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7:4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爱好 B.嗜好 C.好学上进 D.中国好声音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好”读hǎo,其他都读hào。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C.子孙弃者无论焉
D.若业为吾所有
答案:
解析:
分析:A可惜:值得珍惜;B然则:既然这样;C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的分析。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孔子曰:“何陋之有?” B.之虚所卖之
C.吾不得而见之矣 D.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答案:D
解析:
分析:A提宾;B到;C代词,他。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4.选出下列各组中词义相同的一项( )       
A.之:天子之书 非夫人之物
B.时:时蒙卷轴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C.者: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D.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之”均为“的”;B项时常/岁月;C的/的人;D可是/这样。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5.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以致书以观。 B.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多以书假余。
答案:A
解析:
分析:例句“以”是“用来的”的意思。B用;C把:D把。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6.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余劝时即嗜学。 ( )
A. 嗜好 B.喜欢 C.特别 D.学习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文意,“嗜”是“喜欢”的意思。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辨析。
7.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A.到 B.从 C.向 D.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对象,范围和时间等.在此可意为“向”“从”。
点评:考查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8.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余因得遍观群书 ( )
A.就 B.因此 C.于是 D.因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因:因此。所以应该选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翻译。
9.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若业为吾所有
A. 非独书为然
B.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C. 为一说,使与书俱
D. 而身为宋国笑
答案:D
解析:
分析:例句“为”是“被”的意思。A是;B是;C写;D被。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
10.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惴惴( ) 庋藏( ) 俟异日( )
形诸梦( ) 辄( ) 素蟫( )
A.zhuì guǐ sì zhū zhé yín
B.zhuì zhī sì zhū zhé yín
C.zhuì guǐ sì zhū zhé yíng
D.ruì guǐ sì zhū zhé yín
答案:B
解析:
分析:正确的拼音为:zhuì guǐ sì zhū zhé yín。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11.加点的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
A.授以书而告之
B.非独书为然
C.若业为吾所有
D.汗牛塞屋:
答案:D
解析:
分析:D 项中“汗” 使动用法,使……流汗。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的分析。
12.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
A.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夫人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
C.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
D.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夫人:那人。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句子的翻译。
13.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
A.姑俟异日观:姑姑等到日后再来看吧。
B.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所以( 凡是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
C.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屋里 )到处都堆放满了。
D.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以前 )一样贫穷。
答案:A
解析:
分析:姑:姑且。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句子的翻译能力。
14.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
A.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唯一的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不借给别人)好象不大相同。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这样的吝啬鬼 ) 。
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去借书不借给,回来后那种借书的情形出现在梦中。那种迫切的心情竟到了这种地步。
D.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少年的岁月值得珍惜。
答案:A
解析:
分析:A惟:只是。故答案选A。
点评:考查学生句子的翻译。
15.给下列句子中的字注音有误的是( )
A.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fú、qiǎng
B.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zhuì
C.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shǎo
D.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hào
答案:C
解析:
分析:C项“少”应读shào。故选C。
点评:考查多音字字音的拼写。
二、填空题
16.《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
号________。
答案:《小仓山文集》|清朝|随园主人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________,写出3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 。
答案:吾,余,予|尔,汝,子。
解析:
分析:第一人称代词: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子。
点评:考查学生对人称代词的归纳。
18.课文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
①_________ _,
②_______ ____,
③__________ __。
答案:“书非借不能读”|①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②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③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解析:
分析:整体感知课文,文章主要论述“书非借不能读也”。
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9.“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______意思。
答案:叙议结合|说说
解析:
分析:“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
点评:考查学生对“说”这种文体的认识。
20.作者“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答案: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
解析:
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劝勉黄生勤奋读书。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共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1)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则 其 读 书 也 必 专,而 其 归 书 也 必 速。
答案: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解析:
分析:根据意译划分节奏。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划分。
(2)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答案:书非借不能读也。
解析:
分析:本文论点很明确,“书非借不能读也。”。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
2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课文结尾“为一说,使与书俱”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答案: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解析:
分析:结合上文,可知作者写信的目的是勉励黄生。
点评: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
2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袁枚《黄生借书说》
【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顾炎武《日知录》
(1)【甲】文的论点是 ,【乙】文的论点是 ,两文共同的论证方法是
答案:书非借不能读也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 对比论证
解析:
分析:论点就是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读懂原文基础上作答。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②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答案:①其余像祖父、父亲积藏许多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②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损害啊。
解析:
分析:根据文意,结合字义,翻译句子。
点评: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