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情境导学
想一想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知识梳理
填一填
知识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两河”,是指西亚的 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兴起: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 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知识点3 《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1)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 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 源远流长。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①法典由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用楔形文字刻在黑色石柱上;②除前言外,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③法典制定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④法典的内容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而不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汉谟拉比于公元前18世纪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而不是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
典例解析
练一练
例1 科技的发展往往源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里的人们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成‘木楔一样的文字’。他们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材料中“这里的人们”生活在(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点悟】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木楔一样的文字”“阴历”都是苏美尔人的发明。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
例2 [2023宜昌中考]在古巴比伦王国,一个奴隶因为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而被处以割耳之刑。此判罚的依据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
【点悟】 根据关键信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变式训练
1. 跨学科·地理 [2023呼和浩特中考]古代亚非文明成就辉煌。其中,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出现在( )
A.美索不达米亚 B.非洲东北角
C.小亚细亚半岛 D.南亚次大陆
2. 教材改编P8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 )
A.奴隶的利益 B.奴隶主的利益
C.自由民的利益 D.手工业者的利益
测一测
1.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
2.某剧组准备拍摄一部有关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的电影。下列哪一镜头可能在剧中出现( )
①下令修建空中花园 ②于公元前18世纪在位 ③统一了两河流域 ④主持编撰《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24湖北中考]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B.君主权力衰落
C.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国内矛盾激化
4.[2024广东中考]下面是世界古代史上两个早期国家的统治手段简表。据此可知,两者的共性是( )
早期国家 统治手段
古埃及 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认为是“神意”
古巴比伦王国 制定法典; 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
A.城邦体制成熟 B.实行民主政治
C.神权色彩浓厚 D.采用奴隶制度
5.“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此人应投于该处火中。”《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一条文反映了( )
A.古巴比伦有严格的社会等级
B.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奴隶制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D.古巴比伦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6.[2024泉州期中]《汉谟拉比法典》法律特征鲜明、条文规定缜密、文字表述准确,是其他早期法律所不能比拟的。但其种种不公平的条款也反映了当时的阶级歧视。材料描述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的( )
A.制订背景 B.条文内容
C.适用范围 D.历史评价
7.历史解释 下列关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B.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C.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8.“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山峦重叠。在那里,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在那里,人们……逐步发展起新的、生产率更高的灌溉农业和新的社会制度。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下列关于材料中的“文明”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文明发明了象形文字 ②古巴比伦王国是其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③该文明位于西亚地区 ④太阳历是其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情境模拟 小明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看到了下图所示文物。下列他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文物反映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B.图中坐着的人物是法老
C.该文物出土于尼罗河流域
D.石柱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10.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某法典规定: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指的是谁?
(2)材料二出自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从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
这部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它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1.幼发拉底河
知识点2 1.汉谟拉比
知识点3 1.《汉谟拉比法典》
2.奴隶
3.法制传统
典例解析
例1 B
例2 C
变式训练
1.A 2.B
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B 2.D 3.C 4.C 5.D 6.D
素养提升
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答案选B项。
8.C
9.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文物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石柱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用楔形文字镌刻的铭文。它宣扬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故A项正确。
10.(1)汉谟拉比。
(2)《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等级森严;奴隶制度发达;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等等。
(3)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