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7 10: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学习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分析文章的论说特点,把握各部分的关联。鉴赏语言艺术,学习写作技巧。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鉴赏语言艺术,学习写作技巧。
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2课时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时光承载久远,历史见证变迁。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从此,中国人民不再受压迫和奴役,成为了国家的主人!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前赴后继、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伟大的篇章!
01
请三名学生分别介绍毛泽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02
请两名学生谈谈他们眼中的毛泽东。
活动一:晓作者,识背景
000
·
·
·
·
·
作者简介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毛泽东诗词。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同志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他的诗词已公开发表的有四十三首。
题材广泛,形式上以抒情为主,善于在丰富的联想和情景交融之中,鲜明地表达主题思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诗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比兴,塑造形象,联想丰富。
首先,他常常是把自然景物描写与当时人民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联系起来。
其次,写历史总是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沁园春·雪》就是如此。
作者简介
课文简介
00
本文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开幕词,是非同寻常的历史性文献。
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准备。
正是在这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向全国、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
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写作背景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写作背景
活动二:积累文体知识——开幕词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或主持人在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幕时讲话所用的文稿。
1.概念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2.作用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3.格式介绍
(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
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
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
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2)称谓的写法:
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结尾 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3)正文的写法:
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 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
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
主体 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
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
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
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
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
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
01
03
05
04
02
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
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明快、上口。
简明性
宣告性
口语化
开幕词带着对活动或者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鼓动性
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引导性
4.写作要求
(1)明确字音
召开(zhào) 勉强(qiǎng) 妥协(tuǒ xié)
复辟(bì) 警惕(tì) 侮辱(wǔ rǔ)
(2)解释词语
活动三:检测预习成果,探究文本内容
1.夯实基础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或句子。
2.感知课文
【第1段】
【第3-4段】
【第5-6段】
【第7段】
【第9-11段】
“现在开幕了”。
“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三年以前”。
“现在”“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2)细读全文,理解段意,梳理课文内容。
【第1段】
【第2、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11段】
【第12段】
【第13-16段】
宣布会议开幕。
指出本次会议的性质。
说明了本次会议名称的由来。
再次重申了本次会议的性质。
明确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指出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结束,需要提高警惕。
指明国家经济、文化、国防等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
表明了国内外反动派必败, 中国将越来越强大的决心和信心。
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庆贺。
(3)初步读完全文,本文的讲话对象是谁?讲话目的是什么?
讲话对象:
全国政协代表(既是共产党的统战对象,又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依靠者)
讲话目的:
团结与会者,让他们了解新中国,了解我党要作的努力,一起为新中国作贡献。(因为政协代表很多不是党内人士,所以在这里没有主要谈党内工作,更不提对中共党员干部所提出的要求,而是团结人,明方向,鼓干劲,增信心。)
(4)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
介绍参会人员、会议性质、背景、职权和意义
指出中国面临的新形势、 新危机,表明必然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等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6段)
第三部分(第7—12段)
第四部分(第13—16段)
层层深入
高度凝练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什么具体含义?
活动四:研读文本,深入分析
1.探究课文题目
提示:
“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
(2)所谓“站起来”,就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为什么不直接表述而要用“站起来”一词?
提示:
所谓“站起来”,是很直白、很形象的语言,它形象地揭示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生动地告知全世界: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自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它表明这次革命胜利与以往的政权更迭相比完全不同,中国人民的“觉悟”表明中国人民在思想上站起来了,而不仅仅是更换了政权。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以它作为这篇演讲的题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逼迫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署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经过长达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01
02
03
04
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
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历史的伟大转折。
接下来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最后展望未来,开幕词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2.分析行文思路
3.概括文章主旨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由毛泽东主席发表的具有特殊政治含义的开幕词,作为一篇划时代的文献而载入史册,它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新民族的崛起。
通篇读来,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一位革命家、战略家在革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小结
第二课时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崔卫平《光明与黑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讲话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都观点鲜明、态度坚定、铿锵有力,表现出了毛泽东的豪情、自信和睿智。这节课,我们一起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
活动一:分析文本,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1.毛泽东的这篇演讲,根据所讲的内容不同,情绪和语调也随之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情绪、语调不同的文段词句并加以分析。
第3段
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了英勇的战争,情绪激昂,语调高扬而坚定。
第4段
回顾了1946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形势变化的必然性,语调沉稳而坚毅。
第6段
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而自豪。
第7段
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后几段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语调平稳、坚毅而自信。
2.请结合文本,谈谈这篇开幕式是如何增强语言感染力的?
提示:
大量判断句和强调性句式的使用
大量运用了表示强调的词语
用词非常准确严谨,富有情感
多用第一人称“我们”来称呼群众
(1)首先是因为大量判断句的使用。
如在第2段里,先就代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感觉。接下来是“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这句话强调了胜利来之不易。判断句就是得出结论,就是明白无误地给事物直接定性,因此,大量判断句的使用,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2)大量运用了表示强调的词语。
“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不”等词语,从逻辑上讲,都属“全称”词语,即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从语气上讲,则有坚定无疑的意味。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强调性的语气,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
(3)语言通俗准确、富有情感。
如“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等用词准确,表述严谨。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等,感情充沛,掷地有声,反映了他广阔的胸怀、对时局的清醒认识。这也是他的文章和讲话总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的重要原因。
(4)课文中多用第一称呼
称呼最多的是“我们”,“我们”代指的是四万万七千五百万获得解放的中国人,即广大的革命人民。作者运用“我们”一词,说明一切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表达了与人民群众心心相通的密切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活动二:探究文章论证特点
1.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
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作者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首先开门见山地宣布了会议开幕、参会人员的构成,主体部分从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命名的原因、会议的性质和职能、会议的意义、革命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结尾部分发出呼告。
提示:
层进式论证
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体现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基本的层进式格式
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大到小、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能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2.文章的论证上有什么特点?
(1)本文作者运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围绕主题逐步深入。
(2)本文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方面分别论证,特别是在对未来的设想中又从经济、文化、国防三个方面论述。
(3)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比喻和假设论证等,论证力度强,有说服力。
提示:
活动三:赏析文章艺术特色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1
情感充沛、有感染力
2
本文作为开幕词,高度凝练、层层深入,按照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脉络线索,既揭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和意义,又指出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危机,强调需要继续坚持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处处闪现着理性之光。
课文作为一篇会议开幕的讲话稿,有很多充满感彩的语句,使讲话掷地有声、富有感染力,如,“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等。课文中的情感既在内容上直接呈现,也蕴含在演讲者的人物形象上。毛泽东睿智自信,充满革命豪情,文章的最后四段是充满革命自信心的豪言壮语, 也是向世界发出的庄严宣告。
提示:
句式多样、语气坚定
3
论点明确、思路清晰
4
本文使用了大量表示强调性的句式,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如“是……的”,文中“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若变为一般的陈述句“没有其他的道路”,判断与强调的意味尽失。再如“之所以……是因为……”是为了强调后面的原因,强调人民大团结的来之不易。
本文观点明确,论证思路清晰。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活动四:拓展延伸——重温历史,紧跟时代,展望未来
1.毛主席的演讲稿带给我们的深刻的时代意义、引发的深远的思考。
时代意义:1949年,毛主席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但又说“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展望未来,希望中国即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建设起繁荣富强的国家。 所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进一步经济富强起来,文化繁荣起来,国防强大起来才是真正伟大时代的标志。
深远思考:身逢盛世的我们作为青年一代,倍感自豪,甚为自信,也应深知“居安思危”之理,更应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晴空万里尤须提防暴雨,风平浪静也要警惕暗涌;风调雨顺仍要囤积粮草,战火尽息不敢放马南山。
2.你爱中国,就不能只爱她如今的繁荣昌盛,更要铭记百年前的血泪史和一路风雨兼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1840
鸦片战争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1911
辛亥革命
1919
五四运动
1921
中共成立
1926
国共合作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7
日军全面侵华
1945
抗战胜利
1949
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这是你看不见的中国
内忧外患
瓜分豆剖
这是你看不见的中国
丧权辱国
任人宰割
这是你看不见的中国
积贫积弱
民不聊生
作为90后、00后一代,我们出生在最好的时代,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和平和中国的飞速发展。
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我们,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一路凯歌,跨越山海,不曾因路途遥远而退缩;我们乘势而起,突破日月的限制,不曾因时光漫长而懈怠。
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新征程上,让我们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
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实干铸就梦想,用奋斗书写传奇,不负时代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
小结
202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日子,为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学校将举行一次重要的演讲比赛。
欣赏纪录片《开国大典》,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