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骈死( ) 槽枥( ) 外见( )
祗( ) 尽粟( ) 食马者( )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3)策之不以其道 ( )
(4)执策而临之 ( )
(5)是马也 ( )
(6)安求其能千里也 ( )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D.食之不能尽其材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B.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食之不能尽其材 骈死于槽枥之间
D.策之不以其道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马之千里者
C.一食或尽粟一石 D.其真不知马也
7. 下列句子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 )
A.马之千里者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10、观察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①新伯乐相马 ②伯乐收了好处费
(1)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画面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上面的两幅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D.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3.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1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5.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说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16.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政治主张?
17.结合课文和当今实际,谈谈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
陈所敏云:鸂鶒①能敕水,故水宿之物莫能害。啄木遇蠹穴②,能以嘴画字成符,蠹虫自出。鹤能步罡③,蛇不敢动。鸦有隐巢,故鸷鸟④不能见。燕衔泥常避戊己⑤,故巢不倾。鹳有长水石,能于巢中养鱼,而水不涸。燕恶艾,雀欲夺其巢,即衔艾置巢中,燕遂避去。此皆禽之有智者也。
(节选自张岱《夜航船·四灵部》)
【注释】①鸂鶒(xīchì):俗称“紫鸳鸯”。②蠹(dù)穴:蛀虫的洞穴。③步罡(gāng):动作,步伐。④鸷(zhì)鸟:凶猛的鸟。⑤戊己:土的代称,古以十干配五方,戊、己属中央,于五行属土,故名。
18. 解释下列加点词。
(1)食不饱( )
(2)才美不外见( )
(3)故水宿之物莫能害( )
(4)燕遂避去( )
19. 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鹳有长水石,能于巢中养鱼,而水不涸。
20. 请回答问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2)【乙】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钟①乘传②至府③。初视事④,群吏环立请判牒⑤。钟佯不省,左右顾问⑥,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⑦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⑧久,罪当死!”立捶⑨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选自《况钟传》,有删改)
(注释)①钟:况钟,字伯律,江西靖安人,时任苏州知府。②乘传: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③府:指苏州府。④视事:办公,就职治事。⑤牒:文书。⑥顾问:咨询。⑦暗:愚昧,糊涂。⑧舞文:舞弄文字。⑨捶:用木棍打。
2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至( ) (2)初( ) (3)皆( )
2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2)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23.文中况钟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pián cáo lì xiàn zhǐ sù sì 2.C 3.(1)(和普通马)一同死 (2)相当,相同(3)这里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4)面对 (5)代词,这 (6)怎么,哪里 4.A 5.B 6.D
7.C 8.(1)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9.(1)其真不知马也!(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10.(1)①被拍了马屁的伯乐信口胡言。 ②猪向伯乐行贿,得到“千里马”的称誉后得意忘形。
(2)略。(提示:①要加大对受贿、行贿者的惩处力度;②名人须自重;③纸终究包不住火)(言之有理即可)
11.C
12、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
13、“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昧、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14、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1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作用:一边折磨千里马,一边慨叹天下没有千里马,生动地刻画出统治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
16、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抨击。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7、一个人成功需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8. ①. 吃 ②. 同“现”,表现 ③. 伤害 ④. 离开
19. (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鹳有个长水石,能在巢穴中养鱼,且水不会干涸。
20. (1)①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②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2)示例一:乙文描述不同禽鸟的特殊能力和聪明行为,传达了这样一个道理:禽鸟有其独特的生存智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示例二:这些禽鸟的聪明行为也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醒我们要尊重和敬畏自然,不要轻视任何生命。
21.(1)到,到达 (2)开始 (3)全部,都
22.(1)官员们非常高兴,说知府愚昧好欺骗。(2)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
23.况钟用引蛇出洞的策略,麻痹那些“猾吏”,以暗中掌握他们的劣迹,最终处决了那些腐败官员。由此可见况钟是个做事讲究策略、雷厉风行、坚决果断的人。(或写有办法,果断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