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专题07 综合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专题07 综合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19 15:4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专题
07 综合题
综合题 真题卷(84题)(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
1.(23-24六年级下·湖北鄂州·期末)周末爸爸带小科来到西山公园游玩时,在公园内参加了制作生态瓶的科学实践活动,研究生物、非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制作生态瓶有一定的操作顺序,下列操作正确的排序为( )。
A.铺沙装水→去盖→放鱼虾→种水草
B.去盖→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
C.去盖→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
D.去盖→种水草→放鱼虾→铺沙装水
(2)制作完成的生态瓶,最适合把它放在( )。
A.墙角安全处 B.阳台通风处 C.桌下阴暗处 D.随意放置
(3)分析生态瓶中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草越多,小鱼生活得越好
B.小鱼生存仅需要水草提供的氧气和食物
C.生态瓶中植物的作用仅仅是固定沙
D.水草、水、空气、沙子等均是小鱼的生长环境
(4)评价小科设计制作小生态瓶的水平,主要标准应该是( )。
A.美观程度 B.水草的数量
C.维持稳定的时间 D.小鱼数量的多少
(5)小科同学在游玩时遇到迁徙过程中受伤的大雁,这时最恰当的做法是( )。
A.就地喂食 B.带回家饲养
C.不予打扰 D.及时送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2.(23-24六年级下·广东梅州·期末)请你分析东东早晨起床后到出门上学的这段时间里,经历的能量转换过程。
(1)东东起床后点亮台灯:台灯把电能→ ;
(2)东东用热水洗脸:燃气热水器把天然气中的化学能→ ;
(3)东东吃饭后走路去上学:东东把食物中的化学能→ ;
(4)课堂上天气太热,老师打开电风扇:电风扇把电能→ 。
3.(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却在不断枯竭。全世界由于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水环境正发生着“质的变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地球上每年排放污水约5000 亿吨,其中90%未得到处理。由于淡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有29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500万人死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仅腹泻每年就夺走4万~5万名婴儿的生命。
(1)阅读以上材料,请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2)水资源的不断污染,将会造成哪些严重的危害?
(3)为了减少水污染的危害,你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吗?
4.(23-24六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用箭头表示出下列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5.(23-24六年级下·山西阳泉·期末)如图是石油开采示意图,请分别画出“采油井”和“注水井”的延伸位置。
6.(23-24六年级下·山西长治·期末)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生态系统中的 ,一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食物链的起点是 (填“植物”“草食动物”或“肉食动物”),终点是 (填“植物”“草食动物”或“肉食动物”)。
(2)上面的食物链中最长的一条是 。
(3)如果在一次自然灾害中,大量的蛇和狐死亡,那么会导致生态系统中 的数量发生很大的变化,数量的变化情况是 。
7.(23-24六年级下·山西晋城·期末)地球上生活着各种不同的生物,同一种生物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下图是四种生活在科隆群岛和科科斯群岛的雀鸟。它们体形相似,喙却不相同。
莺雀 小树雀 大嘴地雀 勇地雀
(1)仔细观察这四种雀鸟的喙,最适宜吃坚果的是 。
(2)喙的不同,对雀鸟的延续有什么意义?
(23-24六年级下·山西朔州·期末)下面是某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8.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A.7 B.9 C.10
9.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由( )种生物构成。
A.4 B.5 C.7
10.该食物网中,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草→蝗虫→食虫鸟→蛇 B.羚羊→狐狸→鹰 C.草→鼠→蛇→鹰
11.在食物链中,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大型的( )结束。
A.肉食性动物 B.植食性动物 C.杂食性动物
1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蝗虫数量急剧减少,会造成的结果是( )。
A.狐狸的数量减少 B.食虫鸟的数量减少 C.蛇的数量增多
13.在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的生物,它们被称为 ,如 等。
(23-24六年级下·山西晋中·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第四单元中的“多样的生物”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生物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原始森林在经历了人类长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一系列行径之后,正以惊人的速度每年递减,草原由于超载放牧、毁草开荒的影响严重退化。在草原上,还会出现羊经常会被狼吃掉的现象,为了保护牧民辛辛苦苦饲养的羊,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把草原上的狼全部消灭掉的方法来保护羊。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种灭绝以后,基本不能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会对人类自身产生威胁
C.与人类没有关系的生物物种,可以不进行保护
15.根据材料,你认为这种猎杀狼保护羊的行为科学吗?为什么?
1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主要的是保护好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17.(23-24六年级下·山西运城·期末)判断题。
(1)骑自行车出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
(2)燃放烟花爆竹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
(3)粉尘是一类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
(4)出行戴口罩是一种健康防护措施。( )
18.(23-24六年级下·山西忻州·期末)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相关题目。
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最长的一条用箭头表示出来 。
2.这幅图中的食物链是从 开始,到 终止的。
3.这个生态系统中,草属于 ,蝗虫、鼠等属于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 。
4.猫头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另一种是 关系。
5.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19.(23-24六年级下·湖北随州·期末)1935年,澳洲人引入20只海蟾蜍并投放到甘蔗园中控制虫害。然而,海蟾蜍并没有起到灭虫的作用,反而带来了另一场灾难。海蟾蜍吃掉了身边所有的可能食物,对当地食物链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它们带有剧毒,对当地人具有生命危险。
(1)投放海蟾蜍到甘蔗园的目的是什么?
(2)海蟾蜍在澳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3-24六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农药与环境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用农药灭杀害虫的技术得到了广泛地使用,从过去的人工喷洒到无人机喷洒,真正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然而用农药灭杀害虫的负面影响一直困扰着人们,这就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在使用过程中,约有一半药剂落在土壤中。一些农药品种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一些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毒性很大,而且在蚯蚓体内有蓄积作用,蚯蚓又是鸟类的食物来源之一,由此在土壤生物与陆生生物之间起着传递农药的桥梁作用。
20.短文中最直接会蓄积大量农药的动物是( )。
A.鸟类 B.蚯蚓 C.田鼠
21.无人机在飞行的过程中,发生能量转换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能→风能→机械能 B.电能→机械能 C.化学能→机械能
22.一般人们选择喷洒农药的天气是( )。
A.阴天 B.雨天 C.晴天
23.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无人机附近( )。
A.可能会有彩虹出现 B.会有彩虹出现 C.不可能会有彩虹出现
24.你认为飞机喷洒农药还会对哪些环境造成危害?(最少列举两个)
25.(23-24六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制作太阳能小车
(1)将太阳能小车的光电板(面积为600cm2)的受光角度固定好。
(2)启动小车并测试小车的速度,分别测试3次,将平均速度记录下来。
(3)光电板受光角度不变,分别对光电板进行部分遮挡,重复(2)的测试过程,记录的测试结果如下:
序号 改变受光面积 3次实验现象(米/分)
1 600cm2 5.5 5.3 5.6
2 400cm2 3.6 3.3 3.5
3 200cm2 1.6 1.65 1.7
(1)实验结果:光电板被遮挡后,小车的速度( )了。
(2)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不变的条件是( )。
(3)光电板的受光面积与小车速度( ),光电板的受光面积越大,小车速度( );反之,光电板的受光面积越小,小车速度( )。
26.(23-24六年级下·辽宁沈阳·期末)根据资源类型,给下面自然资源分类
①太阳 ②动物 ③风 ④植物 ⑤矿物 ⑥空气 ⑦岩石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27.(23-24六年级下·湖北十堰·期末)给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在相应位置填写序号)
①卫生纸 ②废干电池 ③玻璃杯 ④铝罐 ⑤果皮 ⑥旧衣服
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 ) 厨余垃圾:( )。
28.(23-24六年级下·湖北十堰·期末)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 )。
(2)该生态系统中,草是( ),蝗虫、青蛙是( )。除此之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 )。(选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9.(23-24六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给废弃物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对应的垃圾箱下方括号内。
①树叶:②卫生纸:③废塑料瓶:④废干电池:⑤玻璃杯:⑥铝罐;⑦纸盒;
⑧剩饭:⑨果皮:⑩光盘: 纸尿裤; 过期药品: 电风扇: 旧衣服。
( ) ( ) ( ) ( )
30.(23-24六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太阳能小车。
问题 太阳能小车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 太阳能小车的速度与( )有关。A.光电板的受光角度 B.光电板的面积大小 C.光照强度 D.小车重量
实验设计 改变的因素:( )不变的因素:( )、( )、( )A.光电板的受光角度 B.光电板的面积大小C.光照强度 D.小车重量
实验记录 受光角度 45° 90° 135°
行驶2米所需的时间(秒) 6 3.5 6
实验结论 其他因素不变,( )越接近90°,太阳能小车的速度就越( )的角度是( )。A.光电板的受光角度 B.光电板的面积大小 C.光照强度 D.小车重量E.快 F.慢 G.135° H.45° I.90°
31.(23-24六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面对日益减少的化石能源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谢你设计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小屋。试着写下来或者画下来。(至少有5处符合要求)
(23-24六年级下·云南曲靖·期末)清新的空气。
准备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镜子中间涂上面积相同的凡士林,分别放在客厅里、教室的窗台上、马路边三个地方,两天后镜子上的灰尘如下图所示:
32.看图,请判断马路边的镜子是 (填序号),可以判断马路边的灰尘污染最( )。
A小 B.大 C.无法判断
33.空气中还有镜子“抓”不到的污染物、如甲醛污染、PM2.5等、空气中的PM2.5,即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含量(浓度)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携带大量病菌、有机污染物等,被人体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哪些行为可以减少PM2.5的产生( )。
A.焚烧垃圾 B.植树造林 C.尽量多开私家车
34.“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下列行为不能改善生活环境的是( )。
A.文明祭扫 B.绿色出行 C.随意燃放爆竹
35.PM2.5会危害人体健康、当PM2.5含量高时,下列哪项措施可以减少危害( )。
A.外出佩戴口罩 B.多走路少开车 C.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
36.下列三种环境,空气最清新的是( )。
A.居民小区 B.教室里 C.森林里
(23-24六年级下·山西吕梁·期末)农药的影响
农业上用于控制杂草、害虫和真菌的化学制品被称为农药。农药可以杀死危害庄稼的各种害虫,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有些农药不易分解,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具有潜在的危害。
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像蚯蚓这样的有益生物,这将使得整个表层土壤的肥力下降,土地失去耕种能力。在雨天,农药还会被雨水冲刷出农田,污染附近的水域。农药中的有害成分会通过食物链在各级生物中慢慢积聚,比如鱼类和鸟类,最终因为生物富集效应危害人类健康。农药毒性非常强,误服救治困难且有后遗症。我国每年有近10万人误服农药,致死率20%。由于害虫很快会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农民被迫使用更大剂量的杀虫剂来控制虫灾,陷入恶性循环。这样一来,农药对整个生态系统都产生了影响。目前我国正在逐步禁止高毒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37.使用农药的好处是 。
38.根据材料,分析农药的危害。
39.农药、化肥随着雨水流入水域,会污染水域, , 等做法也会污染水域。
40.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园拥有 、 、 、 等。
(23-24六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阅读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潜江市后湖管理区,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来,潜江市按照打造“云梦缩影 候鸟天堂”的目标要求,启动返湾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湿地核心保育区面积由建设初期的0.7万亩恢复至1.2万亩,湿地水质得到全面改善,湿地迅速恢复生机,连续三年均监测到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返湾湖也因种类丰富、密度大、容易贴近观赏拍摄而成为真正的观鸟天堂。
41.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与( )、( )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42.近年来,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湿地鸟类品种从成立初的40余种增加到现在的130余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A.物种 B.基因 C.生态系统
43.就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而言,湿地是非常重要的,请你用所学知识说一说湿地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写四点)
44.(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亮亮说: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我们应该将垃圾都填埋到土地里。
(1)你认为亮亮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地做什么?(至少写出三条)
45.(23-24六年级下·四川乐山·期末)奥运史上首次百分百绿电。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4月在河北张家口市举行。据统计,到冬残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消耗绿电约4亿度,可减少标准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以冰雪为媒,透过冬奥窗口,让世界看到了一个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
(1)绿电是指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 )排放量为零或几乎为零。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氮气
(2)北京冬奥会期间,三大赛区26个场馆全部使用绿电,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百分百绿电供应。以下哪些电力属于绿电?( )
A.火力发电 B.光伏发电 C.风力发电 D.核电
46.(23-24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森林里,许多狼正在捕捉可爱的鹿。于是美国总统下令召集猎人打狼。森林里的狼纷纷丧生在猎人的枪口下。不久,鹿群的数量飞快地增加,从原来的几万只猛增到十几万只。但是几年后,森林渐渐变得憔悴,日益枯黄。更为可怕的是一种怪病在鹿群中蔓延开来,大量的小鹿倒了下去,还有一些则由于饥饿难耐死去。现在,这片难觅狼的踪迹的森林里的鹿反而锐减到了几千只。
(1)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并说出食物链中的生物分别属于生产者或消费者中的哪一种。
(2)请你解释鹿群的数量最终迅速减少的原因。
47.(23-24六年级下·广东清远·期末)有一款新型厨余垃圾处理器(如图)能很方便地搅拌厨余垃圾,搅碎后的垃圾不会堵塞下水
道,你觉得这个装置值得推广吗? 。理由是 。
48.(23-24六年级下·辽宁大连·期末)如图是野外草地上生活的一些动植物,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请根据图中的生物在图中画出三条食物链。
(2)图中生物之间因为( )关系而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食物网。
(3)在“落叶→蚯蚓→小鸟→蛇”这条食物链中,可以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是( ),它被称为( ),数量也最多。( )以枯萎腐烂的落叶为食,产生的粪便是植物很好的肥料,它被称为( )。在这个食物链中,以其他动物为食的蛇是 ( )。
49.(23-24六年级下·辽宁大连·期末)请把序号填入你认为正确的方框内,完成概念图。
(1)势能 (2)搓双手,掌心变热 (3)电磁铁 (4)化学能
(5)电风扇 (6)电能→动能 (7)机械能 (8)化学能→动能
(9)光能→化学能 (10)电能→热能
50.(23-24六年级下·辽宁大连·期末)根据单元的学习,请把序号填入你认为正确的方框内,完成概念图。
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
51.(23-24六年级下·广东清远·期末)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建造一座节能小屋。要求如下:小屋的长、宽、高分别为21厘米、21厘米、17厘米,南北朝向,南北都有窗户,墙的厚度不超过1厘米。节能效果要经保温实验来检验。请根据学习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通过资料了解到普通房屋的散热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中信息可知,热量散失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图1
A.屋顶 B.门窗 C.地板 D.墙壁
(2)怎么样才能做到保温隔热,小明回忆了如题图2所示做过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发现黑色物体吸热效果好,因此我们可以选用 (选填“深”或“浅”)色的材料建造外墙,如图乙所示物体导热性实验,受此启发我们可以选用导热性能 (选填“好”或“差”)的材料建造节能小屋。
图2
(3)在建造节能小屋前,下列哪个不是完成本次任务的问题清单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墙体用什么材料能做到保温隔热?
B.用什么颜色的笔画小屋设计图?
C.人员如何分工?
(4)图3甲为小屋设计图的立体草图,则图乙为 (“正视图”或“左视图”)。图中AB长度应标记为 cm,CD长度应标记为 cm。
图3
(5)当选择节能小屋的建造材料时,要考虑很多因素,我们通常采用“矩阵决策法”进行选择,并对每个因素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如下表,应该选择 (选填“①”“②”或“③”)材料组合。
材料组合因素 ①纸板+纸板 ②纸板+保温板 ③纸板+隔热漆
隔热性 不隔热 隔热 隔热
每平方米价格/(元) 5.6 48.61 14.5
强度 较弱 较强 中等
厚度 中等 较厚 正常
加工难度 正常 较难 正常
(6)检测节能小屋的节能效果(如图所示):利用2000瓦鹤丝灯从斜上方对节能小屋进行照射,模拟 (选填“冬天”或“夏天”)气温环境,在此环境下屋内冷水温度上升得越 (选填“快”或“慢”),隔热效果越好。
52.(23-24六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能源
能源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如木材、煤炭、风、石油、天然气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也在持续增长。据此回答以下题目。
(1)本段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不可再生资源有 、石油、 。
(2)关于煤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 B.古代动物的遗体经历复杂的变化形成了煤炭
C.现在把植物遗体埋入土中,几十年后就能变成煤炭
(3)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正面临枯竭。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节约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废旧报纸拿来练书法、擦窗户 B.空罐头盒底部钻一个孔,用来制作花盆
C.晚上睡觉开着灯
(4)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能源的形成都与( )有关。
A.热能 B.水能 C.太阳能
53.(23-24六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妈妈给小丽买了一个新书包,书包由很多材料组合而成,分析这些材料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只需填写答案前的字母序号)
A.金属矿石等矿产资源 B.棉花等生物资源 C.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1)书包上的金属拉链可能会用到的自然资源是( )。
(2)书包上的结实尼龙布料可能会用到的自然资源是( )。
(3)书包上贴近肩膀的棉布材料用到的自然资源是( )。
(4)书包鲜艳的颜色所用的颜料是从( )中提取出来的。
(5)书包上的塑料装饰物的原料是从( )中提取出来的。
54.(23-24六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小鸣和同伴一起制作生态瓶:在一个500毫升的透明塑料瓶中加入400毫升水,少量的沙石,新鲜的水草、浮萍若干,3条鱼、虾等。
(1)如图所示,像生态瓶中 和 这样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作 。
(2)请写出一条生态瓶中的食物链。

(3)在食物链中,鱼、虾扮演了 的角色。
(4)若向瓶中投放一些肉食性大鱼,则瓶中的小鱼的数量在短时期内会 。(选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5)生态瓶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 )。
A.氧气 B.食物
C.以上两项都是 D.以上两项都不是
(6)我们制作的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 )。
A.选择美观的瓶子 B.放在强光中
C.生物种类和数量要合理 D.不需换水
55.(23-24六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春游中的科学
清明过后,万物复苏,小丽一家趁着周末去郊游,他们看到了野花上跳舞的蜜蜂、蝴蝶,看到了青草丛中蹦跳的野兔;听到了树林中合唱的鸟鸣声和池塘里此起彼伏的蛙鸣;还见到小溪中绕水草快乐游荡的小鱼;望见了远处山顶盘旋的山鹰;在刚刚耕过的地边,还看见了一条蠕动着的花蛇和几条蚯蚓……
(1)请你将短文中他们看到的生物分类写在横线上。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2)请你根据上面的生物,写出一条食物链。
56.(23-24六年级下·河南驻马店·期末)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
(1)根据下图可知,目前人们消费最多的是 。
(2)2023年世界消费的生物质能及其他的比例是( )。
A.12.6% B.4.3% C.27.2%
(3)根据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提出合理建议。
57.(23-24五年级下·广东广州·期末)小孔打算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瓶,你来帮助他完成相关制作和研究吧。
(1)在制作生态瓶过程中,首先要装水,我们应该先放 ,再放 。
(2)下列是制作生态瓶的材料,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沙子、小鱼、水、浮萍 B.水、小鱼、小虾、螃蟹 C.水、水草、浮萍、卵石
(3)生态瓶中的这些生物与周边的非生物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叫作( )。
A.生态系统 B.生态群落 C.群落
(4)对于生态瓶,我们的评价标准是( )。
A.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的多少 B.生态瓶的美观程度 C.生态瓶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
58.(23-24六年级下·贵州黔南·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数量对动物生存天数的影响”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瓶编号 小鱼(条) 小虾(只) 水草(棵) 生态瓶中动物存活天数(天)
①号 2 2 0 0
②号 2 2 2 2
③号 2 2 4 3
④号 2 2 8 6
⑤号 2 2 12 8
(1)对比生态瓶①号与其他几个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动物的生存离不开 。
(2)比较生态瓶④号与⑤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植物越多,动物存活时间就越 。
(3)由生态瓶①至⑤号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时,生态瓶中动物存活天数相对较长。
(4)生态瓶⑤号中的动物存活时间最长,但最终还是死亡,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生物种类较 。
59.(23-24六年级下·山东滨州·期末)校园生物大搜索
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与科学观察,认识校园生物的多样性,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生态保护意识,我校组织学生开启了校园生物大搜索,下表是琪琪和斌斌所在小组结束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后统计的信息。
生物名称 出现的地点 生物名称 出现的地点
柳树 教学楼东侧 麻雀 草坪、花坛中
松树 教学楼西侧 西瓜虫 草坪中
蒲公英 草坪、花坛中 蝴蝶 花坛中
狗尾草 花坛中 老鼠 花坛中
(1)在调查校园生物时,我们开展调查的顺序是( )。
①设计调查表,记录我们的发现
②选择感兴趣的生物重点调查
③分小组调查每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观察生物之间的联系
④找一张校园平面图,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将校园分成几个区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2)琪琪和斌斌把记录的8种生物进行了分类,请你根据他们的分类表,判断①~④号分别是哪一种生物,将其写在编号后面的横线上。
(3)上图中,琪琪和斌斌用的分类方法被称为 分类法。
60.(23-24六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风力发电厂
在地球上,风无处不在,而且它的力量不可低估,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叶片旋转的速度提高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3米每秒的风速,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风力机部分,它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部分,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风力发电组(风电场)又称为风力田,其意思是,在风能丰富的原野、山坡上安装多台风力发电机,因为它们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远远望去,好像田间的庄稼一样,所以就形象地称为“风力田”。比如新疆达坂城著名的百里风区内,白色高大的风力机(风车)延绵不尽,如同一片排列整齐的“白色森林”。
(1)风力发电路灯是一种利用风能作为能源的路灯,只要风力充足就可以就地安装,其能量转化过程是( )。
A.风能→电能→光能 B.太阳能→电能→光能 C.风能→光能→电能
(2)下列关于我国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举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定一系列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政策 B.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
C.新能源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可随意使用。
(3)风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4)新能源的开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除了风能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的新能源有 、 等。
61.(23-24六年级下·辽宁沈阳·期末)材料1:中国于1958年曾发动过一场闻名于世的歼灭麻雀之战,原因是麻雀啄食了宝贵的粮食,它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被称为“四害”。一时间麻雀濒于绝迹,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从那以后的几年内果树害虫数量猛增、水果减产。原来麻雀不仅吃粮食,也吃害虫,利用一些粮食来饲养害虫的天敌麻雀其实是值得的。人们从此吸取教训,把麻雀从“四害”中除名。
材料2:近年来,不断有科学家指出,昆虫的数量正在减少,人类为了发展农业,长期使用杀虫剂,杀死了所谓的“害虫”,同时也让无数昆虫遭遇灭顶之灾。
(1)材料1中的“四害”指的是:
“四害”中属于昆虫的是:
(2)写出材料1中“吃与被吃”的关系,用食物链的形式表示:
果树→ →
(3)为什么麻雀的数量减少导致了果树的减产?
(4)材料2中提到的长期使用杀虫剂,昆虫数量会越来越少,如果昆虫一旦消失,对动植物以及人类会有什么影响?
62.(23-24六年级下·辽宁锦州·期末)(1)有一装置通电后可以吸起回形针,断电后回形针便掉落,这个装置叫_________。
(2)如果要制作这样一个装置,可以选择以下哪些器材,请勾选。
(3)请在下面画出该装置图。
(4)想要该装置吸起更多的回形针,可以怎么做?至少写出2种方法。
63.(23-24六年级下·辽宁锦州·期末)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建造的一座节能小屋。
要求如下:小屋的长、宽、高分别为21厘米、21厘米、17厘米,南北朝向,南北都有窗户,墙的厚度不超过1厘米。节能效果要经保温实验来检验。把建造节能小屋的任务、要求、任务、问题清单和设计图填写在下表。
任务
要求
问题清单
设计图
64.(23-24六年级下·山西吕梁·期末)近年,亚洲象、东北虎、雪豹……关于珍稀动物的新闻频频刷屏,这在充分展现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显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卓有成效。
(1)上图中一共有( )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是( ),终点是( )(填“植物”或“动物”)。这些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了( )。
(2)该图中的生产者是( ),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 )。
(3)如果在一次自然灾害中,大量的蛇和狐死亡,那么会导致生态系统中( )的数量发生很大的变化,数量的变化情况是( )。当草原退化后,所有动物的数量都将( )。
(23-24六年级下·云南曲靖·期末)大熊猫
阅读下列资料、根据所学回答的问题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和世界文明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不惧寒湿,从不冬眠嗜爱饮水几乎全靠吃竹子为生,每天的进食时间超过12小时,这也是大熊猫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
65.在上图的标志是( )。
A.它是大熊猫
B.世界文明多样性保护标志
C.世界自然基金会标志
66.下列哪种环境不适合大熊猫生活( )。
A.炎热干燥 B.植物茂密 C.环境相对封闭
67.根据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下列哪种行为有利于大熊猫的繁衍( )。
A.多种松树 B.优化竹类品种 C.开发栖息地
68.资料得出: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 环境。(填“稳定”或“不稳定”)
(23-24六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中:
69.属于生产者的是( )。
70.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和( )。
7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72.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最终会流向( )。
A.食虫鸟 B.蛇 C.蜘蛛
7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那么短期内出现的现象是( )。
A.蜘蛛的数量保持不变 B.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C.蝗虫会大量繁殖
74.根据以上图片,写出两条食物链。
(23-24六年级下·江苏·期末)2020年3月以来,一个由6头成年雌象、3头雄象、3头亚成年象和3头幼象组成的亚洲象家族从“老家”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一路北上南归,经普洱、玉溪、红河州、昆明等地,里程超过1300公里。一路上,象群共“肇事”400多起,破坏多处农作物,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统计数据显示,亚洲象栖息地面积缩减严重,由2000年的3816平方千米减少为当前的2263平方千米;此外,栖息地被分割成小块,分布也更加分散,受到人为干扰严重。
75.根据资料,大象家族的栖息地应该是( )。
76.根据资料,大象是( )动物。
A.群居 B.独居
77.请根据资料说一说大象北上南归的部分原因。
78.为了保护亚洲象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2024·全国·小升初模拟)科幻灾难电影《流浪地球2》故事讲述了2044年至2058年,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正急速衰老、持续膨胀,数百年内将吞噬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地球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挑战,各国陷入一片恐慌,中国政府及科研代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延续人类文明为己任,肩负起守护地球家园重任。
79.电影《流浪地球2》引爆兔年电影春节档,影片中太空电梯的炫目特效让观众极为震撼,太空电梯加速升空过程中( )。
A.动能不变,势能变大 B.动能变小,势能变小 C.动能变大,势能变大
80.春节期间热映的《流浪地球2》讲述了多年以后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正急速衰老持续膨胀,数百年内将吞噬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以下关于太阳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是新能源 C.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81.在流浪地球故事里,地球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下不属于动物受环境变化影响的现象是( )。
A.大雁南飞 B.海参夏眠 C.螳螂捕蝉
82.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下面属于地球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煤炭 B.森林 C.石油
83.水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在流浪地球期间更加宝贵,净水器中常使用碎石细沙、棉花、活性炭等物质过滤或吸附杂质,它们的过滤顺序非常重要,下面过滤材料从上往下排序正确的是( )。
A.碎石→细沙→活性炭→棉花
B.细沙→活性炭→棉花→碎石
C.棉花→活性炭→碎石→细沙
84.(23-24六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下图是车辆出入自动控制道闸的简易电路图,控制道闸中的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当车牌被自动系统识别后,电路闭合,电路接路。
(1)该装置是利用了( )的原理。
A.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B.改变电流能够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C.增加线圈圈数可以使电磁铁磁力增强
(2)小李发现小区门口的道闸栏杆抬升的速度太慢了,应增大磁力,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减少线圈匝数
B.增加铁柱与电磁铁的距离
C.增大电流
85.(23-24六年级下·山西长治·期末)探究电磁铁。
(1)如图所示,在钉尖和钉帽上面的方框中标出电磁铁的磁极。
(2)图1与图2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 。
(3)图1与图3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
(4)从实验中我们发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 和 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
1.(1)B (2)B (3)D (4)C (5)D
【解析】【小题1】先去除瓶盖便于后续操作,铺沙装水构建基底环境,种植水草提供氧气和食物来源,最后放入鱼虾确保生态平衡。故选B。
【小题2】阳台既能保证水草光合作用所需光照,又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水温过高,通风环境有利于气体交换。故选B。
【小题3】A.水草通过光合作用确实能为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但过量水草可能导致夜间呼吸作用消耗水中氧气,或挤占小鱼生存空间,反而破坏生态平衡。A选项错误。
B.小鱼生存不仅需要水草提供的氧气和食物,还需适宜的水温、pH值、溶解氧浓度等水质条件,以及足够的活动空间。B选项错误。
C.水草的核心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氧气,固定沙只是其根系附带的物理作用,非主要生态功能。C选项错误。
D.水草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沙子固定根系并提供微生物栖息地,水与空气构成生命活动介质,体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选项正确。
故选D。
【小题4】优秀生态瓶应能长时间保持物质循环平衡,稳定性高于短期美观或生物数量,体现生态系统健康度。故选C。
【小题5】野生动物受法律保护,专业机构具备救治资质,既能保证大雁安全,又避免人为饲养造成的二次伤害。故选D。
2.光能 热能 动能 动能
【解析】能量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能量可分为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辐射能、核能、光能、潮汐能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各种场也具有能量。
(1)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点亮台灯:电灯把电能转换成了光能;
(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用热水洗脸:热水器把天然气中的化学能(或电能)转换成了热能;
(3)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吃饭后去上学:人把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了动能;
(4)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课堂上天气太热,老师打开电风扇,电风扇把电能转化成风能。
3.(1)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
(2)污染生活环境、使人们缺乏饮用水、给人类带来疾病等。
(3)实施雨污分流、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农药和肥料的农业污染等。
【分析】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解析】(1)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2)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给各类水域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一方面会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导致鱼虾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另一方面会造成水质恶化,使水源失去使用价值,从而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态的平衡。
(3)为了减少水污染,我们可以采用处理过的污水或者收集雨水灌溉绿地、鼓励安装节水器具,并享受一定的补贴、倡导大家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实施雨污分流、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农药和肥料的农业污染等。
4.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根据食物“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将每条食物链进行连线即可。
5.
【解析】很多地方面临石油资源枯竭,后期采用“注水采油”,即利用注水设备把质量合乎要求的水从注水井注入油层,保持油层压力以提高采油率的方式开采石油。石油一般存储于背斜构造之中;石油较水轻,位于水层上部;向岩层中注水时,水位于背斜下层,受压力石油上升至背斜顶部,便于开采。
6.食物网 5 植物 肉食动物 草→鼠→蛇→鹰 鼠 先增加后减少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解析】(1)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先从生产者开始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求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
(2)根据(1)可知,上面的食物链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3)如果将狐、蛇等肉食动物大量捕杀,在短时间内,鼠失去了天敌的控制,鼠的数量会增多,引起草的数量会减少。
7.大嘴地雀 无论环境如何改变,总有一些雀鸟能够获取食物存活下来。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这一物种才能延续
【分析】鸟嘴形状为猎食而生,不同种类的鸟,由于猎食方式的不同,鸟嘴的形状也就不同。啄木鸟的嘴像镊子,容易从树洞中将害虫取出来。秃鹫的嘴像起钉器,适合撕碎肉类;鹈鹕的嘴巴像镊子,适合捕鱼。
【解析】(1)鸟嘴形状为猎食而生,不同种类的鸟,由于猎食方式的不同,鸟嘴的形状也就不同。大嘴地雀的喙短而尖,可以把坚果啄开,最适宜吃坚果;
(2)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无论环境如何改变,总有一些雀鸟能够获取食物存活下来。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这一物种才能延续.
8.B 9.B 10.C 11.A 12.B 13.分解者 蚯蚓
【分析】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着。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草是生产者,所以其数量最多。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图中有10条食物链,分别是:①草→蝗虫→食虫鸟→蛇→鹰;②草→蝗虫→食虫鸟→鹰;③草→鼠兔→蛇→鹰;④草→鼠兔→鹰;⑤草→鼠兔→狐狸→鹰;⑥草→鼠→蛇→鹰;⑦草→鼠→鹰;⑧草→鼠→狐狸→鹰;⑨草→羚羊→鹰。
9.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蝗虫→食虫鸟→蛇→鹰,有五种生物构成。
10.食物链开始于绿色植物,终止于凶猛的肉食性动物。A食物链没有终止于凶猛的肉食性动物,B食物链不是从植物开始的,C草→鼠→蛇→鹰是正确的。
11.食物链中,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大型的肉食性动物结束。
12.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他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蝗虫数量急剧减少,以它为食的食虫鸟的数量减少。
13.在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是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消费者。地球上有一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
14.C 15.不科学。狼通过猎食,可以制约兔子等食草动物的繁殖速度,避免食草动物大量繁殖,使草原的草被这些食草动物吃光。 16.从我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和小动物;在生活中时刻保持保护环境的思想,不乱扔垃圾,节约使用水电;向其他人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环保方面的知识。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种生物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
14.A.物种灭绝以后,基本不能再生,正确;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会对人类自身产生威胁,正确;
C.与人类没有关系的生物物种,可以不进行保护,错误;与人类没有关系的生物物种,我们也应该保护,这是属于生物的多样性的一部分。
15.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猎杀狼保护羊的行为看似是为了保护羊群,狼的减少会让羊群规模变大,让草原超载,对草原形成破坏性影响,反而影响羊群的生存。
16.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和稳定,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美丽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为人类建造房屋提供丰富的材料等等,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
17.√ × √ √
【解析】空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1)骑自行车出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正确;
(2)燃放烟花爆竹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很多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
(3)粉尘是一类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正确;
(4)出行戴口罩是一种健康防护措施,正确。
18.4 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草 猫头鹰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竞争 草
【分析】由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解析】1.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分别是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兔→猫头鹰,最长的一条用箭头表示出来是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这幅图中的食物链是从草开始,到猫头鹰终止的。
3.这个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能够自己制造食物,蝗虫、鼠等属于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分解者,比如微生物等。
4.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另一种是关系竞争关系,它们有共同的食物鼠。
5.食物链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是草。
19.(1)答:投放的目的是控制虫害,起到灭虫的作用。
(2)答:海蟾蜍吃掉了身边所有的可能食物对当地食物链造成严重危害,并且带有剧毒,对人具有生命危险。
(3)答:外来物种入侵如果没有天敌,它们能够肆无忌惮地繁殖和生长,就会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危害,从而打破生态平衡,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发展。
我们要从自我做起深刻认识到生物入侵的严重性,教育和劝说他人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解析】(1)投放海蟾蜍到甘蔗园的目的是控制虫害。海蟾蜍被认为是一种天敌,可以吃掉甘蔗园中的害虫,以减少害虫对甘蔗的破坏。
(2)引入海蟾蜍后,它们并没有起到灭虫的作用,反而带来了另一场灾难。海蟾蜍吃掉了身边所有的可能食物,对当地食物链造成了严重影响。它们的数量迅速增加,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性影响。此外,海蟾蜍还带有剧毒,对当地人具有生命危险。
(3)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引入外来物种时需要谨慎。虽然有时候引入外来物种可以解决某些问题,但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和评估其潜在影响。在引入外来物种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研究和风险评估,以避免可能的负面后果。此外,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20.B 21.B 22.C 23.A 24.空气、土壤、水、动物、植物(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0.分析材料可知,一些农药品种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一些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毒性很大,而且在蚯蚓体内有蓄积作用,蚯蚓又是鸟类的食物来源之一,由此在土壤生物与陆生生物之间起着传递农药的桥梁作用,所以短文中最直接会蓄积大量农药的动物是蚯蚓。
21.在一定条件下,不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无人机在飞行的过程中,发生能量转换描述正确的是电能→机械能。
22.一般人们选择喷洒农药的天气是晴朗无风的下午。
23.彩虹形成的原因: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无人机附近可能会有彩虹出现。
24.飞机喷洒农药,会造成大气污染,也会造成土壤污染,农药进入土壤后,除了杀伤防治对象外,还伤害土壤中的其他生物。
25.减慢 光电板的面积大小 光电板的受光角度 有关 越快 越慢
【解析】(1)光电板被遮挡后,小车无法获得能量,因此速度变慢。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光电板的面积大小,不变的条件是光电板的受光角度。
(3)小车速度与光电板的受光面积有关,光电板的受光面积越大,小车速度越快;反之,光电板的受光面积越小,小车速度越慢。
26.①③⑥ ②④ ⑤⑦
【解析】自然资源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气候资源:①太阳、③风、⑥空气;生物资源:②动物、④植物;矿产资源:⑤矿物、⑦岩石。
27.② ① ③④⑥ ⑤
【解析】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厨余垃圾是指家庭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可回收物是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其他垃圾是指除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以及难以辨识类别的生活垃圾。根据题分析, ②废干电池 属于有害垃圾:①卫生纸属于其他垃圾; ③玻璃杯 、 ④铝罐 、 ⑥旧衣服属于可回收物;⑤果皮属于厨余垃圾。
28.5 草→老鼠→蛇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分析】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作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作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解析】(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蝗虫→蜘蛛→食虫鸟→蛇;草→蝗虫→鸟→蛇;草→蝗虫→青蛙→蛇;草→蝗虫→蜘蛛→青蛙→蛇;草→老鼠→蛇。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草→老鼠→蛇。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蝗虫、青蛙是消费者。除此之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分解者。
29.④ ⑩ ③⑤⑥⑦⑦ ①⑧ ⑨
【解析】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零星废弃物;厨余垃圾是指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外的其余生活垃圾。分析选项可知,废塑料瓶、玻璃杯、铝罐、纸盒、电风扇、旧衣服属于可回收物;废旧电池、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树叶、剩饭、果皮属于厨余垃圾;光盘、纸尿裤属于其他垃圾。
30.A A B C D A E G
【解析】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有:光电板受光面积、光电板受光角度、光电板受光光照强度、光电板受光面的形状等。
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实验记录可知,变量是光电板的受光角度。所以探究了太阳能小车的速度与光电板的受光角度有关。假设:太阳能小车的速度与光电板的受光角度有关。改变的因素:光电板的受光角度;不变的因素:光电板的面积大小、光照强度、小车重量。其他因素不变,光电板的受光角度越接近90°,太阳能小车的速度就越快,的角度是135°。
31.采用调光玻璃制成,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透明程度,改变透进光的强度;温控变色玻璃,保温性能好,有利于节约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节约能源;房屋墙体构成不采用矿物,调光玻璃制成,节约能源、环保;绿化设施采用天然降雨设施,节约用水。

【解析】调光玻璃能根据需要调节透明程度,从而改变透进光的强度。现在的调光玻璃有很多种,如:光控变色玻璃、电控变色玻璃、温控变色玻璃。我设计的阳光小屋采用调光玻璃制成,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透明程度,改变透进光的强度;温控变色玻璃,保温性能较好,有利于节约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节约能源;房屋墙体构成不采用矿物,调光玻璃制成,节约能源、环保;绿化设施采用天然降雨设施,节约用水。
32.乙 B 33.B 34.C 35.A 36.C
【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如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湖泊的治理等。
32.根据生活常识,在客厅里、教室的窗台上、马路边三个地方中,灰尘颗粒最多的应该是马路边,汽车飞驰,尘土飞扬;可以判断马路边的镜子是乙,马路边的灰尘污染最大。
33.A、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固体颗粒物,增加PM2.5污染物,故A错误;
B.植树造林有利于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故B正确;
C.多开私家车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大气污染物,不能减少PM2.5,故C错误;
34.A、文明祭扫,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随意燃放爆竹,会增加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故C符合题意;
35.A、当PM2.5含量高时,外出佩戴口罩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吸入呼吸道,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故A正确;
B.当PM2.5含量高时,多走路少开车不利于保护身体,故B错误;
C.当PM2.5含量高时,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反而会容易对身体的危害,故C错误;
36.A、居民小区人口密集,住房拥挤,空气质量不会很清新,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学生数量多,空间较小,空气清新程度较差,故B不符合题意;
C.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能够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增加大气湿度等,因此,森林里空气清新,故C符合题意。
37.可以杀死危害庄稼的各种害虫,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8.不易分解,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会杀死有益生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污染水域;农药中的有害成分危害人类健康;误服农药,致死率高。 39.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40.洁净的水域 清新的空气 多样的生物 健康的土地
【解析】37.根据材料信息,使用农药的好处是可以杀死危害庄稼的各种害虫,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8.农药的危害:不易分解,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会杀死有益生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污染水域;农药中的有害成分危害人类健康;误服农药,致死率高。
39.农药、化肥随着雨水流入水域,会污染水域;直接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等做法也会污染水域。
40.理想的地球家园应该拥有洁净的水域、清新的空气、多样的生物、健康的土地。
41.森林 海洋 42.A 43.①是天然的蓄水库,为周围区域涵养水源(涵养水源);
②沉积、降解水中有害物质和杂质,是“天然污水净化器”(净化水质);
③丰水季节蓄积洪水,枯水季节补充河流和地下水(调蓄洪水);
④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是天然“空调机”和“加湿器”(调节气候);
⑤给土壤带来养分,恢复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发展;
⑥是水禽、麋鹿等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41.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天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4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湿地鸟类品种从成立初的40余种增加到现在的130余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43.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44.(1)不对。因为垃圾填埋会改变土地的结构,是破坏土地的行为。
(2)①减少厨余垃圾。②杜绝垃圾中的化学污染。③枯枝落叶粉碎后做成肥料。
【解析】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垃圾卫生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1)亮亮的说法不正确。会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侵蚀土壤,会污染地下水,还会散发有害气体,会影响土壤生物的生存,影响土壤生态的平衡,属于破坏土壤的行为。
(2)保护土壤应该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捡拾地膜、定点倾倒垃圾、枯枝落叶粉碎后做成肥料等。
45.(1)B (2)BC
【解析】(1)日常我们所说的绿电指在生产电力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相较于火力发电对环境冲击影响较低。
(2)绿电指在生产电力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都属于绿电;火力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
46.(1)草→鹿→狼。草是生产者,鹿和狼是消费者。
(2)一方面,狼被消灭后,鹿群大量繁殖,大量增加的鹿将草吃光了,很多鹿因饥饿而死去。另一方面,鹿群中生病的鹿不能及时被狼吃掉,容易传播疾病,导致大量鹿因疾病而死去。
【分析】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食物链。
【解析】(1)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材料中的食物链有草→鹿→狼,绿色植物草是生产者,鹿和狼是消费者。
(2)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他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一方面,狼被消灭后,鹿群大量繁殖,大量增加的鹿将草吃光了,很多鹿因饥饿而死去。另一方面,鹿群中生病的鹿不能及时被狼吃掉,容易传播疾病,导致大量鹿因疾病而死去。
47.不值得 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堆肥等方式处理后作为植物的肥料,不应该搅碎后直接倒入下水道。
【解析】新型厨余垃圾处理器能很方便地搅拌厨余垃圾,搅碎后的垃圾不会堵塞下水道,但是我觉得这个装置不值得推广,因为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堆肥等方式处理后作为植物的肥料,不应该搅碎后直接倒入下水道。
48.(1) (2)吃与被吃 (3) 落叶 生产者 蚯蚓 分解者 消费者
【解析】(1)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中间用箭头表示。
(2)图中生物之间因为吃与被吃关系而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食物网。
(3)在“落叶→蚯蚓→小鸟→蛇”这条食物链中,可以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是落叶,数量也最多,蚯蚓以枯萎腐烂的落叶为食,产生的粪便是植物很好的肥料,它被称为分解者。在这个食物链中,以其他动物为食的蛇是消费者。
49.
【解析】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热能、声能、化学能、动能,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机械能包含动能和势能。搓双手,是动能转化为热能;电风扇转动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电磁铁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电器。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会将瓶盖顶飞,是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烤面包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番茄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0.
【分析】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发光。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和运用。
【解析】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电能、化学能、声能等,其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如搓双手掌心变热是将动能转化为热能,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电风扇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
51.(1)D (2) 浅 差 (3)B (4) 正视图 21 7 (5)③ (6) 夏天 慢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墙壁的面积最大,所以热量散失最大的是墙壁。
(2)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一样。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所以我们可以选用浅色的材料建造外墙,这样吸热少。如图乙所示物体导热性实验,受此启发我们可以选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建造节能小屋,这样可以有效减缓热传递。
(3)建造节能小屋的时候,墙壁材料、人员分工等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用什么颜色的笔画小屋设计图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4)根据题干可知,图乙为正视图。图中AB长度应标记为21cm,CD长度应标记为7cm。
(5)工程设计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③纸板+隔热漆材料组合隔热性好,强度和厚度以及加工难度都是正常水平,且成本较低,应该选择③材料组合。
(6)利用2000瓦钨丝灯从斜上方对节能小屋进行照射,模拟夏季气温环境,因为一年四季夏季的气温是最高的。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称为热对流。在此环境下屋内冷水温度上升得越慢,说明热传递越慢,隔热效果越好。
52.(1) 煤炭 天然气 (2)A (3)C (4)C
【解析】【小题1】不可再生资源指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资源。材料中提到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属于此类,而木材(可再生)和风(可再生)不属于。故填煤炭和天然气。
【小题2】A.煤炭由古代植物遗体经长期地质作用形成,其能量源自植物光合作用储存的太阳能;A选项正确。
B.煤炭源于植物,石油、天然气与动物有关;B选项错误。
C.煤炭形成需数百万年,而非几十年。C选项错误。
故选A。
【小题3】报纸再利用、罐头盒改造均为节约行为;睡觉开灯浪费电能,不符合节约理念。故选C。
【小题4】化石燃料能量源于古代生物质,而生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故与太阳能直接相关。故选C。
53.A C B C C
【分析】自然界有许多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水、空气、土地、动植物、矿物等,它们被称为自然资源。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和物品制造有关,有的和能量利用有关,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它们。
【解析】(1)金属拉链的原料(如铜、锌)来自金属矿石,属于金属矿产资源。故选A。
(2)书包上的结实尼龙是合成纤维,原料来自石油、天然气等化工产品,属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故选C。
(3)书包上贴近肩膀的棉布材料由棉花制成,棉花是植物(生物资源)。故选B。
(4)书包鲜艳的颜色所用的颜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生产的,其原料常常来源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从石油和天然气中可以提取多种化学物质,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能够合成各种颜色的颜料。故选C。
(5)书包上的塑料以石油为原料,属于石油化工产品。故选C。
54.(1) 生物 非生物 生态系统 (2)浮萍→小鱼→大鱼 (3)消费者
(4)减少 (5)C (6)C
【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1)在生态瓶中,动植物(生物)与水、沙石、空气等(非生物)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通常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如:浮萍→小鱼→大鱼。浮萍是生产者,小鱼和大鱼是消费者,能构成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3)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消费者。鱼、虾以其他生物为食,在食物链中扮演了“消费者”的角色。
(4)由于新加入的肉食性大鱼会捕食小鱼,小鱼数量短时期会减少,因为小鱼会被肉食性大鱼所吃。
(5)生态瓶中的水草等植物既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也可以作为鱼虾的食物来源。故选C。
(6)生态瓶的长期稳定需要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配置,以确保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平衡。强光可能导致水温过高,美观的瓶子对生态平衡无直接影响,如果长期不换水,水质会恶化,影响生物生存,无法维持生态瓶的长期稳定。故选C。
55.(1) 野花、草、树林、水草 蜜蜂、蝴蝶、野兔、鸟、蛙、鱼、鹰、蛇 蚯蚓 (2)青草→兔子→蛇→鹰
【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相互捕食的关系。
【小题1】生产者: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野花、草、树林、水草都是生产者。
消费者: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的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蜜蜂、蝴蝶、野兔、鸟、蛙、鱼、鹰、蛇都为消费者。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或排泄物中复杂的有机物,释放出简单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的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蚯蚓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
【小题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根据短文中提到的生物,我们可以构建一条简单的食物链:青草→兔子→蛇→鹰这里,青草是生产者,兔子是初级消费者(以青草为食),蛇是次级消费者(以兔子为食),鹰是顶级捕食者(以蛇为食)。
56.(1)石油 (2)A
(3)据图可知,从目前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石油和煤炭仍占较大比重,石油、煤炭不可再生,又会造成环境污染,我们应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石油能源的使用,多利用可再生能源、核能,从而减轻环境的污染。
【分析】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作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目前所利用的能源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解决能源危机,必须致力于开发新能源。
【解析】(1)观察2021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石油占比31.2%,在各类能源中占比最高,所以目前人们消费最多的能源是石油。
(2)从图中直接可以看出2021年世界消费的生物质能及其他的比例是12.6% ,故选A。
(3)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可知,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较大,而这些传统能源大多是不可再生能源,且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建议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逐步提高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合理控制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对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的研究和推广,使其在能源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减少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多利用天然气、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相对清洁的能源,以减轻环境压力。
57.(1) 植物 动物 (2)A (3)A (4)C
【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制作生态瓶时,要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先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解析】(1)在制作生态瓶时,通常先放入非生物成分,如沙子、卵石等,这些成分可以稳定底部,提供一些微生物的栖息地。然后再放水,最后放入生物成分,先植物再动物。因此,顺序应该是先放植物,再放动物。
(2)A.包含了水、底质(沙子)、生产者(浮萍)和消费者(小鱼),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
B.缺少生产者(如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长期维持生态平衡困难。
C.包含了水、底质(卵石)、生产者(水草和浮萍),但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完整。
综合考虑,选项1最合适,因为它包含了生态瓶所需的基本成分,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故选A。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功能单位。生态瓶中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因此应该称为生态系统。故选A。
(4)对于生态瓶,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其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因为这直接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故选C。
58.(1)植物 (2)长 (3)小于 (4)少
【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
【小题1】①号生态瓶中没有水草,动物存活天数为0天;而其他生态瓶中都有水草,动物存活天数均大于0天。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基础。
【小题2】④号生态瓶中有8棵水草,动物存活6天;⑤号生态瓶中有12棵水草,动物存活8天。可以看出,水草数量增加,动物存活时间也相应增加。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植物越多,动物存活时间就越长。这是因为更多的植物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小题3】从生态瓶①至⑤号,水草数量逐渐增加,而动物数量保持不变。可以看出,当植物数量多于动物数量时,动物存活天数相对较长。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小于植物数量时,生态瓶中动物存活天数相对较长。这是因为植物作为生产者,其数量多于消费者(动物)时,可以更有效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小题4】虽然生态瓶⑤号中的动物存活时间最长,但最终还是死亡。考虑到实验条件和其他因素,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生物种类较少。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除了生产者(植物)和初级消费者(如小鱼、小虾)外,还需要其他生物如分解者等来维持生态平衡。生物种类较少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不够稳定,最终导致动物死亡。
59.(1)C (2)①松树 ②柳树 ③麻雀 ④老鼠 (3)二歧
【解析】(1)在开展校园生物调查活动时,首先得找到平面图,确定好学校的不同区域和具体地点,然后分好小组分区域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设计调查表,记录我们的发现,在回顾我们的调查成果时,再选取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重点内容再次进行重点调查,因此本题排序应该为④③①②,故选C。
(2)针形叶的木质茎植物指的是松树,松树的针形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非针形叶的植物是柳树,有脊椎的卵生动物为麻雀,蝴蝶和西瓜虫都是卵生动物,但是它们都是无脊椎动物,胎生动物为老鼠。
(3)通过某一特征将物体分为两类的分类法叫作二歧分类法,本题中用的方法就是二歧分类法。
60.(1)A (2)C (3)可再生 (4) 太阳能 潮汐能
【解析】(1)风力发电路灯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驱动风车叶片旋转(机械能),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最终电能转化为光能供路灯照明。选项A正确(风能→电能→光能)。选项B涉及太阳能,与题目无关;选项C顺序错误。
(2)新能源虽然污染较小,但并非“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可随意使用”。例如,风力发电可能影响鸟类迁徙,太阳能板生产可能消耗资源。选项C的说法错误,其他选项均是我国合理开发新能源的措施。
(3)风能是自然循环产生的资源(如空气流动),可不断再生,因此属于可再生资源。
(4)新能源指清洁且可持续的能源,除风能外,常见的有太阳能(利用阳光发电)、潮汐能(利用潮汐发电)、地热能(利用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生物废弃物转化能源)等。
61.(1) 麻雀、老鼠 苍蝇、蚊子 (2) 害虫 麻雀 (3)害虫增加,果树减产。 (4)如果昆虫真的消失了,会引起全球生态链的毁灭性灾难。没有昆虫参与授粉,大量植物将无法繁衍;没有昆虫,无数动物会失去食物来源。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作生态平衡,要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1)分析材料可知,材料1中的“四害”指的是:麻雀、老鼠、苍蝇、蚊子。“四害”中属于昆虫的是:苍蝇、蚊子。
(2)食物链是指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材料中的食物链是果树→害虫→麻雀。这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果树。
(3)根据食物链关系,因为麻雀会捕食害虫,如果麻雀的数量减少,导致害虫没有了天敌,害虫数量猛增,导致水果减产。
(4)昆虫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成员,属于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如果昆虫数量减少或者真的消失了,会引起全球生态链的毁灭性灾难。没有昆虫参与植物传粉,大量植物将无法繁衍;没有昆虫,无数动物会失去食物来源,会影响生态平衡。
62.(1)电磁铁(2)(3) (4)增加线圈的圈数,或者增加串联电池的节数。
【分析】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当在通电线圈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线圈的磁场磁化,变成了一个磁体。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主要与线圈圈数、电流、铁芯粗细等因素有关。线圈圈数多,磁性强;导线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力越强;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解析】(1)电能生磁,磁能生电,当电子在导线中运动,就像水在河流里流动一样,电子运动产生的流动叫电流,同时产生磁场。有一装置通电后可以吸起回形针,断电后回形针便掉落,这个装置叫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2)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因此,制作一个电磁铁需要导线、铁钉、电池。
(3)如下图所示,先将导线按一个方向绕在铁钉上,再将铜丝的两端与电池连接,就制作完成一个电磁铁。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主要与线圈圈数、电流、铁芯粗细等因素有关。线圈圈数多,磁性强;导线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力越强。因此,想要该装置吸起更多的回形针,可以增加线圈的圈数,或者增加串联电池的节数。
63.
任务 建造一座节能小屋
要求 1.小屋的长、宽、高分别为21厘米、21厘米、17厘米;2.南北朝向,南北都有窗户;3.墙的厚度不超过1厘米。
问题清单 1.利用的材料有哪些?2.需要的工具有什么?3.人员如何分工?
设计图
【解析】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等过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确的任务目标就是:建造一座节能小屋;节能小屋的建造要求是:1.小屋的长、宽、高分别为21厘米、21厘米、17厘米;2.南北朝向,南北都有窗户;3.墙的厚度不超过1厘米;我们承接这个任务,
需要明确的问题是:1.利用的材料有哪些?2.需要的工具有什么?3.人员如何分工?问题明确后,根据要求进行方案设计。根据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分工制作,制作完成后要经过测试环节,找出问题和不足,不断进行完善改进,最后才能建造出合格的节能小屋。
如下图所示,节能小屋的设计图样。

64.5 植物 动物 食物网 草 鼠 兔 鼠 先增加后减少 减少
【分析】因为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环境不适合时,动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生物的多样性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维护地球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要保护它们生存的环境。
【解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地球,也可以小到一个池塘。
(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作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作消费者。图中的食物链有:草→鼠→蛇→鹰;草→鼠→鹰;草→鼠→狐;草→兔→狐;草→兔→鹰,一共有5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是植物,终点是动物。这些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了食物网。
(3)如果在一次自然灾害中,大量的蛇和狐死亡,那么会导致生态系统中兔、鼠的数量发生很大的变化,数量的变化情况是兔、鼠数量增加,草的数量减少。当草原退化后,因为食物不足,兔、鼠的数量会显著减少,以兔、鼠为食的肉食动物也会随之减少,所有动物的数量都将减少。
65.C 66.A 67.B 68.稳定。
【分析】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建有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种类。
65.WWF是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英文缩写。WWF建立于1961年,原名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总部设在瑞士。其目的是通过组织、宣传和教育等工作,促使有关方面重视自然环境面临的威胁,尽可能取得世界性的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并在科学的前提下,把这些支持付诸行动,向世界各国的野生动物保护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中国的大熊猫、白暨豚、麋鹿等许多项目都得到了WWF的帮助。
66.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植物茂密、环境相对封闭的地方适合大熊猫生活,炎热干燥的环境不适合大熊猫生活。
67.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包括海拔高、气候寒冷,水资源丰富,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类资源丰富。所以优化竹类品种有利于大熊猫的繁衍。
68.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
69.水稻 70.蝗虫 鼠 71.5 72.B 73.C 74.水稻→蝗虫→蜘蛛→食虫鸟→蛇;水稻→蝗虫→青蛙→蛇;水稻→鼠→蛇
【分析】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作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作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69.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水稻属于生产者。
70.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作消费者,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食草蝗虫和鼠。
71.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72.食物链的生产者能够自己制造食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是吃与被吃的过程中,能量发生了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们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最终会流向蛇。
73.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那么短期内出现的现象是蜘蛛的数量和蝗虫会大量繁殖,蛇的数量减少。
74.图中食物链有:水稻→蝗虫→蜘蛛→食虫鸟;水稻→蝗虫→青蛙→蛇;水稻→鼠→蛇。
75.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76.A 77.栖息地缩小,栖息地被分割成小块,分布也更加分散,受到人为干扰严重,食物短缺等。 78.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使栖息地连接起来,迁移栖息地周围的村庄,减少人为的干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破坏栖息地的生态平衡等。
【分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5.根据资料,大象家族的栖息地应该是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76.不同的动物其生活环境不同。根据资料,大象是群居动物。
77.专家介绍亚洲象栖息地面积缩减严重,由2000年的3816平方公里减少为当前的2263平方公里;此外,栖息地分布更加分散、人为干扰严重、连续性更差。他认为,栖息地面积的减少及质量的下降可能加重人象冲突。这是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向外扩散迁徙的根源。
78.为了保护亚洲象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使栖息地连接起来,迁移栖息地周围的村庄,减少人为的干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破坏栖息地的生态平衡等。
79.C 80.A 81.C 82.B 83.A
【解析】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能源、人口、环境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其中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能源。所以我们要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积极践行节约能源。
(1)太空电梯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太空电梯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变大;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变大。
(2)太阳是地球上的“能量之母”,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利用,太阳能是新能源,它绿色环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属于可再生能源。
(3)动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动物也会做出相对的变化,比如冬季到来,大雁南飞过冬;夏季气温高,海参夏眠度夏等。螳螂捕蝉属于食物关系,与环境变化无关。
(4)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矿物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
(5)过滤是分离不溶解物的常用方法,利用常见物品的孔径细孔不同,可以自己组装过滤装置,注意应该把孔隙过滤小的物体放在最下面。净水器中常使用碎石、细沙、棉花、活性炭等物质过滤或吸附杂质,它们的过滤顺序非常重要,过滤材料从上往下排序正确的是碎石→细沙→活性炭→棉花。
84.(1)A (2)C
【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线圈缠绕匝数相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串联节数少,则磁力弱;电池串联节数多,则磁力强。
【解析】(1)该装置是利用了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的原理。当车牌被自动系统识别后,电路闭合,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使得电磁铁具有磁性,从而吸引或释放道闸的栏杆。故选A。
(2)增加电流可以增强电磁铁的磁性,因为电磁铁的磁力与通过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减少线圈匝数会减弱电磁铁的磁力,而增加铁柱与电磁铁的距离并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故选C。
85.(1)
(2)电流方向不同 (3)线圈缠绕方向不同 (4) 电流方向 线圈缠绕方向
【分析】电磁铁由线圈和铁钉组成,当接通电源时,电磁铁出现磁力。
【解析】(1)我们可以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判断电磁铁的N、S极,与指南针S极相吸的是N极,与指南针S极相斥的是S极。
(2)改变线圈绕向或改变电流方向,都会导致电磁铁磁极的南北极位置发生变化。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电流方向不同。
(3)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线圈缠绕方向不同。
(4)实验证明,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绕向和电流方向这两个因素有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