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9《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7 16: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目标】
1.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会写“芦花、发愣”等13个词语。
2.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长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精瞄基点,情境导学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今天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是幸福的。可是,你们知道吗 在战争时期,拥有一张平稳的课桌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奢望。咱们先听一首歌,因为这节课我们将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共产儿童团歌》音乐起)
师:这首歌大家并不陌生,它歌唱的是共产儿童。在抗日战争期间,出现了很多抗日的小英雄。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自己去查找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谁来分享你心中的英雄呢?(学生分享抗日小英雄)
今天,咱们就要走进一位英雄的故事,读课题。
二、精设问题,任务共学
任务一:检查预习,归纳学法
1.预学检测,了解学情。
(1)课文咱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这些生字词你都会读么?
(2)出示生字词,正音朗读。
第一行:晋察冀 苇絮 枪栓 糠皮 炕上笤帚
第二行:呼啦哗啦 吧嗒吧嗒 咕咚咕咚 呜哩哇啦
第三行:歪歪斜斜 推推搡搡 嘟嘟囔囔
(3)有没有不理解的词?相机交流
预设:枪栓——推送子弹上枪膛的部分。
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指山西省、察哈尔省、河北省
多音字:塞。(微课视频解释三种读音)
出示本课的生字,重点生字提醒: 膊 慌(左右结构的字,“膊”中的点不要忘记,“慌”不要加一点)在书上各写一遍。
2.聚焦长文,发现特点。
(1)通过预习,你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自主发现并交流。
预设一:课文很长。(随机了解:你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小结:是的,这篇课文很长,一共有八页多,54个自然段,近3000字。
预设二:课文中间有序号标注。
小结:文中还用序号分别标示了六个部分。(出示)
这么长的课文,怎么来读呢?(出示篇章页)这个单元,我们就要来学习把握长课文主要内容。
(4)借助 “泡泡”梳理方法:课文中的两个泡泡,提示我们读长文章的方法,谁来读一读?(一是可以读完一部分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二是读到有的内容记不清了,可以再回过去看看)
任务二:列小标题,把握长文章的内容
(一)出示同学们课前做的小标题。
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智勇斗鬼子、被鬼子“枪毙”、机智巧逃生
引导围绕着人物和事件来概括课文的内容。
(二)根据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芦花村的雨来是个游泳本领很高的孩子,他在夜校读书,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勇敢地同敌人做斗争,最后机智逃生的故事。本单元的语文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任务三:自主学习,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
1.同学们,课文的内容我们读明白了,那么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我们先来看看小标题(出示小标题),你觉得哪一部分内容最能体现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呢?(第四部分)
2.默读课文第四部分,找一找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没看见),雨来一共说了几次没看见?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深入探究:3次“没看见”最能体现雨来地英雄形象,品读第四部分,雨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3菊花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集体交流
(1)第1处“没看见”。
小组汇报:鬼子假装很温和,叫人给雨来松绑,还摸摸雨来的头,鬼子在哄骗雨来。雨来说话嘟嘟囔囔的,假装自己是个小孩,什么也不知道。雨来很机智,没有上当。(板书:机智勇敢)
(2)第2处“没看见”。
小组汇报:扁鼻子军官掏出糖块和金戒指诱惑用米·用来没有理睬他;鬼子威胁雨来,雨来仍然立场坚定,毫不动摇。(板书:立场坚定)
(3)第3处“没看见”。
小组汇报:鬼子终于露出凶恶的本质,他们毒打雨来,雨来还是不屈服。(板书:坚强不屈。)
①在描写鬼子毒打雨来时,作者进行了怎样的具体描述的
鬼子的动作;找出描写鬼子动作的词语,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鬼子凶恶残暴。
鬼子的神态: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
鬼子的语言: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②这部分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鬼子,学生交流。
总结:鬼子的凶狠残暴,更能衬托雨来的勇敢,顽强。
5. 出示课本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9页“八女投江”纪念碑和”视死如归的赵登禹”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图片下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八女投江的故事和抗日英雄赵登禹的事迹。
教师总结:抗日战争的英雄很多很多,有的仅仅留下名字,有的甚至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但是我们将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的事迹。
6.分角色朗读。你想用朗读来把雨来的形象读出来吗?
出示:
鬼子:“谁给你的
雨来:“捡来的! ”
鬼子:“不要害怕! 小孩,皇军是爱护的!”
雨来:“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鬼子:“吃! 你吃! 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
“这个,金的,也给你!”
鬼子:“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 说啊! ”
雨来: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没看见! ”
鬼子:“枪毙,枪毙! 拉出去,拉出去! ”
①指名2位同学读。
②男女读。
③师生共读,配乐读。老师旁白。男生鬼子 女生雨来。
鬼子:“谁给你的
雨来:“捡来的! ”
鬼子:“不要害怕! 小孩,皇军是爱护的!”
雨来:“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鬼子:“吃! 你吃! 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
“这个,金的,也给你!”
鬼子:“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 说啊! ”
雨来: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没看见! ”
鬼子:“枪毙,枪毙! 拉出去,拉出去! ”
三、科学诊断,精练固学
1.《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发生在( )时期的( )。
A.抗日战争 晋察冀边区
B.解放战争 京鲁豫边区
C.抗美援朝时期 陕甘宁边区
2.《小英雄雨来》反映的是( )故事。
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军阀混战
3.文中多次描写还乡河的景色,试分析这些景色描写的作用。
四、总结
通过第四部分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认识了机智勇敢、立场坚定、坚强不屈的雨来,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来的英雄形象。
作业布置:
用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今天学习的故事内容。
把雨来的故事说给你的家长听。
【板书设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