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教学背景分析
人类主要经济行业包括农业、工业(手工业)和商业,其中商业属于重要经济行为。商业历史悠久,一些重要文明区如古代中国、小亚细亚和两河流域以及拜占庭帝国的商业城市的发展,都对人类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并由此产生了诸如货币、贸易和契约等商业形式和商业精神。在商业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近代的世界市场与商业活动,一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业,既是对古代商业的一种继承和质变,又对当今的商业活动提供基础性的原则。另一方面世界市场与商业发展之间本身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受到近年来社会史观的影响,人们对社会生活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本部分的知识体系也用了较大篇幅去阐述贸易金融对20世纪人类经济与生活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立足时空,梳理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时空观)
2.运用文献、数据、影像等多元史料,分析近代商业贸易变及其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课堂探究,分析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因素(唯物史观)
4.世界市场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以史为鉴,关注现实,并服务于国家强盛和民族自强(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世界市场对人类商业活动的影响。
难点:商业的经营方式
(四)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1、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多媒体、历史剧`
2、教学方法:沉浸式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史料研习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幻灯片展示:俄乌战争
师:关注天下事,天下新闻要知道!那你知道这张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吗?
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
师:2022年32月24日,俄乌战争正式打响,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全球贸易受到影响。这正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商路贸易和世界市场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它又促进商业贸易发生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天下事,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学好历史的有效方法,并能从现实中感悟历史、理解历史。
(二)授课过程
采用任务单式教学,通过任务单中问题串设置突破重难点。
【概念解析】幻灯片展示:世界市场的概念解析
(设计意图:世界市场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不作为重点知识,可以直接展示此概念)
师: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而世界市场指的是世界规模的资产阶级经济社会的整体。何时世界各地由相对孤立到开始紧密联系?
生:新航路开辟,大约1500年前后。
师:所以本课时空定位在16-20世纪近代世界市场与商贸。
【任务单一】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根本推动力分别是什么?
【图说历史】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分析每一个阶段世界市场发展的原因。世界市场的形成应该是一个重点知识,通过探究世界市场发展的基本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加强识图能力,视觉效果和历史解释相结合,推动学科素养的落实。)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学案的预习内容,透过新航路开辟、早起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现象,看清背后资本驱动的本质,进而认识: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
再现真题,深化核心素养
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D)
A.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
C.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提高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深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过渡:《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由此可见,世界市场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变化。
采用任务单2突破近代商业贸易变化
师:“商业革命”指的是随着15世纪末新航路的发现,国际贸易的显著扩展,扩展到了亚洲、西半球和非洲,以及这种扩展在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地区产生的所有影响。那么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即“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生:回归教材,关注学习聚焦,从“贸易中心转移、商品种类丰富、商业经营方式和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等角度进行归纳概括。
【任务单二】1.近代国际贸易中心、贸易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2.近代商品种类的变化带来怎样的影响?3.合作探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及其影响。展示历史图片(13—14世纪东西方交通图、15—17世纪全球海上航路图、亚洲贸易中心路线图)
师:比较“13—14世纪东西方交通”和“15—17世纪全球海上航路”两幅地图,简述欧洲的主要商路有何变化?
生:由欧亚大陆陆路、地中海和红海海路变为大西洋海路。
师:贸易线路改变了财富流向与世界分工体系,那欧洲贸易中心和中心城市有何变化?
生:从地中海转移到北大西洋沿岸。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到里斯本、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
师:新航路开辟后逐渐形成多海域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除了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外,大西洋和太平洋贸易都是后起的新兴市场。看图并联系所学概括16-17世纪印度洋贸易、太平洋贸易的主导国?其贸易路线和主要商品是什么?有何特点?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在哪里?
生:结合地图一一作答。
(设计意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并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形象认识其关联与变化,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任务单、问题组的设计由宏观到微观,有逻辑分层次,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展示历史图片(学生展示:结合所学知识与图片信息,阐释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师:在学生叙述世界贸易格局变化的基础上设问,影响世界贸易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随着世界市场不断形成,国际商贸格局的变化怎样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格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史料为依据,在理解史料的基础上客观叙述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理性分析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客观评判其带来的影响,提升历史解释能力。)自由讨论: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商品种类变化带来的影响学生各抒己见,辩证看待商品种类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依据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得出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形成实证意识。学会运用唯物史观,从交流互鉴、生产力发展、文明演进、道德审视等多元视角全面认识商品种类变化带来的影响。)
展示材料,学生阅读教材,对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进行归纳概括
过渡:这一时期,西欧各国专制王朝为了帮助本国商业资本取得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对于一些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业公司,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以扶植。这里尤其著名的就是东印度公司,我们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例来看看它的发展简史。
微观聚焦英国东印度公司(剪辑视频做背景+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创设沉浸式课堂学习氛围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兴衰史的认识。
生:各抒己见、争相发言。(从性质、强大原因、影响、衰落原因、启示等角度思考并阐述)结合课堂情境探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归纳阐述,东印度公司兴衰中反应的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的关系。
(设计意图:展示多元材料,通过材料总结出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全球出现了贸易中心、贸易格局、物种大交流的现象,提升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采用任务单3突破世界和中国的碰撞
【史学探究】搜集中国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的史料,简要概括其主要成因及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查阅上海通商银行、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先施百货公司等史料,并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形成实证意识,体会实证精神,通过乡土史料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据此形成全面、客观的历史认识。)
(三)课堂小结
从历史回望现实,今天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开创了世界市场和国际关系的新格局,我们把各个国家全部连接在一起结成一张网,而这张网就叫“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将“中国梦”与“世界梦”也有机衔接在一起,而“合作共赢”必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分层作业
必做:
整理笔记本;完成本课习题训练,结合答案自批自改。
选做:
开开脑洞:还有哪些事物可以“以小见大”勾连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