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夜雨奇袭》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卷子 B.纸卷 C.卷地 D.卷起来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卷”读juǎn,其他都读juàn。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徜( )徉( ) 静谧( ) 茶几( ) 檀( )香
徘( )徊( ) 轮轴( ) 书斋( ) 魂牵梦萦( )
A.cháng yáng mì jǐ tán pái huái zhóu zhāi yíng
B.táng yáng mì jī tán pái huái zhóu zhāi yíng
C.cháng yáng mì jī tán pái hái zhóu zhāi yíng
D.cháng yáng mì jī tán pái huái zhóu zhāi yíng
答案:D
解析:
分析:A几:jī;B徜:cháng;C徊:huái。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靠拢(lǒng) 喧哗(huá) 熹微(xī) 田埂(gěng)
B.懒惰(duò) 溜冰(liù) 涨潮(zhǎng)强劲(jìng)
C.摇曳(y ) 徘徊(huái) 龟裂(jūn) 踱步(duó)
D.地壳(k ) 缝隙(xì) 咆哮(páo) 龌龊(wò)
答案:A
解析:
分析:B.“溜”读līu;C.“曳”读yè;D.“壳”读qiào;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有误的一项是( )
A.烦躁 名信片 魂牵梦萦 喧嚣一时
B.羸弱 万户侯 改弦易辙 流连忘返
C.精粹 挖墙脚 金榜题名 额首称庆
D.哂笑 核辐射 老生长谈 想入非非
答案:D
解析:
分析:D.应为:老生常谈。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准确区分情况。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下雨天,真好》的作者琦君是当代女作家。
B.《雷雨前》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现代作家。
C.《夜雨诗意》的作者是余光中,当代学者、散文家。
D.《雨夜奇袭》选自《星火燎原》,作者是肖华。
答案:C
解析:
分析:C“学者”改为“诗人”。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有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
①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②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
③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④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
⑤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
⑥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A.③②①④⑥⑤ B.②①④⑥③⑤
C.②⑥③⑤①④ D.③②①⑤④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是文段的总起句,提出说明对象——梧桐树,所以放在段首,据此排除B、C;②①④必须在一起,②①构成转折关系,④解释①,据此排除C、D;所以选A。
点评:③题既考查了词语的照应,又考查了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还考查了语段结构,是一道较好的检测学生逻辑思维的题。
7.下中加点词语拼音有误的一项是( )
隘口 湍急 麻痹 蜷伏 扼守
A.ài tuān bì juán è
B.nài tuān bì quán è
C.ài tuān pì quán è
D.ài tuān bì quán è
答案:D
解析:
分析:A蜷:quán;B隘:ài;C痹:bì。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常用字字音。
8.以下内容属于二袭的是( )
A.孤胆作战,致敌丧胆
B.化整为零,分散作战。
C.敌人溃不成军,一泻千里
D.全歼守敌
答案:BC
解析:
分析:A是“一袭”;D是三袭。所以应该选B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
9.从情节看,属于铺垫的是( )
A.观察地形,侦查敌情。
B.走访群众,分析敌情。
C.偷袭未果,化为强攻。
D.日攻不成,准备夜战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以上四项均为“夜雨奇袭”前的铺垫内容。故选ABC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铺垫的认识。
10.下列属于本文写作特点的是( )
A.以时间为线索。
B.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提示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C.把英勇、无畏、机智的红军跟愚蠢、不堪一击的敌军对比。
D.象征手法。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前三项是本文的写作特点。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
11.下列词语加点词拼音有误的是( )
A.湍急tuān 扼守è 斗志昂扬áng
B.惊涛骇浪hài 麻痹má bì 隘口ài
C.拂晓fú 碣石jié 卷地juǎn
D.风骤zhòu 戚戚qì 迂回yū
答案:D
解析:
分析:D 项“戚”读qī。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汉字拼音的掌握。
1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惊涛骇浪: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B.麻痹:失去警觉,疏忽大意。
C.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D.隘口:狭隘的山口。 拂晓:天大亮的时候。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拂晓:天快亮的时候。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词语的理解。
13.对课文的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偷袭不成 强攻无效——准备 观察地形 了解敌情——奇袭 天气突变 先遣队渡江——消灭守军 主力过江
B.准备 观察地形 了解敌情——奇袭 天气突变 先遣队渡江——偷袭不成 强攻无效——消灭守军 主力过江
C.偷袭不成 强攻无效——奇袭 天气突变 先遣队渡江——准备 观察地形 了解敌情——消灭守军 主力过江
D.准备 观察地形 了解敌情——偷袭不成 强攻无效——奇袭 天气突变 先遣队渡江——消灭守军 主力过江
答案:D
解析:
分析:课文是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准备 观察地形 了解敌情——偷袭不成 强攻无效——奇袭 天气突变 先遣队渡江——消灭守军 主力过江”是正确的叙事结构。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夜雨诗意》夜雨进行了具体的描摹。
B.《听听那冷雨》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对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然后联想到人生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千。作者是在借自然界中的雨来抒发自己的情。
C.《雨夜奇袭》中的雨表明了一次战斗的天气状况,它对我军的进攻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也从侧面表现了战士们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雨夜奇袭》以时间为线索,时间贯穿全文,思路清晰条理,衔接紧凑,利于读者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答案:A
解析:
分析:A句《夜雨诗意》并没有对夜雨进行具体的描摹,而是主要写夜雨中人的思绪及所为,表现出了夜雨对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的影响。故答案选A。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全面分析理解。
1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早晨八时,随着一声枪响,参加“迎新春万人环城长跑赛”的同学们在环城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B.“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还参加了红桥村研制饲料、科学养猪的经验。
C.256次列车运行途中.广播点歌、宣读家书等活动丰富多彩,车厢里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D.人们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干劲十足。
答案:C
解析:
分析:A主谓搭配不当,“驰骋”指人骑着马奔跑,改为“跑”。B谓宾搭配不当,改“参观”为“学习”;D暗换主语导致主谓搭配不当,将“精神”移到“焕发”前,删去“面貌”。故选C。
点评:考查病句的辨析修改。
二、填空题
16.《夜雨奇袭》作者_____________,江西兴国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著有《关于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几个问题》、《长征组歌》、《铁流之歌》等。
答案:肖华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肖华的《雨夜奇袭》是一篇类似通迅的__________。这篇文章详细描写了红军战士强渡乌江时的________,衬托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并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刻画了红军战士的群体英雄形象,赞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
答案:报告文学|恶劣自然环境|不怕困难、英勇善战
解析:
分析:这是一篇歌颂红军战士的文章,属于报告文学。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18.“夜雨”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袭”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天气情况|点明事件本身
解析:
分析:结合课文充分理解标题的含义。
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9.前五段是“夜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前奏|铺垫
解析:
分析:前五段是夜袭之前的铺垫。
点评:考查学生对作品结构的理解分析。
20.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1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解析:
分析:这个题目限制较大,它规定了本体和喻体,要同学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同时,还要让再造的句子跟所给的句式相同,才能构成排比。
点评:考查学生的句子仿写能力。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美丽的夜雨
辛勤地擦洗大地
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
城市一下亮了起来
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美丽的夜雨
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
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
把雨丝蒸酿成了蜜
美丽的夜雨
像拉着小提琴
滑进每一家的玻璃窗
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飘进孩子的梦
(1)这首诗通过奇峭的比喻和连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活分外美好。
解析:
分析:通读全诗,把握诗歌主题。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这首诗诗句清新洒脱,生动形象,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写人和自然的微妙关系,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试说说下面几句诗的美妙之处。(重点从词语和修辞方面去品味)
美丽的夜雨/辛勤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节诗用拟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比喻(闪光的镜子),夸张(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比喻(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修辞手法,描写夜雨十分生动形象。
解析:
分析:赏析题有修辞的一定从修辞角度赏析。结合全文赏析句子。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2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溻溻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院子里各种花木,经雨一淋,新绿的枝子,顽皮地张开翅膀,托着娇艳的花朵冒着微雨。父亲用旱烟袋点着它们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布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下雨天谢得快,我得赶紧爬上去采,采了满篮子送左右邻居。玉兰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这段文字触发了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思?
答案:对父母的怀念,对友善邻里关系的回忆,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味。
解析:
分析:根据要求,从语段中寻找作者的情思。
点评:考查学生对语段的阅读分析。
2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暴风雨——大自然的启示
拉·费拉里斯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下,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这篇散文的字里行间,始终涌动着作者的情感,用“ ”画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总结此文的线索。
答案:情感变化的词语:悸恐一激动人心一心潮激荡 线索:以作者在暴风雨前后感情变化为线索
解析:
分析:情感的变化要从原文找关键词,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2)选文末段向读者阐明了“暴风雨”带给作者的启示,此文对你还有其他的启示吗 (总结出一点即可)
答案:经历风雨,才有美丽风光;风雨中动植物坚强乐观的精神,给人启迪。
解析:
分析:启示要从原文生发,跟原文有一定关联。
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