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8 19: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狼》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狼》出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主要写了一个屠夫与两头狼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结构完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学习者分析
对于本节课,我将用一个课时来讲授。在学习《狼》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世说新语》二则、《诫子书》等文言文,懂得了一些文言文相关知识,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懂文意。本文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丰富,对初一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学习目标确定
1.巩固生字生词的掌握。 2. 梳理文章故事结构,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 3.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文章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狼和屠户的形象。 2.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理解屠户、狼所代表的社会形象和文章主题。
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总结出狼的特点。学生活动1 学生说成语,总结狼的特点:可怕、狠毒、狡猾、奸诈、贪婪等。 活动意图说明:进而总结出人们对待狼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导语以师生对话方式展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环节二预习检测 自主探学 发现问题:教师活动2 课前预习时,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已解决相关字词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容易写错读错的生字词进行强调圈画(例如缀、窘、眈、苫、少、瞑、尻、黠等)。 有针对性的强调古今异义(如去、股、盖等)、一词多义(如止、意、前等)、词类活用(如洞、犬、前等)、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重点知识。 教师介绍本文作者蒲松龄及《聊斋异志》,补充相关资料。学生活动2 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活动意图说明 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有助于学生知晓重点,着重复习,并使学生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理解。环节三:合作助学解决问题教师活动3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15分钟) (1)遇狼:结合课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惧狼:第一二段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体现在哪?屠户表现的怎么样,体现在哪?表现了屠户怎样的心理? (3)御狼: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狼表现的怎么样? (4)杀狼:两狼的计谋是什么?前狼假寐的姿势和神态是怎样的,目的是什么?后狼径去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屠夫杀前狼的经过是怎样的,由此可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屠夫杀后狼的经过是怎样的,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5)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 学生活动3 生答:交代了四大要素,分别是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户,二狼;起因——一屠晚归,二狼缀行。 生答:第一二段表现了狼的凶狠贪婪,体现在缀,止,从,止,至,并驱如故;屠户的表现是迁就退让,体现在投,复投,表现了屠户害怕侥幸的心理。 生答:表现屠夫心理的句子是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夫采取的行动是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的表现是眈眈相向。 生答:两狼的计谋是一狼径去一狼假寐(前后夹击屠夫);前狼假寐的姿势和神态是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目的是诱敌;后狼径去的目的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表现了狼的阴险狡诈和愚蠢;屠夫杀前狼的经过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由此可看出屠夫的勇敢且果断;屠夫杀后狼的经过是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体现屠夫的机智且细心。 (5)生答:作者的感叹是,属于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表达方式是议论。 总结段落大意(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梳理文章脉络(开端——发展——转机——高潮结局)。活动意图说明:此环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阅读和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有助于学生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归纳小结课堂检测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什么?)【(who)屠夫——(when)夜晚——(where)归途中——(what)遇狼——(why)恐受其敌——(how)杀狼】 2、人与动物之间也有斗争。描述这类关系的作品,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为了反衬人的渺小,还有的则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思考本文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突出人的力量】 3、作者写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为什么写?)【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忍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4、在本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学到什么?)【千万不要低估了敌人,不仅要斗勇,还要斗智,及时识破敌人的诡计。】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你认为狼代表了什么?为什么? 2.在作业布置上进行了分层设计,拓展性作业中为了体现近现代文学中“狼”的形象的变化,为学生推荐了两部课外阅读书目:《狼王梦》和《狼图腾》。请学生课下查找与狼相关的资料,如《狼图腾》、《狼道》、《重返·狼群》等,总结狼的其它形象特点。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希沃课件制作和文言字典。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任务一的复述过程中可以提示学生从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行复述,并且可以分散性的请四位学生分享。这样每位学生分享时长缩短,有助于倾听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增加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