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6 22:4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双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三、中心思想
庄子通过描述鲲鹏的形象之美,指出鲲鹏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条件的,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都没有绝对的自由。
四、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二)古今异义
1.野马也,尘埃也。(古义:流动的雾气。今义:野生之马。)
2.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义:湖泊的名称。)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
(三)一词多义
1.名: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
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名列前茅。 (名次)
2.息: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
③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平息)
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助词,的)
③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④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4.而: ①怒而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关系)
5.以: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用)
6.其: ①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②不知其几千里也。 (它)
③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他们)
(四)词语活用
1.怒而飞 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2.鲲之大 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3.《齐谐》者,志怪者也 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五、内容理解
1.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①志存高远(目标是“南冥”)
②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不畏惧恶劣的环境)
③硕大无比、力大无穷(体大、背大、翼大、活动范围大)
④善借外力
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2.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
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结合原文说说写“野马”“尘埃”有什么作用
将野马、尘埃与鲲鹏对比,突出说明世上万物无论大小,都有所凭借,都受到不同的限制,没有绝对的自由。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6.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大鹏形象?
①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没有绝对的自由这一道理。②学习大鹏志存高远、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
7.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8.学习本课获得哪些启示?
①积蓄力量,方能振翅翱翔;②志存高远,人生方能更精彩;③善借外力,可以事半功倍。
9.成语、诗句
成语:
鹏程万里:形容前程远大。
鲲鹏展翅: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比喻前程远大,不可限量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上升。
诗句:
唐朝诗人李白的《上李邕》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诗句的意思是: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