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被子植物的一生》(含答案)单元作业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被子植物的一生》(含答案)单元作业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17 19:4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被子植物的一生》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总体设计思路
【单元性质】新授单元
【单元特征分析】
本单元选自《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主题(四)“植物的生活”,旨在落实大概念4(“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统领的重要概念“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课标》对本单元的“学业要求”为:识别和描述种子、根尖、芽、叶片、花的结构及功能,以及花与果实在发育上的联系,通过绘图或模型等形式呈现各个结构的特点。教学建议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命活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课标》中与本单元相关的“学习活动建议”包括: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根尖的结构;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制作徒手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其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栽培一种植物。
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来看,学习了本单元后,能运用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通过观察的事实来构建重要概念,能从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角度认识被子植物的一生,有助于学生运用概念和生命观念来解释生命现象,对被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结合传统文化渗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 ①被子植物虽然作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但对于被子植物一生要经历哪些生命周期并不能清晰描述②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但具体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也不清楚。③学生能知道幼苗长为成熟植物体包括地下部分根的生长和地上部分枝条的生长,但对幼根生长的原因、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并不清楚,芽的结构以及发育为枝条哪一部分则完全不知。④关于花的结构,学生只知道简单的花瓣、萼片等直观的部分,也知道在开花的部位会结出果实,但对于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以及从开花到结果需要经历哪些过程,果实的各个结构由谁发育而来并不清楚。
能力水平 ①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知识概念、理论缺乏深度理解力;②初 步掌握生物学观察方法;③具备一定的阅读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在不断发展中;④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发展。⑤初步具备证据意识,以及比较、归纳、分析、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索,独立意识增强,但缺乏协作与耐性。
【设计思路】
单元作业设计模型
整个单元作业基于学科课程特点和学情,以核心素养为指向,以课程标准为核心,围绕大概念,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知识逻辑,发展核心素养。为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落实“双减”政策,整个作业以传统茶文化为情景载体,结合了福建地区的茶产业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设计可迁移的、进阶式的作业,关注作业的层次性和整合性。从真实情景问题出发,提炼主要任务,并分解为若干个驱动性小任务,实现核心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达成。
【作业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学情生情,在真实情境的创设背景下,对作业内容精心安排,为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地施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目标编码 目标描述 学
SWX040401 阐明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综合
SWX040402 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理解各结构功能,归纳种子萌发的条件 、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从而构建植物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种子的萌发 理解
SWX040403 描述根、芽的生长过程,说出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理解
SWX040404 识别花的基本结构,理解各结构功能,描述从花到形成果实的过程,归纳花和果实在结构上的对应关系 理解
SWX040405 应用种子结构功能解释生活生产简单问题、应用种子萌发条件解释、解决生活生产简单问题 应用
SWX040406 应用根尖结构功能解释、解决生活生产简单问题 ,应用植物需要无机盐解释、解决生活生产简单问题 应用
SWX040407 应用花结构、传粉方式解释、解决生活生产问题 应用
SWX040408 能栽培并观察一种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应用
SWX040409 阐明植物可以通过扦插、嫁接等无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理解
SWX040410 能制作植物结构模型或者是思维导图 综合
SWX040411 跨学科综合 综合
说明:1.以上表格中的目标描述、学参考《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新版)》;
目标编码指的是学习主题、大概念、目标序号,例如 SWX040401 指《生物学》第四学习主题第4个大概念的目标1。
【设计策略】
依据课程标准、学情、核心概念确立作业目标,选择作业类型。
(2)依据作业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类型的作业,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理解核心概念。
【双向细目表】
题号 题型 内 容 目 标 预估难度
作业目标编号 学 素养维度
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1 填空 SWX040401 √ √ √ 科学思维、生命观念 0.7
2 选择题 SWX040401 √ 科学思维 0.7
3(1) 填空题 SWX040406 √ 生命观念 0.8
3(2) 填空题 SWX040406 √ √ 生命观念、态度责任 0.7
4 实践题 SWX040401 √ √ √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0.6
5(1) 填空题 SWX040409 √ √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0.7
5(2) 填空题 SWX040403 √ 科学思维 生命观念 0.7
6(1) 填空题 SWX040405 √ √ 科学思维 0.8
6(2) 填空题 SWX040402 √ √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0.7
6(3) 填空题 SWX040402 √ √ √ 生命观念、态度责任 0.7
6(4) 填空题 SWX040404 √ 科学思维 0.8
7(1) 实践题 SWX040401 SWX040411 √ √ 态度责任、探究实践 0.7
7(2) 实践题 SWX040407 SWX040410 √ 态度责任、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0.7
8 实践题 SWX040408 SWX040411 √ 态度责任、探究实践 0.7
第二部分 单元作业正文
中国茶叶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在这条绵延万里,跨越千年的传奇古道上,茶叶一直扮演着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的主角。福建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茶的历史悠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新学期伊始,学校组织参观茶园的研学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锁研学手册,走近自然,感受大地的温柔与灵动,体验生命的美妙和纯粹吧!
(
今天的研学之旅即将开启,每解锁茶园的一个地点,你将获得福建各地香茗一到三盏不等,茶气氤氲,快来品鉴一番吧!
)
(一)走进茶博:聆听茶树的故事
安溪铁观音:
“它本是一片树叶,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把山野的春光雾霭、细雨和风,带到人的唇齿之间。”让我们跟着讲解员,循着茶香,一起进入茶博物馆,探寻一片树叶向死而生的故事……
1.茶树的一生:补充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习题设计说明】
设计意图 材料出处 原创
设计意图 作为题组的第一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统领整个单元作业,厘清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增强知识间的联系。
检测的知识、能力、方法 ①概念构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②能够抽象和概括相关知识,整体的看待问题。
体现核心素养目标 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完成概念模型的构建,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难易情况 (0.7及以上)(难度0.4-0.7)(难度0.4以下)
适用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课前课中课后
细数罢茶叶的历史,讲述完茶树的故事,讲解员发起了知识挑战,看看你对茶树知多少?
2.下面是关于茶树的一生的概念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
A.①种子的萌发 B.②充足的空气 C.③成熟区 D.④花蕊
【参考答案】 C
【习题设计说明】
设计意图 材料出处 原创
设计意图 通过概念图的形式,考察学生能否根据所构建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进一步强化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各阶段特征 ,增强知识间的联系。
检测的知识、能力、方法 ①概念构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②知识迁移能力。
体现核心素养目标 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完成概念模型的构建,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难易情况 (0.7及以上)(难度0.4-0.7)(难度0.4以下)
适用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课前课中课后
茶色满园:探寻套种的奥秘
武夷山大红袍:
走出茶博物馆几步路,千亩如画的有机茶园映入眼帘,这里远离喧嚣,满是鸟语花香和清新空气。穿过小道,你会发现每一棵茶树都充满生机,走近树丛,可以看见茶园独特的种植模式,其中暗藏什么玄机呢?原来这是从武夷山借鉴的优良经验……
3.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在茶园中套种大豆、油菜,利用大豆生物固氮效果作为“绿肥”,油菜开花后就地回田,补给土壤磷和钾,从而实行无化肥无农药的管理模式。
(1)根据资料,套种可为茶树提供其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含 的无机盐,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大豆、油菜与杂草间存在 关系,套种大豆、油菜可以抑制杂草生长,避免除草剂的使用。
(2)茶叶细胞内的 (结构),含有茶多酚,茶叶有苦涩味,套种大豆后,害虫改吃比较甘甜的大豆叶,无需对茶树使用杀虫剂,减少了 。
【参考答案】
(1)氮磷钾;竞争 (2)液泡;环境污染
【习题设计说明】
设计意图 材料出处 原创(第一小题) 深度改编(论文“项目式学习: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百度文库“福建茶文化”)
设计意图 通过对燕子窠生态茶园的认识,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作保护“茶园”的践行者,提升态度责任。
检测的知识、能力、方法 ①审题要求: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准确获取题干信息,激发学生对于福建茶文化的求知欲。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释,锻炼科学思维,对生物的生态观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升态度责任。 ②知识要求:植株生长所需营养;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关系。 ③能力要求:处理信息、综合应用、归纳表达的能力。
体现核心素养目标 本题对接科学思维“基于证据和逻辑”,多角度辩证分析问题。通过对现实生态园套作问题的探究,认同科技进步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难易情况 (0.7及以上)(难度0.4-0.7)(难度0.4以下)
适用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课前课中课后
微风不燥,踏绿继续前行。生态茶园一隅,有之前学员栽种的茶树,并由后来的每一批学员帮忙记录了茶树不同栽培时期的变化,形成了茶园里独特的栽培日记。但栽培日记的一些重要信息有所丢失,你能尝试帮忙补充吗?
4.下图是不同批次研学的同学制作的茶自然观察笔记,记录了参观茶园过程中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请将记录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②子叶;胚根;胚芽 二、保护幼根和根毛;分生;
三、雄蕊、雌蕊;受粉不足 四、胚珠
【习题设计说明】
设计意图 材料出处 深度改编(论文“项目式学习: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百度文库“福建茶文化”)
设计意图 真实情景中总结归纳茶树不同阶段特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检测的知识、能力、方法 ①审题要求:学会识图,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应用所学知识,锻炼科学思维形成结构功能观。 ②知识要求:被子植物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③能力要求:处理信息、综合应用、识图析图能力。
体现核心素养目标 本题对接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多角度辩证分析问题。通过自然观察笔记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内化。
难易情况 (0.7及以上)(难度0.4-0.7)(难度0.4以下)
适用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课前课中课后
山野茶趣:采摘自然的恩赐
福州茉莉花茶:
心向山野,先看茶山。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青山秀水孕育了福建独特的茶叶品类,上好的茶叶品质,也孕育了独特的茶文化。穿戴工作手套,化身茶农登上春山,随着手指触碰娇嫩欲滴的鲜叶,那一瞬间仿佛摸到了大自然的心跳。而寻茶树花,却成了秋天的仪式感。
5.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一片叶子,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福建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是乌龙茶、红茶、白茶的起源之地。茶树的繁殖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方式图①。
资料二:去山上寻茶树花,已经成为秋天的仪式感,雨中白色的茶花树,在山中带着清冽的美。但是茶花花蕾在生长时会从茶树上吸取需要的养分如茶多酚、蛋白质、茶多糖、氨基酸,影响来年茶的品质,因此茶农往往通过修剪或药物抑制茶树花的繁殖。
(
图① 图② 图③
)
(1)根据资料一,茶树的常见繁殖方式为 。培育一棵茶树同时开了红色和白色的花,需利用的植物繁殖技术应该如图【 】。
(2)根据资料二,茶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茶多酚、蛋白质、茶多糖、氨基酸等有机物通过 运输到茶树花。茶树枝条是由 发育形成的,这是因为芽中有 组织。
【参考答案】
(1)扦插;② (2)筛管;叶芽;分生
【习题设计说明】
设计意图 材料出处 原创(第一小题) 深度改编(网络公众号“福建茶文化”)
设计意图 本题紧扣福建茶文化传承,敏锐捕捉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精准关联植物生殖相关知识,增强迁移应用能力。
检测的知识、能力、方法 ①文本阅读和识图分析,运用“植物生殖”相关知识辨析茶树的多种生殖类型。 ②文本阅读分析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结构和类型,进一步辨析植物各大组织的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念。
体现核心素养目标 基于武夷山真实情境,在理解植物生殖及植物组织的基础上,完成对相关知识的迁移与考察目的,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难易情况 (0.7及以上)(难度0.4-0.7)(难度0.4以下)
适用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课前课中课后
匠心制茶:体验炒茶的乐趣
北苑贡茶:
跟着讲解员走到山下的工坊里,制茶师正忙碌地炒着茶。茶园一直延续着古法炒茶的传统,茶园主传承茶道的初心可见一斑。炒茶工序可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制茶师见到研学的一行人,邀请你们一起加入……
6.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到现代的“一带一路”,福建的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茶树浑身都是宝,除了叶子可以喝,茶籽可以榨油,榨油后的饼粕可以酿酒或提取工业原料皂素,也可经发酵脱毒后制成饲料。根可以入药,花还可以用在食品、日化与医药领域。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谷雨时节气温转暖,降雨量增多,适合播种。春播时,还需要通过耕和耙使土壤变得松软,这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 。
(2)从图一茶的叶脉形态可判断茶属于 植物(填“双子叶”或“单子叶”)。
(3)图二为古法茶油榨取图示,茶油富含多种天然营养成分,茶油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茶籽的 。我们泡茶用的茶叶是 器官(选填“营养”或“生殖” )。
图三茶树开花后,含有精子的 从花药中散发出来,落在雌蕊的[ ] 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茶树开花并完成受精作用后,由[ ] 发育成种子。
【参考答案】
(1)充足的空气(2)双子叶(3)子叶;营养(4)花粉;①柱头;③胚珠
【习题设计说明】
设计意图 材料出处 原创(第2、3小题) 深度改编(网络公众号“北国江南的素心”:茶树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本题以福建传统茶文化为背景,介绍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学生通过完成问题任务,深刻理解和感悟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融入古人的劳动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的价值观。
检测的知识、能力、方法 ①文本阅读和识图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根的功能等,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间的联系,也训练了读图、识图能力。 ②通过文本阅读分析结合被子植物一生的重点知识,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念。
体现核心素养目标 基于传统茶文化真实情境,在理解被子植物一生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难易情况 (0.7及以上)(难度0.4-0.7)(难度0.4以下)
适用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课前课中课后
茶香风情:打造茶叶的名片
漳平水仙茶:
茶园主希望各位学员在完成参观与体验后,向更多的人宣传福建茶文化,让茶这张福建名片,焕发出更加耀眼迷人的光芒。茶园主建议大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7.选做其一(实践作业)
作业一:
茶初识:绘制“探秘福建茶——一片有故事的叶”宣传海报
材料:各色画笔、8k画纸等(备注:可以选择电子绘制)
制作步骤:
①利用网络、书籍等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福建茶类型及茶树特点和分布。
②“探秘福建茶”海报的制作可以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宣传福建茶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制茶技术。
③可参考如下精美作品:
【参考答案】
海报评价量表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优秀 ①准确介绍福建茶类型及茶树生活分布特点。 ②图文介绍具有科学性,条理清晰。 ③版面中图文安排合理。 ④版面设计美观有艺术感和审美体验。 ⑤家庭成员分工明确,合作参与完成制作体验。
良好 具备上述5项评价标准中的3-4项
合格 具备上述5项评价标准中的2项
不合格 具备上述5项评价标准中的1项或都不具备
【习题设计说明】
设计意图 材料出处 原创
设计意图 ①描述我省主要的茶类型,了解传统非遗制茶技术,认同生物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②通过资料调查了解茶多酚的保健功能以及茶中物质的营养价值,辩证看待生活中的相关言论,形成健康的生活意识。
检测的知识、能力、方法 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制作海报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获得生态系统的相关证据资料,并且为得出物化成果和结论进行展示,运用一定的美学意识进行整合。
体现核心素养目标 本题对接态度责任“关注本土文化”,形成爱护家园的生活态度。指向运用科学、阅读、美术等学科知识,强调完成项目学习的能力与品格。
难易情况 (0.7及以上)(难度0.4-0.7)(难度0.4以下)
适用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课前课中课后
作业二:
深知茶——辨茶树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制作茶树花解剖结构模型。模型带来班级展示介绍花的结构及功能。小组还可以提交录像,介绍模型选材和构造。
附:材料参考:纸板、彩色橡皮泥彩泥、轻粘土、毛线、细铁丝、软陶或聚酯塑料等;
(其材料也可以,由小组讨论,选材不限)
录像说明:介绍材料用具和构造,要求介绍花的结构,特别是雌雄蕊内部结构,并模拟演示/简介传粉和受精过程。
【参考答案】模型评价量表
【习题设计说明】
设计意图 材料出处 原创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力图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摆脱出来,体验用模型方法来揭示被模拟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全面思考花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树立结构与功能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检测的知识、能力、方法 初步掌握观察、解剖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训练观察分析、探究合作、讨论交流、创新学习等技能。
体现核心素养目标 本题对接科学思维“基于分析、建模等方法,多角度分析问题”。结合技术、艺术等学科知识,通过设计和制作解决知识识记或生产特定生物学产品,逐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难易情况 (0.7及以上)(难度0.4-0.7)(难度0.4以下)
适用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课前课中课后
8.尝试给家里的各种种子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选取其中一种尝试种植并观察其一生的变化,记录观察登记表,并小组汇报展示成果。
表1 小苗成长日记
日期 天气 记录人 生长时期 (发芽期、展叶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灌浆期) 植物生长变化 (种子萌发、根的生长、叶片数量、株高、茎粗、开花、形成果实、颜色变化等) 绘画 、照片、贴图或视频记录 培育活动 (浇水、除草、施肥等) 培育感受(每日心情随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交流展示成果:
1.展示“被子植物的一生”科普小报:内容全面、具有科学性、版面美观、形式多样(DIY制作、文字描述、配图、短视频等)。
2.汇报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熟练解答问题。
3.全班评选出王牌种植组、金牌种植组、银牌种植组、若干铜牌种植组,并颁发奖状鼓励。【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高级园林师 一级园林师 二级园林师
观察记录过程 科学性(40%) 能够实事求是完成栽培并观察记录,记录完整、图文并茂。 能够实事求是完成栽培并观察记录,但记录不够完善。 基本能按要求完成栽培。
艺术性(15%) 记录绘图或照片精美。 整体记录精细、美观。 记录绘图或照片完整,但不够美观。 记录绘图或照片材料不够完整。
协作性(15%) 小组分工明确,组员态度认真。 小组分工较为明确,组员态度较为认真。 小组分工不明确,且组员态度消极。
意志品质(20%) 培养小苗时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解决问题时,勇于尝试和寻求帮助。 培养小苗时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部分问题。 逃避栽培过程的问题。 观察过程较为敷衍。
创新性(10%) 栽培过程和观察记录中有两处及以上与众不同的创新表现形式。 栽培过程和观察记录中有一处及以上与众不同的创新表现形式。 作品无创新性表现形式。
展示与交流过程 表达科学性、完整性(15%) 表达思路清晰、语言规范准确能够熟练解答同学问题。 表达思路清晰、够熟练解答同学问题,但是没有科学的用生物术语解答。 表达较为简单且对于一些问题无法做出合理解释。
反思优化(10%) 展示介绍有反思环节,能够通过他人建议弥补自己观察记录的不足。 展示介绍有反思环节,反思不足。 展示过程未能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习题设计说明】
设计意图 材料出处 原创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常见被子植物的栽培,力图让学生从理论过渡到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具体化,该作业设计在学生完成所有单元任务后在最后一节课进行展示,再次回顾被子植物的一生 ,五育并举,树立珍爱生活的价值观。
检测的知识、能力、方法 体会种植的基本方法,在劳动中养成责任心和坚持的品格;通过小组活动,训练观察分析、探究合作、讨论交流、创新学习等技能。
体现核心素养目标 本题形成物化成果,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逐步形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实践创新意识和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品格。
难易情况 (0.7及以上)(难度0.4-0.7)(难度0.4以下)
适用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课前课中课后
(
到此,研学之旅就告一段落啦~很高兴与你同行!
今天你品尝了几种茶呢?是否为这四溢的茶香而着迷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