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修改病句
2025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一、病句修改
1.[2024·广州中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A.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创造了端午的浓厚氛围,让市民感受到岭南龙
舟文化魅力。
B.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使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
月轨道飞行。
C.数字技术应用于广泛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现文化遗产永久保存
和高效管理。
D.专家指出,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可以有
效预防近视。
A.搭配不当,可将“创造”改为“营造”;B.成分残缺,
可将“在”“下”删去,或删去“使”;C.语序不当,可将“广泛
的”中的“的”删掉,并移到“应用于”前面。故选D。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一环,①6月2日6点23分嫦娥
六号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②在降落后的
48小时内,它将完成样品采集和封装任务。③随后,嫦娥六
号的上升器将从月面起飞,完成历时五十余天的地月往返之
旅。④这将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执行的样品采集。
A.① B.② C.③ D.④
D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样品采集”后增添“的任务”。
3.[2024·成都中考改编]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A.我国发射的“智慧天网一号01星”宽带通信卫星,将承担为多
个应用领域提供更精准数据。
B.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全球各地不同风情的园林景观,吸引广
大市民前往参观的热情。
C.成都市旨在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
多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D.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都市教育局大力建设
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数据”后加“的任
务”;B.搭配不当,“吸引”与“热情”搭配不当,可把“吸引”
改为“激发”;C.句式杂糅,“旨在”和“以……为目的”杂糅,
可删去“旨在”,或删去“以”“为目的”。故选D。
4.下面是小张在旅途中听到的关于长江主题旅游线路的热议,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D
A.湖南城头山遗址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早古城址,享有“中华城祖·世界
稻源”,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
B.通过统筹长江沿线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可以使长江旅游在弘扬中华
民族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是否能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等重要机
遇,有利于推广特色旅游产品,增加互动吸引。
D.博大精深的长江文明,能让人们在探寻它的起源、发展脉络和灿烂成
就的过程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
A.成分残缺,可在“中华城祖·世界稻源”后加“的美誉”;
B.成分残缺,可去掉“通过”;C.两面对一面,可去掉“是否
能”。故选D。
5.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
(a)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
关注。(b)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
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上升模式。(c)阅读,不仅让人长知识、增
技能,而是可以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
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深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A
A.a B.b C.c D.d
b句,搭配不当,应将“呈现上升模式”改为“呈现上升
趋势”;c句,关联词搭配错误,应将“不仅……而是……”改
为“不仅……而且……”;d句,两面对一面,应将“否”删去。
故选A。
6.语文课代表分享了阅读食品标签的心得。下面①—⑦的内
容共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①食品标签标明了食品的相关信息。②我们要养成阅读
食品标签的习惯。③如何阅读食品标签呢?④我们要查看食
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免不误食过期食品;⑤要关注食
品的保存建议,便于我们选择合适的存放方式;
⑥还要分析食品配料和营养成分的信息,以便根据身体需求
补充营养。⑦通过分析、阅读、判断食品标签上的信息,我
们可以科学选择食品。
将④句中的“以免不误食过期食品”修改为“以免误食过期食品”。
将⑦句中的“通过分析、阅读、判断食品标签上的信息”改为
“通过阅读、分析、判断食品标签上的信息”。
二、语法知识
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
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
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增长。
B
A.文段中的“发言”“困难”都是名词,“参加竞赛”是动宾短语。
B.“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个句子中的 “在成长的道路上”
作状语。
C.“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这个句子中的前后句是因果
关系。
D.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提升”和“升华” 互换位置。
A.“发言”是动词,不是名词;C.由“每一次尝试不一定
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中的“但”可知,前后句是转折
关系;D.画线句子应将“升华”和“增长”互换位置。故选B。
2.下列对语段中语法知识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岁月长河激荡民族精神,百年沧桑砥砺家国情怀。正因
为有满腔家国情怀,花木兰代父从军卸红装,淡看名利写传
奇;闻一多慷慨淋漓叱特务,气冲斗牛震华天;邓稼先锲而
不舍扎戈壁,鞠躬尽瘁扬国威;吴天一守望高原无畏艰险,
沥尽心血庇护生命;航天员携手共圆飞天梦,甘将热血洒苍
穹……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
舍小我顾大局,为家国践一生。从历史到现实,这种家国情
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A.文段中加点词“精神”“情怀”是名词,“激荡”“前行”是动词。
B.“以生命”“为家国”“从历史到现实”中三个加点字都是介词。
C.“正因为有”“始终激励”“从历史到现实”中三个加点字词都
是副词。
D.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排比句。
√
C项,“从历史到现实”中的“到”是动词,不是副词。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如今在光明漫步,人们处处可见美丽风景。它美在人文
建筑。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的正门底层架空,像洞穴一样。微
风拂过水面,伴着湖水的斑斓倒影,它像一双澄澈的眼睛,
所以大家都叫它“光明之眼”。环绕的水域将高耸的建筑与不
期而至的游人拉近,让静谧的空间漂浮在朦胧波光之上。
光与影在此交织,力与美在此绽放。它美在自然风光。在光
明,人们可以三五成群,在山峦中解锁未知的美妙旅程;①;
可以独自漫步,在草地上享受惬意的周末时光……由于融合
了人文色彩、草木风光,使光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讲述着人城互动的温馨故事。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C
A.文段中的词语“不期而至”用法错误,此处应用“群蚁排衙”。
B.文段中的“自然风光”属于并列短语,“三五成群”属于主谓
短语。
C.文段中加点的“拂”“着”“在”“美妙”的词性分别为动词、助
词、介词、形容词。
D.文段运用排比、夸张等手法,讲述光明人文建筑与自然风
光,记录光明故事。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修改意见。
可删去“使”。
(3)请你根据语境,在①处仿写一个分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在光明,人们可以三五成群,在山峦中解锁未知的美妙
旅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可以独自漫步,在草地上享受惬意的周末时光。
可以两人相伴,在香花野树间享受快乐的骑行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