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九年级化学定量分析专题真题汇总练习
1.(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真题) 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戊二醛属于有机物,化学式为
B. 戊二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
D. 保持戊二醛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
2.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真题)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沉降,过滤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B.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C.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是溶液中各种微观粒子都静止不动
D. 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需要加水150g
3.(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真题) 下图是利用氨气处理汽车尾气中某污染物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属于化合物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是 D. 生成丙、丁的质量比是
4.(2024年陕西省中考化学真题A卷)乙烯与丙烯是两种重要化工原料。对于质量相同的二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含分子种类相同 B. 所含分子数目相同
C. 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D. 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同
5.(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真题) 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其反应过程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消耗的CO2与生成的CH3OH质量比为11:16
B. 反应中CO2、H2一定要与催化剂接触
C. 反应过程中“”分成“”和“”
D. 该研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6.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真题)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样品高温煅烧,15分钟时称取15g固体于A烧杯中,30分钟时再称取15g固体于B烧杯中,各加入150mL足量水充分搅拌,分别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HCl与的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abde表示B烧杯内物质的反应
B. ab段表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C. c点和e点质量相等
D. 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时,A烧杯比B烧杯产生的多
7.(2024年天津市中考化学真题) 尿素[CO(NH2)2]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工业上制备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3中N的化合价为+3价
B.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3%
C. 参加反应的NH3和CO2质量比为17:22
D. 尿素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7
8.(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真题) 实验室有部分被氧化的镁条8.0g与3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A. 7.8g B. 7.2g C. 6.0g D. 2.4g
9.(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真题). 尿素是一种优良氮肥,其化学式为 CO (NH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B. 尿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是6:1
C.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6.7%
D. 尿素能使植物枝繁叶茂、叶色浓绿
10.(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真题) 向mg溶质质量分数为w1%的BaCl2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w2%的H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将沉淀滤出,所得溶液的质量刚好为mg。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生成沉淀233 g B. 可以确定m的值
C. w1%=20.8% D. w2%≈42. 06%
11.(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化学真题) 向含有9.5 g MgCl2和3.65g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若向a点对应溶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a-b段与b-c段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
C. d点对应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0.65g
D. b-c段的反应为:
12.(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真题) 铁有多种氧化物,为探究其中一种氧化物的组成,某同学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反应开始至某时刻,测得容器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表示的质量变化 B.
C. 中 D.
13.(2024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 苯酚()可用于制染料、合成纤维和农药等。下列有关苯酚说法正确的是
A. 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苯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4g D. 苯酚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
14.(2024年天津市中考化学真题)2023年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作为燃料,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小组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5.6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完全耗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5.1g,同时生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8t甲醇,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t
B. 密闭容器中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
C. 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甲醇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比为10:11
D. 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需要0.2g氧气
15. (2024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学真题)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就是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镁盐制取的。下图是模拟从海水中制取镁的简易流程。
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得到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步骤②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需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市场调研发现,的价格远低于NaOH,更适用于实际工业生产。在步骤②中,若要制得580t,理论上至少需要加入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6.(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真题) 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如图1所示的三次实验,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通过多次实验,绘制出了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三次实验中所得溶液饱和的是______(填序号),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g。
(2)图1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用“>”“<”或“=”连接)。
(3)若要使③中固体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由图2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t2℃时硝酸钾溶液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 获得硝酸钾晶体常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17.(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真题) 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2)我国化学电池技术全球领先,磷酸铁锂是电池的重要原料。
①磷酸铁锂(LiFePO4)组成元素有______种。电池充电时,电能主要转化为______能。
②某种锂原子质量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则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精确到0.1)。
③目前,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相比,优点有______(填序号)。
a.节能环保 b.智能化程度高 c.废旧电池回收成本高
18.(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真题)几种作物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如表,配制溶液的仪器如图。
几种作物营养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番茄 甜瓜 茄子
硝酸钾(KNO3) 4.04 6.07 7.08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0.77 1.53 1.15
(1)表1中对磷元素需求最多的作物是______。
(2)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均属于______肥。
(3)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g,需要硝酸钾______g(精确到0.1g)。
(4)将质量分数为7.08%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需选择图1中的烧杯和______(填序号)。
(5)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磷酸二氢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其原理是:,产生3.4g氨气消耗熟石灰质量是多少?
19.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时不慎把稀盐酸洒在实验室的磨石地板上,发现有气泡冒出。查阅资料得知,磨石中含有碳酸钙,同学们用同种磨石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磨石中的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真题) 绿矾(,相对分子质量为278)是一种常用颜料和化工原料,加热时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但在隔绝空气高温条件下能分解生成四种氧化物,某同学取用绿矾样品,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绿矾分解的产物.
已知:①常温下为气态.时为固态;②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A处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中缓缓通一段时间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假设装置中每一步都进行完全,请完善以下实验现象或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实验结束后,A装置中剩余固体呈红棕色,取少量固体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黄色. 绿矾的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
②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绿矾的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
③C装置中U型管内__________. 绿矾的分解产物中有.
④D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 绿矾的分解产物中有.
(3)结合(2)中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回答:
①请写出隔绝空气高温加热绿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C装置中收集到的氧化物的质量理论上为__________g.
③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该实验中检验不用澄清石灰水代替品红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
21.(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真题)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将10g样品放入质量为50g的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如下图所示)。反应过程中测得滴加稀盐酸的总质量与充分反应后锥形瓶及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该石灰石中杂质不溶解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 0 10 25 35
锥形瓶及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 60.00 69.12 82.80 92.36
回答下列问题:
(1)10g该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盐酸的总质量是______g,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__g。
(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这种测定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1条)。
22.(202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A卷)曾作为照相中的显影剂,可由制得。取100g溶液,加入5.3g固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不考虑水的挥发)试计算:
(可能用到的部分相对分子质量: 104 126)
(1)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3.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真题)“金粉”(合金)是一种金属颜料,可用于文物修复。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定“金粉”中铜的含量:称取25g“金粉”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将100g稀硫酸分5次加入,记录每次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过程和数据如下。
加入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g 44.94 64.88 84.82 a 124.8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数值为______;第4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测定实验中,若将稀硫酸改为浓盐酸,则铜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及解析
1.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戊二醛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5H8O2,戊二醛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6×2)=15:2:8,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6×2)=15:2:8,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下粒子,戊二醛由戊二醛分子构成,保持戊二醛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戊二醛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
【详解】A、沉降是将悬浮的小的颗粒物沉淀,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通过沉降,过滤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A正确;
B、煮沸可以将水中的细菌病毒杀死,故B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各种粒子均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C错误;
D、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的溶液的质量为=200g,加入水的质量为200g-50g=150g,故D正确。
故选C。
3.【答案】A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氨气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 5N2+6H2O。
【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甲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故丙的化学式为:NH3,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正确;
B、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28×5):(18×6)=35:27,错误。
故选AC。
4.【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是由乙烯分子构成的,丙烯是由丙烯分子构成的,质量相同的二者,所含分子种类不相同,故A说法错误;
B、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28,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42,相同质量的物质,其分子的数目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气体含有的分子数越少,则质量相同的二者,所含分子数目不相同,质量相同的乙烯比丙烯所含分子数目多,故B说法错误;
C、每个乙烯分子中含有2+4=6个原子,每个丙烯分子中含有3+6=9个原子,则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不相同,故C说法错误;
D、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二者最简式都是CH2,故质量相同的二者,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同,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5.【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有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与6份质量的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2份质量的甲醇和18份质量的水,消耗的CO2与生成的CH3OH质量比=44:32=11:8,说法错误;
B、反应中CO2、H2一定要与催化剂接触,增大接触面积,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自由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反应过程中“”分成“”和“”,说法正确;
D、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说法正确;
故选:A。
6.【解析】
【分析】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样品高温煅烧,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15分钟时称取15g固体于A烧杯中,30分钟时再称取15g固体于B烧杯中,A烧杯中固体取出的较早,氧化钙含量较少,B烧杯中固体取出的较晚,B烧杯中氧化钙含量较多。
【详解】A、由分析可知,B烧杯中氧化钙含量较多,先加入足量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B烧杯中氢氧化钙含量较多,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钙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由图可知,曲线abde中氢氧化钙含量多,则曲线abde表示B烧杯内物质的反应,符合题意;
B、由A的分析可知,ab段表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题意;
C、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线abde表示B烧杯内物质的反应,曲线abc表示A烧杯内物质的反应,c点时,A烧杯内碳酸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e点时,B烧杯内碳酸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发生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可得关系式:CaO~CaCl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相对分子质量:CaCO3>CaO,故消耗等质量的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生成氯化钙的质量大,A烧杯中氧化钙含量少,碳酸钙含量多,B烧杯中氧化钙含量多,碳酸钙含量少,故B烧杯中最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大,即e点生成氯化钙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D、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n1g时,A烧杯内碳酸钙完全反应,B烧杯中碳酸钙部分反应,且A烧杯中碳酸钙含量多,故此时A烧杯比B烧杯产生的 CO2 多,符合题意。
故选AD。
7.【答案】C
【解析】
【详解】A、NH3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说法错误;
B、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H3和CO2质量比为= ,说法正确;
D、尿素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说法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
【详解】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生成的氯化镁中氯元素的质量为300g×7.3%××100%=21.3g;氯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即为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其质量为21.3g×=7.2g。故选B。
9.【答案】B
【解析】
【详解】A、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2)×2=60,故A说法正确;
B、尿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故B说法错误;
C、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故C说法正确;
D、尿素属于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提高产量,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
【分析】向mg溶质质量分数为w1%的BaCl2 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w2%的H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将沉淀滤出,所得溶液的质量刚好为m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说明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与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相同,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参与反应的氯化钡质量为y,
已知加入mg溶质质量分数为w1%的BaCl2 溶液,则,但是这个等式并不能直接求出m的值,因为不知道x(即硫酸溶液的质量,也等于硫酸钡沉淀的质量)的具体值。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由于不能直接求出m的值,所以也不能确定生成的硫酸钡沉淀就是233g,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不能直接求出m的值,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则,由于不知道x和m的具体值,所以不能直接得出的结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则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
则,解得,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向含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酸性减弱pH值增大,因此a-b段表示氢氧化钠先与盐酸的反应;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此时溶液呈中性pH等于7,因此b-c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的反应;c-d段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A、由图可知,a点时溶液pH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还未开始,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镁和盐酸,向a点对应溶液滴加AgNO3溶液,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a-b段发生的反应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设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b-c段发生的反应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设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设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m,则a-b段与b-c段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之比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d点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则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d点对应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为氯化镁、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总和,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b-c段发生的反应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大,一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减少,铁的质量逐渐增大,则a表示 CO的质量变化,b表示 Fe 的质量变化,故A说法错误;
B、当生成8.8g二氧化碳时,根据碳元素质量守恒,则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则ng=10g-5.6g=4.4g,故b=4.4,故B说法错误;
C、当生成8.8g二氧化碳时,生成铁的质量为8.4g,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5.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8.8g+8.4g-5.6g=11.6g,根据铁元素质量守恒,则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为8.4g,氧元素的质量为11.6g-8.4g=3.2g,则FexOy中 x:y=,故C说法错误;
D、由C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1.6g,则加入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m≥11.6,故D说法正确;
13.【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苯酚化学式可知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选项正确。
B、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6:16=36:3:8,故苯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选项错误。
C、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12×6+6+16=94,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故C选项错误。
D、苯酚中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9:2,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14.【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生成8t甲醇,设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生成8t甲醇,理论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t,说法正确;
B、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5.6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完全耗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5.1g,同时生成水,设参加反应甲醇的质量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反应前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反应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参加反应甲醇的质量为4g,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则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依据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即,解得,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5.1g-4.4g=0.7g,说法错误;
C、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甲醇的质量=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4.4g,参加反应的甲醇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比=4g:4.4g=10:11,说法正确;
D、密闭容器内一氧化碳的质量为0.7g,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需要0.4g氧气,说法错误;
故选:AC。
15.【答案】(1)饱和 (2)漏斗
(3)使MgCl2全部反应
(4)Mg(OH)2+2HCl=MgCl2+2H2O
(5)解:设至少需要Ca(OH)2的质量为x;
x=740t
答:至少需要Ca(OH)2的质量为740t。
16.【答案】(1) ①. ②③ ②. 20
(2)③=②>① (3)加水##升高温度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1中的信息可知,③中有未溶解的固体,一定为饱和溶液,②③溶液质量相同,则说明加入的硝酸钾没有溶解,则②也为饱和溶液;
根据信息可知,120g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硝酸钾的质量为20g,则说明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
【小问2详解】
图1中温度均相同,①为不饱和溶液,②③为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为③=②>①。
【小问3详解】
由图2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可采用升温或加水的方法使③中固体溶解。
【小问4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但将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硝酸钾晶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7.【小问2详解】
①磷酸铁锂(LiFePO4)由锂、铁、磷、氧4种元素组成;电池充电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②某种锂原子质量为 1.165×10 26 kg,碳12原子质量的为 1.66×10 27 k g ,则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③目前,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相比,优点有节能环保、智能化程度高,但其废旧电池回收成本高并不高,故选:ab。
18.【答案】(1)甜瓜 (2)复合
(3)14.2 (4)③④⑤
(5)解:设产生3.4g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
答:产生3.4g氨气消耗熟石灰的质量是22.2g。
19.【小问1详解】
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逸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12.5g+105.4g -113.5g=4.4g;
【答案】(1)4.4 (2)设:生成4.4g的二氧化碳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氯化钙质量为y。
x=10g;
y=11.1g;
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或
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20.【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绿矾被空气或氧气氧化
(2) ①. ##三氧化二铁 ②. H2O##水 ③. 有固体析出
(3) ①. ②. 2.0
③. 排空时装置内空气中的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干扰的检验
【解析】
【小问1详解】
绿矾加热时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点燃A处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中缓缓通一段时间的作用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绿矾被空气或氧气氧化。
【小问2详解】
①绿矾()在隔绝空气高温条件下能分解生成四种氧化物,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物中有铁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和水,实验结束后,A装置中剩余固体呈红棕色,取少量固体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黄色,溶液显黄色,说明绿矾的分解产物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溶液显黄色。
②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绿矾的分解产物有水。
③绿矾的分解产物中有,常温下为气态.时为固态,则C装置中U型管内有固体析出。
【小问3详解】
①隔绝空气高温加热绿矾,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结束后,C装置中收集到氧化物三氧化硫,设生成三氧化硫的质量为
答:C装置中收集到的氧化物的质量理论上为2.0g。
③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该实验中检验不用澄清石灰水代替品红溶液的原因是空时装置内空气中的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干扰的检验。
21.【答案】(1) ①. 30 ②. 2.64
(2)设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0%。
(3)二氧化碳有少部分溶于水
【解析】
【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小问1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由表格数据可知,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0g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5g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若样品没有反应完全,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35g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则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35g时,样品反应完全,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2.64g,消耗的稀盐酸的总质量是;故填:30,2.64。
【小问2详解】
详解见答案。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溶于水,稀盐酸中含有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有少量溶于水,使计算的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少,产生实验误差,则这种测定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有少部分溶于水。
22.【答案】(1)23:24
(2)设的质量为x,生成的质量为y,生成的质量为z
溶液种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溶液种溶质质量分数为10.4%;
(3)反应后溶液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
23.【答案】(1) ①. 104.8 ②. ZnSO4、H2SO4
(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25g+20g×5-124.8g=0.2g;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74%。
(3)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总质量为25g+20g×5-124.8g=0.2g;
第1次加入20g稀硫酸,锥形瓶内减少的质量为20g+25g-44.94g=0.06g;
第2次加入20g稀硫酸,锥形瓶内减少的质量为20g+44.94g-64.88g=0.06g;
第3次加入20g稀硫酸,锥形瓶内减少的质量为64.88g+20g-84.82g=0.06g;
说明每20g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06g;
第4次加入20g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0.06g×3=0.02g<0.06g,则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应该为20g+84.82g-0.02g=104.8g,则a的数值为104.8;
第5次加入20g稀硫酸,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4.8g+20g=124.8g,没有产生氢气,综上说明第4次加入20g稀硫酸时,锌反应完全,且硫酸有剩余;故第4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硫酸锌和硫酸,化学式为ZnSO4、H2SO4;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小问3详解】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若将稀硫酸换成浓盐酸,会使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偏小,则气体的质量偏大,从而使锌的质量计算结果偏大,导致铜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