识到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全面介绍中日建交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中日建交对两国关系和亚洲地区和平稳定的积极影响。
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特点和成就,如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举办国际会议、推动多边合作等,增强学生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要作用的认识。
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大量丰富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开展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直观、感性地触摸历史,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补充课外知识,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认识到外交事业的辉煌成就源于祖国的日益强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由上海 APEC 会议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中美关系正常化:详细讲解中美关系从敌对到缓和的转变过程,包括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以及中美正式建交等重要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对中美两国和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介绍 APEC 会议的背景、特点和重要意义,重点讲解 2001 年上海 APEC 会议的主题、主要成果以及中国在会议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难点
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交政策的正确制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理解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在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外交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其利益而制定的对外交往的原则和策略,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的变化,外交政策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外交政策的演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重要的历史事件、背景、过程和影响,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探讨中国外交成就的影响等,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模拟外交谈判场景,如模拟中美建交谈判、APEC 会议讨论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历史资料和相关场景,如播放尼克松访华的视频片段、展示 APEC 会议的精彩瞬间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展示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当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分布情况,提问学生:“观察这幅地图,你发现这一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国的外交形势有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
方案二:播放一段关于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形势的视频资料,包括美苏争霸的态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等内容,提问学生:“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会做出怎样的调整?又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呢?” 由此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方案三:展示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新闻报道截图或标题,如 “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等,提问学生:“看到这些新闻,你对当时中国的外交事件有哪些了解?想不想知道这些事件背后的详细情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中美关系正常化
背景介绍:展示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苏争霸的形势图,讲解当时美国在美苏冷战中处于守势,深陷越战泥潭,经济发展面临困境;而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恶化,国家安全面临苏联威胁。提问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为什么都有改善关系的需求?” 引导学生从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等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过程讲解:详细讲述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包括 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奠定基础;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展示基辛格、尼克松访华的珍贵历史图片和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例如,播放尼克松访华时在机场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视频,强调这一历史性握手所代表的意义。
影响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美国和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每组选派代表发言,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对中国而言,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对美国来说,缓解了美苏冷战的压力,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对世界格局而言,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战略态势,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拓展延伸:展示一些当今中美关系的新闻报道和数据资料,如中美贸易额、在国际组织中的合作与分歧等,提问学生:“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看法。”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与原因: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台湾国民党集团占据。随着中国国际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外交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左边是周恩来,中间是蒋介石,右边是尼克松)
周恩来
王 毅
乔为何而笑,乔的笑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壹
有担当者 山海相迎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成立的时间:
性质:由 组成的国际组织。
创始会员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湾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1.历程
1945年
主权国家
为什么要恢复而不是加入?
一、有担当者 山海相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上所有和平正义力量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为何而笑?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一、有担当者 山海相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历程
社会主义阵营国家(17%)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8%)
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
(65%)
2.原因
合作探究一:20世纪70年代中国为何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一、有担当者 山海相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力的提案投票表决结果。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深刻演变。尼克松政府出于与苏联抗衡的战略考虑﹐开始逐步调整对华政策﹐缓和中美关系﹐以便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
——杭辉军《探寻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之关键》
2.原因
合作探究一:20世纪70年代中国为何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改善
一、有担当者 山海相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原因
合作探究一:20世纪70年代中国为何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一、有担当者 山海相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53年
1957年
1964年
1967年
1970年
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根本原因)
材料三:50年代~70年代初期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材料二: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世界正义力量的胜利。从此,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了联合国的历届会议,与其他会员国一道,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贯彻联合国宪章的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裴广江、赵成《重返联合国: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材料一:“这标志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重新走上联合国舞台。这对中国、对世界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
对中国的意义: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国际地位。
对世界的意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有担当者 山海相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合作探究二: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意义?
贰
顺时势者 山海可平
中美建交和中日恢复邦交
二、顺时势者 山海可平——中美建交和中日恢复邦交
1.新中国成立时的中美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回顾所学
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第2课 抗美援朝)
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经济封锁
政治孤立
军事敌对
合作探究三: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材料一:“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
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 赵登明《美苏争霸》
材料三: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是中苏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冲突,但这场冲突却改变了中国的对外战略,使中国以往按意识形态划分的对外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
—— 谢伟《论珍宝岛事件与中国对外战略的抉择》
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需要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二、顺时势者 山海可平——中美建交和中日恢复邦交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
2.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二、顺时势者 山海可平——中美建交和中日恢复邦交
“小球转动大球”
“乒乓外交”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1971.4
1971.7
1972
周恩来会见基辛格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代表团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中美关系改善的历程
二、顺时势者 山海可平——中美建交和中日恢复邦交
3.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一: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的政府。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顺时势者 山海可平——中美建交和中日恢复邦交
4.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二、顺时势者 山海可平——中美建交和中日恢复邦交
5.建交高潮的出现
自中美建交和中日恢复邦交以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新增建交国家数量
叁
同命运者 山海与共
全方位外交
叁、同命运者 山海与共——全方位外交
1.有关全方位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朋友们,让我们一同携手并进,促进世界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
时间:
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
改革开放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边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欧盟国家
中日关系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叁、同命运者 山海与共——全方位外交
2.全方位外交的举措
稳定发展
逐步实现正常化
睦邻友好关系
政治经济合作
积极发展关系
加强与联合国合作
叁、同命运者 山海与共——全方位外交
2.全方位外交的举措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
普遍安全
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
叁、同命运者 山海与共——全方位外交
2.全方位外交的举措
在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参与湄公河禁毒行动
美国航天局:中国的造林行动是主要的贡献之一。
禁毒
环境
粮食
预防犯罪
难民
妇女
叁、同命运者 山海与共——全方位外交
3.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亚洲开发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017年6月中国与巴拿马建交
截至2024年1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3个国家建交
3.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加强国际合作 举办重要国际会议
叁、同命运者 山海与共——全方位外交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叁、同命运者 山海与共——全方位外交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多边主义之路,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
拓展升华
2022年10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于社交媒体发布组图之——“中国在联合国”
1971年联合国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发展中国家代表们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祝贺。
2022年,在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方发言结束后, 多国代表等候与中国外长王毅握手交流,表示对中方倡议的支持和认可。
《乔的笑》
拓展升华
(山西中考)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C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光辉历程》这样描述: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独立自主”;第二阶段(1978—2012年),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和平与发展”。第二阶段取得的外交成果包括( )
A.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
B.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C
(广东中考)下表信息反映了 ( )
B
1949—201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
年份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2019年
数量 10个 34个 51个 121个 138个 169个 180个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 D.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1星题 基础巩固
1.1971年《人民日报》报道称:得悉中国代表团在十一月十
五日将首次参加本届大会的全体会议的消息后,许多国家的
摄影记者很早就赶到联合国大厦的前门,等候拍下这个“历
史性的镜头”。材料描述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
D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C.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
D.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三次突破可以表述为,突
破一:艰难复常,扬眉吐气;突破二:跨洋握手,冰释前嫌;
突破三:相逢一笑,邻里往来。其中“突破一”带来的影响是
( )
A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C.实现了中国入世的愿望 D.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3.[2024·六安一模]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外交政策报告中用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字。这次在作为官方报告的正式文件
中用这个名字,是美国态度的进一步明确。“美国态度”指的
是( )
B
A.执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B.意图改善中美两国关系
C.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D.意在离间中苏两国关系
4.下面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变化
图。导致图中①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
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C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5. 下面是小桃同学制作的读书笔记目录。其中有一
处被墨水沾染了。结合上下内容,污渍处的内容应是( )
A
A.中国与日本邦交走向正常
B.始终坚持抗美援朝的立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6.[2024·烟台中考] 下面的
示意图旨在说明,改革开
放后中国( )
C
A.民族意识的觉醒
B.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推进全方位外交
D.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2星题 能力提升
1.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搜集到1972—1978年中
美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1972年 1975年 1978年
美国对华出口 331 34183 72110
中国对美出口 957 12888 27067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中美关系正常化促进两国经济交流
C.中美两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改革开放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
根据材料中的“1972—1978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
(单位:万美元)”的信息可知,1972年、1975年和1978年,美
国对华出口和中国对美出口的数额都有显著增长。结合所学
可知,这一时期正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阶段,1972年尼
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两国的经济交
流,B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中美贸易,没有体现中国在国
际事务中的作用以及中美两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排
除A、C;表格中的时间是1972年、1975年、1978年,而改
革开放政策实行时间是1978年12月以后,排除D。
2.21世纪以来,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
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的热点问题,倡导共建“一带
一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这体现了中国( )
C
A.意识形态外交的推行 B.实行大国结盟
C.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D.主导世界格局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
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
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
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
安全环境,而且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搞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949—1978)
材料二: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
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
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完善外交总体布
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
关系。我们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
革和建设……赢得广泛国际赞誉。
——摘自中共二十大报告(2022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
破性大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
国两项外交成果。(4分)
原因: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适时调整外
交政策。外交成果: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
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
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恢复邦交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秉持的原则。结合所
学知识,谈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影响。(4分)
原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
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
霸凌行径。(答出两点即可)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构建国际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智慧;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
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等。(言之有理即可)
(3)当前,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应该如
何开展外交活动?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积极开展和平外交活动,坚持和平与发
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