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7 22:1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 语文 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12题,每题2分,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1-3题。
窦娥是关汉卿 塑造的光照千古的形象。她具有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品格。她年轻守寡,但孝顺婆婆,对婆婆 。当官吏要对蔡婆用刑时,她用自己的生命解救婆婆于危难;临刑之前,央告公人们往后街走,怕在前街遇见婆婆,让老人伤心。 ( )
她对蔡婆的关心、照顾 ,但并不是毫无条件地逆来顺受;反之,她认为不合理的事情,便要据理力争,甚至严词责备。当蔡婆引狼入室的时候,她极力劝阻蔡婆。窦娥自己呢,不听张驴儿的 ,不受他的调戏侮辱,更不受他的威胁逼诱。一句话,她是个硬骨头,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她敢于痛骂官吏,痛骂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鬼神。痛快淋漓的质问,直问得“天地”也哑口无言。她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怒火像火山一样迸裂出万丈火焰,照亮黑暗,烧毁不平。这是窦娥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费尽心机 肝胆相照 无所不至 巧舌如簧
B.殚精竭虑 肝胆相照 无微不至 巧舌如簧
C.费尽心机 全心全意 无所不至 花言巧语
D.殚精竭虑 全心全意 无微不至 花言巧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她具有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早三年”的生动写照。
B.她具有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 “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早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C.她具有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 “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早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D.她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早三年”的生动写照。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B.她的性格就是这样。然面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C.然面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就是她的性格。
D.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
4.下列词语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chéng) 喟然 (kuì) 舆薪(yú) 氾南(fǎn) 左尹(yī)
B.赡养(zhān) 庠序(yǎng) 孝悌(tì) 便嬖(pián) 褊小(biǎn)
C.忖度(dù) 莅临(lì) 飨士卒(xiāng) 铿尔(kēng) 莫不中音(zhōng)
D.目 (zì) 晒笑(shěn) 沛公(pèi) 游说(shuì) 夜缒而出(zhuì)
5.下列句子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良庖岁更刀 ②大行不顾细谨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以无厚入有间 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⑥可怜焦土⑦越国以鄙远 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⑨辇来于秦
A.①④/②⑦/⑤⑥⑧/③⑨ B.①④/⑧⑦/②⑤⑥/③⑨
C.②④/③⑤⑥/①⑨/⑦⑧ D.②④/⑤⑥⑧/①③/⑦⑨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燕赵之收藏
B.①百姓皆以王为爱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①若无罪而就死地 ②夜缒而出
D.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
7.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判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④此天子之气也
⑤大王来何操 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⑦未之有也 ⑧百姓之不见保
A ①⑧/②⑤⑦/③/④⑥ B.①/②⑤⑦/③/④⑥⑧
C.①⑧/②③⑤⑦/④⑥ D.①③/②⑤⑦/④⑥⑧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③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④关汉卿,号已斋叟,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救风尘》《望江亭》 《单刀会》等。
⑤《雷雨》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其代表作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⑥《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为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屠呦呦,女,医药家,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⑦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诗人,其享誉世界的四大悲剧分别为《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⑧杜牧,字牧之,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号六一居士,诗歌以七亩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⑤⑥⑧ D.②⑤⑦
9.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十五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童子,即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B.《齐桓晋文之事》中的齐桓晋文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晋文公,二者与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被合称为“眘秋五霸”。
C.“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古代室内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南面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D.元杂剧角色上分生、旦、净、丑四类,其中旦为女性角色。
10.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莅中国而抚四爽 B.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C.弃掷逦迤 D.燕赵之收藏
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B.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天下)
C.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固定的)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办,准备)
12.下列关于《红楼梦》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末世危机。
B.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共120回,作者为明代的曹雪芹。曹雪芹,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号。
C.“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本首判词涉及林黛玉和薛宝钗,赞扬二人才情、品德的同时,也暗合了“钗黛合一”的观念。
D.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上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字样,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上面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夏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 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 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1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B.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C.其平居无罪夷灭者 夷:平定
D.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接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而忧其度量之不足
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无故加之而不怒
C.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吾其还也
15.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B.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C.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D.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项伯夜访张良,劝他离开,是因为他和张良一向友好,以此次告密来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这使迫在眉睫的战争忽然出现了转机。
B.刘邦热情款待项伯,与之约为“婚姻”,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的缘故,成功赢得了项羽的许诺。
C.《留侯论》论述了张良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的过人之节。这个问题过去未有人道及,这是作者的创见。
D.苏轼认为圯上老人并非世人认为的鬼怪,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居君子,他的出现,真正的用意在于授给张良兵书。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分)
(3)若属皆且为所虏。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卖花声·题岳阳楼[2]
[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
[注](1)张舜民,北宋人,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2)长安:此指汴京,为北宋都城。
(1) 下面选项中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十分斟酒敛芳颜”中, “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怀敬意。 “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
B.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是因为词人此时南迁郴州,不像元二出使安西,受朝廷重用,这两句含自我解嘲之意。
C. “醉袖”二字,用得极妙,与前面的“十分斟酒”暗相呼应。 “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既写出悠然的景色,又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
D.结尾两句写即将上路,回首眺望夕阳中的长安,作者借此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意蕴深厚。
(2)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四、名句默写(10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让百姓变得勇敢并懂得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3)《阿房宫赋》首段中“ 写明建筑占地之广, “ ”凸显建筑之高。
(4)《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案统治者对人民的大肆剥削与掠夺,以及挥霍无度的两句是“、 , ”。
(5)《阿房宫赋》中“ , ”两句点明主旨,警醒唐统治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五、现代文阅读(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些书,整个旺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一晚紧说。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 “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 “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咱的命就在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服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你信不信 ”“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 ”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
“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 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
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他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这天晚上,小瞎子跟着师父在野羊坳说书。老瞎子的琴声却很乱……
夜里老瞎子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 他问自己。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两根弦一齐断了。他没料到。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小瞎子吓了一跳: “怎么了, 师父 ”
“小子, 明天我就去抓药。”
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他想起这药方进琴槽时,自己才二十岁。小瞎子也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弹断了多少根 ” “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他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那孩子在等他回去。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说: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他明白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 “师父,您的药抓来了 ”小瞎子问。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 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2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小说画直线句子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
B.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C.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
D.小说的构思巧妙,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1.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分)
22.小说结尾又回到了开头,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 请简要分析。 (4分)
六、名著阅读(3分)
23.(1)《红楼梦》第一回是开篇,用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做楔子,其中木石前盟暗示了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株 ,宝玉的前身则是神瑛侍者,为塑造宝黛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2)“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指的人物是
(3)“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指的人物是
六、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匆匆而过,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太多人,经历了太多事。有人认为这一年的关键词是“榜样”,有人认为是“信仰”,有人认为是“使命”,有人认为是“践行”。
而你对此有着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从以上四个关键词中任选两个建立联系,组合一句话成为中心论点,完成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议论文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D;“殚精竭虑”指用尽心思,含褒义,“费尽心机”含贬义,语境为褒义,选“殚精竭虑”;“全心全意”指投入全部精力,“肝胆相照”强调互相忠诚,语境强调对婆婆的心意,选“全心全意”;“无微不至”指关怀细致,“无所不至”含贬义,选“无微不至”;“花言巧语”指虚假动听的话,“巧舌如簧”侧重能说会道,语境指张驴儿的虚假言语,选“花言巧语”
2.B;原句缺“具有”的宾语中心语“性格”,且“她悲剧的一生是……写照”主客颠倒,应改为“‘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B项修改正确
3.A;前文讲窦娥对婆婆的孝顺,括号处应承接这一性格,且与后文“并不是毫无条件地逆来顺受”形成转折,A项“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然而……”既总结前文,又引出转折,衔接最恰当
4.D;A项“乘”应读shèng,“尹”应读yǐn;B项“赡”应读shàn,“庠”应读xiáng;C项“度”应读duó,“中”应读zhòng
5.C;①“岁”、⑨“辇”为名词作状语,②“细谨”、④“厚”为形容词作名词,③“目”、⑤“树”、⑥“焦土”为名词作动词,⑦“鄙”、⑧“鉴”为意动用法,分类为②④/③⑤⑥/①⑨/⑦⑧
6.D;A项①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B项①动词“认为”,②介词“把”;C项①表转折,②表修饰;D项均为介词“替、给”
7.A;①⑧为被动句,②⑤⑦为宾语前置句,③为主谓倒装句,④⑥为判断句,分类正确
8.B;③《史记》是纪传体通史,非断代史;④“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无王实甫;⑦四大悲剧为《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⑧杜牧号樊川居士,“六一居士”是欧阳修,①②⑥正确
9.D;A项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B项“楚庄公”应为“楚庄王”;C项室内最尊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D项正确
10.C;A项“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国家;B项“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妻子;C项“逦迤”古今均指连续不断;D项“收藏”古义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今义指收集保藏,C项古今义相同
11.D;“置”应解释为“放弃、丢下”
12.B;曹雪芹为清代作家,非明代
13.C;“夷”应解释为“诛灭”
14.B;A项①动词“到”,②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均为表转折的连词“却”;C项①介词“趁机”,②副词“于是、就”;D项①代词“他”,②表商量语气,“还是”
15.B;“项籍唯不能忍”表达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C;“高祖发怒”结构完整,前后应断开,排除D,B项断句正确
16.D;苏轼认为圯上老人的真正用意是“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而非“授给张良兵书”
17.(1)所以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小怨而成就大谋;(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3)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了
18.(1)C;“天淡云闲”写景色悠然,但结合作者被贬的处境,并非表达“淡泊闲适的心境”,而是以乐景衬哀情,表达内心的孤寂悲凉;(2)描绘了一幅秋风里君山落叶,洞庭湖水空阔浩渺的萧瑟、孤寂的画面
19.(1)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2)加之以师旅;(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4)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A;B项“流毒深远”错误,药方是希望的象征;C项结尾展现的是在困境中继续前行的坚韧,非“悲凉”“愤慨”;D项小说主要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非“对命运不公的愤慨”
21.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摇了摇”“取出”等动作表现老瞎子的急切与庄重,语言体现他对徒弟的期望和对生命信念的传承,刻画了老瞎子虽失望却仍坚守希望的形象,深化了主题
22.结构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内容上通过重复场景强调瞎子师徒的生存状态,暗示生命在困境中因信念而延续,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增强了小说的哲理性和感染力
23.(1)绛珠仙草;(2)王熙凤;(3)贾元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