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湖南卷)02(原卷版+解答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湖南卷)02(原卷版+解答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18 21:19:3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湖南卷)02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回答1~3题。
1.垃圾分类对保护土壤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属于厨余垃圾的是(C)
A.空易拉罐 B.空矿泉水瓶 C.土豆皮 D.废旧报纸
2.为系统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提倡的做法是(B)
A.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防治海洋垃圾污染
C.农业上过量使用农药 D.景观用水大量使用自来水
3.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目前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是(B)
A.氢气本身无毒 B.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
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B)
5.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龙形石堆塑主要含钙、铝、铁、硅等元素,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D)
A.钙 B.铝 C.铁 D.硅
6.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A)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气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子种类不同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
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
8. 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D)
A.元素观:氧气、臭氧(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
B.微粒观: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
C.转化观:铜在空气中受热可转化为氧化铜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总数都不发生改变
9.★凉拌折耳根是广元人民喜爱的菜品。折耳根含有鱼腥草素(C12H22O2),鱼腥草素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鱼腥草素中含有氧分子
B.鱼腥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8 g
C.鱼腥草素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D.1个鱼腥草素分子含有36个原子
10. ★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9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微粒个数比为3∶2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1.★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A.20 ℃时,20 g氯化钠固体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70 g氯化钠溶液
B.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C.50 ℃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通过加水、升温等方式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2.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C)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13.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C)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白醋除去水垢 醋酸具有酸性
B 洗净擦干炒菜后的铁锅 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C 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导电性
D 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沼气中含有的甲烷可作燃料
1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C)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C)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检验产生的气体探究水的组成 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爆炸 实验室制取CO2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实验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文物考古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回答16~18题。
16.(6分)三星堆遗址考古被誉为“一场高科技助力的多学科综合考古”。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这是我国开创的田野考古新模式——“考古方舱”。
(1)发掘的黄金面具,埋在地下数千年仍金光闪闪。能用金制成较薄的黄金面具,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考古实验室中的保湿箱中填充氮气的目的是作保护气,防止文物被氧化。
(3)青铜器表面产生锈斑是因为发生了如下反应:2Cu+O2+H2O+X===Cu2(OH)2CO3,则X的化学式为CO2。
17.(6分)科技助力文物发掘,璀璨文明再现。
(1)用作测定文物年代的碳-14,衰变时核内质子数发生改变,则衰变后元素种类改变(选填“改变”或“不变”)。
(2)石青[主要成分为Cun(CO3)2(OH)2]是彩绘陶俑的一种矿物颜料,铜元素化合价为+2,则n=3。
(3)“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在空气中加热,反复锤打,成为韧性十足的“百炼钢”,该过程中,生铁的含碳量降低(选填“升高”或“降低”)。
18.(6分)华夏之美,灿若繁花。中国古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了色彩,又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桃红、凝脂、湘叶、群青、沉香……这满庭芳的国色中也蕴藏着独特的化学内涵。
(1)凝脂:凝脂似玉、洁白高雅。宋代的德化窑白瓷,是一种纯粹的凝脂白。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石灰石的高温分解,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群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群青颜料在古代是由贵重的青金石研磨制成的,是一种昂贵的高级颜料。青金石是指碱性铝硅酸盐矿物,其中含Na、Al、Si、S、Cl、O等元素,这些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Na、Al(填元素符号)。
19.(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是当今社会交通工具的两大主流类型。燃油汽车燃料燃烧不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还会释放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燃料消耗量、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举措。2021~2023年,我国不同动力类型汽车销量占比如图1。
图1   
图2
纯电动汽车因其能源利用率高、结构简单、噪声小等优点成为近年来使用最广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利用电池储能后放电,驱动汽车行驶,但因电池安全性、充电时长、续航里程、使用寿命等因素导致其发展受限。我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对比了添加1-SP和2-CNT两种导电剂对纯电动汽车中磷酸铁锂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如图2(容量保持率越高,代表电池使用寿命越长)。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纯电动汽车的优点有能源利用率高(或结构简单或噪声小等)(写出一条即可)。
(2)磷酸铁锂(LiFePO4)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Li和Fe(填元素符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使用燃油作为汽车燃料会造成空气污染
B.2021~2023年,我国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均逐年增加
20.(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阅读信息后回答问题。
(1)镓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图中A、B、C所对应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的是BC(填字母)。
(3)A、B、C三种微粒中,C(填字母)与镓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8分)为探究中和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多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借助指示剂
实验1中当观察到烧杯内液体的颜色无色时,说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OH-+H+===H2O。
(2)利用反应的热量变化
实验2,将一定量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低右高。该实验不能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
(3)验证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实验3中忘记了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小组同学向实验后烧杯中的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产生白色沉淀,从而得出了结论。
22.(12分)蒸汽眼罩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缓解眼睛疲劳的产品,打开包装,接触空气即可放热,其成分为无纺布、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吸水树脂、蛭石(保温作用)等。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蒸汽眼罩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设计了以下项目任务。
【任务一】证明蒸汽眼罩的粉末中含有铁粉、碳粉和氯化钠
(1)小芳同学用磁铁吸引了部分蒸汽眼罩内的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静置较长时间后溶液为浅绿色,说明含有铁粉。
(2)小华同学取少量固体粉末于燃烧匙中灼烧,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粉。
(3)小晴同学取少量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gNO3+NaCl===AgCl↓+NaNO3。
【任务二】探究蒸气眼罩的发热原理
(4)同学们先拆开了一包刚使用完冷却的蒸气眼罩,观察到部分黑色粉末变为了红棕色,推测蒸气眼罩主要是利用铁与水和氧气反应发生锈蚀放热的原理。但有同学质疑铁生锈时短时间放热不明显,而蒸汽眼罩打开后就能迅速升温,这是为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其成分中的活性炭或氯化钠可能影响铁生锈的速率。
【进行实验】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将试剂在烧杯中混合均匀,装入无纺布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利用传感器测定并记录100 s内容器中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
【实验记录】
方案编号 试剂 100 s内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
方案1 4 g铁粉、2 mL水 无明显变化
方案2 4 g铁粉、2 mL水、2 g氯化钠 无明显变化
方案3 4 g铁粉、2 mL水、2 g活性炭 无明显变化
方案4 4 g铁粉、2 mL水、2 g活性炭、2 g NaCl
【分析与结论】
(5)分析实验记录可知,蒸气眼罩中活性炭和氯化钠的作用是加快(选填“加快”或“减慢”)铁生锈的速率。
【拓展延伸】
(6)生活中存放蒸汽眼罩的建议是保持其表面清洁干燥(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23.(5分) 兴趣小组同学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就用它来测定某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称取5.5 g干燥的鸡蛋壳(杂质不参加反应)于烧杯中,再将75 g该稀盐酸分3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计算:
(1)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精确到0.1%)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 0.5 0.5
解:设5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 g    x
=  x=3.65 g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湖南卷)02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回答1~3题。
1.垃圾分类对保护土壤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属于厨余垃圾的是(C)
A.空易拉罐 B.空矿泉水瓶 C.土豆皮 D.废旧报纸
2.为系统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提倡的做法是(B)
A.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防治海洋垃圾污染
C.农业上过量使用农药 D.景观用水大量使用自来水
3.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目前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是(B)
A.氢气本身无毒 B.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
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B)
5.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龙形石堆塑主要含钙、铝、铁、硅等元素,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D)
A.钙 B.铝 C.铁 D.硅
6.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A)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气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子种类不同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
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
8. 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D)
A.元素观:氧气、臭氧(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
B.微粒观: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
C.转化观:铜在空气中受热可转化为氧化铜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总数都不发生改变
9.★凉拌折耳根是广元人民喜爱的菜品。折耳根含有鱼腥草素(C12H22O2),鱼腥草素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鱼腥草素中含有氧分子
B.鱼腥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8 g
C.鱼腥草素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D.1个鱼腥草素分子含有36个原子
10. ★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9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微粒个数比为3∶2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1.★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A.20 ℃时,20 g氯化钠固体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70 g氯化钠溶液
B.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C.50 ℃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通过加水、升温等方式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2.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C)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13.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C)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白醋除去水垢 醋酸具有酸性
B 洗净擦干炒菜后的铁锅 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C 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导电性
D 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沼气中含有的甲烷可作燃料
1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C)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C)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检验产生的气体探究水的组成 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爆炸 实验室制取CO2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实验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文物考古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回答16~18题。
16.(6分)三星堆遗址考古被誉为“一场高科技助力的多学科综合考古”。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这是我国开创的田野考古新模式——“考古方舱”。
(1)发掘的黄金面具,埋在地下数千年仍金光闪闪。能用金制成较薄的黄金面具,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考古实验室中的保湿箱中填充氮气的目的是作保护气,防止文物被氧化。
(3)青铜器表面产生锈斑是因为发生了如下反应:2Cu+O2+H2O+X===Cu2(OH)2CO3,则X的化学式为CO2。
17.(6分)科技助力文物发掘,璀璨文明再现。
(1)用作测定文物年代的碳-14,衰变时核内质子数发生改变,则衰变后元素种类改变(选填“改变”或“不变”)。
(2)石青[主要成分为Cun(CO3)2(OH)2]是彩绘陶俑的一种矿物颜料,铜元素化合价为+2,则n=3。
(3)“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在空气中加热,反复锤打,成为韧性十足的“百炼钢”,该过程中,生铁的含碳量降低(选填“升高”或“降低”)。
18.(6分)华夏之美,灿若繁花。中国古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了色彩,又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桃红、凝脂、湘叶、群青、沉香……这满庭芳的国色中也蕴藏着独特的化学内涵。
(1)凝脂:凝脂似玉、洁白高雅。宋代的德化窑白瓷,是一种纯粹的凝脂白。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石灰石的高温分解,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群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群青颜料在古代是由贵重的青金石研磨制成的,是一种昂贵的高级颜料。青金石是指碱性铝硅酸盐矿物,其中含Na、Al、Si、S、Cl、O等元素,这些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Na、Al(填元素符号)。
19.(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是当今社会交通工具的两大主流类型。燃油汽车燃料燃烧不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还会释放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燃料消耗量、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举措。2021~2023年,我国不同动力类型汽车销量占比如图1。
图1   
图2
纯电动汽车因其能源利用率高、结构简单、噪声小等优点成为近年来使用最广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利用电池储能后放电,驱动汽车行驶,但因电池安全性、充电时长、续航里程、使用寿命等因素导致其发展受限。我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对比了添加1-SP和2-CNT两种导电剂对纯电动汽车中磷酸铁锂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如图2(容量保持率越高,代表电池使用寿命越长)。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纯电动汽车的优点有能源利用率高(或结构简单或噪声小等)(写出一条即可)。
(2)磷酸铁锂(LiFePO4)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Li和Fe(填元素符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使用燃油作为汽车燃料会造成空气污染
B.2021~2023年,我国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均逐年增加
20.(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阅读信息后回答问题。
(1)镓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图中A、B、C所对应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的是BC(填字母)。
(3)A、B、C三种微粒中,C(填字母)与镓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8分)为探究中和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多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借助指示剂
实验1中当观察到烧杯内液体的颜色无色时,说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OH-+H+===H2O。
(2)利用反应的热量变化
实验2,将一定量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低右高。该实验不能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
(3)验证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实验3中忘记了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小组同学向实验后烧杯中的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产生白色沉淀,从而得出了结论。
22.(12分)蒸汽眼罩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缓解眼睛疲劳的产品,打开包装,接触空气即可放热,其成分为无纺布、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吸水树脂、蛭石(保温作用)等。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蒸汽眼罩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设计了以下项目任务。
【任务一】证明蒸汽眼罩的粉末中含有铁粉、碳粉和氯化钠
(1)小芳同学用磁铁吸引了部分蒸汽眼罩内的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静置较长时间后溶液为浅绿色,说明含有铁粉。
(2)小华同学取少量固体粉末于燃烧匙中灼烧,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粉。
(3)小晴同学取少量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gNO3+NaCl===AgCl↓+NaNO3。
【任务二】探究蒸气眼罩的发热原理
(4)同学们先拆开了一包刚使用完冷却的蒸气眼罩,观察到部分黑色粉末变为了红棕色,推测蒸气眼罩主要是利用铁与水和氧气反应发生锈蚀放热的原理。但有同学质疑铁生锈时短时间放热不明显,而蒸汽眼罩打开后就能迅速升温,这是为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其成分中的活性炭或氯化钠可能影响铁生锈的速率。
【进行实验】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将试剂在烧杯中混合均匀,装入无纺布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利用传感器测定并记录100 s内容器中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
【实验记录】
方案编号 试剂 100 s内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
方案1 4 g铁粉、2 mL水 无明显变化
方案2 4 g铁粉、2 mL水、2 g氯化钠 无明显变化
方案3 4 g铁粉、2 mL水、2 g活性炭 无明显变化
方案4 4 g铁粉、2 mL水、2 g活性炭、2 g NaCl
【分析与结论】
(5)分析实验记录可知,蒸气眼罩中活性炭和氯化钠的作用是加快(选填“加快”或“减慢”)铁生锈的速率。
【拓展延伸】
(6)生活中存放蒸汽眼罩的建议是保持其表面清洁干燥(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23.(5分) 兴趣小组同学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就用它来测定某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称取5.5 g干燥的鸡蛋壳(杂质不参加反应)于烧杯中,再将75 g该稀盐酸分3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计算:
(1)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精确到0.1%)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 0.5 0.5
解:设5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 g    x
=  x=3.65 g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