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预测卷
1.(2025 长沙模拟)学校策划开展“中华人物画廊”展览活动,以下是小湘负责撰写的展览活动解说词。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
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由不同时代的人薪火相传。在群星闪耀的中华人物画廊里,从古至今,不少英雄豪杰或平凡人物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在“近现代中华人物”展区中,你将会看到【甲】邓稼先为祖国的“两弹”事业鞠躬尽cuì,至死不xiè【乙】袁隆平为培育高产的杂交水稻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锲而不舍……
“平凡小人物”展区主要收集和展览平凡小人物的事迹。平凡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也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注脚。纯朴、善良的长妈妈为鲁迅买来粗拙的《山海经》,让鲁迅满心感激;【丙】像梨花一样乐于助人、品行美好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更是罄竹难书。
【丁】参观“中华人物画廊”的展览后,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原来历史上有这么多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人物。
(1)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或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悴 懈 qì zhuō
B.悴 解 qiè zhuō
C.瘁 懈 qiè zhuō
D.瘁 解 qì zhuó
(2)下面对文段中【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及【丙】【丁】两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的标点符号是冒号。
B.【乙】处的标点符号是分号。
C.【丙】句的“罄竹难书”使用不当,应换成“不胜枚举”。
D.【丁】句有语病,应将“展览”改为“活动”。
2.(2025 长沙模拟)爱国情怀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根据下列描述补充对应的诗句。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1) ?(2) ”两句,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3) ,(4) ”两句,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现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一腔热情。
3.(2025 长沙模拟)小湘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专题学习活动,请完成问题。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暖的友谊让人的心灵获得滋养,请参照例句仿写语句。
例:我从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中感受到诗人与友人离别时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
(2)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谈谈你对朋友的理解。(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例: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演奏生活的愉悦。
(3)探究下列材料,说说你获得的交友启示。
材料一: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得罪了权臣,被贬去饶州。当范仲淹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其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当时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4.(2024 雨花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首联以“飞蓬”自喻,写出了自己远赴边塞时的逍遥自在。
B.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C.颈联“虏障燕支北”承“万里外”写饯行之地;“秦城太白东”承“一杯中”写李侍御将去之地。
D.尾联最后的“雄”字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惨烈战斗场面,生发出一种力量强大的悲情。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哪些“心事”。
5.(2024 芙蓉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是冬,南唐南都留守建安林仁肇密表言:“淮南诸州,戍兵各不过千人,宋朝前年灭蜀,今又取岭表,往返数千里,师旅罢①敝。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北渡,径据正阳,因思旧之民,可复江北旧境。彼纵来援,臣据淮对垒而御之,势不能敌。兵起之日,请以臣举兵外叛闻于宋朝。事成国家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南唐主②惧,不敢从。
初,宜春人卢绛诣枢密使陈乔献书,乔异之,擢沿江巡检,召募亡命,习水战,屡要③吴越兵于海门,获舟舰数百。尝说南唐主曰:“吴越,仇雠④也,它日必为北朝乡导,掎角⑤攻我,当先灭之。”南唐主曰:“大朝附庸,安敢加兵!”绛曰:“臣请诈以宣、歙州叛,陛下声言讨伐,且乞兵于吴越,兵至拒击,臣蹑而攻之,其国必亡。”南唐主亦不能用。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
【注释】①罢:疲惫。②南唐主:指南唐后主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终投降于宋太祖,南唐遂亡。③要:中途拦截。④仇雠(chóu):仇敌。⑤掎角:比喻两头牵制或两面夹击。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建安林仁肇密表言”中的“表”指给皇帝上奏章。
B.“因”有“凭借,依靠”“因为”“于是”等义项,“因思旧之民”中的“因”是“凭借,依靠”的意思。
C.“卢绛诣枢密使陈乔献书”中的“诣”,与“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中的”诣”意思不同。
D.“安敢加兵”的“安”,与“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中的“安”意思相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成/国家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
B.事成国/家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
C事成/国家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
D.事成国/家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
(3)请用现代汉语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
兵起之日,请以臣举兵外叛闻于宋朝。
(4)请结合以上文段,就李煜治国方面作出你的评价。
6.(2024 长沙一模)阅读下面《西游记》的片段,完成问题。
【片段一】
太宗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片段二】
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左有八戒扶持,右有悟净捧托,孙行者在后面牵了龙马半云半雾相跟,头直上又有木叉拥护,那师父才飘然稳渡流沙河界,浪静风平过弱河。真个也如飞似箭,不多时,身登彼岸,得脱洪波,又不拖泥带水,幸喜脚干手燥,清净无为,师徒们脚踏实地。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片段三】
菩萨将难簿目过了一遍,急传声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这揭谛得令,飞云一驾向东来。一昼夜赶上八大金刚,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谨遵菩萨法旨,不得违误。”八金刚闻得此言,刷的把风按下,将他四众,连马与经,坠落下地。噫!正是那: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刬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1)下面是对《西游记》的介绍以及对文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他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过艺术加工,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从片段一可知:唐太宗钦点玄奘远赴西天取经,玄奘面对圣旨无法拒绝,只好坦然接受、愿意效劳。
C.从片段二可知:白龙马又不言语又无法术,连过河还要腾云驾雾的孙悟空牵着,带着它实属累赘。
D.从材料三推知:菩萨心肠并不总是善意的,也有恶毒的一面。唐僧师徒取得真经已经很不容易了,她还要再次设计陷害、百般刁难,让人难以理解。
(2)唐僧师徒四人远赴西天,跋涉山川,历尽千险,一路斩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请结合选段及全书,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想一想,这对于面临中考的你有何启迪?
7.(2024 天心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一条毛毛虫要如何渡过一条没有桥梁的河流?蜕变成蝴蝶,就能轻松飞过那条在毛毛虫时期让它非常痛苦的河流。但是毛毛虫在变成蝴蝶之前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阶段,困在茧里,暗无天日、没吃没喝。
生命的成长其实就是毛毛虫过河的过程,摒弃原有的观念,不断的挑战自我,不断的脱胎换骨,一次战胜就是一次成长,只有通过痛苦的磨砺,才能实现真正的蝶变,成为更勇敢、更理性、更有毅力、更能自省……的人。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让那些不想长大的同学读了你的文章后有所启发。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预测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25 长沙模拟)学校策划开展“中华人物画廊”展览活动,以下是小湘负责撰写的展览活动解说词。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
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由不同时代的人薪火相传。在群星闪耀的中华人物画廊里,从古至今,不少英雄豪杰或平凡人物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在“近现代中华人物”展区中,你将会看到【甲】邓稼先为祖国的“两弹”事业鞠躬尽cuì,至死不xiè【乙】袁隆平为培育高产的杂交水稻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锲而不舍……
“平凡小人物”展区主要收集和展览平凡小人物的事迹。平凡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也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注脚。纯朴、善良的长妈妈为鲁迅买来粗拙的《山海经》,让鲁迅满心感激;【丙】像梨花一样乐于助人、品行美好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更是罄竹难书。
【丁】参观“中华人物画廊”的展览后,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原来历史上有这么多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人物。
(1)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或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悴 懈 qì zhuō
B.悴 解 qiè zhuō
C.瘁 懈 qiè zhuō
D.瘁 解 qì zhuó
(2)下面对文段中【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及【丙】【丁】两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甲】处的标点符号是冒号。
B.【乙】处的标点符号是分号。
C.【丙】句的“罄竹难书”使用不当,应换成“不胜枚举”。
D.【丁】句有语病,应将“展览”改为“活动”。
【答案】(1)C
(2)D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鞠躬尽cuì”应写作“鞠躬尽瘁”;“至死不xiè”应写作“至死不懈”;“锲而不舍”的“锲”应读作“qiè”;“粗拙”的“拙”应读作“zhuō”。
故选:C。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病句辨析。
ABC.正确;
D.有误,该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去掉“使”。
故选:D。
【解答】答案:
(1)C
(2)D
2.(2025 长沙模拟)爱国情怀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根据下列描述补充对应的诗句。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1) 人生自古谁无死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句,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3) 落红不是无情物 ,(4)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句,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现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一腔热情。
【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
(2)留取丹心照汗青 (易错字:丹)
(3)落红不是无情物(易错字:落)
(4)化作春泥更护花(易错字: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人生自古谁无死
(2)留取丹心照汗青 (易错字:丹)
(3)落红不是无情物(易错字:落)
(4)化作春泥更护花(易错字:泥)
3.(2025 长沙模拟)小湘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专题学习活动,请完成问题。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暖的友谊让人的心灵获得滋养,请参照例句仿写语句。
例:我从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中感受到诗人与友人离别时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
(2)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谈谈你对朋友的理解。(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例: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演奏生活的愉悦。
(3)探究下列材料,说说你获得的交友启示。
材料一: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得罪了权臣,被贬去饶州。当范仲淹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其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当时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答案】(1)示例:我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中体会到诗人对即将远行的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
(2)示例:朋友是寒冷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地为你驱散心灵的寒冷。
(3)示例:君子之交淡如水。应多交品德高尚的朋友,不与势利小人交往。
【分析】(1)本题考查仿写。仿照示例,合理仿写即可。
示例:我从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中体会到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朋友间真挚的情感超越了一切。
(2)本题考查仿写。仿照示例,合理仿写即可。
示例:朋友是干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无声地为你滋润干涸的心田。
(3)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
根据材料一中的“唯以心相交,静行致远”可得启示:交友重在心意相通,君子之交淡如水。根据材料二中的“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可得:不与势利小人交友。根据材料二中的“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可得:应多交品德高尚的朋友。根据材料二中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与王质的不同表现可得启示:患难之际才见真情,才能看清谁是真正的朋友。
【解答】答案:
(1)示例:我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中体会到诗人对即将远行的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
(2)示例:朋友是寒冷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地为你驱散心灵的寒冷。
(3)示例:君子之交淡如水。应多交品德高尚的朋友,不与势利小人交往。
4.(2024 雨花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人在首联以“飞蓬”自喻,写出了自己远赴边塞时的逍遥自在。
B.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C.颈联“虏障燕支北”承“万里外”写饯行之地;“秦城太白东”承“一杯中”写李侍御将去之地。
D.尾联最后的“雄”字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惨烈战斗场面,生发出一种力量强大的悲情。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哪些“心事”。
【答案】(1)B
(2)示例:“一杯”中饱含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对友人征途的关心与担忧;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
【分析】《送李侍御赴安西》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指马待发,英风凛然;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沉雄而又含蓄;颈联“虏障燕支北”承“万里外”写李侍御将去之地,“秦城太白东”承“一杯中”写饯行之地;尾联劝其勿以离别而惆怅,只须看取宝刀,大展雄图。全诗声调响亮,节奏高亢有力,处处为志士壮行,为友人增气。句式雄壮,情感豪迈。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诗人以“飞蓬”比喻“行子”,“行子”指的是李侍御,并不是诗人自喻。
B.正确。
C.有误,颈联“虏障燕支北”承“万里外”写李侍御将去之地,不是“饯行之地”;“秦城太白东”承“一杯中”写饯行之地,不是“李侍御将去之地”。
D.有误,尾联的“雄”字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并没有“生发出一种力量强大的悲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意为:远行万里之外求取功名,万千心事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中。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天,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有说不出的羡慕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写友人将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和祝福;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离别的酒中。因此,这“一杯”送别酒中,既包含着对饱含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有对友人的“万里”征途的担心;既有对友人能实现理想的祝愿;更有对友人“功名”早立的期望。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答案:
(1)B
(2)示例:“一杯”中饱含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对友人征途的关心与担忧;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
译文: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骏马。远行万里之外求取功名,万千心事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中。安西在燕支之北,长安在秦岭太白峰以东。离别时不要难过,就让宝刀来实现你的雄心壮志吧。
5.(2024 芙蓉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是冬,南唐南都留守建安林仁肇密表言:“淮南诸州,戍兵各不过千人,宋朝前年灭蜀,今又取岭表,往返数千里,师旅罢①敝。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北渡,径据正阳,因思旧之民,可复江北旧境。彼纵来援,臣据淮对垒而御之,势不能敌。兵起之日,请以臣举兵外叛闻于宋朝。事成国家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南唐主②惧,不敢从。
初,宜春人卢绛诣枢密使陈乔献书,乔异之,擢沿江巡检,召募亡命,习水战,屡要③吴越兵于海门,获舟舰数百。尝说南唐主曰:“吴越,仇雠④也,它日必为北朝乡导,掎角⑤攻我,当先灭之。”南唐主曰:“大朝附庸,安敢加兵!”绛曰:“臣请诈以宣、歙州叛,陛下声言讨伐,且乞兵于吴越,兵至拒击,臣蹑而攻之,其国必亡。”南唐主亦不能用。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
【注释】①罢:疲惫。②南唐主:指南唐后主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终投降于宋太祖,南唐遂亡。③要:中途拦截。④仇雠(chóu):仇敌。⑤掎角:比喻两头牵制或两面夹击。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C
A.“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建安林仁肇密表言”中的“表”指给皇帝上奏章。
B.“因”有“凭借,依靠”“因为”“于是”等义项,“因思旧之民”中的“因”是“凭借,依靠”的意思。
C.“卢绛诣枢密使陈乔献书”中的“诣”,与“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中的”诣”意思不同。
D.“安敢加兵”的“安”,与“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中的“安”意思相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事成/国家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
B.事成国/家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
C事成/国家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
D.事成国/家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
(3)请用现代汉语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
兵起之日,请以臣举兵外叛闻于宋朝。
(4)请结合以上文段,就李煜治国方面作出你的评价。
【答案】(1)C
(2)A
(3)战事开始的时候,请让我以起兵反叛的名义告知宋朝。
(4)李煜在治国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柔寡断和缺乏决断力。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他面对林仁肇和卢绛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时,都选择了拒绝或不敢采纳。
【分析】参考译文:
在这个冬天,南唐的南都留守(官职名)建安人林仁肇秘密地上表说:“淮南地区的各个州郡,防守的士兵各自不超过一千人。宋朝前年灭掉了蜀国,现在又攻下了岭南地区,来回几千里,军队疲惫不堪。请允许我率领几万士兵,从寿春向北渡过淮河,直接占据正阳,利用那里怀念旧日国家的百姓,可以恢复江北过去的领土。即使他们派来援军,我也会据守淮河对峙,形势对他们不利。战事开始的时候,请让我以起兵反叛的名义告知宋朝。如果事情成功,国家将享受利益;如果失败,就灭我全家,以此表明我对陛下没有二心。”但是南唐主害怕,不敢听从他的建议。当初,宜春人卢绛去拜见枢密使陈乔并献上书信,陈乔认为他很特别,提拔他为沿江巡检,招募亡命之徒,水战,多次在海门拦截吴越的军队,缴获了几百艘舰船。他曾劝说南唐主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一定会引导北方政权来夹击我们,我们应该先消灭它。”南唐主回应说:“它是大国的附庸,我们怎么敢对它发动战争呢!”卢绛又说:“我请求假装让宣州和歙州叛变,陛下声称要去讨伐,同时向吴越请求援军,等他们的军队到了就予以反击,我随后进攻,这样吴越一定会被灭亡。”但是南唐主还是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卢绛诣枢密使陈乔献书”“及郡下,诣太守”中的”诣”意思相同,都解释为到。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如果事情成功,国家将享受利益;如果失败,就灭我全家,以此表明我对陛下没有二心。据此断句为:事成/国家享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词语有:以,让;叛,反叛。句意为:战事开始的时候,请让我以起兵反叛的名义告知宋朝。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从选文内容可知,林仁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利用宋朝军队疲惫不堪的机会,通过假意叛变来恢复江北的失地。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将大大增强南唐的实力。然而,李煜因为害怕失败后的后果,没有勇气冒险,最终放弃了这个可能改变局势的机会。卢绛提出了一个针对吴越的策略,通过诈降和声东击西的方式,试图消灭这个潜在的威胁。然而,李煜再次因为对“大朝附庸”的顾虑,不敢对吴越采取军事行动,错失了先发制人的机会。由此可见,李煜在治国方面显得过于保守和谨慎,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他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时,往往因为个人的担忧和恐惧而错失良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南唐的最终灭亡。
答案:
(1)C
(2)A
(3)战事开始的时候,请让我以起兵反叛的名义告知宋朝。
(4)李煜在治国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柔寡断和缺乏决断力。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他面对林仁肇和卢绛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时,都选择了拒绝或不敢采纳。
6.(2024 长沙一模)阅读下面《西游记》的片段,完成问题。
【片段一】
太宗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片段二】
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左有八戒扶持,右有悟净捧托,孙行者在后面牵了龙马半云半雾相跟,头直上又有木叉拥护,那师父才飘然稳渡流沙河界,浪静风平过弱河。真个也如飞似箭,不多时,身登彼岸,得脱洪波,又不拖泥带水,幸喜脚干手燥,清净无为,师徒们脚踏实地。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片段三】
菩萨将难簿目过了一遍,急传声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这揭谛得令,飞云一驾向东来。一昼夜赶上八大金刚,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谨遵菩萨法旨,不得违误。”八金刚闻得此言,刷的把风按下,将他四众,连马与经,坠落下地。噫!正是那: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刬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1)下面是对《西游记》的介绍以及对文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他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过艺术加工,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从片段一可知:唐太宗钦点玄奘远赴西天取经,玄奘面对圣旨无法拒绝,只好坦然接受、愿意效劳。
C.从片段二可知:白龙马又不言语又无法术,连过河还要腾云驾雾的孙悟空牵着,带着它实属累赘。
D.从材料三推知:菩萨心肠并不总是善意的,也有恶毒的一面。唐僧师徒取得真经已经很不容易了,她还要再次设计陷害、百般刁难,让人难以理解。
(2)唐僧师徒四人远赴西天,跋涉山川,历尽千险,一路斩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请结合选段及全书,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想一想,这对于面临中考的你有何启迪?
【答案】(1)A
(2)原因:①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唐僧自请远赴西天取得真经,为祈保江山永固、造福众生,这一崇高理想信念支撑着他不得真经,誓不回国;②有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悟空本领高强,沙僧忠厚老实,八戒尽管小毛病多但也尽心尽力,白龙马更是承担了背负唐僧等重活,正是他们齐心协力才能取得真经;③不畏艰险、克服万难:唐僧师徒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把每一难都克服了才能取得真经。
启迪:在我们奋战中考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然后要为之不懈努力,克服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与同学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勉励、共同进步,相信我们一定会取得理想成绩。
【分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A.正确;
B.有误,唐太宗钦点玄奘远赴西天取经,玄奘面对圣旨欣然接受;
C.有误,白龙马原本是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太子,因为犯了天条将被处刑,幸被观音菩萨所救,并点化他前往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皈依佛门。后来白龙马身化为马,成为唐僧的坐骑;
D.有误,这是对唐僧师徒的考验,磨练他们的耐心和毅力,才会让他们经历八十一难。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和人物的把握。《西游记》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在生活(人生)中,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心中有目标,敢于面对,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答案:
(1)A
(2)原因:①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唐僧自请远赴西天取得真经,为祈保江山永固、造福众生,这一崇高理想信念支撑着他不得真经,誓不回国;②有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悟空本领高强,沙僧忠厚老实,八戒尽管小毛病多但也尽心尽力,白龙马更是承担了背负唐僧等重活,正是他们齐心协力才能取得真经;③不畏艰险、克服万难:唐僧师徒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把每一难都克服了才能取得真经。
启迪:在我们奋战中考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然后要为之不懈努力,克服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与同学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勉励、共同进步,相信我们一定会取得理想成绩。
7.(2024 天心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一条毛毛虫要如何渡过一条没有桥梁的河流?蜕变成蝴蝶,就能轻松飞过那条在毛毛虫时期让它非常痛苦的河流。但是毛毛虫在变成蝴蝶之前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阶段,困在茧里,暗无天日、没吃没喝。
生命的成长其实就是毛毛虫过河的过程,摒弃原有的观念,不断的挑战自我,不断的脱胎换骨,一次战胜就是一次成长,只有通过痛苦的磨砺,才能实现真正的蝶变,成为更勇敢、更理性、更有毅力、更能自省……的人。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让那些不想长大的同学读了你的文章后有所启发。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例文:
美丽的蝶变
都说心灵美才是真的美,那为什么在小学时,别人都好像看不见我的心灵美呢?他们不知道,我的心已被他们冷嘲热讽的话,刺得伤痕累累。
那时,我很胖,长的也不怎么样,眼睛不大,也不小,一张圆脸,身材也不好,总是穿不上好看的衣服,看着别的女生穿着漂亮的衣服,别提我有多难受,在班里,我没有一个好朋友,平时都是孤单一个人,在男生的口中我是一个热点,成绩还不错,可总是当不上班干部,我常常一个人哭,想到男生们见我时做出的恶心状,女生也躲着我,我就特别难受。是的只有父母,只有他们最关心我。我注定会被命运的可怕屈服,变的一无所有。
不!不是的!我要把上帝吝啬的美丽抢回来。于是,我刻苦学习,将一切痛苦抛到一边,把自己给了学习,我用我积极向上的精神,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拿到了“三好学生”。我从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去拼搏、去争取、去参加,我发现我在绘画方面有天分,于是去学绘画,在刻苦学习中,我终于成为了学校的小画家,学校的艺术展示栏上贴满了我的心血。慢慢的我又发现我在朗诵方面有天分,我又去学朗诵,我天天练,至今我还对朗诵情有独钟,我努力后,成为了学校的小画家,播音员,主持人,朗诵家……
回望过去,我发现我从上帝手中抢回了我的美丽,经过不寻常的六年,我变得坚强,乐观,有毅力。
上了初一,我终于盼来了我期待已久的尊重。上帝把我的全部美丽都还给了我,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现在我已不像以前那么胖了。在这里我有很多好朋友。我已走出了阴暗地带,正在阳光下跳舞,就像普希金说的那样“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了亲切的怀念”。我有了比别人更多的坚强和乐观。
这就是蛹变成蝴蝶的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材料以毛毛虫变成蝴蝶的经过为例,说明了成长的过程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脱胎换骨的过程。从蝶变的“艰难”“曲折”“意外”过程,到“美丽”“难忘”的蝶变结果,可选择一个方面来立意写作。文体要求写记叙文。可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从困境或挑战中突破自我、实现成长的故事。立意上,应强调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自我超越的重要性,传达出积极向上、勇于蜕变的精神内涵。在选材上,考生可以从学习、生活、情感等多个方面入手,选取一次具体的经历或挑战作为切入点。比如,面对学业压力时的努力突破,人际关系中的误会与和解,或是个人兴趣爱好的坚持与成就等。构思时,可以采用倒叙或顺叙的方式,先描述“破茧成蝶”的结果,再回溯过程中的挣扎与成长,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叙述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通过具体的场景、对话、内心独白等手法,展现主人公在挑战中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轨迹。同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最终,通过“那一刻”的顿悟与突破,彰显主题,升华情感。
【解答】例文:
美丽的蝶变
都说心灵美才是真的美,那为什么在小学时,别人都好像看不见我的心灵美呢?他们不知道,我的心已被他们冷嘲热讽的话,刺得伤痕累累。
那时,我很胖,长的也不怎么样,眼睛不大,也不小,一张圆脸,身材也不好,总是穿不上好看的衣服,看着别的女生穿着漂亮的衣服,别提我有多难受,在班里,我没有一个好朋友,平时都是孤单一个人,在男生的口中我是一个热点,成绩还不错,可总是当不上班干部,我常常一个人哭,想到男生们见我时做出的恶心状,女生也躲着我,我就特别难受。是的只有父母,只有他们最关心我。我注定会被命运的可怕屈服,变的一无所有。
不!不是的!我要把上帝吝啬的美丽抢回来。于是,我刻苦学习,将一切痛苦抛到一边,把自己给了学习,我用我积极向上的精神,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拿到了“三好学生”。我从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去拼搏、去争取、去参加,我发现我在绘画方面有天分,于是去学绘画,在刻苦学习中,我终于成为了学校的小画家,学校的艺术展示栏上贴满了我的心血。慢慢的我又发现我在朗诵方面有天分,我又去学朗诵,我天天练,至今我还对朗诵情有独钟,我努力后,成为了学校的小画家,播音员,主持人,朗诵家……
回望过去,我发现我从上帝手中抢回了我的美丽,经过不寻常的六年,我变得坚强,乐观,有毅力。
上了初一,我终于盼来了我期待已久的尊重。上帝把我的全部美丽都还给了我,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现在我已不像以前那么胖了。在这里我有很多好朋友。我已走出了阴暗地带,正在阳光下跳舞,就像普希金说的那样“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了亲切的怀念”。我有了比别人更多的坚强和乐观。
这就是蛹变成蝴蝶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