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提升合理化思考的水平,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
了解并掌握议论文中心语段常见的“逻辑病”及相关对应策略。
在认识逻辑规律、掌握推理形式的基础上,掌握论证的要求和方法。
通过推敲论证的逻辑性,获得议论文中心语段写作自我升格的能力。
在认识逻辑规律、掌握推理形式的基础上,掌握论证的要求和方法。
在认识逻辑规律、掌握推理形式的基础上,掌握论证的要求和方法。
论点是论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
论证方式就是由论据到论点的联系方式,即推理形式。
论证的三要素
认识和掌握论证方法
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
美国哲学家罗伯特·所罗门认为:“论证是指提出你自己的观点,给出你为什么接受它,以及别人为什么也应该接受它的理由。”(《大问题》)
什么是论证
论点必须是鲜明的,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一)阐明论证的论点
论点必须是准确的,要把自己的观点以概括性较强的话语清楚准确地表述出来,必要的话还要作进一步通俗阐释,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范围上的解说、界定,对观点中某些有特殊含义的关键词,应作出界定性解释。
第一,某一主张与社会公认的理论系统是不是相融贯一致的。
第二,某一主张在社会实践当中,是不是符合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代表了事物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三,某一主张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不是有用,是不是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明确论证的思维方向
(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式
归纳论证
A
演绎论证
B
类比论证
C
间接论证
D
归纳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个别或特殊性判断,结论是一般性原理。
归纳论证
A
例析: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资治通鉴》)
归纳推理的过程:
(1)尧,兼听则明;
(2)舜,兼听则明;
(3)所以,兼听则明。
归纳推理的过程:
(1)秦二世,偏听则暗;
(2)梁武帝,偏听则暗;
(3)隋炀帝,偏听则暗;
(4)所以,偏听则暗。
演绎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演绎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结论是特殊性论断。
演绎论证
B
例析: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演绎推理过程:
(1)勿以善小而不为;
(2)补船的小洞是小善;
(3)所以,修船工发现船洞,应该补好,为善不避小。
类比论证就是运用类比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
类比论证
C
例析: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拿来主义》)
间接论证
D
排除法
反证法
归谬法
排除法
排除法,又叫“选言证法”或“淘汰法”,这是一种通过否定与论点相关的其他几种判断,从而确定论题为真的论证方法。
例析:
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资产阶级虽然在某种历史时机可以参加革命战争,然而由于它的自私自利性和政治上经济上的缺乏独立性,不愿意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彻底胜利的道路。中国农民群众和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愿意积极地参加革命战争,并愿意使战争得到彻底胜利的。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一部分失业群众则具有无政府思想),所以他们不能成为战争的正确的领导者。因此,在无产阶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就不得不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67页)
此段文字采用排除法论证:
先提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由谁来领导的三种可能情况,然后论证前两种可能均不能成立,最后得出结论。
反证法
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自己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
例如:有同学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提出:
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如果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就不可能有“旧历”的说法。
可是课文头一句就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下面的驳论就使用了归谬法。
例如:“逆境有利出人才”的命题,不但经不住事实检验,而且也经不住逻辑的推敲。试想,如果“逆境有利出人才”的命题能够成立,那么我们为了造就更多更好的人才,就应该为青少年去创造“逆境”了,如此推演下去,“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不都反而不利出人才了吗?真是荒谬之极!
归谬法
【练习】
归谬法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法。即对一错误论题不直接否定,而是先假定其真,然后据此导出荒谬的结果,由结果的荒谬推出该论题的荒谬。
(1)下面的文段中,爱迪生可能会怎么说?请运用归谬法补写一个反问句。
一个年轻人很想成为爱迪生的助手,他找到爱迪生,并对爱迪生说:“我发明了一种能溶解一切物体的东西。”爱迪生笑着说:“那是不可能的。”年轻人问:“为什么不可能?”爱迪生说:“ ?”
【答案】如果能溶解一切,那么又用什么容器来装它呢
(2)试按照这种归谬逻辑以及下面的例句仿写一句话,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说坐拥万卷书的人就是博学之人,那么书店老板一定就是世上最博学的人了。
仿写:
【答案】(示例一)如果说一直笑脸相迎的人就是幸福的人,那么小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示例二)如果说有资历就意味着权威,那么百岁老人就是最有权威的人了。
(示例三)如果说只要努力的人就是成功的人,那么王莽就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人了。
(示例四)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是肮脏的,那么微量放射性无处不在的美丽大自然就是最肮脏的了。
(四)提高论证水平
关注
隐含前提
A
引入
虚拟论敌
B
发现论证的隐含前提,并对它的可靠性进行考察,是评估和改进论证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逻辑方法,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捕捉隐含前提,能够推断出许多问题背后的基本假定,由此可以进入文本的深层,探究其深层意蕴。
关注
隐含前提
A
例:
在教材引用的《银色马》中的福尔摩斯的那段话里,显然,狗毫不吠叫不足以推出牵走马的人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
他们之间还少了一个充分条件命题——
不熟悉的人牵走马,狗会吠叫。“草料
棚的人没有被惊动”也不足以推出“狗没
有吠叫”,它们之间还少了一个“狗吠叫
会惊醒草料棚的人”。
【练习】
《庄子·秋水》“濠梁之辩”的典故中,惠子有一句反驳庄子的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包含着一个隐含前提,试着思考,补充图表中的隐含前提。
【答案】隐含前提:异体(类)不知
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可能受到的攻击,我们再进一步考虑通过怎样的措施能使自己的论证免于或抵御这些攻击。
引入
虚拟论敌
B
例: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风清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分析:语段从事例的反面杜甫无法正视人生痛苦进行假设,从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诗史之作的结论。这就从反面证明了缩小痛苦、百折不挠对于璀璨人生的重要性,深化了说理。
【练习】
请站在以下论点的立场,应对相关反例。
①论点:做事要把握好度。
反例:司马懿对诸葛亮采取的疲军之术(想方设法变慢)和霍去病对匈奴的长途奔袭(不顾一切求快),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追求极致。
②论点:理性引领人上升。
反例:凯库勒在梦境中领悟到苯的分子结构;拉康所谓的“我思,我不在”。
答:
【答案】应对参考:①司马懿和霍去病的例子,看似“做事要把握好度”的反例,实际上可以让我们加深对“度”的认识:度,究竟在哪里?如何把握呢?回答是以回到事实为度。不能简单地认为不要过头、学会低调、放慢脚步、防止激进就是掌握了度,更不能机械折中,来个最高值加最低值再除以2,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境找到最好的分寸,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佳的力道,根据形势需求找到最适宜的节奏。司马懿对付诸葛亮,耐心十足,非常沉得住气,时机未到,绝不真正出手。而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每有斩获,靠的就是快。为了快,他只带精锐的部队,只带必需的物质;他知道,有时候只要慢半个时辰,一切都会翻转过来。把握度,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②理性引领人上升,并不否定非理性有时候也可以促使人前进。白日苦思冥想无果,凯库勒在梦境中领悟到苯的分子结构;笛卡尔曾言“我思故我在”,几百年后的拉康针锋相对地提出“我思,我不在”。这些都促使我们努力思考非理性的价值与理性的限度以及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复习以下文本,请梳理出作者的论证思路,理清其中包含的逻辑链条,推敲论证的逻辑性,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学习借鉴:
小组任务
任务1
《必修(上)》:《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
《选择性必修(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五石之瓠》《兼爱》。
《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烛之武退秦师》《与妻书》《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
以小组为单位,复习以下文本,请梳理出主要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及诱因,厘清事件发展包含的逻辑链条,推敲性格变化的逻辑性,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叙事类文本写作中学习借鉴:
任务2
《必修(下)》:《鸿门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
《选择性必修(上)》:《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复活(节选)》。
请以“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辩题,以小组为单位,从逻辑的角度,对辩题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辨析。
1.明确立场:根据辩题,写出正反双方的立场。
(1)正方立场:
(2)反方立场:
2.观点分析:以下哪些是正方观点?哪些是反方观点?(填出序号即可)
①没有温饱免谈道德;②谈道德的都是温饱之人;③不温不饱依然谈道德;④有人处于温饱之中,却不谈道德;⑤温饱之人都谈道德。
(1)正方观点:
(2)反方观点:
在辩论中体会逻辑力量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①②
③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3.概念界定:以下对“温饱”概念的界定,哪些对正方有利?哪些对反方有利?(填出序号即可)
①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②温饱就是社会上总体无衣食之困;③温饱就是或温或饱;④温饱就是既温且饱。
(1)对正方有利:
(2)对反方有利:
4.论证思路:以下论证思路是正方的还是反方的?分析这样设计论证思路的理由。
人存在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人有理性,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谈道德
走向温饱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谈道德
(1)论证思路属于:
(2)论证思路设计理由:
这样设计符合反方的论辩观点和思考。先论“谈道德”的大前提:存在是必要条件,隐含着“温饱”或“不温饱”两种可能。再论“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隐性否定了“温饱”条件。在这两步后得出结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谈道德。这隐含一个结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最后对对方的观点进行直接反驳:走向温饱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谈道德,而不是达到或做到了“温饱”再谈道德。
①③
②④
反方
5.攻防策略:以下哪些属于正方的策略?哪些属于反方的策略?(填出序号即可)
①论证不能温饱就难以生存;②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③对方举例时,指出例中的人物并未讲道德,或者指出其已处于温饱状态;④谈道德的行为尽量宽泛。
(1)正方策略:
(2)反方策略:
【解析】①论证不能温饱就难以生存,人不能“存在”,自然不能谈道德——这是正方的策略。
②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这是反方的策略,这意味着在这个过渡地带也可以谈道德。
③对方举例时,指出例中的人物并未谈道德,或者其已处于温饱状态——这属于正方的策略。因为反方举出不温饱却谈道德的例子即可驳倒正方;而正方的化解方式或者指出这些例子中的人物已经温饱,或者指出他们未谈道德。
④谈道德的行为尽量宽泛——属于反方的策略。如上所言,正方要把反方认为道德的界定为非道德的;反方则要把正方认为非道德的界定为道德的,从而使道德的范围超出温饱的范围。
①③
②④
【题目】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请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尝试写驳论文
文体
特征 驳论文 立论文
常规结构 树靶子—表态度—剖本质、指谬误或析弊端—立己论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论证方式 驳论为主(驳主论次,先驳后立) 立论为主(立中亦可有驳)
写作重点 证伪 证实
1.明确驳论文文体特征
文体 特征 驳论文 立论文
常规结构 树靶子—表态度—剖本质、指谬误或析弊端—立己论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论证方式 驳论为主(驳主论次,先驳后立) 立论为主(立中亦可有驳)
写作重点 证伪 证实
【示例】
坚守自觉,诚信应考(提纲)
①树靶子,表态度: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由父母监考,对此我不敢苟同。临近成年,我们更应学会自觉,诚信应考。
②分析“希望考试结果公平公正”的两种心理根源,一者不相信自己,一者不相信别人;其共同点都是不知为什么学习,认为只是为了一纸成绩。
③人生可贵在于自觉。正反举例论证。
④考试在于检验,不在于排名,学习在于成为自己喜欢的人,而不是只追求成绩或功成名就。
⑤希望大家将所有的考试看作磨砺,以自觉的心态面对考试。愿你拥有自觉与诚信,勇敢面对。
小结:驳论文体须记住,树好靶子表态度。剖析本质追根源,分析弊端归谬处。修正观点立己论,驳先立后驳为主。
2.让驳论具有针对性
3.驳论时应注意三点
01
有条有理
有条有理。反驳的过程尽量条理清楚。一般来说,首先要指出并分析对方的观点。对方的观点包含几个要点,如准备逐点反驳,须条理进行。如果要对论证的三要素进行全方位的驳斥,那就逐项进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02
有破有理
否定是为了建构,揭穿错误是为了弘扬真理。驳论文的主要功能在“破”,但根本目的在“立”。没有立,驳就没有价值。驳而不立,容易让人理解为挑毛病;驳而后立,才是一种真诚的建设态度。
03
有理有据
要克制情绪,有理有据地展开反驳。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用事实和逻辑的力量说服人。反驳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真相和寻求正义,不是压倒别人和维护自己。甚至在很多时候,反驳并不一定以某一方的落败而告终,大家充分表达个人立场,然后在不同意见的碰撞和交锋中取得共识,共同进步。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希望同学们适当运用我们掌握的逻辑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论证水平。
一丝不苟
有同学认为,逻辑思维在理科学习中是必要的,在文科学习中是不必要的。
请你针对以上观点设计辩题,并写出过程大纲,或以此观点写一篇驳论文,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