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游高粱桥记》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着重 B.着急 C.着迷 D.着火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着”读zhuó,其他都读zháo。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羸马léi 微泮pàn 飙风biāo
B.邸dǐ 砾lì 噫 yī
C.貂帽diāo 舛chuǎn 烟霾mái
D.着重zhuó 裘qíu 嗜shì
答案:D
解析:
分析:D裘:qiú。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加点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委积道上
B.谭锋甫畅
C.着重裘以敌之
D.而尤不能堪
答案:B
解析:
分析:B.“谭”通“谈”,言。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4.选出下面加点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 )
A.苟非大不得已
B.而仆仆于是
C.书之所以志予 通“识”,记
D.嗜进而无耻
答案:C
解析:
分析:C“志”通“识”,记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
5.选出下面翻译句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
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
B.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冻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石头相互撞击。
C.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
屡屡谋求却得不到,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了。
D.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无法解开。
答案:D
解析:
分析:D解:解释。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6.下列句子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梢和。
B.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C.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
D.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
答案:A
解析:
分析:A应为:稍和。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辨析。
7.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
B.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
C.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D.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
答案:A
解析:
分析:志通“识”,记。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
8.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萧瑟 无羁 瑰丽 簇拥 B.饱沃 无餍 醒豁 厚毳
C.溟濛 飒飒 蜿蜒 祈祷 D.玛瑙 消翳 寂寞 漩倭
答案:B
解析:
分析:B应为:饱饫。所以应该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
9.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付出的一切不会是徒劳的。
B.大兴安岭的夏天,简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C.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许多雷锋的感人事迹。
D.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加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B改为:夏天的大兴安岭;C改为:雷锋的许多感人事迹;D“加强”改为“提高”。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病句的修改辨析。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lì) 团箕(jī) 绯红(fēi) 遏止(è)
B.颓圮(pí) 作揖(yī) 浸渍(zì) 叱骂(chì)
C.瞋目(chēn) 陛下(bì) 屏息(bǐng) 长歌当哭(dàng)
D.奇葩(pà) 菲薄(fěi) 解剖(pōu) 堕入地狱(zhuì)
答案:B
解析:
分析:A:翌yì;B:圮pǐ;D:葩pā 堕duò。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11.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反映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不满意。
B.如何培养出真正对企业有用的人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培养出真正在国际竞争中能为企业谋利的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急需解决的课题。
C.对于大学生来说,工作的最大动力在于职业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统一。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代大学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他们应该倾听社会,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用人单位也应看到学生们积极上进的主流,不该以偏概全。
答案:D
解析:
分析:D 应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修改。
12.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很好玩”没有书名书的本质优点,说的过于肤浅。
点评:考查学生的口语的表达能力。
13.下面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赌咒 弥漫 汗流颊背 四方八偶
B.喷薄 干瘪 捻成碎末 适逢其时
C.无垠 戳破 难以置信 似曾相识
D.纯粹 蹒跚 竭尽全力 灰飞烟灭
答案:A
解析:
分析:A应为:四方八隅。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绯红/芳菲 引擎/风驰电掣 数一数二/历历可数
B.砌成/贯彻 侥幸/饶有兴味 相提并论/无与伦比
C.怄气/讴歌 粗犷/旷日持久 转弯抹角/一平如抹
D. 震撼/遗憾 遐想/目不暇接 不省人事/独处自省
答案:D
解析:
分析:读音完全相同的是D。故答案选D。
点评:考查学生常用字字音。
1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小石潭记》出自于“永州八记”。
B.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长诗《毁灭》,代表散文:《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
C.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诗很多,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另有“三吏”、“三别”,人称“诗仙”。
D.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三袁”之首,“公安派”代表。其作品以小品文成就突出,本单元选入他的一篇《游高梁桥记》。
答案:C
解析:
分析:C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作品。故选C。
点评: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二、填空题
16.“公安三袁”是指 代文学家 、 和 。
答案:明代|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首句交代高粱桥的___________,写自己是_________出游的。
答案:位置与景色|被动
解析:
分析:“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交代位置与景色;“中郎拉予与王子往游。”交代作者是被动的。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
18.作者出游后遭遇沙尘狼狈不堪的样子暗示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处境不顺|心情不顺
解析:
分析:作者仕途失意,郁郁寡欢。
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9.作者通过对高粱桥景色与自己家乡美景的对比,引发自己对处境的议论,突出自己__________。
答案:内心的苦闷
解析:
分析:把握全文,理解文意基础上作答。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0.下面是惜时对联中的句子,请你将它们组合成四副对联。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 ②无情岁月增中减 ③白首方悔读书迟 ④茫原荒夜闻鸡舞 ⑤书山勇上捧晨星 ⑥有味诗书苦后甜 ⑦学海勤游穿夜幕 ⑧文山书海囊萤读
正确的是:①句与 句 ②与 句 ④与 句 ⑤与 句
答案:③|⑥|⑧|⑦
解析:
分析:根据上联意思,从内容上、结构上去寻找下联。
点评:考查学生对联的拟写。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游高梁桥记
袁中道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拉予与王子往游。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谭锋甫畅,而飚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貂帽,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
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游高粱桥记
袁宏道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1)翻译下列词语。
①趺坐 ②京师最胜地也
③谈锋甫畅 ④冰微泮
答案:①双脚交叠而坐。②优美地。③才,刚刚④稍微融化。
解析:
分析:在理解文意,句意基础上辨别词义。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翻译。
(2)袁宏道与袁中道都是写阳春三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答案:袁宏道仕途顺畅,心情愉快,游京师胜景很开心,最后带着留恋心情离开。袁中道屡次求官未果,心情苦闷,对生活在京师很悔恨无奈。
解析:
分析: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受。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22.
游高梁桥记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 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作用?
答案:(甲) B (乙) C
解析:
分析:甲处的“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乙处的“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3.阅读袁中道《游高粱桥记》,回答下面的问题。
(1)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 ,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
答案:杂花烂城野
解析:
分析:熟读背诵该文。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识记能力。
(2)写出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解析:
分析:描写春天的诗很多,学生要注意积累识记。
点评:考查学生的积累识记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