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5-17 20:2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能把被除数估成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和价值,关注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意识和运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估算意识,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重点 :
掌握使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理解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师:文文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爱好收集邮票。这是他收集的部分邮票。
教师出示64张邮票。请大家估计,大约有多少张?
【学情预设】
预设1:实际数一下,有的学生会提到一张一张地数。
预设2:十张十张地数。
预设3:先十张十张地数,余下的再一张一张地数,共64张。
师:“大约”是什么意思呢?
【学情预设】“大约”的意思是指不需要知道准确的数量。
【设计意图:用“三年级学生文文和他收集的邮票 ”努力创设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再把一些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词提前呈现和解释,让学生们着重理解“大约”二字。有利于分散学生学习的难点。】
(2)出示2个盒子。
师:文文有64张邮票 和2个盒子,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情预设】文文有64张邮票 ,想放进2个盒子里。平均每个盒子放多少张?
师:如果我们不需要得到准确的结果,还可以怎样提问呢?
【学情预设】文文有64张邮票 ,想放进2个盒子里。平均每个盒子大约放多少张?
【设计意图:“2个盒子”的出现,就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线索,避免学生盲目、无序地思考。再一次呈现关键词“大约”,强调不需要得到准确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分析解题的思路,再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学情预设】
预设1:计算64÷2,可以把64看成60,60÷2=30。
预设2:计算64÷2=32,32约等于30。
师: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认为第一种方法更好。因为问题中有“大约”,就不需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把64看成60,也便于口算。第二种是先计算出准确值后再估算,不够简便。
师:我们再比较一下估算的结果和准确的结果,估算的结果为什么比准确的结果偏小一些呢?
【学情预设】因为60比64小,所以得到的商也就偏小一点。
【设计意图:这里的设计是前面情境的延伸,能使问题的设计更完整,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新课做铺垫。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整体及阶段性,有利于学生建构整体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13例4。
师:李叔叔为什么骑车旅行而不用别的交通工具呢?
【设计意图:骑车出行,更加的低碳环保,渗透环保的价值观。】
点题: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2)阅读与理解。
师:仔细阅读,从中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需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李叔叔3天一共骑行267千米,要估计李叔叔平均每天大约骑行多少千米,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要怎么解决呢?
(3)分析与解答。
①独立尝试。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每天骑行的路程=总路程÷天数,列式为267÷3。(教师板书)
②展示交流,加深理解。
师:都解答出来了吗?你是怎样解答的?
【学情预设】
预设1:因为267的十位满5,所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千米)
300
答:李叔叔平均每天大约骑行100千米。
预设2:因为267的个位满5,所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千米)
270
答:李叔叔平均每天大约骑行90千米。
教师适时板书。
(4)回顾与反思。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把267估成300,有的估成270?这两种情况都合理吗?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明白:如果看成整百数,就可以看成300;如果看成几百几十数,就可以看成270。两种情况都是合理的。
总结:在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时,先将被除数估算成能被除数整除且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师:那么,每天骑行的路程比90千米多,还是比90千米少?比80千米呢?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明白,因为300和270都比267大,所以得到的商也都偏大一点。看成270时更接近精确答案,但两种情况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因此李叔叔每天骑行的路程应该是接近90千米。
【设计意图:这里的教学是结合教科书进行的,教师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又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助,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概括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落实“学为中心”理念。】
师: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吗?谁能举例说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基础夯实】
(1)下面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几十
78÷4≈ 361÷5≈ 78÷6≈
98÷9≈ 470÷8≈ 5 00÷7≈
①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说说是如何估的。
②总结:被除数估算成不同的数,商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估算时,与精确值最接近的估算才是合适的估算方法。
【能力提升】
(2)小军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几十米?
①先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可以用不同方式来帮助理解,如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式。
②再全班交流汇报。
③重点突破:500已经是整百数了,为什么还要估呢?引出估算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估。
(3)
①平均每盒大约有多少个车轮?
②这些车轮大约能安装多少辆玩具汽车?
出示情境图,分析题意,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大约”再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合作交流,再集体订正。
【素养锻造】
(4)下表是某小学一至三年级捐赠图书情况。
估计一下哪个年级平均每班捐赠图书的册数最多。
①先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解决。
②再全班交流汇报。
③小结思路,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分层的练习设计,让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更好地检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成效。第(1)题考查学生对基础估算的掌握情况,发展学生数学感与运算能力。第(2)(3)题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感受估算的优势,培养估算的应用意识。第(4)题需要先求平均数再比较,将除法、估算与比较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在练习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又给予适当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概括能力。】
4.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获得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方法进行学习?
还有哪些相关的疑问?这节课与我们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在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部分设计了4个问题,旨在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是从整体上建构所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除法估算
阅读与理解 3天行267km,平均每天大约行多少km
分析与解答 总路程 天数=平均每天的路程
想:3×( )接近267
回顾与反思 80×3=240(km) 90×3=270(km)
240<267 267<270
80km<实际每天<9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