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专题06 实验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专题06 实验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19 15:5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专题
06 实验题
(22-23六年级下·山西晋中·期末)如图所示,下面是电磁铁磁力的对比实验示意图。
1.电磁铁是由线圈、( )和电源组成的装置。
A.铁芯 B.磁体 C.指南针
2.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
A.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钉长短的关系
B.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C.电磁铁磁力方向与线圈缠绕方向的关系
3.这个实验唯一要改变的因素是( )。
A.铁钉长短 B.电池数量 C.线圈匝数
4.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 )。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5.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的关系时,小明只改变了线圈中电流这一因素,不改变铁芯的大小、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匝数等因素,得到了下面的实验数据。
次数 改变的因素 实验结果
第一次 用1节新的电池 可以吸起7枚大头针
第二次 用2节新的电池串联起来 可以吸起17枚大头针
第三次 用3节新的电池串联起来 可以吸起26枚大头针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6.(22-23六年级下·云南保山·期末)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因素。
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节数有关系吗?
假设;电池节数越多,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池节数越少,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改变的条件: 。
不变的条件: 、铁钉粗细、铁钉长短等。
实验方法;①把导线在铁钉上绕40圈,接上一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同形针;②把导线在铁钉上绕40圈,接上两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同形针;③把导线在铁钉上绕40圈,接上三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回形针;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同形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实验记录。
序号 改变的条件 实验现象
① 一节电池 吸起5根回形针
② ( ) 吸起15根回形针
③ ( ) 吸起30根回形针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当线圈匝数不变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 。
7.(22-23六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我的假设 ( )
需要的材料 ( )
改变的因素 ( )
不变的因素 ( )
我的结论 ( )
8.(22-23六年级下·辽宁沈阳·期末)填写制作生态瓶活动记录表。
要求:在“我做的生态瓶”表格中绘制简单设计图;若觉得设计得不够完美,考试结束后可再完善,或选做一个生态瓶。
水域生态瓶 陆地生态瓶
我的预测 1.不喂食,瓶子里的鱼可能会活______________。2.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瓶子里,这些鱼会活__________。 不打开盖子,瓶子里的小草可能会活___________。
我做的生态瓶
9.(22-23六年级下·辽宁沈阳·期末)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有关。
实验设计:不变的因素是 ,导线粗细、铁钉的粗细等;改变的因素是线圈匝数。
实验现象:用 匝线圈,吸 个回形针;
用 匝线圈,吸 个回形针。
实验结论: 。
(22-23六年级下·山西吕梁·期末)下面是电磁铁磁力的对比实验示意图。
10.电磁铁是由线圈、( )和电源组成的装置。
A.铁芯 B.磁体 C.指南针
11.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
A.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钉长短的关系
B.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C.电磁铁磁力方向与线圈缠绕方向的关系
12.这个实验唯一要改变的因素是( )。
A.铁钉长短 B.电池数量 C.线圈匝数
13.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 )。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22-23六年级下·山西运城·期末)根据电磁铁磁力的对比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4.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
A.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芯长短的关系
B.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C.电磁铁磁极方向与线圈缠绕方向的关系
15.这个实验唯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铁芯长短 B.电池数量 C.线圈匝数
16.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图( )的装置。
A.甲 B.乙 C.丙
17.下面三种材料中适合用作电磁铁的线圈的是( )。
A.细铁丝 B.细棉线 C.带绝缘皮的细铜丝
18.(23-24六年级下·湖北十堰·期末)下面是小红同学遗落的实验记录表,请你认真查看并回答问题。
线圈匝数 第一次吸起大头针数量(个) 第二次吸起大头针数量(个) 第三次吸起大头针数量(个) 平均数 磁力大小排序
60 30 26 28 28 3
100 81 80 79 80 2
130 96 95 97 96 1
(1)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小红要提前准备齐哪些实验材料?
(3)该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控制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4)分析以上实验数据,你的发现是什么?
19.(23-24六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实验探究题
问题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A.线圈匝数 B.电池节数 C.铁钉粗细 D.导线粗细
实验设计 改变的因素:( ) 不变的因素:( )、( )、( )A.线圈匝数 B.电池节数 C.铁钉粗细 D.导线粗细
实验记录 电池节数 1 2 2
吸起的大头针个数 5 6 5 12 11 10 20 21 20
吸起的大头针个数(平均数) 5.3 11 20.3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 )越( ),吸起的大头针数量越多。A.线圈匝数 B.电池节数 C.铁钉粗细 D.导线粗细E.多 F.少 G.粗 H.细
20.(23-24六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李丽和张芳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制作了如图三个实验装置。
(1)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他们应选择 和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李丽和张芳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大小的关系时,只改变了线圈中电流这一因素,不改变铁芯的大小、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匝数等因素,得到了下面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改变因素 测试结果
1 用1节电池 吸住5枚曲别针
2 用2节电池首尾连接起来 吸住17枚曲别针
3 用3节电池首尾连接起来 吸住26枚曲别针
(2)本实验中是通过改变( )来改变线圈中电流的。
A.线圈匝数 B.电池节数 C.曲别针个数
(3)本实验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根据( )来判断的。
A.吸曲别针个数 B.线圈匝数 C.电流
21.(20-21六年级下·辽宁盘锦·期末)探究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
(1)光电板受光面积大,小车速度( )。
(2)光电板受光角度( ),小车速度慢 。
(3)光电板受光光照强度( ),小车速度快。
(要求:选择下面正确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小 B.慢 C.快 D.强 E.弱
22.(23-24 六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电磁铁的研究
(1)上图是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装置图,请在括号内标出钉尖的南北极。
(2)通过上述实验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电磁铁的南北极和( )有关。
A.线圈匝数 B.电流方向 C.铁钉大小
(22-23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对电磁铁的研究。
同学们利用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甲 乙 丙
23.如图所示,电磁铁是由( )组成的装置。
①铁芯 ②开关 ③导电线圈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24.电磁铁通电后产生了磁性,把电能转化为了( ),就能够把铁质物体吸起来了。
A.磁能 B.动能 C.光能
25.搬动杂乱的废旧钢铁是件很麻烦的事,用电磁铁就省事多了,通电时电磁铁能吸引废旧钢铁。搬到别处时断开电流,废旧钢铁自动落下。这是因为( )。
A.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由电流的大小决定
B.电磁铁的磁性由电流的方向决定
C.电磁铁的磁性有无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26.实验中甲、丙两个装置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
A.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长短的关系
B.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粗细的关系
C.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
27.分析甲、丙两个装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电磁铁的导电线圈匝数相同时, 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 。
28.若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电线圈匝数的关系,应该选择 和 两个装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 相同时,电磁铁的导电线圈匝数越 ,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29.实验中,小明用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表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但他忘记了编号,请在下表中,帮他将“甲、乙、丙”填到相应的空格内。
实验装置 吸引大头针的数量/个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41 42 40 41
22 23 21 22
10 10 10 10
(22-23六年级下·山西晋中·期末)科学与技术
30.六年级1班的潇潇在学习了《电磁铁》一课后,自己也准备尝试做一个电磁铁,他找到了下面这些材料:铁钉,电池,电池座,回形针,潇潇还需要准备一些( )。制作好电磁铁,她想起来课堂上老师带领他们研究了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
31.她想研究其他因素是不是也会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于是又设计了下面这个实验:
这个实验研究的是( )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会产生影响。
32.通过上图中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潇潇得到结论:( )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
33.潇潇还发现,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你能根据上图信息,判断这个电磁铁的南北极吗?(在上图括号中填“N”或“S”)
34.(22-23六年级下·山西长治·期末)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材料:铁钉、长导线、电池、电池盒、若干连接导线、回形针、条形磁铁等。
根据你的探究实验,完成下列练习。
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 )。
实验设计:不变的因素—( )。
改变的因素—( )。
实验结果:电池节数多时,吸起回形针的数量( )。实验发现:电磁铁吸起回形针的数量越( ),说明磁力越( )。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电池节数时,电池节数越(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 )的。
35.(23-24六年级下·湖北十堰·期末)某实验小组画出了电磁铁磁力的对比实验示意图,请你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
(1)你认为该实验小组设计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
A.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芯长短的关系
B.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C.电磁铁磁极方向与线圈缠绕方向的关系
(2)这个实验唯一要改变的条件是 。
(3)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图( )的装置。
(4)下面三种材料中适合用作电磁铁的线圈的是( )。
A.细铁丝 B.细棉线 C.带绝缘皮的细铜丝
36.(23-24六年级下·河南驻马店·期末)奇奇和妙妙想知道为什么电动机通电后会转动,于是动手制作了简易电动机,请完善他们的制作过程及结论。
实验材料:一根200厘米的漆包线、两根10厘米长的铜丝、磁铁、电池、开关
实验步骤:
(1)把漆包线缠绕成一个 圈左右的矩形 。漆包线的两端从矩形中间引出 ,把一端的漆全部刮掉,另一端的漆刮去半面。
(2)用两根铜丝做支架,把支架固定在木板上,把线圈架在支架上。
(3)在支架下方,放一块 。
(4)连接好电源和开关。
(5)闭合开关,旋转一下导线圈,然后观察。实验现象:通电后,导线圈能持续 。
实验结论:导电线圈 ,并在磁铁 的作用下 ,从而将 。
37.(23-24六年级下·全国·期末)模拟生态系统实验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瓶、水、水草、小鱼、田螺、沙子
实验步骤:
在塑料瓶底部铺上一层沙子,加入适量的水。放入水草、小鱼、田螺等生物。密封塑料瓶,将其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草进行 作用产生氧气,小鱼和田螺在水中生活,它们之间存在着 关系。
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和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38.(23-24六年级下·全国·期末)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铁钉、导线、电池、大头针
实验步骤:
制作一个电磁铁,将导线绕在铁钉上,连接电池。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录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改变电池的节数,再次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录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改变线圈的匝数,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实验现象:
电池节数越多,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越 。
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越 。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和 有关。
39.(23-24六年级下·江苏连云港·期末)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匝数多,磁力大:匝数少,磁力小。
实验设计:不变的因素:电池节数、导线粗细、铁钉长短……
改变的因素: 。
实验过程:做两个线圈匝数分别是10匝20匝的电磁铁,分别去吸引回形针,数一数回形针的数量。
实验结果:10匝的电磁铁吸引回形针数量少,20匝的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多。
实验发现:电磁铁吸回形针的数量越多,说明磁力越 。当电池数量相同时,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 的。
40.(23-24六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项目一:生物与环境
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让我们透过文字,跟着梦梦一起感受一次次丰富的活动,了解一个个有趣的科学知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踏春的好时节。五(2)班的同学们齐聚在劳动实践基地,走进自然,体验了农事、种花、科学探究等实践活动,度过了快乐的一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田野里有绿豆苗、蝴蝶、蚜虫等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相互联系在一起,构成的“链状”联系叫作 ,构成的“网状”联系叫作 。
(2)蚜虫是害虫,专门吸食嫩叶的汁液,梦梦建议农场伯伯持续打农药,把它们全部消灭掉。这样做合理吗?写出你的理由: 。
(3)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小组为了研究生物、非生物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农场伯伯的指导和帮助下制作了4个生态瓶,分别编号为A、B、C、D同学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生态瓶D中,非生物有 ,消费者 。
②生态瓶中的生物存在着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
(4)有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多喂一些鱼 B.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 C.把生态瓶中的水倒出去一些
(5)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和 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写字母标号)
(6)下列水源中最适合加入生态瓶中的是( )。
A.干净的自来水 B.泥坑中的雨水 C.清澈的池塘水
(7)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生物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生态瓶中小虾存活的数量不断减少,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41.(23-24六年级下·湖北荆州·期末)同学们在进行小组观察活动时,发现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有不同,记录如下表:
生态瓶的情况 第一次观察 第二次观察 第三次观察
水较多 0 1 0
水较少 4 6 5
(1)根据图表可知,在 的情况下小鱼生活得更好。 的情况下小鱼频频浮出水面,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
(2)你认为在生态瓶中添加水和植物会影响生态瓶中动物的变化吗?
(3)同学们在做这组实验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改变的条件是 。
42.(22-23六年级下·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科学探究小组制作了四个生态瓶、分别编号为A、B、C、D,同学们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沙、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
A号生态瓶:水草 B号生态瓶:水草+小虾
C号生态瓶:水草+小虾+螺蛳 D号生态瓶:水草+小虾+螺蛳+小鱼
(1)成功制作生态瓶需要一定的顺序下列操作正确的顺序为 。
①在生态瓶中放入小鱼、螺蛳和小虾
②在生态瓶中种上几棵水草
⑧找一个塑料瓶清洗干净,剪掉上面一部分
④在生态瓶中放入水和淘洗干净的沙
(2)在生态瓶D中的消费者有 、 等。
(3)生态瓶中的生物存在着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
(4)有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鱼浮出水面呼吸次数越来越频繁,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多喂一些鱼食
B.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
C.把生态瓶中的水倒出去一些
(5)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和 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
(6)在生态瓶中种水草的作用是 。
43.(23-24 六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缠绕在铁芯上线圈匝数的关系。
在此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线圈的 ,而其他因素没有发生改变。
(2)他们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改变的因素 测试结果
第一次 线圈绕20圈 1次可以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 线圈绕40圈 1次可以吸住18枚大头针
第三次 线圈绕()圈 1次可以吸住()枚大头针
第三次实验中缺少数据,下列数据符合的是( )。
A.60 38 B.60 14 C.60 29
(3)实验中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分析上表的数据,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 。
(4)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铁芯下端,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出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极。
(5)如果要制作电磁铁,可以选择的材料是( )。
A.导线、指南针 B.铜丝、铁钉 C.磁铁、导线 D.导线、铁钉
(6)该小组还想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原因,可以选择的做法是( )。
A.将电池的正负极对换连接 B.增加电池数量
C.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D.将铁钉的钉尖和钉帽位置互换
(7)制作铁钉电磁铁时,用砂纸把导线头打磨光亮,其目的是使导线( )。
A.更光亮 B.不扎手 C.更好看 D.导电性更好
(8)当小科把绕有线圈的铁钉钉尖靠近小磁针的S极,小磁针的旋转方向如图所示,则铁钉顶帽是( )。
A.N极 B.S极 C.S极或N极 D.无法确定
(9)在做这个实验中,我们往往采用 的方式增大电流,所以连接的时间要短,免得电池发热发烫。
44.(23-24 六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探究磁铁的性质。
(1)探究磁铁磁力大小可能与 有关。
(2)在下图对比实验中,甲乙图是探究 与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通过小组探究,我们观察到 图电磁铁吸的铁屑多。
(3)在下图对比实验中,乙丙组是探究 与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通过小组探究,我们观察到 图电磁铁吸的铁屑多。
(4)请在甲丙图中分别画出所吸的铁屑(注意画出吸的铁屑的数量)。
(5)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 和串联 有关系, 越多,串联 ,电磁铁的磁力也就越大。
(6)生活中,使用电磁铁的装置有 、 等。
(23-24 六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如图,小戴同学对电磁铁的南北极进行研究。他通过实验根据小磁针的方向判断出电磁铁南北极的方向。
45.电磁铁是由铁芯和 组成的。
46.小戴同学根据小磁针的方向判断出电磁铁的南北极,他依据的原理是 。
47.根据上图,可得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 和 有关。
48.小戴同学又对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进行研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得到如下数据,小戴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 )的关系。
电池数量 吸引大头针的数量(个) 磁性强弱排列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取值
1节电池 4 6 3 4 弱
2节电池 38 41 40 40 中
3节电池 49 49 48 49 强
A.线圈匝数 B.导线粗细 C.电池数量 D.电池品牌
49.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能直接判断,我们可以根据( )判断。
A.电池数量 B.线圈匝数 C.吸引大头针数量 D.铁钉粗细
50.根据题4小戴同学记录的研究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1.(23-24 六年级下·河北秦皇岛·期末)小明将一根长导线缠绕在一枚螺栓上,制成电磁铁。他按图中所示的方式来组装电磁铁电路并接通电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变化。
(1)下面四种材质的螺栓,可以用来绕制电磁铁的是( )。
A.铜螺栓 B.铁螺栓 C.塑料螺栓
(2)在这个电路中,小明需要在①位置安装一个 (填“小开关”或“小灯泡”)。
(3)制作电磁铁时,要剥去导线两头的塑料皮,目的是 。
(4)电路通电后,②位置的导线中的电流怎样流动?请在上图中用箭头线画出。
(5)电路通电后,导线下方的磁针最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磁针被吸在导线上
B.沿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旋转
C.产生一定角度的水平偏转
(6)通电导线会让附近的磁针运动起来,这个现象最初是由 发现的。
(7)在通电导线使磁针运动起来的过程中,能量转换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
A.电能→机械能→磁能
B.电能→磁能
C.电能→磁能→机械能
52.(23-24 六年级下·甘肃武威·期末)李明学习了电磁铁后,回到家寻找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下图是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装置图,根据图中所示,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并在括号内标上南北极。(填“N”或“S”)
① ②
(2)通过这个研究,李明发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 )有关。
A.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 B.线圈缠绕方向 C.线圈匝数
(3)李明还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做了研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缠绕50匝线圈 缠绕100匝线圈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串联电池节数 1节 2节 3节 1节 2节 3节
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枚 10 25 40 20 50 80
①实验中,电磁铁磁性强弱是通过 来判断的。
②李明在做①②③实验时,改变的条件是 。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线圈匝数相同时, ,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③通过①和④、②和⑤、③和⑥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电池数量相同时, 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53.(23-24 六年级下·海南海口·期末)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秘密”,洋洋用电池、大头针、铁钉和导线为主要材料进行简易实验。
(1)洋洋按照科学课上学习的方法制作简易的电磁铁(如图),并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判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对比甲和乙,可知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 )。
A.弱 B.强 C.没有关系
(2)洋洋想探究具有磁性的电磁铁是否存在磁极方向,遂将钉尖和钉帽分别靠近指南针,发现钉帽与S极相斥,钉尘与S极相吸,可见( )。
A.通电的电磁铁具有磁性,有磁极,钉帽是S极,钉尖是N极
B.通电的电磁铁具有磁性,有磁极,钉帽是N极,钉尖是S极
C.通电的电磁铁具有磁性,无磁极
(3)实验中,洋洋发现铁芯出现发烫现象,该现象体现了电能转换为 能的能量转换关系。
(4)洋洋在实验中发现,随着测试次数增多,甲、乙吸引的大头针数量都在减少,请你帮他做出合理的解释。 。
54.(23-24 六年级下·贵州黔东南·期末)在学校的科学实验室里,同学们在研究电磁铁时,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猜想B: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电磁铁的南北极会发生改变。
猜想C: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猜想D:改变线圈匝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发生改变。
为了验证这几个同学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方案。
根据以上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可以判断电磁铁的 。
(2)通过比较 (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验证猜想B。
(3)通过比较 (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验证猜想C。
(4)如果实验材料相同,以上5个电磁铁中,磁性最强的是 。
(5)请你根据该小组的实验设计来验证猜想D。
研究的问题
我的假设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实验方案 通过比较 (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验证猜想D。
实验结论
55.(23-24 六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末)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线圈匝数 50圈的电磁铁 100圈的电磁铁
实验次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串联电池数量 1节 2节 3节 1节 2节 3节
吸起的大头针数量 10 25 40 20 50 80
(1)实验中,小组同学通过观察 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
(2)通过比较实验①②③,改变的条件是 。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比较①④、②⑤和③⑥三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当 相同时, 的电磁铁磁力大。
(4)下列不能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是( )。
A.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B.增加电池节数 C.增加线圈缠绕匝数
(5)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实验结论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和 有关。
56.(23-24 六年级下·江西吉安·期末)某小组同学设计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要改变的因素是 。
(2)本小组的同学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该设计的是 (填“模拟实验”或“对比实验”)。
(3)通过上图可以发现,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 ),电磁铁的磁力( )。(填“越大”或“越小”)。
(4)小金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装置铁芯尖端。结果发现小磁铁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假装置中铁芯头是 极(填“N”或“S”),此时如果要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最简单的办法是( )。
A.改变电池方向 B.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C.改变电池数量
57.(23-24 六年级下·四川广元·期末)为了研究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小科用了相同的铁钉、导线、电池、测力计和小铁块进行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研究(甲和丙的线圈为50圈,乙的线圈为30圈)。
(1)如果小科想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他应当选______(填字母序号)进行实验。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2)小科选择甲和乙进行了电磁铁磁性强弱的研究,得到了如下数据:表格中有一个异常数据,这个数据是 (填字母序号),可能的原因是 。
铁块自重 甲:50圈 乙:30圈
第一次 0.04牛 0.26牛 0.1牛
第二次 0.26牛 0.11牛
第三次 0.12牛 0.1牛
A.0.26牛 B.0.12牛 C.0.1牛 D.0.11牛
(3)如果选择乙和丙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科学吗? ,你的理由是 。
(4)如果在上图中选择一个磁性最强的电磁铁来继续研究,你会选择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 B.乙 C.丙
58.(23-24 六年级下·浙江台州·期末)能量。
小明想设计制作一个能吸引60枚回形针的电磁铁。探究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电池节数 1节 2节 3节
调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线圈匝数 20匝 50匝 80匝 20匝 50匝 80匝 20匝 50匝 80匝
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3枚 8枚 18枚 15枚 25枚 45枚 32枚 53枚 72枚
(1)小明不断调试电磁铁的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逐渐靠近目标任务,这个过程属于探究实践中的( )环节。
A.明确问题 B.提出方案 C.制作测试 D.得出结论
(2)调试①④⑦,改变的条件是( )。
A.线圈匝数 B.电池节数 C.回形针数量 D.导线粗细
(3)进行第⑩次调试时,仍使用3节新电池,你觉得他选择( )匝线圈,最有可能完成任务。
A.10 B.30 C.70 D.90
(4)从初始的1节电池、20匝线圈开始调试,用( )的方法绝对不可能吸5枚回形针。
A.1节电池、线圈匝数比20匝少 B.1节电池、线圈匝数比20匝多
C.2节电池、线圈匝数比20匝多 D.3节电池、线圈匝数比20匝多
(5)通过9次调试,我们可以发现:改变 (填写“电池节数”或“线圈匝数”),在操作上更加费时费力。
(6)继续探究,如图甲所示,电磁铁接通电源后,小磁针的S极被吸引,此时电磁铁A端的磁极是( )极。(填“N”或“S”)
(7)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若将图甲装置换成图乙,则B端是( )极。(填“N”或“S”)
(8)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
A.用电产生动力 B.用动力产生电
(9)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
A.法拉第 B.奥斯特 C.牛顿 D.列文虎克
(10)下列方法中,不能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是( )。
A.只改变电流方向
B.只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C.同时改变线圈缠绕方向和电流方向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电池节数越多,线圈中的电流就越大,电磁铁的磁力也就越大
【解析】1.根据电磁铁的结构特征,电磁铁是由线圈、铁芯和电源组成的装置。
2.根据以上电磁铁的特征,三个电磁铁的线圈圈数不同,电磁铁的磁力不同,故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3.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这个实验唯一要改变的条件是线圈圈数。
4.圈数多,磁性强,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丙图的电磁铁。
5.分析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的关系的实验数据可知,线圈中的电池数量越多,吸引起来的大头针数量越多,可以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6.电池节数 线圈匝数 两节电池 三节电池 电池节数 电池节数越多,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池节数越少,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少,磁性弱;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
【解析】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节数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电池节数,其他条件比如线圈匝数、铁钉粗细、铁钉长短都要保持不变。
实验记录: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电池节数,应该每次增加一节电池即可;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
7.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组,导线,开关,大头针 线圈匝数 电池节数、铁钉粗细等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解析】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二是线圈中电流的强度。
设计实验证明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1)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2)材料和工具: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组,导线,开关,大头针
(3)方法步骤: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4)现象:电磁铁线圈匝数多时,吸起的大头针数量多;匝数少时吸起的大头针数量少。
(5)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8.不喂食,瓶子里的鱼可能会活几天,因没有食物而死亡。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瓶子里,这些鱼会活更长时间。不打开盖子,瓶子里的小草可能会活一段时间,但由于生态瓶的调节能力有限,所以不可能维持太长时间。

【解析】不喂食,瓶子里的鱼可能会活几天,因没有食物而死亡。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瓶子里,这些鱼会活更长时间。它们以小鱼为食,生态平衡会维持一段时间。但由于生态瓶的调节能力有限,所以不可能维持太长时间。
不打开盖子,瓶子里的小草可能会活一段时间,但由于生态瓶的调节能力有限,所以不可能维持太长时间。
9.电池节数
20 8 60 16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解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致。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的实验设计,不变的因素有导线的粗细、电池节数、铁钉的粗细等。改变的因素是线圈匝数。实验发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10.A 11.B 12.C 13.C
【解析】10.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它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由线圈、铁芯和电源组成的装置,所以A符合题意。
11.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改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其他的条件均相同,所以B符合题意。
12.这个实验进行对比实验,唯一要改变的因素是线圈匝数,其他的条件均相同,所以C符合题意。
13.在电池的数量都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图丙,因为它线圈匝数最多,所以C符合题意。
14.B 15.C 16.C 17.C
【解析】14.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改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其他的条件均相同,所以B符合题意。
15.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进行的是对比实验,唯一要改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所以C符合题意。
16.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系。在电池的数量都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图丙,因为线圈匝数最多,所以C符合题意。
17.制作电磁铁的线圈材料必须是导体,而细棉线是绝缘体,因此不能作为电磁铁线圈的材料。电磁铁的线圈与线圈之间必须是绝缘的,因此细铁丝也不能作为电磁铁的线圈材料,因此必须用带绝缘皮的细铜丝作为电磁铁的线圈材料,所以C符合题意。
18.(1)线圈的缠绕匝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吗?
(2)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3)需要改变的条件是线圈的匝数;不变的则是电流大小,电磁铁铁芯粗细等
(4)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少,磁力越小
【分析】电磁铁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设备,它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电磁铁由一个绕有线圈的铁芯组成,当通电时,线圈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使得铁芯具有磁性,成为一个临时磁铁。断电后,铁芯就会失去磁性。
【解析】(1)根据题目所给出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发现,线圈匝数在三次实验中都有变化。而随着线圈匝数数量的不同吸起大头针的数量也随之改变。所以,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线圈匝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
(2)要研究线圈匝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包括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这些材料用于组装电磁铁并进行实验,以探究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
(3)在研究线圈匝数与磁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唯一条件是线圈的匝数,不变的则是电流大小,电磁铁铁芯粗细等,为了防止测出的数据不准确,要进行多次实验,严格控制变量。
(4)实验过程涉及以下步骤: 组装电磁铁:使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 改变线圈匝数: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先少绕几圈导线看能吸起几个大头针;然后多绕几圈导线,再次观察能吸起几个大头针。 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可以得出结论: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少,磁力越小。
19.B B A C D B B E
【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致。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解析】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
实验设计:改变的因素:电池节数;不变的因素:线圈匝数、铁钉粗细、导线粗细;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吸起的大头针数量越多。
20.(1) 甲 丙 (2)B (3)A
【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少,磁性弱;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
【小题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圈数,所以应该选择乙、丙进行研究;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电流大小,所以应该选择甲、丙进行研究。
【小题2】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电流大小,通过改变电池数量来改变电流大小。故选B。
【小题3】本实验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根据吸引吸曲别针的数量来判断的,磁性弱,吸引吸曲别针的数量少,电池节数多,磁性强,吸引吸曲别针的数量多。故选A。
21.C A D
【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光电板受光面积大,吸收的热能就会比较多,所以小车速度快。
(2)光电板受光角度小,那么转化的能量就会少一些,小车速度就会慢 。
(3)光电板受光光照强度强 ,转化的能量就会多一些,所以小车速度快。
22.(1)
(2)B
【分析】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它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消失。根据磁铁的同极靠近会相互排斥,异极靠近会相互吸引。
【解析】(1)根据磁铁的同极靠近会相互排斥,异极靠近会相互吸引。左图是N极,右图二是S极。
(2)电磁铁也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缠绕的方向和电池的正负连接方向有关。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电流方向有关。故选B。
23.C 24.A 25.C 26.C 27.电池节数 强 28.乙 丙 电池节数 多 29.甲 丙 乙
【解析】23.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当在通电线圈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线圈的磁场磁化,变成了一个磁体。读图2可知,电磁铁是由①铁芯和③导电线圈组成。
24.电能生磁,磁能生电,电磁铁通电后产生了磁性,把电能转化为了磁能,就能够把铁质物体吸起来了。
25.搬动杂乱的废旧钢铁是件很麻烦的事,用电磁铁就省事多了,通电时电磁铁能吸引废旧钢铁。搬到别处时断开电流,废旧钢铁自动落下。这是因为电磁铁的磁性有无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通电后电磁铁产生磁力,断电后,磁性立即消失。
26.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中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可知,图中甲、丙两个装置不同的只有电池数量,线圈匝数、铁芯都一样,由此判断这两个装置主要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
27.分析甲、丙两个装置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当电磁铁的导电线圈匝数相同时,电池节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28.根据以上分析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可知,若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电线圈匝数的关系,应该选择乙和丙两个装置,这两个装置的变量只有线圈数量。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电池节数相同时,电磁铁的导电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29.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可知,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节数有关,增加线圈圈数或增加电池数量都会使电磁铁磁力增强。从表中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多少可以判断,吸引大头针数量最多的电磁铁是电池数量最多、线圈圈数最多的甲装置,吸引大头针数量最少的电磁铁是电池数量最少、线圈圈数最少的乙装置,数量中等的是丙装置。
30.导线;线圈匝数 线圈匝数 31.电流 32.串联电池节数 33.
【分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两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性弱;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性弱;电池多,则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导线的粗细、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30.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当在通电线圈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线圈的磁场磁化,变成了一个磁体,可以增加电磁铁的磁力。因此,做一个电磁铁,不仅需要铁钉、电池、电池座、回形针,还需要准备一些导线。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密切相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
31.根据对比试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的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从图1、图2中两个对比试验装置可以看出,两个装置不同之处只有电池数量,图1试验装置中是1节电池,图2试验装置中是2节电池,由此判断这个实验研究的是电流对电磁铁磁力大小是否会产生影响。
32.通过上图中吸引回形针的数量差异,潇潇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串联电池节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
33.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区域称为磁极,一端称为北极(N极),一端称为南极(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由图可知,图中电磁铁的钉帽一端与指南针的S极靠近,说明电磁铁的钉帽一端吸引指南针的S极,由此判断这个电磁铁的钉帽一端是N极,钉尖一端是S极,如下图所示:
34.与电池的节数有关。节数多,磁力大,节数少,磁力小。 线圈匝数、导线粗细、铁钉长短…… 电池节数 增加 多 大 多 改变
【解析】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当在通电线圈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线圈的磁场磁化,变成了一个磁体,可以增加电磁铁的磁力。
根据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可知。
问题: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是否有关?
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少。
实验设计:根据对比试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的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此实验中不变的因素是铁钉的粗细电池的数量,改变的因素线圈匝数。
实验结果:电池节数多时,吸起回形针的数量增加。
实验发现:电磁铁吸起回形针的数量越多,说明磁力越大。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电池节数时,电池节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35.(1)B (2)导电线圈匝数 (3)丙 (4)C
【分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两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性弱;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性弱;电池多,则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导线的粗细、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解析】(1)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中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可知,图中甲、丙两个装置不同的只有线圈匝数,电池数量、铁芯都一样,由此判断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导电线圈匝数的关系。故选B。
(2)根据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导电线圈匝数的关系,所以,这个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导电线圈匝数。
(3)分析题中信息,我们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当电磁铁的电池节数相同时,导电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利用实验结论分析一下,图丙的装置线圈匝数最多,在理论上吸起大头针数量是最多的。
(4)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导电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合用作电磁铁的线圈的是带绝缘皮的细铜丝。
36.10 导电线圈 轴 磁铁 转动 通电后有了磁性 磁力 转动 将电能转化成动能
【解析】实验步骤:
(1)第一空:漆包线长度200cm,通常绕制10-20圈能保证线圈大小适中且留有足够引出线。第二空:题干明确要求缠绕成矩形,此处需填写绕制的形状。第三空:漆包线两端引出作为旋转支撑部分,需刮漆形成导电接触点。
(3)电动机工作原理需磁场,题干材料已列出磁铁,应放置在支架下方。
(5)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安培力作用,导线圈会持续转动。
实验结论:通电线圈周围会形成电磁场,与永磁体磁场相互作用。磁铁提供外部磁场,是线圈受力的必要条件,线圈受力后驱动线圈转动。电动机的本质是电能通过电磁作用转化为动能。
37.光合 食物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解析】实验现象:水草是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小鱼和田螺呼吸。小鱼和田螺依赖水草产生的氧气生存,同时它们的排泄物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水草用于光合作用,形成物质循环。
实验结论: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如水草)、消费者(如小鱼、田螺)以及非生物部分:如水、阳光、沙子等环境因素,为生物提供生存条件。
38.多 多 电流大小 线圈匝数
【解析】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和线圈的匝数来观察电磁铁磁力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电池节数越多,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越多,这说明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力越强。同样地,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也越多,这说明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也越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所以,通过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我们可以控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39.线圈匝数 大 大 改变
【分析】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当在通电线圈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线圈的磁场磁化,变成了一个磁体,可以增加电磁铁的磁力。
【小题1】实验设计中的不变因素(如电池节数、导线粗细、铁钉长短等)是为了确保在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线圈匝数)在改变,从而能够准确地观察和分析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
【小题2】电磁铁吸起回形针的数量越多,说明磁力越大。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线圈匝数时,线圈匝数越多,吸起回形针的数量越多,磁力也就越大。说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通过改变线圈匝数改变的。
40.(1) 食物链 食物网 (2)不合理;蚜虫全部消灭会影响食物链,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 水、空气、沙 小虾、小鱼、螺蛳 水草→小虾→小鱼
(4)B (5) A B (6)C (7)小虾被小鱼捕食
【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
【小题1】链状联系:指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单线的,像链条一样,称为食物链。
网状联系:实际上,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是复杂的,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小题2】蚜虫虽然是害虫,但它们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如果全部消灭,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比如以蚜虫为食的昆虫和鸟类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小题3】生物是指能够进行生命活动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非生物是指与生物相对的物质或因素,它们不具备生命活动的特征。在生态瓶D中非生物因素包括水、空气、沙等。消费者是指那些通过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取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的生物。在生态瓶D中消费者有:小虾、小鱼、螺蛳。
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生产者主要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如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生产者将太阳能或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在此过程中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生态瓶中的生物存在着食物关系:水草→小虾→小鱼(水草是生产者,小虾吃水草,小鱼吃小虾)。
【小题4】有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这是水中氧气缺乏导致的,下列操作可行的是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扩大小鱼的生存空间。多喂一些鱼食、把生态瓶中的水倒出去一些都不会改善。故选B。
【小题5】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要选择生态瓶A和C,A瓶没有小虾,C瓶有小虾,两者对比可以观察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
【小题6】最适合加入生态瓶的水源是清澈的池塘水,这种水通常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和营养,更适合生态瓶中的生物生长。故选C。
【小题7】D生态瓶中小虾存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小虾被小鱼捕食,只有D生态瓶中加入了小鱼,D生态瓶中小虾存活的数量不断减少是因为小鱼吃小虾。
41.(1) 水较多 水较少 水中缺少氧气 (2)会 (3) 对比实验 水的多少
【解析】(1)水较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较少(0、1、0),说明小鱼在水中能正常呼吸,生活环境较好。
水较少时,小鱼频繁浮出水面(4、6、5),可能是因为水量减少导致水中溶解氧不足,小鱼需要到水面呼吸空气。
(2)添加水会影响水中氧气的含量和空间大小,从而影响鱼的生存。添加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生态瓶的环境。
(3)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通过设置不同水量观察小鱼的行为差异)。改变的条件是水的多少(实验组是“水较少”,对照组是“水较多”)。
42.(1)③④②① (2) 小虾 螺 蛳 (3)水草→小虾→螺蛳 (4)B (5) A B
(6)为小虾、螺蛳、小鱼提供食物和氧气。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一般开始于绿色植物,到凶猛的动物终止。
【解析】(1)制作生态瓶的过程:首先找一个塑料瓶清洗干净,剪掉上面一部分,接着在生态瓶中放入水和淘洗干净的沙;然后在生态瓶中种上几株水草;最后在生态瓶中放入小鱼、螺蛳和小虾。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等,在生态瓶D中,非生物有水、阳光,生物有小鱼、小虾、水草等。
(3)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食物链。生态瓶中的一条食物链有水草→小虾→螺蛳。
(4)有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我们可以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增大小鱼的生存空间。
(5)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控制的变量是小虾的有无,最好选择A和B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
(6)在生态瓶中种水草的作用是为小虾、螺蛳、小鱼提供食物和氧气。
43.(1)匝数 (2)C (3) 越多 越强 (4)N (5)D (6)B (7)D (8)A (9)短路
【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性弱;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性弱;电池多,则磁性强。
【解析】(1)在此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线圈的匝数,而其他因素没有发生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通过它能够吸引的大头针数量来衡量。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根据前两次实验的结果,线圈匝数增加时,吸住的大头针数量也增加。因此,第三次实验中线圈匝数应该更多,吸住的大头针数量也应该更多。60圈和29枚大头针符合,故选C。
(3)实验中吸引的大头针数量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分析上表的数据,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匝数的增加,磁性增强。
(4)根据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因此,如果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铁芯的下端也是S极,上端则是N极。
(5)电磁铁的制作需要导电的导线和能够被磁化的铁芯,铁钉可以作为铁芯使用。故选D。
(6)增加电池数量可以增加电流,而电流的强度是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故选B。
(7)打磨导线头可以去除氧化层和污垢,提高接触面的清洁度和紧密性,从而提高导电性。故选D。
(8)如果铁钉钉尖靠近小磁针的S极,并且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那么铁钉钉尖是S极,顶帽则是N极。选A。
(9)增加电池数量可以增大电流,但长时间大电流会导致电池发热,因此需要缩短连接时间以防止电池过热。
44.(1)线圈匝数、电池节数 (2) 电池节数 乙 (3) 线圈匝数 丙
(4) (5) 线圈匝数 电池节数 线圈匝数 电池节数越多 (6) 电磁起重机 电磁炉
【解析】(1)通过对比甲乙丙三幅图可知,该实验主要探究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节数的关系;
(2)甲乙两图对比可知,两个实验不同之处在于电池节数不同,所以甲乙图是探究电池节数与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因为电流越大(即电池节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所以乙图电磁铁吸的铁屑多;
(3)乙丙两图对比可知,两个实验不同之处在于线圈匝数不同,所以乙丙图是探究线圈匝数与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因为线圈匝数,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所以丙图电磁铁吸的铁屑多;
(4)因为线圈匝数越多,电池节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大,也就是吸的铁屑越多,所以甲乙丙三个实验吸的铁屑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乙>甲;
(5)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和串联电池节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串联电池节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6)生活中有很多使用电磁铁的例子,比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炉,磁悬浮列车,耳机等。
45.线圈 46.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7.电流方向 线圈缠绕方向 48.C 49.C 50.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分析】电磁铁磁极方向主要受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影响,其他因素只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会影响磁极方向。
45.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换粗铁芯、增加线圈圈数、增大电流都会使得电磁铁磁力增强。
46.磁铁有两个极,即北极和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意味着北极会排斥另一个北极,南极会排斥另一个南极,而北极会吸引南极。小戴同学使用小磁针来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他依据的原理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7.分析图中小磁针的方向可知,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安培定则来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即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电磁铁的北极。
48.在实验中,小戴同学保持了铁芯、导线、线圈缠绕方向和线圈圈数等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了电池的数量,以观察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故选C。
49.由于磁性强弱无法直接测量,小戴同学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间接判断磁性的强弱。吸引的大头针数量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故选C。
50.根据小戴同学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这是因为电池数量增加,电流也随之增加,从而增强了电磁铁的磁场强度。
51.(1)B (2)小开关 (3)为了让导线容易导电 (4)
(5)C (6)奥斯特 (7)C
【分析】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是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的磁性,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
【解析】(1)可以用来绕制电磁铁的螺栓材质是铁螺栓。因为电磁铁需要用磁性材料来增强磁性,铁是一种常用的磁性材料。铜是一种非磁性材料,通常用于导电,不适合制作电磁铁的芯。塑料是绝缘体,既不导电也不具有磁性,因此不适合制作电磁铁。故选B。
(2)在电路中,①位置需要一个可以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小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启和关闭,而小灯泡则是用于指示电路是否通电。
(3)导线两头的塑料皮是绝缘层,用于保护导线。在制作电磁铁时,需要将导线末端与螺栓紧密连接,形成良好的电接触。剥去塑料皮可以暴露出金属导体,使得电流可以顺利通过。
(4)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回到电源的负极。在电磁铁的电路中,电流会流经缠绕在螺栓上的导线,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5)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影响附近的磁针,使其产生一定角度的水平偏转。故选C。
(6)通电导线会让附近的磁针运动起来,这个现象最初是由奥斯特发现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在1820年首次观察到电流能够影响磁针,证明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7)在通电导线使磁针运动起来的过程中,能量转换的过程可以表示为电能→磁能→机械能。首先,电能转化为磁能,形成磁场;然后,磁场的力作用在磁针上,使磁针偏转,这是磁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选C。
52.(1)①N;②S (2)A (3) 吸引大头针的数量 电池数量 电池数量越多 线圈匝数
【分析】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它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消失。
【解析】(1)电磁铁的磁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图①吸引磁铁S极,表示钉尖是N极;图②排斥磁铁S极,表示钉尖是S极。
(2)图①和图②电池正负极接法不一样,导致电磁铁磁极不一样。通过这个研究,发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正负极接法有关。故选A。
(3)①根据题干可知,实验中,电磁铁磁性强弱是通过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来判断的。
②分析数据可知,在做①②③实验时,改变的条件是串联电池节数。我们可以发现线圈匝数相同时,串联电池节数越多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③通过比较实验①和④、②和⑤、③和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当电池数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越多,电磁铁的磁性也就越强。这是因为更多的线圈匝数会产生更强的磁场。
53.(1)B (2)A (3)热 (4)随着测试次数增多,电池电量损耗,流经电磁铁的电流减小,电磁铁磁性减弱,吸引大头针数量减少
【分析】电磁铁由电源、线圈、铁芯组成,它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消失。
【小题1】对比甲和乙,可知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因为电磁铁的磁力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电流越大,产生的磁场越强,磁性也就越强,吸引的大头针数量也就越多。故选B。
【小题2】当钉帽与S极相斥,钉尖与S极相吸时,说明通电的电磁铁具有磁性,并且有明确的磁极。由于钉帽与S极相斥,钉尖与S极相吸,可以判断钉帽是S极,钉尖是N极。故选A。
【小题3】实验中,洋洋发现铁芯出现发烫现象,这体现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能量转换关系。电流通过铁芯时,由于电阻的存在,部分电能被转换为热能,导致铁芯发热。
【小题4】洋洋在实验中发现,随着测试次数增多,甲、乙吸引的大头针数量都在减少,合理的解释是电池电量损耗,流经电磁铁的电流减小,电磁铁磁性减弱,因此吸引大头针数量减少。这是因为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化学反应逐渐消耗,导致电池输出的电流减小,进而影响了电磁铁的磁力。
54.(1)磁性强弱 (2)①② (3)①③或④⑤ (4)⑤ (5)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吗? 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少,磁性越弱 线圈匝数 电池节数、线圈的缠绕方向 ①④或③⑤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少,磁性弱;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
【小题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可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吸引大头针数目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小题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结论是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电磁铁的南北极会发生改变,唯一的变量是线圈的缠绕方向,所以应该选择①②进行研究;
【小题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结论是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唯一的变量是电流,所以应该选择①③(或④⑤)进行研究;
【小题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如果实验材料相同,以上5个电磁铁中,磁性最强的是⑤,因为电池数量最多,线圈圈数最多。
【小题5】要验证猜想D,应该设置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其他条件比如电池节数、线圈缠绕方向等都要保持不变;应该选择①④(或③⑤)进行研究。
55.(1)吸起的大头针数量 (2) 电池节数 电池节数少,电磁铁磁力小,电池节数多,电磁铁磁力大 (3) 电池节数 线圈匝数多 (4)A (5) 电池节数 线圈匝数
【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性弱;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性弱;电池多,则磁性强。
【小题1】实验中,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吸起的大头针数量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这是因为吸起的大头针数量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小题2】通过比较实验①②③,我们可以发现改变的条件是串联电池数量。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相同的情况下,串联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小题3】比较实验①④、②⑤和③⑥三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当电池节数相同时,线圈匝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说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缠绕匝数有关。
【小题4】下列不能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是改变线圈缠绕方向。线圈的缠绕方向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但会改变磁极的方向。故选A。
【小题5】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电池节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
56.线圈匝数 对比实验 越多(越少) 越大(越小) N A
【分析】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它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消失。
【解析】(1)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因此改变的因素是线圈匝数,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
(2)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该设计的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线圈匝数条件下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模拟实验通常是为了模拟一些难以直接观察或重现的现象、过程,与本实验探究因素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目的不太契合。
(3)通过实验发现: 当线圈中电流大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大;线圈匝数越少,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小。
(4)磁铁的同极靠近会相互排斥,异极靠近会相互吸引。当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装置铁芯尖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说明铁芯尖端是S极,则可推测装置中铁芯头是N极。要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最简单的办法是改变电池方向。因为线圈缠绕方向已经固定,不容易改变。电池数量不影响电磁铁的南北极,只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57.(1)B (2) B 电池的电量不足 (3) 不科学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而乙和丙改变了电流和线圈匝数两个条件 (4)C
【分析】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它是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小题1】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小科应当选择线圈匝数相同但电流不同的电磁铁进行实验。根据题目描述,甲和丙的线圈匝数都是50圈,而乙的线圈匝数是30圈。因此,为了研究电流对磁性强弱的影响,小科应当选择线圈匝数相同的情况,即甲和丙进行实验。选B。
【小题2】在甲和乙的实验数据中,异常数据是0.12牛,因为第一次、第二次测量甲的数据都为0.26牛,第三次与前两次差距过大,这是不符合预期的。可能的原因是电池的电量不足,导致甲的电磁铁第三次数据测量不准确,选B。
【小题3】选择乙和丙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科学,因为对比实验应当只改变一个条件,而乙和丙不仅电流不同,线圈匝数也不同。这样无法确定是哪个因素影响了磁性强弱。
【小题4】如果在上图中选择一个磁性最强的电磁铁来继续研究,应当选择线圈匝数最多且电流最大的电磁铁。根据题目描述,甲和丙的线圈匝数相同,但丙有两块电池电流大于甲,而乙的线圈匝数少于甲和丙。因此,丙的磁性应该是最强的。选C。
58.(1)C (2)B (3)C (4)A (5)线圈匝数 (6)S (7)N (8)A (9)B (10)C
【分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小题1】小明通过改变不同的条件(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来观察结果(吸引回形针的数量),这是典型的测试和调整过程。故选C。
【小题2】从表中可以看出,①、④、⑦的线圈匝数都是20匝,而电池节数分别是1节、2节、3节,因此改变的条件是电池节数。故选B。
【小题3】在第⑨次调试中,使用3节电池和80匝线圈吸引了72枚回形针,接近目标。为了达到60枚,减少线圈匝数可以减少磁力,因此选择70匝线圈最有可能完成任务。故选C。
【小题4】根据数据,20匝线圈在1节电池的情况下只能吸引3枚回形针,减少线圈匝数会减弱磁力,因此不可能吸引5枚回形针。故选A。
【小题5】增加线圈匝数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缠绕线圈,因此这个过程更加费时费力。
【小题6】磁针的S极被吸引,说明电磁铁的A端是S极,因为异性相吸。
【小题7】图乙中的电池的方向相反,那么B端是N极,因为电流方向决定了磁极的方向。
【小题8】电动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因此其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动力。故选A。
【小题9】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是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的科学家。故选B。
【小题10】如果同时改变线圈缠绕方向和电流方向,这两个变化会相互抵消,因此电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