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教科版 )专题
02 选择题
1.(23-24五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下列生活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水管爆裂的原因是水结冰后体积变大,而水管遇冷收缩
B.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一段时间后,瓶外布满水珠是水凝结现象。
C.蒸包子冒的“白气”是水蒸气。
2.(23-24五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在医院接种疫苗后,止血用的棉球应丢弃的垃圾桶是( )。
A. B. C.
3.(23-24五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小维喜欢喝加冰的饮料,她在装有可乐的玻璃杯内加入冰块,静置一会儿,发现玻璃杯外壁有小水珠产生。这些小水珠可能是( )。
A.从杯内渗出来的 B.冰融化成水后从杯口溢出来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D.加冰时,冰块碰到杯沿化成水流下来的
4.(23-24五年级下·广东清远·期末)如图所示,炒菜锅的手柄是用木头制作,主要原因是( )。
A.木头比较轻
B.木头是热的良导体
C.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
5.(23-24五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煮元宵时,元宵刚开始沉在锅底,过一会儿就会浮在水面。对这一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描述是( )。
A.元宵的重量变轻了
B.水温高了,浮力变大
C.元宵受热膨胀,体积变大
6.(23-24五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盖上的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结果
B.西藏拉萨的同学做水沸腾实验时测得沸腾温度是100℃
C.水在4℃以下具有反常膨胀现象
D.水蒸气能直接变成冰,冰也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7.(23-24五年级下·重庆忠县·期末)鱼生活的环境属于( )生态系统。
A.农田 B.海洋 C.草原
8.(23-24五年级下·重庆忠县·期末)冬季开车,前挡风玻璃经常起雾,这些雾附着在车玻璃( )壁上。
A.内 B.外 C.无法判断
9.(23-24五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 )加热。
A.内焰 B.外焰 C.焰心
10.(23-24五年级下·广东清远·期末)小科想要探究热传递的特点,于是他在装了水的水槽里放入装水的烧杯,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他记录水槽里的水温与烧杯里的水温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 )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水槽里的水 90℃ 78℃ 66℃ 59℃ 55℃
烧杯里的水 38℃ 46℃ 53℃ 58℃ 55℃
A.计时开始前烧杯里水温比水槽里的水温高
B.2至8分钟,热量从水槽里的水向烧杯里的水传递
C.半个小时后烧杯里的水的温度还是55℃
11.(23-24五年级下·四川乐山·期末)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形成风,这是( )的现象。
A.热对流 B.热辐射 C.热传导 D.小孔成像
12.(23-24五年级下·四川乐山·期末)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双层窗户可保温隔热,都是利用了( )。
A.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B.棉花是热的不良导体
C.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D.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
13.(23-24五年级下·四川巴中·期末)下列勺子导热性最强的是( )。
A.铜勺 B.铝勺 C.铁勺 D.钢勺
14.(23-24五年级下·辽宁大连·期末)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
A.刷牙时开水龙头,用长流水漱口 B.使用节水产品 C.农田滴灌
15.(23-24五年级下·辽宁大连·期末)当我们冰凉的小手抱着热水袋后,手慢慢变热,这属于( )。
A.热对流 B.热辐射 C.热传导
16.(23-24五年级下·北京通州·期末)煮饺子时,饺子刚下锅时都沉底,煮熟后变鼓膨胀,并且漂起来。饺子煮熟后漂浮起来的原因是( )。
A.体积发生了变化 B.颜色发生了变化 C.味道发生了变化
17.(23-24五年级下·北京通州·期末)如图所示,在三根铁棒的左端点燃酒精灯,( )右端最先热起来。
A.中间有水的铁棒 B.中间有空气的棒 C.整根铁棒
18.(23-24五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太阳能
19.(23-24五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小卓想制作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小船,他应该利用的原理是( )。
A.电磁感应 B.水的蒸发和冷凝 C.水蒸气的反作用力
20.(23-24五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看到河流和湖泊逐渐被污染,小卓想到我们应该( )。
A.随意倾倒垃圾 B.保护水资源,防止污染 C.增加用水量
21.(23-24五年级下·北京通州·期末)在制作航道浮标时我们应该选择( )当作航道浮标的锚定。
A.塑料块 B.木块 C.铁块
22.(23-24五年级下·北京通州·期末)将一支蜡烛放入水中,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燃烧后剩下的半截蜡烛再放入水中,蜡烛会( )。
A.浮在水面上 B.沉在水底 C.无法确定
23.(23-24五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在一根金属棒上用凡士林黏上5根火柴棒,用酒精灯给金属棒的一端加热(如下图)。最后掉落下来的是( )火柴棒。
A.③号 B.④号 C.⑤号
24.(23-24五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酒精灯的热可以从金属棒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传递
25.(23-24五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如图所示,将铜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火柴棒抹上少许凡士林,依次等距粘在铜棒上,用酒精灯加热铜棒一端,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否一样 B.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C.固体的热胀冷缩 D.哪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更强
26.(23-24五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下列传热方式中,( )依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
A.热散射 B.热传导 C.热辐射 D.热对流
27.(23-24五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我们吃的莲藕、萝卜分别是植物的( )。
①根 ②茎 ③果实 ④种子
A.②① B.②③ C.③④
28.(23-24五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下列行为中,不能有效起到节约用水作用的是( )。
A.用洗完衣服的水拖地
B.洗菜水用来浇花
C.将工厂的废水直接排掉
29.(23-24五年级下·河北邯郸·期末)国家电网显示:凌晨0点至早上8点电价最低,下面做法能降低电费的是( )。
A.空调温度调到16℃使用
B.洗衣机尽量在早上8点前使用
C.电车可以在8:00-22:00充电
30.(23-24五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下列关于热对流说法错误的是( )。
A.走马灯和孔明灯都是利用了热对流原理制成的
B.在夏季烈日下,通过热对流把地面烤得很热
C.熬粥时用勺子搅拌,可以加快粥内的热对流
D.保温杯盖上盖子可以减缓热对流,有利于保持水温
31.(23-24五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做饭的锅用金属做锅身是利用了金属( )的性质。
A.不易生锈 B.容易导热 C.有光泽
32.(23-24五年级下·辽宁锦州·期末)用炒勺炒菜时,炒勺和菜之间的传热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33.(23-24五年级下·安徽蚌埠·期末)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不利于节约能源的是( )。
A.尽量少开冰箱
B.电视可以长期不关机
C.夏天用空调时把温度调高一些
34.(23-24五年级下·贵州黔东南·期末)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35.(23-24五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如图,用酒精灯给金属棒加热,金属棒上的蜡油融化的顺序是( )。
A.1 2 3 B.2 3 1 C.3 2 1
36.(23-24五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下列做法中,不能保护矿产资源的是( )。
A.用坏的铝盆直接扔掉
B.绿色出行,节约石油
C.使用水力发电代替煤炭发电
37.(23-24五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下列能源中,对环境污染最小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38.(23-24五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如图所示,把钩码系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把钩码浸入水中,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39.(23-24五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该( )。
A.随意捕杀野生动物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C.乱扔垃圾 D.植树造林
40.(23-24五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下列哪种行为不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
A.节约用水 B.节约用电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垃圾分类回收
41.(23-24五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季节的变化会导致动物的行为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动物行为的变化不属于季节变化引起的是( )。
A.大雁南飞 B.蛇冬眠 C.猫头鹰夜间活动
42.(23-24五年级下·重庆忠县·期末)在食物链中,( )是消费者。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43.(23-24五年级下·四川广元·期末)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力发电用的是可再生能源 B.放学后随手关掉教室的灯,可以节约能源
C.冬天用空调时把温度调高一些 D.电脑耗电少,可以长期不关闭
44.(23-24五年级下·广东韶关·期末)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主人公曹冲就是巧妙地利用( )来给大象称重的。
A.浮力 B.弹力 C.摩擦力
45.(23-24五年级下·广东韶关·期末)气垫船总是转弯打圈圈,如何解决?( )。
A.安装舵来调整方向 B.安装个排气管
C.增加蒸汽动力 D.减轻气垫船质量
46.(23-24五年级下·湖北十堰·期末)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方向是( )。
A.向左 B.向四周 C.向右
47.(23-24五年级下·湖北十堰·期末)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不应该提倡的是( )。
A.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服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48.(23-24五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太多 B.人类排放的污水 C.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49.(23-24五年级下·河南南阳·期末)下列水变成雾的过程,正确的是( )。
A.水水蒸气小水滴(雾)
B.水水蒸气小水滴(雾)
C.水蒸气水小水滴(雾)
50.(23-24五年级下·广东茂名·期末)洗过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晾一段时间就会变干,这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衣服上的水不断地往下滴
B.风吹走了衣服上的水分
C.衣服上的水蒸发了
51.(23-24五年级下·广东茂名·期末)科研人员乘坐潜艇下潜到深海时,水舱阀门会打开,使水舱充水,增大艇身重量,此时,就会逐渐下沉。( )。
A.潜艇重力小于水对潜艇的浮力
B.潜艇重力大于水对潜艇的浮力
C.潜艇重力等于水对潜艇的浮力
52.(23-24五年级下·广东茂名·期末)科研人员探测结束后要上浮到水面,可以利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通过( )来使得潜艇上浮。
A.增大艇身周围水的浮力
B.减小艇身重量
C.增大艇身重量
53.(23-24五年级下·广东茂名·期末)下列可使水蒸发变快的是( )
①用吹风机吹干头 ②把衣服晒在通风处 ③在土壤上覆盖一层塑料膜
A.①②③ B.①② C.①
54.(23-24五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热水瓶中间的空气被抽走是为了( )。
A.散热 B.保温 C.防止爆炸
55.(23-24五年级下·江苏南通·期末)下列三组材料中,都是热的良导体的是( )。
A.木棒、铁棒、铜棒 B.铝棒、铁棒、铜棒 C.塑料棒、铁棒、铜棒
56.(23-24五年级下·江苏南通·期末)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下列方法不能有效地增加地下水储量。( )
A.铺设透水路面 B.雨水回灌地下 C.多植树造林
D.去掉城市绿化带,铺设水泥路面
57.(23-24五年级下·山西晋中·期末)琦琦小组把蒸汽小船的船头部分设计成了“尖形”,主要目的是( )。
A.增大蒸汽小船货物的载重量
B.使蒸汽小船形象更加美观
C.减小蒸汽小船行驶的阻力
58.(23-24五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夏天,把从冰柜里拿出的雪糕放到湿的毛巾上方后会看到“白气”的形成,这是( )。
A.雪糕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多小水滴
B.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被吸引到了一起
C.冰柜里大量的冷气出来聚集到了一起
59.(23-24五年级下·广东茂名·期末)一个物体放入甲杯时是浮的,放入乙杯时是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杯里装的可能是清水
B.甲杯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杯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C.甲杯里装的可能是油,乙杯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60.(23-24五年级下·广东茂名·期末)在探究“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的实验中,加热法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火焰的内焰加热 B.用火焰的外焰加热 C.用火焰的焰心加热
61.(23-24五年级下·河南商丘·期末)两杯同样的水,一杯用风扇吹,另一杯在常温下放置,在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中,这主要用来研究( )。
A.水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B.水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大小的关系
C.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62.(23-24五年级下·河南商丘·期末)大量的实验证明,( )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A.温度 B.热能 C.热量
63.(23-24五年级下·江苏泰州·期末)下列哪种材料属于热的不良导体( )。
A.铜 B.木头 C.铝
64.(23-24五年级下·江苏泰州·期末)走马灯能转动的科学原理是( )。
A.空气的热对流 B.热辐射 C.水的热对流
65.(23-24五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①冬天室内的窗户上附着很多小水珠
②衣服晾在阳台上晒干
③水放入冰箱冷冻成冰块
A.①凝结、②蒸发、③凝固
B.①蒸发、②凝结、③凝固
C.①凝固、②凝结、③蒸发
66.(23-24五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在六盘水境内用热水器烧开水时,常常看到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约为( )。
A.70℃~75℃ B.90℃~95℃ C.98℃~100℃
67.(23-24五年级下·四川资阳·期末)为了解液体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进行了“比较豆苗生长情况”的实验,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阳光 B.液体肥料 C.实验前选择的豆苗的大小
68.(23-24五年级下·浙江台州·期末)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太阳能 C.水能 D.煤
69.(23-24五年级下·湖北黄冈·期末)冬天吃火锅时,金属汤勺放进火锅一段时间后再用手拿会感觉非常烫,下面与金属汤勺变烫原理相同的是( )。
A.天冷穿上棉袄后感觉暖和 B.计算机内部安装排风扇
C.用热水袋暖手会感觉到热 D.坐在取暖器边取暖
70.(23-24五年级下·河南商丘·期末)下面的材料中,最适合做保温材料的是( )。
A.大理石 B.塑料泡沫块
C.卡纸 D.玻璃
参考答案
1.C
【解析】蒸包子时冒的“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并非水蒸气。本身的水蒸气是无色的,看不见的。冬天水管爆裂是因为水结冰体积增大导致的,而水管遇冷确实会收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外布满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这属于水凝结现象。故选C。
2.C
【解析】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在医院接种疫苗后,止血用的棉球应丢弃在黄色医疗废物垃圾桶。故选C。
3.C
【解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装着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故选C。
4.C
【解析】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由于做菜时用的铁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手去触碰会容易烫伤,所以锅柄通常用木头、橡胶等不易导热的物质做成,这样比较安全。故选C。
5.C
【解析】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煮熟后元宵的体积由于受热膨胀而变大,元宵所受浮力变大。故选C。
6.B
【解析】水的三种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进行转化的。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烧水时壶盖上的水珠是水蒸气凝结的结果,水蒸气能直接变成冰,冰也能直接变成水蒸气。且水在4℃以下具有反常膨胀现象。而在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故选B。
7.B
【解析】许多鱼类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海洋中有各种各样的鱼类,例如鲨鱼、金枪鱼等适应了海洋的高盐度、较大的水压以及复杂的海洋食物网等环境条件。海洋中的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这些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众多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小鱼是大型鱼类的食物来源,形成复杂的海洋生态关系。故选B。
8.A
【解析】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冬天,汽车“内热外冷”温差大,汽车玻璃内壁上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起“雾”。故选A。
9.B
【解析】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根据酒精灯火焰温度的特点,外焰部分温度最高,通常用外焰部分加热。故选B。
10.B
【解析】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热能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直到温度达到完全相同为止。故选B。
11.A
【解析】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空气温度的不同会导致空气密度的差异。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因此热空气会上升,而冷空气则会下沉。由于密度差异,冷空气会流向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间,形成风。这种流动是对流的一种形式,即热对流。选A。
12.A
【解析】不同的材料导热能力不同。一般金属制品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能力强;木头、塑料等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双层窗户可保温隔热,说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具有保暖作用。故选A。
13.A
【解析】导热性是指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在给出的选项中,铜的导热性最强。导热性从高到低为:铜 > 铝 > 铁 > 钢,故选A。
14.A
【解析】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刷牙时开水龙头,用长流水漱口。使用节水产品和农田滴灌都是节约用水的方法。刷牙时开水龙头并且用长流水漱口会浪费大量水资源,因此不利于节约用水。故选A。
15.C
【解析】热传导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当我们冰凉的小手抱着热水袋后,我们的小手会慢慢地变热,这种热的传递方式是热传导。故选C。
16.A
【解析】当饺子下锅时,由于密度大于水,所以会沉底。随着煮的过程,饺子内的水分和空气受热膨胀,饺子的体积增大,同时饺子皮可能变得半透明,内部馅料也可能因为受热而膨胀。这些变化导致饺子的整体密度降低,当饺子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饺子就会浮起来。颜色和味道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饺子的浮沉。故选A。
17.C
【解析】A.中间有水的铁棒:水比空气导热性更好一些,但仍不如金属本身。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中间有空气的铁棒: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会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选项不符合题意;
C.整根铁棒:没有介质阻挡热量传递,直接从左端的酒精灯加热到右端,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8.C
【解析】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煤和石油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答案选C。
19.C
【解析】A.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动势的现象,与蒸汽动力无关,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的蒸发和冷凝是蒸汽产生的过程,但并不是直接提供动力的原理,选项不符合题意;
C.蒸汽机工作时,水加热产生蒸汽,产生动力,可以推动活塞或涡轮,进而驱动小船前进。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20.B
【解析】河流和湖泊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防止污染,比如减少污水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随意倾倒垃圾、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等。增加用水量不仅不会解决污染问题,反而可能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随意倾倒垃圾更是直接导致水体污染的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故选B。
21.C
【解析】航道浮标需要锚定在水中,以便为船只指示航道。锚定物需要具有足够的重量和稳定性,以确保浮标能够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不被水流或风力轻易移动。铁块比塑料块和木块重,且不易腐蚀,因此更适合作为锚定物。塑料块和木块的密度较小,重量较轻,不足以作为锚定物来抵抗水流和风力的影响,因此不适合用作航道浮标的锚定。故选C。
22.A
【解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将一支蜡烛放入水中,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将蜡烛点燃一半后再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故选A。
23.C
【解析】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离热源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所以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金属棒上,用酒精灯在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距离酒精灯最远的⑤号火柴棒最后掉落。
24.A
【解析】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铁棒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灯火焰的热能通过铁棒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是热传导。
25.B
【解析】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这个实验可以展示热量是如何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通常是从铜棒的加热端开始,沿着铜棒长度方向逐渐传递。通过观察火柴棒上凡士林融化的顺序,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过程。故选B。
26.D
【解析】热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依靠其本身的流动来达到热量传递的过程。热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更明显。利用对流加热或降温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物质可以流动,二是加热方式必须能促使物质流动。故选D。
27.A
【解析】莲藕是植物的②茎,它是莲的地下茎,用于储存养分。
萝卜是植物的①根,它是萝卜植物的储藏根,用于储存食物和水分。
故选A。
28.C
【解析】A.用洗完衣服的水拖地是一种节水的好方法,通过重复利用水资源来减少用水量。选项不符合题意;
B.洗菜水用来浇花也是一种节水措施,将用过的水再次利用,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可以为植物提供水分。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将工厂的废水直接排掉不仅不节约用水,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29.B
【解析】A.空调温度调到16℃使用可能会因为温度过低而增加空调的能耗,不一定能节省电费,而且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不利,选项不符合题意;
B.洗衣机在电价最低的时段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电费支出,选项符合题意;
C.电车在8:00-22:00充电并不在电价最低的时段内,因此不是节省电费的最佳选择,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B
【解析】热对流是指流体(液体或气体)中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流体粒子相对移动,从而传递热量的过程。在夏季烈日下,地面被烤得很热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的热量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地面,而不是主要通过热对流。热辐射是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选B。
31.B
【解析】做饭的锅用金属做锅身主要是利用了金属容易导热的性质。金属的导热性能好,可以迅速将热量传递给食物,使食物受热均匀,从而提高烹饪效率。虽然不易生锈和有光泽也是金属的一些特性,但这些并不是选择金属做锅身的主要原因。故选B。
32.A
【解析】用炒勺炒菜时,炒勺和菜之间的传热方式主要是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和碰撞而传递的过程。在炒菜的过程中,炒勺接触锅底加热后,热量通过炒勺的金属材质传导到勺中的菜,使其加热和烹饪。故选A。
33.B
【解析】长期不关电视会消耗大量电能,这与节约能源的目标相悖。
其他两个选项,虽然“尽量少开冰箱”可能会影响食物保存,但总体上是为了减少电能消耗,而“夏天用空调时把温度调高一些”也是为了减少空调的能耗,这两个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助于节约能源的。故选B。
34.C
【解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土壤和光照虽然对种子的生长有影响,但在种子发芽阶段,最关键的是水分、温度和空气这三个条件。故选C。
35.C
【解析】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用酒精灯给金属棒加热,金属棒上的蜡油离火焰最近的先熔化,先后落下的顺序是3、2、1,选C。
36.A
【解析】A.铝是一种有限的矿产资源。将坏的铝盆直接扔掉会导致资源的浪费,选项符合题意;
B.通过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等方式出行,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从而节约这一非可再生资源。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使用它代替煤炭发电可以减少对煤炭这种矿产资源的消耗,同时减少环境污染。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7.D
【解析】太阳能清洁能源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为其他形式的热能、电能、化学能,能源转换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有害的气体或固体废料,太阳能是一种环保、安全、无污染的新型能源,所以D符合题意。
38.A
【解析】当物体静止地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弹簧测力计一般只能测量拉力。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可测出浮力的大小。先用弹簧测力计挂一个钩码,然后将钩码放入水中,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小,钩码会受到浮力,所以A符合题意。
39.D
【解析】A.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导致物种灭绝,损害生物多样性。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且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选项不符合题意;
C.乱扔垃圾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城市美观,危害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选项不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它可以提供动物栖息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减缓气候变化,因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行为。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0.C
【解析】使用一次性筷子通常意味着消耗大量的木材资源,这不仅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减少,而且还增加了垃圾处理的负担,因为这些筷子通常在使用一次后就被丢弃。相比之下,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和垃圾分类回收都是有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节约用水和用电可以减少对水力和电力资源的需求,而垃圾分类回收则有助于资源的再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故选C。
41.C
【解析】A.大雁南飞是一个明显的季节性行为,通常发生在秋季,因为大雁会随着季节的变化从寒冷的地区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过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蛇冬眠也是一个与季节相关的行为,蛇在冬季为了适应低温和食物稀缺的环境,会进入冬眠状态。选项不符合题意;
C.猫头鹰是夜行性动物,它们在夜间活动主要是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和狩猎习惯,而不是直接由季节变化引起的,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42.A
【解析】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作食物链。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有机物除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动物提供食物,而动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微生物在食物链中的角色则更为复杂,有些微生物是分解者,分解有机物质,而有些微生物则是消费者,如食肉性的细菌和真菌。但在这个选择题中,通常认为动物是典型的消费者。故选A。
43.B
【解析】A.火力发电通常使用的是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选项不符合题意;
B.关闭不必要的灯光可以减少电力消耗,从而节约能源。选项符合题意;
C.虽然调高温度可以使室内更暖和,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空调消耗更多的电能。合理调节空调温度,既能保持舒适,又能节约能源。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电脑即使处于待机状态也会消耗电能,长期不关闭会导致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因此,在不使用电脑时应将其关闭或置于节能模式。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4.A
【解析】曹冲将大象放在船上,船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大象加上船的重力。之后又放入石头,石头和船的重力等于大象和船所受的重力时,因为它们都在水中漂浮,重力等于所受浮力,所以石头的重量与大象的重量相等。可见聪明的曹冲利用船上的石头与大象受到的浮力相等,从而得出了大象的质量就等于石头的质量。可见A符合题意。
45.A
【解析】气垫船转弯打圈圈通常是因为方向控制不当或者缺乏有效的方向控制机制。安装舵可以提供一种方式来控制气垫船的方向,帮助纠正其航向,使其能够直线行驶。舵可以通过改变气流的方向来影响气垫船的航向,从而实现更稳定地操控。
其他选项如安装排气管、增加蒸汽动力或减轻气垫船质量,这些措施可能对气垫船的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它们并不能直接解决转弯打圈的问题。排气管的作用是排放废气,增加蒸汽动力可能会增加气垫船的推力,而减轻质量可能会提高气垫船的机动性,但这些都不是解决方向控制问题的直接方法。
故选A。
46.B
【解析】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方向是向四周。热量在固体中传递时,会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扩散,而在一个均匀的金属圆片中,热量会从中心向外围,或者从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均匀地传递,因此可以说是向四周传递。选B。
47.A
【解析】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服,这种做法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使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是一种高效的用水方式,可以减少水的浪费。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是一种水资源的再利用,也是值得提倡的节水措施。故选A。
48.C
【解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最多的物质是盐。据计算,如果将地球上海水中的盐全部提炼出来,均匀地铺撒在地球表面,可铺成一个约40米厚的盐层。海水发苦发咸是因为有一些盐类物质。故选C。
49.B
【解析】水变成雾的过程首先是液态的水在蒸发过程中变成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时,便会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因此,正确的顺序是水先蒸发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雾)。故B符合题意。
50.C
【解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洗过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晾一段时间就会变干,是因为衣服上的水蒸发了。
故选:C。
51.B
【解析】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量实现上浮和下潜。潜艇下潜时,水舱阀门会打开,使水舱充水,增大艇身重量。这时,潜艇的重力会增大,当潜艇的重力大于水对潜艇的浮力时,潜艇就会逐渐下沉。故选B。
52.B
【解析】潜水艇在水中排开的水量一定,也就是受到的浮力一定,当潜水艇压载舱里面加水,潜水艇的重量变大,大于受到的浮力时,潜艇下沉;同理,如果把压载舱中的水排出来,潜水艇的重量变小,浮力大于重力,则潜水艇实现上浮,故选B。
53.B
【解析】要提高水的蒸发速度,可以通过增加水面积、提高水温、增加空气流通量、利用外部热源加热以及搅拌等方法来实现,所以①②可使水蒸发变快,③在土壤上覆盖一层塑料膜,降低空气流通,不能使水蒸发变快,故选B。
54.B
【解析】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水瓶内胆有两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是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故选B。
55.B
【解析】铝、铁和铜都是金属,金属通常都是热的良导体,因为它们内部有自由电子可以快速传递热量。而木棒和塑料棒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因为它们内部的分子结构不利于热量的快速传递。故选B。
56.D
【解析】去掉城市绿化带,铺设水泥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不是补充地下水的合理措施。多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保护地下水储量。雨水回灌地下和铺设透水路面则有助于将雨水引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是一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法。故选D。
57.C
【解析】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尖型船首的船在水中行驶得快,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流线型的物体在空气中和液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蒸汽小船的船头部分设计成了“尖形”可以减小蒸汽小船行驶的阻力。故选C。
58.A
【解析】“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所以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在冒“白气”“白气”是雪糕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可见A符合题意。
59.A
【解析】因为物体在甲杯中浮起来,说明甲杯里的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而在乙杯中沉下去,说明乙杯里的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盐水通常比清水的密度大,所以物体在盐水中能浮起来,在清水中则沉下去。选项中的其他情况(甲杯里装清水,乙杯里装盐水,或者甲杯里装油,乙杯里装盐水)都不符合物体在两杯中浮沉的情况。故选A。
60.B
【解析】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我们在给物体加热时一般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故选B。
61.A
【解析】实验中唯一变化的变量是空气流动速度。风扇吹动会增加空气流动,从而可能加速水的蒸发速度,而另一杯水在静止的空气中蒸发。通过比较两杯水蒸发速度的不同,可以探究空气流动速度对水蒸发快慢的影响。其他因素,如水的温度、蒸发面积等,都保持不变。故选A。
62.B
【解析】大量的实验证明,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这是热传递过程的基本规律。故选B。
63.B
【解析】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相比之下,铜和铝都是金属,它们的热导率较高,因此是热的良导体。木头作为一种非金属材料,其热导率较低,因此不容易传导热量,是热的不良导体。故选B。
64.A
【解析】热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烧水时,容器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走马灯也是根据热空气上升产生推力的原理制成的。点燃灯内的蜡烛,空气被加热,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来补充,形成热对流。故A选项正确。
65.A
【解析】① 冬天室内的窗户上附着很多小水珠:这是因为室内温暖湿润的空气接触到冷的窗户玻璃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因此,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凝结。
② 衣服晾在阳台上晒干:这是因为衣服中的水分在阳光和风的作用下,从液态变成气态,即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因此,这个现象的解释是蒸发。
③ 水放入冰箱冷冻成冰块:这是因为水在低温下从液态变成固态,即冰。因此,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凝固。
故选A。
66.B
【解析】在六盘水境内,由于该地区海拔较高,大气压力较低,水的沸点会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100℃。因此,在使用热水器烧开水时,常常看到水开始沸腾的温度会低于100℃。根据这个信息,最合适的选项是:90℃~95℃,故选B。
67.B
【解析】在实验中,若想研究液体肥料对豆苗生长的作用,需要将液体肥料作为唯一改变的变量(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不同量的液体肥料或不使用液体肥料),而其他条件(如阳光、豆苗初始大小等)需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明确观察到液体肥料是否对生长产生影响。选项A(阳光)和选项C(豆苗大小)属于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若随意改变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选项B(液体肥料)是实验中要研究的核心因素,因此是需要主动改变的条件。
68.D
【解析】风能、太阳能和水能都是可再生能源,因为它们来源于自然界的持续过程,理论上可以无限地使用。而煤是一种化石燃料,形成过程需要数百万年,一旦消耗就无法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因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D。
69.C
【解析】A.天冷穿上棉袄后感觉暖和,这是因为棉袄通过隔热减少体热散失,而不是通过热传导,选项不符合题意;
B.计算机内部安装排风扇,这是通过强制对流(风的流动)来散热,不是热传导,选项不符合题意;
C.热水袋中的热水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递给了手。金属汤勺和热水袋都是通过固体(金属或热水袋的材质)将热量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手),这是热传导的过程。选项符合题意;
D.坐在取暖器边取暖,这通常是通过辐射和对流的方式感受到热量,不是单纯的热传导。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0.B
【解析】塑料泡沫块具有许多小气泡,这些气泡可以有效地隔绝热量传递,因为空气是很好的绝热体。塑料泡沫的绝热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保温材料,常用于包装、建筑保温和冷却设备中。相比之下,大理石、卡纸和玻璃的保温性能较差。大理石是良好的热导体,不适合作为保温材料。卡纸虽然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但远不如塑料泡沫块。玻璃也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也不适合用作保温材料。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