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戏剧表演家常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选择并扮演着或壮丽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轰轰烈烈或平静如水,或波lán( )壮阔或平淡无奇的角( )色。人生中有许多角色是约定俗成的,充当角色者不能太死板、循规蹈jǔ( ),也不能太灵活、违背规则,这样才能演得好,使戏剧熠( )熠生辉。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鬼谲 国殇 伫立 小提大做
B.忌讳 捣蛋 凄惨 雕梁画栋
C.踌躇 蓦然 掸子 囫囵吞枣
D.眼馋 侍候 冤枉 翘首远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积累语言,深入理解,这种寻章摘句的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B.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D.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4.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 )
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A.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B.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C.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D.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老师说,“本学期我们将学习他的诗歌《春望》。”
B.多么美呀,这挂满冰凌的松柏!
C.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以一生只画兰、竹、石而著称。
D.刚减了抄写类和背诵类作业没多久,张老师就遇到了“两多”困境:一是家庭作业里老师认不出的字越来越多,二是诗词默写中学生画的圈越来越多。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屈原》、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剧,都是话剧。
B.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
C.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8.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段话是简·爱的名言,它体现了简·爱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
古诗文默写
. ,风雨湿征衣。
. ,谁言天地宽。
(3).《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们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语句是: , ; , 。
(4)《朝天子·咏喇叭》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准备进行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在生活中做了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 请你写出三条。
(2)在“如何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轮到你发言了,你想说点什么呢 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屈 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 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2.正文前那一小段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1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该如何理解 (3分)
14.说说文中风、雷、电有什么象征意义,主人公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读选文,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口,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中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看,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特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井、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定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对象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
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
材料二:
记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
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
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
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别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展现的形象。
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
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
记者:浪漫?为什么?
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
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
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
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计又是如何?
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滑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投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
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尽意”一样的感受?
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总是一件令整个团队都高兴的事。
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
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
就在大家杯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树叶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片树叶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
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是人生不止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
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
记者: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团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
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我们在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
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
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
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
李剑叶:_____________。
(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
16.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B.“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C.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
D.方向对但很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才能呈现完美却充满未知。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既讲求真实性,也要有文学性。
B.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孙晶岩走进了冬奥建设者和运动员们的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
C.李剑叶所说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的过程,是指从参与研发到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的过程。
D.干枯树叶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18.材料二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李剑叶回答内容的一项是( )
A.“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
B.“飞扬”火炬传递了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态度和激悄,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
C.“飞扬”火炬拥有“轻、固、美”的特点,展现出了科学、艺术、文化、体育的融合。
D.“飞扬”火炬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的情怀愿景。
19.请简要概括材料一这则书评的写作思路。
20.中新网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老人的忧伤
周海亮
①退休以后的老人,极不习惯突然闲下来的日子。老人身体健康,有一笔丰厚的退休金,儿女们又常常寄钱给她,衣食无忧,老人便想找些事做。老人在街上转了半年,最后决定,去一个小学校的门前摆一个麻辣烫摊。
②在此之前,那里已经有两个麻辣烫摊。因为紧靠着小学校,价格又便宜,他们的生意一直很好。竹签上穿了肉、鱼片、火腿肠、蘑菇、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旁边的大锅里,开水滚滚。每串只要一块钱,对孩子们来说,那绝对是价廉的美味。
③物美价廉,有时候,也非常可疑。老人观察了那两个小摊很久,最后得出结论:他们的东西,既脏又没有营养。于是她的小摊支起来。她告诉我,反正她没有事情,又不缺钱,不妨就为孩子们赔点钱,让他们吃上既有营养又干净的东西。
④“赔点钱真的没什么 ”听到这话我很好奇,老人笑着说,“反正我留着钱也没用。再说,每当看到这些孩子,我就想起我远在国外的孙子和孙女呢。”
⑤可是孩子们吃惯了那两个小摊的口味,他们很少光顾老人的摊子。有时候,老人便会偷偷拽来一个孩子,告诉他,我的麻辣烫可干净了。此话被那两个小摊的摊主听了去,便不高兴了。难道我们的不干净 一个摊主吊着眼睛,说:“你可以夸奖自己的东西,但怎么能说我们的坏话呢 ”
⑥“我没有说你们的坏话。”老人说,“我又不想赚钱,为什么要说你们的坏话呢 ”
⑦“你不想赚钱 ”摊主不相信,“起早贪黑,只为赔钱 ”
⑧“不,为了孩子们……”
⑨“谁信 ”摊主回一句。
⑩再逢孩子们放学,两个摊主就会吆喝得格外卖力。老人的摊前,几乎一个孩子也见不到了。
老人有些伤心,便开始想办法。她将她的麻辣烫降为八毛钱一串,然而,光顾她的小摊的孩子们仍然寥寥无几。后来,她干脆将她的麻辣烫降为五毛钱一串,开始时还有几个孩子前来,但是慢慢地,那些孩子再一次被另外两个摊子吸引过去了。
这让老人很是不解。
那天,老人再一次拽过来一个男孩。她问他:“我的麻辣烫口味不好 ”男孩说:“还行。”她问他:“我的麻辣烫不实惠 ”男孩说:“很便宜。”她问他:“那你们为什么不过来吃呢 ”
男孩耸耸肩膀,说:“卖这么便宜,肯定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 ”老人愣住了。
“谁知道呢 ”男孩说,“肉有问题,鱼片有问题,火腿肠有问题,蘑菇有问题,蔬菜有问题……也许盐有问题,汤汁有问题,蘸料也有问题……不管是什么问题,肯定是有问题的……要不怎么这样便宜 ”
“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们需要吃到既有营养又干净的东西。”老人说,“我真的不为赚钱。我不缺钱。就想让你们吃得健康……”
“谁信 ”男孩回一句。
老人无语了。那个下午,老人没有再说一句话。她将她的小摊收拾干净,然后推着车,一言不发地走回来。
将这件事情告诉我的时候,老人的表情黯淡并且忧伤。我安慰她说:“怀疑是人与人之间的最根本的交流方式,因为谁也无法做到让别人真正信任自己。”
“可是,他们不过是些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啊!”老人叹一口气,转身,咬紧了牙。
我想,此时,无限忧伤的老人,肯定在努力忍住一滴眼泪。
(有删改)
21.请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写出老人摆摊前后的心态变化。
→ → →
22.联系全文,分析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那个下午,老人没有再说一句话。她将她的小摊收拾干净,然后推着车,一言不发地走回来。
23.请结合文本,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至少两点)
24.老人的麻辣烫物美价廉、干净卫生,但自始至终光顾她的小摊的孩子们“寥寥无几”。你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三、作文
25.请从“说谢谢”“往前走”“看见美”中选择一个,将题目《那个教会我_________的人》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
1、澜 jué 矩 yì 2.A 3.A 4.B 5.C 6.D 7.D 8.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坦率真诚、勇于追求幸福等。 9.(1)梅花南北路 (2)无限山河泪
(3)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4)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10、(1)给父母洗脚、帮助父母做家务、努力学习等,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孝敬父母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能表达对父母的爱,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温暖,这就是孝敬父母。(言之有理即可)
11 主要写诗人呼唤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来摧毁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盼。
12、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场景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13.这句话的含意:虽然我被拘禁起来,我的佩剑被拔去,但我惩奸除恶、报效国家的心依旧,我们的志向不会改变。
14.风、雷、电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主人公呼唤风、雷、电,表现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也表明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15、屈原是正义的化身,他刚正不阿,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为了捍卫真理而奋不顾身。
16.D 17.D 18.C
19.①先交代作者、书名和出版信息(出版社和出版时间)。②后介绍作品内容。③再介绍创作理念,分享阅读感受。④最后指明作品价值。
20.①有比较充分的采访准备。前两个问题围绕李剑叶火炬手和设计师的身份展开。了解“飞扬”火炬的情况,能结合对火炬的了解提问。②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李剑叶回答想到的是“浪漫”时,能及时追问。李剑叶回答为什么是“浪漫”后,立刻以“浪漫”为核心,引申出两个问题。③围绕大众最关切的问题,重点突出。紧扣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外观的设计过程、设计特点和设计感受展开。④能适时补充提问方向,逻辑清晰。在问到“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后,及时跟进,让被采访者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不枝不蔓。
21、热心 伤心 不解 忧伤
22、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得知自己的麻辣烫卖不出去的真相后收摊回家的情形,表明老人因得不到孩子们的信任而感到无比的忧伤。
23、从老人虽然享有悠闲的退休时光和丰厚的退休金,却“极不习惯”,想要做点有益的事,可以看出老人的乐于奉献、热爱生活;从老人甘愿赔钱为孩子们摆摊提供健康营养的麻辣烫,可以看出老人的内心善良、关心孩子;从文章开头提到的儿女“常常寄钱给她”和文中老人自己说看到这些孩子就会想起“远在国外的孙子和孙女”及后文老人因自己的善意不被理解和信任而黯然忧伤的表现,可以看出老人的生活孤独、可怜无助。(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4、孩子们吃另外两家的麻辣烫已经有一段时间,心里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认同感;其他摊位的摊主很会招揽生意,对老人的生意构成了无形的压力;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出现了信任危机,学校、家庭和社会也缺乏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这是老人的摊子乏人问津的根本原因。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