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3.天窗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知识与能力
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
2.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溢想象,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3. 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藉
jí(狼藉)
jìe(狼藉)
卜
bo(萝卜)
bǔ(占卜)
2.多音字
3.近义词配对
4、反义词配对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天窗的由来
天窗带来的慰藉
赞美天窗
以“天窗”为线索。
四、细读课文,理清“天窗”由来
(1)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介绍了乡下房子的特点,前面一排木板窗,其作用是当木板窗打开以后,就会有亮光和新鲜空气进入屋子。
写出了乡下房子的奇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天窗”是怎么来的?
(2)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把“屋子”比作“地洞”,说明木板窗被关起来的时候,屋子里特别黑。
(3)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 ,叫作“天窗”。
写“天窗”的来历。
小结:第一部分写天窗的来历。
2.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课后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再读读课文,下节课咱们交流你的自学所得。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的层次结构。弄清了“天窗”由来。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许。“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顶”的意思是非常,说明孩子们渴望看到雨中的闪电。从“偏就”“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出屋子里的黑和静,及孩子们的气愤和无聊。一句“到屋里来啊”让我们感受到大人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也可以体会到孩子们的苦闷和无奈。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指的是大人们把孩子叫到屋里的时候:“唯一”指的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慰藉”的意思是安慰。当孩子们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时,天窗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安慰。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卜落卜落”写出了雨脚的声音,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童真。“一瞥”的意思是说闪电匆匆一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这句话还把“闪电”比作“带子”,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出孩子们的快乐。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扫荡”有荡平,彻底清除之意,这是作者对外界事物的主观臆测,为后面想象的内容理下了伏笔;“锐利”本意是尖锐锋利的意思,在文中指的是丰富,是说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起来了。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休息”一词加上引号,表示不情愿,被逼迫;“这时候”指的是孩子们躺在床上的时候。当孩子们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他们只能通过这小小的天窗来感知世界,于是天窗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慰籍。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 朵云 ,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比喻句,把“云彩”分别比作“山”“马”“巨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星星和云彩,于是就从星星的数量及云彩的形状上产生了一系列的想象。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这句话有三个“也许”,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天窗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透过天窗,虽然看到的只是一条黑影,但是却被孩子们想成了蝙蝠、夜莺、猫头鹰等。
写晚上天窗给躺在床上的孩子们带来慰籍。
了解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天窗小小的空白,勾起孩子多少神奇的想象!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无”和“虚”指的是没有的、虚无的:“有”和“实”指看到的景物和想象的画面。夜深人静时,透过天窗看到的是星星、云朵,心里产生的是无限的想象。所以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四个“更”字,让我们知道天窗不仅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慰籍。还能引发孩子们对于外界的好奇心。
文中出现了两次“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天窗带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乐趣,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云,就想象天空中有很多奇幻的云彩:看到黑影就会想象各种飞鸟。而这都源于丰富的想象,世界在孩子的眼中变得多姿多彩,所以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籍”。
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只有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才能走向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课文主要描写了在乡村里一个小方洞般的玻璃天窗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里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和慰藉。无论是阵雨时对外面世界的想象和向往还是晚上对小小天窗外的星空和云彩的渴望和联想,都是通过了小小的一扇天窗,让孩子们的心里更加灵动和美丽。
课文中心
童心关不住想象飞出来
思维导图
1.志在鸿鹄
8岁时茅盾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学校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受父母的影响,茅盾很小就心怀天下。十二岁时茅盾在会考作文中就写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十三岁的茅盾踏上到湖州的火车,开始了中学生活。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业是自命题写作,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拓展延伸:
一、【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鸿鹄》。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却无可奈何的猎人。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壮志。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相合,形象生动,故借此自抒胸臆。先生很是赏识,夸赞他“将来能为文者”。
2.笔名趣事
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这个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
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3.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在中国文坛影响较大。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茅盾先生在临终前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二、重点片段品析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惟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这是“我”在( )的时候,感受到天窗给了“我”唯一的慰藉。
2.用“ ”画出文中的“我”展开丰富想象的句子,这些句子是 句。
3.天窗象征什么?
4.如何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一句的含义
答案:1.被逼着上床休息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排比句
3. 象征儿童通往想像世界的窗口
4. 幽默地表现了作者对大人们拘束儿童生活通达的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天窗”这一神奇事物的向往。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子也赶热闹似的映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幼年幻想的心域。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
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了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
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的,仿佛倏的一下钻进心里蔓延开来。雨点一滴一滴到天明,当晨光从天窗里泄漏时,新的一天又开启了。
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手,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
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学习了本文,我们知道小小的“天窗”给了“我”唯一的慰藉,在你的生活中,什么又给了你唯一的慰藉呢?
1.答: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
3.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下雨了或下雪了,透过玻璃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拓展二
坐车时,透过玻璃窗,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