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习重难点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纸带数据的处理(求速度)
v-t图象的分析实验器材【巩固训练】2.下列所给的器械材中,本实验所需的有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还缺少 。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直流电源 ④细绳 ⑤纸带 ⑥小车⑦钩码 ⑧秒表 ⑨一端带有滑轮有木板①④⑤⑥⑦⑨ 刻度尺、交流电源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巩固训练】3.关于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木板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处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再断开电源 A数据处理1.纸带处理:点迹清晰,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
选取计数点,每打5个点(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1个计数点。计时起点,t=0,v≠02.瞬时速度:用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5班G6B27班G4A18班G4A2如无要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间距越来越小加速度带负号×针对训练3.作出v-t图象单位5班G4A18班G6B1单位拒绝用铅笔探究点三问题3:离直线太远的原因是:实验误差太大,应把该点舍弃。
偏离不远的点,应尽可能多的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应使偏上偏下的要均匀。4.实验结论
(1)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速度均匀增加的变速直线运动。(2)纵轴截距:开始计时时小车的速度值。
(3)图线斜率反映小车速度变化的快慢,斜率大,说明速度变化得快,即加速度大。【针对训练】15班G2B17班G9A28班G1B2a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5m/s;
b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7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做初速度为4m/s,加速度为0.67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6s末时速度为0。 【针对训练】3【巩固训练】1.4m/s、16m/s、1.5 m/s2。
2.①④⑤⑥⑦⑨、刻度尺、交流电源。
3.A
4.C
5.B
6.A课件14张PPT。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习重难点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纸带数据的处理(求速度)
v-t图象的分析展示安排实验器材【巩固训练】2.下列所给的器械材中,本实验所需的有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还缺少 。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直流电源 ④细绳 ⑤纸带 ⑥小车⑦钩码 ⑧秒表 ⑨一端带有滑轮有木板①④⑤⑥⑦⑨ 刻度尺、交流电源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巩固训练】3.关于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木板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处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再断开电源 A数据处理1.纸带处理:点迹清晰,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
选取计数点,每打5个点(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1个计数点。计时起点,t=0,v≠02.瞬时速度:用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 8.78 16.08 21.87 26.16 28.94。由此可求出2点的瞬时速度v=______m/s,打4点时的速度是 ,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2,物体做_______运动。(所标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针对训练】20.65、0.35m/s、-1.5、减速 0 1 2 3 4 5 6如无要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作出v-t图象单位单位拒绝用铅笔探究点三问题3:离直线太远的原因是:实验误差太大,应把该点舍弃。
偏离不远的点,应尽可能多的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应使偏上偏下的要均匀。4.实验结论
(1)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速度均匀增加的变速直线运动。(2)纵轴截距:开始计时时小车的速度值。
(3)图线斜率反映小车速度变化的快慢,斜率大,说明速度变化得快,即加速度大。【针对训练】1【巩固训练】1.4m/s、16m/s、1.5 m/s2。
2.①④⑤⑥⑦⑨、刻度尺、交流电源。
3.A
4.C
5.B
6.A教材P33 - 33.为研究实验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规律,把打点计时器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时,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所示。(1)某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小车的图象。先把纸带每隔0.1s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标出时间。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图象。请你按以上办法(用一张薄纸压在图上,复制得到纸带)绘制这个图象。
(2)这样做有道理吗?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