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7 18:34:52

文档简介

2025年区九年级学生学科素养检测
语文试题
2025.5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试卷共7页,共有16小题。满分12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写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均无效。
请根据学校广播站审稿意见,完成稿件修改。(10分)
“时评速递”审稿单
稿件标题
机器人半马:在跌倒中积蓄进步力量
投稿人
大华送审日期2025年5月13日
审回日期2025年5月15日
正文内容
审稿意见
近日,北京亦庄开跑的一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a.甲、乙、丙画“”词语中
赛备受(甲)属目。机器人在21.0975公里赛道上状况百
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修正。
出:摔倒、换电、降温、再出发…比赛中的这些“翻
b.画“
”句子中的关联词
车名场面”恰恰是技术(乙)叠代的坐标。
使用存疑,请明确语意并修
这场赛事没有绝对的失败者一之所以有些机器人
正。
未达终点,是因为参与比赛的机器人都在积累宝贵的数
c.
“①②③”句语序需优化,
据资产。马拉松(丙)竞技的“极限测试”,可以①开
请重新排序。
拓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空间,②评估机器人现行技术的
成熟度,③发现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性能。有参赛队工程
d.建议给本则时评补充一段
师坦言:“我们收集的过程数据,价值远超比赛名
评论性结尾,以突出观点,
次。”
传达意义。
审稿结论:修改后录用。
1.请根据“意见a”,指出错别字并修正。(3分)
(甲)▲改为▲(乙)▲改为▲(丙)▲改为▲
2.根据“意见b”,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以下语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无论有些机器人未达终点,参与比赛的机器人也都在积累宝贵的数据资产。
B.不仅有些机器人未达终点,而且参与比赛的机器人都在积累宝贵的数据资产。
C,虽然有些机器人未达终点,但是参与比赛的机器人都在积累宝贵的数据资产。
D,也许有些机器人未达终点,也许参与比赛的机器人都在积累宝贵的数据资产。
3.根据“意见c”,你认为以下语序调整合理的一项是(▲)(2分)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4.请根据“意见d”,从备选中选择一组词,为本则时评拟写结尾,不超过50字。(3分)
(备选:“当下”与“未来”;“跌倒”与“爬起”;“不完美”与“完美”)
语文试题卷(LW)第1页共7页2025年区九年级学生学科素养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2025.5
书写与卷面(3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者的情扣分。
一、请根据学校广播站审稿意见,完成稿件修改。(10分)
1.(3分)(甲)“属”改为“瞩”;(乙)“叠”改为“迭”;(丙)“竟”改
为“竞”
(评分细则:找出错别字并正确修改,一处1分;仅找出错别字不得分。)
2.(2分)C
3.(2分)A
4.(3分)示例一:我们以包容之心正视当下机器人在半马中的困境,就是在积蓄向
未来前进的力量。
示例二:跌倒是必经之路,我们看到的不是笨拙的机械体,而是一个在试错中不
断爬起,轻盈前进的产业雏形
示例三:机器人在半马中的每一次摔倒告诉我们:没有完美的初始版本,所有不
完美都是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的契机。
(评分细则:结尾呼应标题,能够运用备选词深化事件意义,表达流畅,即可得满
分;未能呼应标题,观点不明确,表达不佳,的情扣分。】
二、请你一起参与“雨,一直下”古诗文品鉴活动。(24分)
5.(7分)①青草池塘处处蛙②巴山夜雨涨秋池③一蓑烟雨任平生④夜阑卧听风
吹雨⑤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⑥溪云初起日沉阁
(评分细则:每空1分,错字、漏字、别字均不给分。)
6.(15分)(1)(6分)①示例:作者把骤雨比作正在如沸水般翻涌的黄河,借黄河
奔涌磅磷之势,夸张地写出雨势的迅猛急骤与不可遏制。
②示例:“乌云泼浓墨”喻天色骤暗。“风雨翻车轴”将风雨声比作水车转动时
的轰鸣。从天色骤暗到风雨大作,仅在从“牛头”到“牛尾”的片刻之间,夸张地呈
现了骤雨的突发性与紧迫感。
(评分细则:一处3分,能结合上下语境理解喻体特征,分析景物特点,即可得
分。)
(2)(4分)示例:《雨势》一文氛围由激烈到压抑。文中用“黄河沸喊”“小龙
漫吟”等喻体极力渲染了大雨骤至时激烈狂暴的场景,继而风雨雷电交加,
雨中人声如“伥啼鬼啸”,氛围逐渐阴森压抑。《骤雨》一诗描写骤雨天气
由乌云“泼浓墨”至风雨如“十万军声”“瀑布吼鸣”的变化,营造了紧张
骤变、雄浑壮阔的氛围。
(评分细则:能够结合甲乙两则诗文中的相关比喻,描述氛围,一则2分。氛围变与
不变,由学生个性体验产生,言之成理即可。)
(3)(5分)示例:甲文用“黄河沸喊”“伐湿鼓声”“伥啼鬼啸”“等喻体,描
绘了雨势从激烈雄壮到阴森可怖的变化过程,以致作者在风雨中发出“风波之民”
的自我悲鸣,传达出作者因命运坎坷而不可排解的悲苦抑郁。乙诗用“十万军
声”“瀑布吼鸣”等富有力量感的喻体展现骤雨雄浑磅礴的景象,而结尾又描以“雨
势骤晴山又绿”的雨过天晴的清新之景,共同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惊叹与欣赏,
暗含其积极向上的心境。可见,不同的喻体选择,是作家不同心境的写照。
(评分细则:结合喻体特征及结尾画线句,正确理解作者心境,一则2分。并在此基
础上能概括喻体选择的作用,1分;言之成理即可。)
7.(2分)示例一:同一物象的不同形态,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有时相同形态的
物象,也会传达出截然不同的情感。
示例二:在物象的选择和描摹上,我们可以读懂作家的心灵密语。
(评分细则:能够个性提炼概括自己对古诗文中物象作用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三、请你参与学校公众号本期“文学天地”编辑工作。(20分)】
8.(4分)(1)示例:汉堡人想要找到自己遗失的大脑夹层
(2)示例一:回形针人想找到由回形针人自己书写的句子
示例二:回形针人在自己原本夹的文件里偷偷夹其他东西
(评分细则:每空2分,符合文意即可。)】
9.(3分)示例一:汉堡人。“我的大脑好像缺了点东西,但到底缺了什么呢?我到
底在找什么呢?我怎么确定自己已经找到了呢?”
示例二:回形针人。“我终于找到了这个句子!哪怕他们把我掰直,让我再也不
能夹文件,但我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句子,我找到了我自己”
示例三:炸鸡。“虽然我们的星系毁灭了,可我们在这无尽的油锅里沸腾着、清
醒着。那些曾在气泡里的梦、勇气和爱,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评分细则:结合文本内容,心理描墓符合人物特点,即可得满分。)
10.(4分)示例一:选择A。小小说通过模糊用词,模糊了故事的时间、背景等内
容,增强故事的神秘感,给读者带来无尽想象空间。“据说”表明芝士不健康这一信
息来源不明,可见政府没收汉堡人芝士层的行为是荒诞的;“直到某天”引出回形针
人偷夹异文行为被发现这一情节,使该情节悬念感倍增;“后来”一词将炸鸡在星系
上的生活和毁灭过程一笔带过,产生了许多留白。这些模糊用词增加了故事的吸引
力,使读者沉浸在幻梦的想象里。
示例二:选择B。“极少数”“有一个”“某只”等不确切指代,进一步打开读
者的想象空间,将读者的目光聚集在群体中的异类行为上。我们看到“极少数汉堡
人”坚持寻找遗失的未知的大脑夹层的行为,“有一个回形针人”不顾规范偷夹异文
的行为,“某只炸鸡”用爱与勇气写就诗集《失败学》的行为,都显得那么悲壮而决
绝。作者用不确切方式体现这些行为的典型性,以此凸显创作意图。
浙里一点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