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6 16:3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情境导学
想一想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汉倭奴国王金印”。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达到鼎盛。
@知识梳理
填一填
知识点1 6世纪前的日本
1.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 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2.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知识点2 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 即位,年号大化。
2.时间: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 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3.主要内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 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 ,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 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 。
知识点3 幕府统治
1.背景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
2.概况
(1)建立: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 统治时期。
(2)特点: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武士效忠的是自己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日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学习唐朝。如钱币制式模仿了开元通宝,行政机构的设置参考了三省六部制,根据汉字书法草书和楷书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仿长安城规制建立平城京、平安京等。通过大化改新,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典例解析
练一练
  例1 “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施行班田收授法……”是7世纪日本某次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力
D.形成了封建庄园
【点悟】 根据题干信息“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班田收授法”“7世纪”“日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的是日本大化改新。日本通过学习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奴隶制国家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例2 关于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C.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D.天皇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点悟】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的大权。
变式训练
1.[2024新疆中考]日本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甚至连名称与走向都相似。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大和政权的建立 B.幕府统治的强化
C.大化改新的影响 D.明治维新的推动
2.[2023南宁期中]幕府统治,又名“武家政治”,表现为军人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进行统治。这反映了当时日本的实际掌权者是(   )
A.天皇 B.首相
C.幕府将军 D.武士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20分钟)  测一测
1.[2023山东济南调研]中国古书这样记载6世纪前的日本:“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5世纪基本统一“百余国”的政权是(   )
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新罗
2.大和国的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在领地上进行劳动的居民被称为(   )
A.佃农 B.奴隶 C.部民 D.农奴
3.“大化改新前,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大化改新在中央设置二官八省,在地方设国、郡、里三级,官吏由中央任免。”材料体现了改革的目的是(   )
A.挽救民族危机 B.发展封建经济
C.加强中央集权 D.维护幕府统治
4.[2023吉林期末]7世纪中期,日本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实行班田收授法,政府每隔    年编造户籍,分发土地(   )
A.3 B.4 C.5 D.6
5.阅读下表,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时间 事件 影响
5世纪 大和政权兴起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646年 大化改新
12世纪晚期 设幕府于镰仓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A.日本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B.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C.推动日本实现了初步统一
D.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6.  跨学科·语文 [2024驻马店期中]6世纪起,中国文化大规模传入日本,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A.洛阳家家学胡乐 B.千金散尽还复来
C.冲天香阵透长安 D.唐风洋溢奈良城
7.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渐多,田地窄狭。望请劝课天下,开辟田畴。其有新造沟池营开垦者,不限多少,给传三世。若逐旧沟池,给其一身。”天皇准奏。这(   )
A.反映了灌溉技术进步
B.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
C.体现了天皇地位提高
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
8.[2023益阳期末]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是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开始
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9.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了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日本的政治特点是(   )
A.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天皇与幕府轮流治理国家
C.班田制逐渐被庄园制所取代
D.幕府将军把持着国家大权
10.  学科融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等。
——摘编自张俊伟《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材料二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大化二年(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
——摘编自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哪一条内容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性质?
(2)材料二中“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3)材料三中的土地改革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改革有什么共同点?
探寻中国文化交流史实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日文是怎样产生、发展和成熟的?除了文字,你还能举出中日文化交流的其他史实吗?
第11课 古代日本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1.大和 
2.部民 
知识点2 1.孝德天皇 
2.唐朝 “大化改新” 
3.中央集权 国有 土地 
4.封建国家 
知识点3 1.“武士” 
2.幕府 幕府将军
典例解析
例1 A
例2 D
变式训练
1.C 2.C
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A 2.C 3.C 4.D 5.B
素养提升
6.D 7.B 8.B 9.D
10.(1)目的:富国强兵。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
(2)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的契约关系。
(3)影响: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建立了封建土地制度。共同点: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