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6 21:06:16

文档简介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教共体学校2024一2025学年度下期
的句子进行补写一句,使之构成排比。(4分)
永恒的青春(节选)
初2024级语文半期试题
我要去寻找永恒的青春,
命题人:
我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它,书籍给子我智慧: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20分钟:2.试题总分150分:3.试卷页数8页
我在坚持不懈的奋斗中寻找它,奋斗给予我自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
一切与我生命无关的,一切不似我笑声轻巧的,
答案标号。
我都统统摈弃。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我在时间里奔跑穿梭。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根据名著阅读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7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根据名著阅读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7分)
A.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因猪八戒的挑拨,被唐僧赶走,最后是沙僧去花果山请回了孙
在那如《黄河颂》中所描绘的雄浑壮阔的大地上,发生过许多A可歌可泣的故事。战士们像《谁
悟空。
是最可爱的人》里写的那样,怀着坚定信念翻越艰难险阻的老山界。他们在烽火岁月里,把B锋芒
B.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迷信、唠叨,还害死了鲁迅的隐鼠,鲁迅对她只有厌恶之情。
毕露当作一种力量,奋勇杀敌。
C.祥子最初是一个老实、健壮、坚忍的青年,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
和平年代,也有默默奉献之人。就像《邓稼先》中,邓稼先隐姓埋名,C锲而不金地从事着科
在经历了三起三落的买车经历后,他逐渐堕落成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研,用行动诠释着“说和做”,为国家科研事业鞠躬尽瘁。生活里,不乏像《阿长与(山海经〉》
D.小福子是祥子的邻居,她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后来因为家庭变故被迫沦为娼妓,最终
中阿长那样善良淳朴的人,也有《驿路梨花》里传承雷锋精神、D热心助人的群体。《山地回忆》
不堪忍受生活的压力自杀身亡。
中展现的军民情谊,温暖人心。而新时代的青年,如《青春之光》所指,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他
(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随着“三落”,祥子除了失去了车、钱、人,他失去的还有哪
们在前行路上,即便遇到困难,也不会心急如fé,而是沉稳应对,用汗水书写青春。他们是新时
些?请结合原著做简要分析。(4分)
代的弄潮儿,怀揣坚r之心,在成长的峭壁勇敢攀爬,用谦逊之态待人接物,以青春之我,创建
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6.初2027届拟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9分)
鞠躬尽瘁()淳朴()心急如fn()坚ren()
(1)正眼看招牌。小鸣周末和家人在一家名为“食来运转”的中餐厅就餐,她很欣赏这个招牌但说
2.文中的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不清原因,请你帮助她赏析这个招牌。(3分)
A.可歌可泣B.锋芒毕露C锲而不舍
D.热心助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邓稼先》一文深情地叙述了邓稼先为我国核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他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2)寻找“最美对联”。小凤想在他的书房门口张贴一副对联以激励自己努力奋斗,下列对联中最
们。
适合是哪一副?()(3分)
B.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A.上联:春风大雅能容物下联:秋水文章不染尘
C.《孙权劝学》让我们明白,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有所进步。
B.上联:宝剑锋从磨砺出下联:梅花香自苦寒来
D.清明节融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其内涵对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并不陌生。
C.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
4.小凤在阅读泰戈尔诗歌《永恒的青春》时文思泉涌,在笔记本上改写了这首诗,请你仿照画横线
D.上联:福如东海长流水下联:寿比南山不老松。
初2024级语文半期第1页,共8页
初2024级语文半期第2页,共8页重庆凤鸣山中学教育集团 2024-2025 学年(下)半期考试
初一年级语文答案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 分)
瘁 cuì 朴 pǔ 心急如(焚) 坚 (韧)
2. B. 锋芒毕露”使用错误,在形容战士奋勇杀敌的语境中,用“勇往直前”更合适 。
3. C. 分析:A 项,“叙述”缺少宾语,应在“卓越贡献”后加上“的事迹” 。B 项,条
件与结果不一致(搭配不当) D 项,内涵对人不陌生(主客颠倒)
4. 示例:我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寻找它,坚持给予我毅力;/我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中寻找
它,诗歌给予我思索。
5. (1)C. 分析:A、“三打白骨精”后是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回孙悟空,不是沙僧。B、鲁
迅对长妈妈虽有过不满,但也怀有深厚的感情,如长妈妈为他买来了《山海经》等。D、
小福子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二强子是个酒鬼,她被迫卖身养家。
(2)失去的还有:健康的身体,他生了几场病,身体从健壮逐渐到虚弱。要强的尊严,他
不再在乎形象和体面,不讲信用和口碑。清晰的梦想,他对拉车心灰意冷,对买车不再抱希
望。坚定的信念,他不再相信依靠个人奋斗能改变命运。(只要有理 1 分,分析正确 1 分)
(2 点 4 分)
6. (1) “食来运转”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1 分)。将“时来运转”的“时”换成
“食”,既与餐厅的行业特点相关,又巧妙地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寓意着顾客在这
里用餐能带来好运,增添了招牌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划线的,
答到一点 1 分,共 2 分)
(2)B. 分析:A 选项“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体现出一种包容和纯净的气
质,与图书馆包容各种知识、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氛围相契合;B 选项主要强调的是磨砺
和坚持,更适合激励学习或奋斗的场所;C 选项适用于商业场所;D 选项是用于祝福老人长
寿的,不适合图书馆。所以本题选 B。 (3)示例:(学习成长)用镜头为笔,书写学习路上的每一次突破,引观众同历这场成长征
途。或以画面作纸,描绘求知途中的每一回奋进,伴观者共赏这段拼搏华章。(师生情谊)
拿片段当歌,吟唱师生相处的每一份温暖,邀观众齐享这曲情感赞歌 。或借影像为弦,弹
奏课堂内外的每一段关怀,引观者共赴这场心灵交响。或把瞬间成册,装订校园时光的每一
幕陪伴,陪观者同览这份温馨画卷 。(符合内容要求 1 分,有创意 2 分,共 3 分)
7.①独坐幽篁里 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 ④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双袖龙钟泪不干 ⑥惟吾德馨 ⑦万里赴戎机 ⑧关山度若飞。
⑨商女不知亡国恨 ⑩隔江犹唱后庭花
8.①(点头 ) ②(打发 ) ③( ③ ) ④(等到)
9. (1)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2)唯独最下面的一张纸,没有一点凿痕,这已经够神奇了。
10.D 。此句体现的是卖油翁谦虚、淡然的态度,他认为自己倒油技艺高超只是因为手熟,
并非是为了炫耀。他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是想告诉陈尧咨熟能生巧的道理,而不是骄傲
自满。所以该选项对《卖油翁》内容理解错误。
11.三者在人物形象上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技艺高超(1 分)。卖油翁能自钱孔
沥油而钱不湿(1 分);纸匠能以小凿自上而下刺出各种花样,余纸皆遍,独留极下一纸;
庖人能将肉剁成碎末而不伤及后背所垫之纸 ,其技艺都令人惊叹(1 分)。其次,他们都表
现出沉稳自信(1 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亦可)。
12.(1)和阿姨聊花、互送花苗(2)得知阿姨照料瘫痪老伴(3)温暖(4)好奇
13.(1)运用了动作描写,(1 分)通过“拎”“哼”“浇”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
出了阿姨浇水时轻松愉悦的样子,(1 分)表现了阿姨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形象。(1 分)
(2)原来她是如此不幸!独自一人照顾瘫痪的老伴整整十年。(1 分)如此处境,生活依然
没有将她打倒,照顾老伴之余侍弄花草,她的脸上从来不乏笑容,她平和、乐观的心态令我
佩服。(2 分)(结合内容,围绕“惊心”“感慨”作答。)
14. 阿姨是一个坚韧顽强的人,从她独自照顾瘫痪的老伴十年可以看出。
阿姨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从她浇水时脸上带着笑容,嘴上哼着小曲可以看出。
阿姨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她在逼仄的弄堂墙角种菜也种花可以看出。(任答两点可得满
分)(4 分)
15.第一处在第④段,是阿姨送我一串红花苗时告诉我一串红不畏寒冷的特点,是对一串红
顽强的生命力的肯定与赞美。(2 分)第二处在第 段,是了解阿姨不幸遭遇、种下一串红
后的我的感悟,既是对一串红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阿姨乐观坚强精神的赞美。(2 分)
16.“在心里种花”是指一个人满怀希望,乐观面对生活,才能活得精彩。(1 分)阿姨的老
伴中风瘫痪,她悉心照顾十年,还能笑着种花种菜,活得平和自足。(或阿姨住在窄弄堂,
依然开辟出一片墙角细心打理,种花种菜,为生活增色。)(1 分)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言
之有理即可。(2 分)
17.
18.“大张旗鼓”原指声势和规模很大,(1 分)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木槿花人的
行为特点,(1 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伏天里木槿花热烈、繁茂开放的姿态,突出木槿花
在此时的艳丽夺目。(1 分)
19.①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②暗含文章写作对象——木
槿花。③运用比喻,把木槿花比作翠袖红裳细锦袍,形象展现其华丽高贵,增强了文章表现
力。④奠定感情基调,蕴含了作者对木槿花的喜爱与赞美。(1 点 1 分)
20.材料链接中“金色花”象征着孩子对母亲的爱,(1 分)文中“木槿花”象征着生生不息
的顽强生命。(1 分)运用象征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可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1 分)增强了
作品的感染力。(1 分)
21.①对木槿花外形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喜爱与赞美。②对童年纯真快乐生活的深深眷恋,
对故乡人爱花惜花精神的赞美。③对木槿花文化内涵的认同与欣赏。 (任答 2 点得 3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