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2 08:29: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2张PPT。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第 2 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一.早期改良思潮
二.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三. 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四. 梁启超与《时务报》 思想兴起 运动兴起一. 早期改良思潮 (时间、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评价)早期维新思想(19C60S以后)
1、背景:
①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②经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根本原因)
③思想:西学东渐的影响和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
④直接:洋务运动弊端明显,需要寻找新出路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薛福成
(由洋务派分化而来)
3、思想主张:
①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商战;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4、评价:
①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承上启下)。
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
(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1 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阵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
材料2 乃知其治乱之源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二. 康有为 及其变法思想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康有为最早的教师是他的祖父康赞修。他十九岁时拜南海九江有名的学者朱次琦为师。康赞修、朱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学,因此,康有为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鄙弃所谓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图开辟新的治学道路。学习一段理学之后,他对理学也不赞成了。因为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他二十二岁那年离开朱次琦,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同年他游了一次香港,使他大开眼界。以后他又阅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1、思想主张:
①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公羊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打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论,也否定了历史循环论)
②倡民权③进化论
2、著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P129)
3、思想特点:托古改制
(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原因:
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主因)
③民族资产阶级自身也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
5、评价??必修3:
抨击封建顽固势力,“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1、阅读“历史纵横”与“学思之窗”,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减少变法的阻力;
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阶级局限性)
问题2、根据康有为思想主张,指出其思想特点?
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
问题3、康有为思想主要强调的是什么?
变法的必要性(局限:是渐变而非骤变)问题探究三. 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康有为从事了维新活动的哪些实践?①办学堂讲学:万木草堂
②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③上书:发动公车上书(原因、概况、意义)
——标志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④创办报刊:《中外纪闻》(目的、概况)
⑤组织学会:强学会(概况、宗旨、发展、结果)位于广州东山区大塘街长兴里“公车上书”部分签名《公车上书》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 共 ……于以恢复琉球,扫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稜。
——《公车上书》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认为强学会宣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之门外。  想一想: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维新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预示着戊戌维新高潮即将来临。四. 梁启超与《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办(一)梁启超
A、代表作:《变法通议》
B、主张:①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②伸民权,广民智
③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变法图存(进化论)
④设学校,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⑤新民思想(《新民说》主要期望唤起中国人民的自觉,要从帝国时代皇帝的臣民,转化为现代国家的国民)
⑥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C、与康相比: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加突出——①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②把伸民权和广民智联系起来③把开学校、广民智视为设议院的必要条件
D、思想的发展变化:
维新运动失败后,思想更趋进步,认为应大力发扬民主,把卢梭等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施之于中国《新民说》是梁启超在(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在《新民从报》上的二十篇政论文章。1916年部分收入《饮冰室文集》
新民思想——要建设新中国,必先培养新的国民,即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二)严复
A、代表作:翻译了《天演论》
B、思想主张:
①批判君主专制
②主权在民
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三)谭嗣同(最激进)
A、代表作:《仁学》(选修二P79--80)
B、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和纲常名教,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填写天津《天演论》《国闻报》1变法图强2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3发展近代工业“冲决君主之网罗”借进化论阐述
维新变法主张《变法通议》《仁学》广州北京上海《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中外纪闻》上海《时务报》湖南探究:为什么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主要集中在京津沪穗等沿海城市?提示:开放早,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必修链接:维新变法运动中大众报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康、梁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1.办报纸:2.兴学堂:3.立学会:《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强学会4.上 书:公车上书5.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6.论战:维新派同顽固派论战(三个要不要)
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对号入座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
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
变法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被誉为“岭南奇才”
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人物介绍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时务报》主笔
《变法通议》
创办《国闻报》
翻译《天演论》《原富》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中外纪闻
时务报
国闻报
强学会保国会变法浪潮激荡全国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五. 康、梁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1. 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
2. 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
3. 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减少改革阻力
4. 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图说新思想陈独秀 黄 兴梁启超李鸿章魏 源曾国藩林则徐李大钊郑观应孙中山王 韬康有为地主阶级抵抗派( ) 地主阶级洋务派( )
早期维新派 ( ) 资产阶级维新派(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资产阶级激进派( )对号入座5、74、69、113、1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