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盐类水解的应用
1. 了解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
2. 利用盐类水解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3.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4. 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1. 完成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0.1 mol/L盐溶液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pH 解释与结论
NaClO
CH3COONa
NaNO2
结合教材中给出对应盐水解生成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盐水解程度与其水解生成酸的电离程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 阅读教材批判性思维。
强碱弱酸盐MA的水解过程可理解为:
(1) 请写出水解反应A-+H2O HA+OH-的平衡常数(Kh)的表达式。
(2) 若常温下弱酸HA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请分析Kh与Ka、Kw之间的关系。
(3) 根据(2)的结论,你是否能发现盐的水解程度与盐的相对应的弱酸或弱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
已知:硝酸铁在溶液中水解显酸性,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3H+(正反应吸热)。完成并观察教材中【观察思考】实验1、实验2、实验3,记录现象,分析实验。
Fe(NO3)3的水解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与解释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 结合实验现象,讨论Fe(NO3)3水解平衡在下列情况下溶液的pH变化和水解程度的变化。小结外界条件变化对盐水解有哪些影响?
条件 现象 移动方向 n(H+) pH 水解程度
加H2O
升高温度
加硝酸
加镁粉
2. 盐溶液稀释后,水解程度增大,但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这矛盾吗?
完成下列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1】 取一只250 mL锥形瓶,向其中加入20 mL饱和Al2(SO4)3溶液,再加入30 mL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2】 取A、B两只100 mL烧杯,各加入50 mL带有悬浮颗粒的水。向A烧杯中加入5 mL 饱和明矾溶液,再滴加5滴饱和NaHCO3溶液,轻轻搅拌后静置,10 min后与B烧杯比较。
1. 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
2. 学习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原理。
Al3+和HCO能分别与水电离出的OH-和H+反应,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正向移动。由于Al3+水解生成的Al(OH)3聚集为Al(OH)3沉淀,HCO水解生成的CO2不断从溶液中逸出,使得Al3+和HCO最终水解完全。写出硫酸铝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明矾为什么能净化水?实验2中用明矾净水时为什么要加入少量碳酸氢钠?
练习:
1.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哪个强?
2.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什么要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再举几例。
3.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并加热至沸腾,其原理是什么?
4. 为什么热碱去油污效果更好?
1.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pH由大到小的判断:相同阳离子时,阴离子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弱,盐越易水解,pH越________;相同阴离子时,阳离子对应的碱的碱性越弱,盐越易水解,pH越________。
2. 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时,要考虑到水解产生H+。如Mg加入NH4Cl溶液中,不考虑到盐类水解,可能认为不反应,但实际上,NH水解产生H+使溶液呈酸性,H+与Mg作用生成________,随着Mg的不断加入,NH水解生成的NH3·H2O浓度增大,又生成________。
3. 试剂的贮存要考虑到盐的水解。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不能保存在含________的试剂瓶中,要用橡胶塞。
4. 利用盐类水解可以除杂质:如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Cl3,可以加入_____________,使FeCl3转化为____________而除去。
5.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如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混用。铵根离子与CO的水解相互促进,加之土壤中水分不及溶液中水分多,会引起NH3挥发,从而降低肥效。
常见类型 溶液蒸干所得物质
金属阳离子易水解,其挥发性强酸盐 蒸干时得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的混合物,灼烧时得氧化物,如AlCl3(FeCl3)溶液蒸干时得到Al(OH)3和Al2O3[Fe(OH)3和Fe2O3]的混合物
金属阳离子易水解,其难挥发性强酸盐 蒸干得原溶质,如Al2(SO4)3溶液蒸干仍得Al2(SO4)3固体
酸根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 蒸干得原溶质,如Na2CO3溶液蒸干得Na2CO3固体
阴、阳离子均易水解,且水解产物均易挥发的盐 蒸干后得不到任何固体物质,如(NH4)2S、(NH4)2CO3等蒸干后得不到任何固体
不稳定的化合物水溶液 加热时在溶液中就能分解,得不到原物质,如Ca(HCO3)2溶液蒸干后得CaCO3,Mg(HCO3)2溶液蒸干后得Mg(OH)2;KHCO3溶液蒸干后得K2CO3
易被氧化的盐 蒸干后得不到原物质,蒸干后得其氧化产物,如FeSO4溶液蒸干后得Fe2(SO4)3,Na2SO3溶液蒸干后得Na2SO4
1. 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 氯化铵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H、Cl-、H+、OH-,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2) 类比氯化铵溶液,醋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CO、HCO、OH-、H+,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亚硫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HSO的电离程度大于其的水解程度)
(5) 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碳酸氢钠电离、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和水解等过程,HCO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但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主要粒子浓度大小的排序不同,极稀(9.23×10-6 mol/L>c>5.01×10-7 mol/L)的NaHCO3溶液,可以按常规方法推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极稀的NaHCO3溶液中主要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1.83×10-4 mol/L>c>9.23×10-6 mol/L)的NaHCO3溶液中,主要粒子浓度排序是在常规方法推出的结果中将c(H2CO3)、c(CO)均与前一位粒子浓度互换位置,稀的NaHCO3溶液中主要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c>1.83×10-4 mol/L)的NaHCO3溶液中,主要粒子浓度排序在稀的NaHCO3溶液粒子排序的基础上将c(CO)换到前一位,0.1 mol/L NaHCO3溶液中主要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铵与一水合氨的混合溶液(pH>7):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钠与醋酸的混合溶液(pH<7):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pH>7):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2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pH>7):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HClO溶液中微粒有H2O、HClO、H+、OH-、ClO-,溶液中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H2O除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
比较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NH4Cl溶液、b.CH3COONH4溶液、c.NH4HSO4、d.NH4Al(SO4)2溶液中NH浓度大小,说明原因。
守恒规律 内容
元素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粒子种类增多,但这些粒子所含某些原子的总数始终不变
电荷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与阴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呈电中性
质子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失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1. 电荷守恒。
(1) 在碳酸钠、碳酸氢钠或两者的混合溶液中,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5 ℃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
c(Na+)+c(H+)=c(OH-)+c(CH3COO-),若溶液的pH=7时,则c(Na+)=c(CH3COO-);若溶液显酸性,即c(H+)>c(OH-),则可得出另外两种离子浓度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元素守恒。
(1) 在NaHS溶液中,由于n(S)∶n(Na+)=1∶1,可得出元素守恒关系:
c(Na+)=_______________。
(2) 0.1 mol/L 氨水溶液中,由N元素守恒可知,c(NH3)+c(NH3·H2O)+c(NH)=__________。
(3) NH4Cl饱和溶液中,存在元素守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荷守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质子守恒。
(1) Na2CO3溶液显碱性,其中OH-来源于水的电离,即H2O H++OH-,
H+少量在溶液中,其余和CO结合生成HCO和H2CO3;水电离由于c(OH-)=c(H+),所以存在c(OH-)=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NaHS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NH4Cl饱和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盐类的水解规律。
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盐中有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才水解,若没有,则是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反应。②“越弱越水解”:弱酸阴离子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弱碱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其水解程度越大。③“谁弱谁水解,都弱都水解”:弱酸弱碱盐电离出的弱酸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都发生水解,且相互促进。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当盐中的阴离子对应的酸比阳离子对应的碱更容易电离时,水解后盐溶液呈酸性,反之,呈碱性,即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2. 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酸式盐溶液显什么性,要看该盐的组成微粒。对强碱的酸式盐,只需考虑酸式酸根离子。
(1) 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显酸性。如NaHSO4溶液显酸性:NaHSO4===Na++H++SO。
(2) 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如NaHSO3溶液显酸性,NaHCO3溶液显碱性。
1. 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蒸干Na2CO3溶液,最后可以得到NaOH和Na2CO3的混合固体
B. 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可以加入NaOH固体
C. 明矾净水的原理:Al3++3H2O===Al(OH)3(胶体)+3H+
D. 加热蒸干KCl溶液,最后得到KOH固体(不考虑与CO2的反应)
2. 在Al3++3H2O Al(OH)3+3H+的平衡体系中,要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且使溶液的pH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热 B. 通入HCl气体
C. 加入少量Na2SO4(s) D. 加入NaCl溶液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和加水稀释,都会使盐的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通入适量的HCl气体,可使FeCl3溶液中减小
C.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D. 试管中加入2 mL饱和Na2CO3溶液,滴入两滴酚酞,加热,溶液先变红,后红色变浅
4. 合理利用某些盐能水解的性质,能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叙述的事实与盐类水解的性质无关的是( )
A. 金属焊接时可用NH4Cl溶液作为除锈剂
B. 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定量Fe粉
C. 长期施用铵态氮肥会使土壤酸化
D. FeCl3溶液中加CaCO3粉末后有气泡产生
5. 分别将下列物质:①FeCl3、②CaO、③NaCl、④Ca(HCO3)2、⑤Na2SO3、⑥K2SO4投入水中,在蒸发皿中对其溶液加热蒸干,能得到原物质的是( )
A. ②③ B. ③⑥ C. ①④ D. ⑤⑥
6. 25 ℃时,常见的部分无机酸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氢氰酸(HCN) 碳酸(H2CO3) 氢氟酸(HF)
Ka=6.2×10-10 Ka1=4.5×10-7 Ka=6.3×10-4
A. 向NaF溶液中通入CO2:2F-+H2O+CO2===2HF+CO
B. NaCN与HCN的混合溶液中:2c(Na+)=c(CN-)+c(HCN)
C. 25 ℃时同浓度的NaCN和NaF溶液的pH:前者小于后者
D. 25 ℃时CN-的水解平衡常数约为1.6×10-5
7.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中存在CO+H2O HCO+OH-的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稀释溶液,增大
B. 通入CO2,溶液pH减小
C.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 加入NaOH固体,减小
8. 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a2S溶液:c(Na+)>c(HS-)>c(OH-)>c(H2S)
B. Na2C2O4溶液:c(OH-)=c(H+)+c(HC2O)+2c(H2C2O4)
C. Na2CO3溶液:c(Na+)+c(H+)=2c(CO)+c(OH-)
D. 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
9. (1) 已知:某温度时,Kw=1.0×10-12。Na2CO3溶液的水解常数Kh=2.0×10-3,则当溶液中c(HCO)∶c(CO)=2∶1时,试求该溶液的pH=________。
(2) 已知:25 ℃时,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8×10-5,该温度下1 mol/L NH4Cl溶液中c(H+)=________mol/L(≈2.36)。
(3) 25 ℃时,H2SO3 HSO+H+的电离常数Ka1=1×10-2,则该温度下NaHSO3的水解常数Kh=________,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则溶液中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0. 常温下,几种酸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
酸 电离方程式 电离常数
HClO HClO H++ClO- Ka=4.0×10-8
H2CO3 H2CO3 H++HCO HCO H++CO Ka1=4.5×10-7 Ka2=4.7×10-11
H2SO3 H2SO3 H++HSO HSO H++SO Ka1=1.4×10-2 Ka2=6.0×10-8
回答下列问题。
(1)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的①NaClO溶液;②Na2CO3溶液;③NaHCO3溶液;④Na2SO3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ClO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0.1 mol/L NH4Cl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改变下列一个条件,能使c(NH)与c(Cl-)的比值变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加入(NH4)2SO4固体
B. 通入少量HCl
C. 降低溶液温度
D. 加入少量NaOH固体
(4) 假设25 ℃时,0.1 mol/L 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5 mol/L ,则在该温度下此溶液中氨水的电离常数Kb(NH3·H2O)=________。
课时2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盐类水解的应用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 填表略。
在盐类水解过程中,若生成的弱酸越难电离,则生成弱酸的倾向越大,盐水解的程度越大。盐自身的组成和性质对其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平衡有着本质影响。
2. (1) Kh=
(2) Kh=
(3) 盐中对应酸(碱)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小,即酸(碱)性越弱,该盐的水解平衡常数就越大。
活动二:
实验记录略。
1.
颜色变浅 向右 增 升 增大
颜色变深,黄→红棕 向右 增 降 增大
颜色变浅 向左 增 降 减小
红褐色沉淀,无色气体 向右 减 升 增大
外界条件变化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1) 温度:水解过程一般是吸热过程,升温使水解程度增大。
(2) 浓度:盐溶液越稀,水解程度越大;盐溶液越浓,水解程度越小。
(3) 溶液的酸碱性:组成盐的离子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向盐溶液中加入H+,可抑制阳离子水解,促进阴离子水解;向盐溶液中加入OH-,能抑制阴离子水解,促进阳离子水解。
2. 不矛盾。稀释溶液可以促进盐的水解,水解产生的H+或OH-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是溶液体积增大的程度大于水解平衡移动的程度,所以稀释时水解程度虽然增大,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却减弱了。
活动三:
1. 锥形瓶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并产生大量气泡 A瓶中带有悬浮颗粒的水很快变得澄清
2. Al3++3HCO===Al(OH)3↓+3CO2↑
3. 明矾溶于水后能产生具有吸附性的Al(OH)3胶体而被用作净水剂,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胶体)+3H+。 加入少量碳酸氢钠,可以促进氢氧化铝的生成,从而增强明矾的净水能力。
练习:
1. 碳酸钠的碱性强,CO水解平衡常数Kh=,HCO水解平衡常数Kh=,由于Ka1>Ka2,故CO的水解平衡常数大于HCO,即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溶液。
2. 将氯化铁先溶于少量浓盐酸,通过增加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抑制铁离子的水解,防止变质。如配制CuSO4溶液时需加少量H2SO4,配制Na2S水溶液时,应先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浓溶液,最后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3. 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FeCl3水解,加热可促进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 纯碱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O+H2O HCO+OH-,加热可以促进CO的水解,溶液碱性增强,去污能力增强。
活动四:
1. 大 小 2. H2 NH3 3. 玻璃塞
4. Mg(OH)2(或MgO或MgCO3) Fe(OH)3
活动六:
1. (1) c(Cl-)>c(NH)>c(H+)>c(OH-)
(2) c(Na+)>c(CH3COO-)>c(OH-)>c(H+)
(3) c(Na+)>c(CO)>c(OH-)>c(HCO)>c(H+)
(4) c(Na+)>c(HSO)>c(H+)>c(SO)>c(OH-)
(5) c(Na2+)>c(HCO)>c(OH-)>c(H2CO3)>c(H+)>c(CO)
c(Na2+)>c(HCO)>c(H2CO3)>c(OH-)>c(CO)>c(H+)
c(Na2+)>c(HCO)>c(H2CO3)>c(CO)>c(OH-)>c(H+)
2. (1) c(NH)>c(Cl-)>c(OH-)>c(H+)
(2) c(CH3COO-)>c(Na+)>c(H+)>c(OH-)
(3) c(Na+)>c(HCO)>c(CO)>c(OH-)>c(H+)
(4) c(Na+)>c(CO)>c(HCO)>c(OH-) >c(H+)
3. c(HClO)>c(H+)>c(ClO-)>c(OH-)
4. c>d>a>b c中 H+对NH水解有抑制作用;d中Al3+水解产生的H+不及c中的H+浓度大,对NH水解抑制也不如c中大;b中CH3COO-的水解对NH水解有促进作用。
活动七:
1. (1) c(Na+)+c(H+)=c(HCO)+c(OH-)+2c(CO) (2) c (Na+)2. (1) c(HS-)+c(H2S)+c(S2-)
(2) 0.1 mol/L
(3) c(Cl-)=c(NH)+c(NH3·H2O)
c(Cl-)+c(OH-)=c(NH)+c(H+)
3. (1) c(H+)+c(HCO)+2c(H2CO3)
(2) c(H+)+c(H2S)=c(OH-)+c(S2-)
(3) c(H+)=c(NH3·H2O)+c(OH-)
【课堂反馈】
1. C 加热蒸干Na2CO3溶液,最后得到Na2CO3固体,A错误;Mg2+、Fe3+均能与OH-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不能用NaOH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B错误;K+、Cl-均不水解,加热蒸干KCl溶液,最后得到KCl固体,D错误。
2. D 加热能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c(H+)增大,pH减小;通入HCl气体能增大c(H+),抑制了Al3+的水解,且pH减小;加入NaCl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能促进Al3+的水解,但c(H+)变小,故pH增大。故选D。
3. B 加水稀释,盐的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错误;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3++3H2O Fe(OH)3+3H+,通入HCl,c(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Fe3+)增大,但 c(Cl-)增大幅度更大,故减小,B正确;滴有酚酞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8.2即可变色,溶液pH不一定小于7,C错误;加热促进CO水解,溶液碱性增强,红色不会变浅,D错误。
4. B 亚铁离子易被氧化,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定量Fe粉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与盐类的水解无关,B符合题意。
5. B ①加热蒸干FeCl3溶液得到Fe(OH)3;②CaO投入水中,生成Ca(OH)2,加热蒸干得到Ca(OH)2;③加热蒸干NaCl溶液得到NaCl固体;④加热蒸干Ca(HCO3)2溶液得到CaCO3;⑤加热蒸干Na2SO3溶液得到Na2SO4;⑥加热蒸干K2SO4溶液得到K2SO4。则能得到原物质的是③⑥,B正确。
6. D 由表格中电离常数的数据可知,Ka(HF)>Ka1(H2CO3),说明氢氟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弱酸不能制备强酸,A错误;由元素守恒可知,等浓度NaCN和HCN混合溶液中存在2c(Na+)=c(CN-)+c(HCN),但选项中未给出NaCN和HCN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故无法判断NaCN与HCN的混合溶液中c(Na+)、c(CN-)、c(HCN)的关系,B错误;HCN的电离常数比HF的小,则CN-的水解程度大于F-的水解程度,故同浓度的NaCN和NaF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C错误;25 ℃时,CN-的水解平衡常数Kh=≈1.6×10-5,D正确。
7. A 温度不变,水解平衡常数不变,Kh=的值不变,A错误;CO2与CO反应生成HCO,HCO比CO水解程度小,故溶液碱性减弱,即pH减小,B正确;因水解是吸热的,则升温可以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C正确;加入NaOH固体,OH-抑制CO水解,HC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故减小,D正确。
8. B Na2S溶液中S2-发生水解反应:S2-+H2O HS-+OH-、HS-+H2O H2S+OH-,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Na+)>c(OH-)>c(HS-)>c(H2S),A错误;Na2C2O4溶液中,根据质子守恒可得:c(OH-)=c(H+)+c(HC2O)+2c(H2C2O4),B正确;Na2CO3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2c(CO)+c(OH-)+c(HCO),C错误;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中,根据元素守恒可得:c(Na+)+2c(Ca2+)=c(CH3COO-)+c(CH3COOH)+c(Cl-),D错误。
9. (1) 9 (2) 2.36×10-5 (3) 1×10-12 增大
解析:(1) 水的离子积Kw=1.0×10-12,Na2CO3溶液的水解常数Kh==2.0×10-3,当溶液中c(HCO)∶c(CO)=2∶1时,c(OH-)= mol/L=1.0×10-3 mol/L,则c(H+)== mol/L=1.0×10-9 mol/L,即该溶液的pH=9。(2)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温度下,1 mol/L NH4Cl溶液中,NH的水解平衡常数Kh==≈5.56×10-10,又根据水解平衡表达式可知Kh=≈,则c(H+)=mol/L≈2.36×10-5 mol/L。(3) HSO的水解常数Kh=====1×10-12。由Kh=得,=,加入I2后,HSO被氧化为SO,c(H+)增大,c(OH-)减小,Kh不变,故增大。
10. (1) ②①④③ (2) ClO-+H2O HClO+OH- (3) c(Cl-)>c(NH)>c(H+)>c(OH-) AC (4)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