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达标检测(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达标检测(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0 17: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请你根据钥匙和锁上面的文字,判断下面的这把钥匙应开哪把锁 (  )
2.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   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3.下图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造成图中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
A.大机器开始代替人力劳动进行生产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爆发
D.1924-1929年的经济繁荣
4.右面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  )
A.波及范围广
B.经济持续发展
C.股票销售量大
D.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5.1933年底,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感谢上帝,更感谢我们伟大的总统!图中人物就是那位“伟大的总统”,他是 (  )
A.华盛顿 B.罗斯福 C.胡佛 D.林肯
6.芊芊听到同学们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什么,他听到了“国家干预经济”“上世纪30年代”“兴办公共工程”“蓝鹰运动”等字眼,由此芊芊断定他们正在谈论的话题应该是 (  )
A.巴黎公社运动 B.工业革命
C.罗斯福新政 D.辛亥革命
7.结合下图分析,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
A.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C.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D.夺取势力范围,争当世界霸主
8.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  )
A.大力整顿银行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劳资关系 D.缩减农业产量
9.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 (  )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B.罗斯福新政能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
D.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0.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成功”的主要作用是 (  )
A.恢复并发展了经济 B.改善了人民生活
C.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1929年10月24日,对于莱特和他的国家来说,那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四”。那天莱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购买的股票正在急剧贬值。接下来的几天更是雪上加霜,股票变成了废纸,自己又被老板解雇了……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一段历史。
现在,我们就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1)请判断,这位莱特先生是哪国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929年,在莱特的国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就在这个国家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领导人民走出了困境。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3)在国家走出困境的过程中,如果莱特想重新就业,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就业岗位是什么 为什么呢
(4)请你说说那位杰出人物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从他的成功经验中,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
【备选习题】
1.“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  )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普遍繁荣
D.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2.假如时间可以倒流,让你生活在1930年,你可能在中国、苏联和英国分别看到的景象是 (  )
A.中国战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英国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B.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英国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C.中国进行国民大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英国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D.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英国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记忆基础知识的能力。德莱塞所著的作品是《美国的悲剧》,《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莎士比亚,《蒙娜丽莎》的作者为达·芬奇,《战争与和平》的作者为列夫·托尔斯泰。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故选B。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比较能力。从题干中有效信息“失业”“仅仅需要一份工作”“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等,可知该情况最应出现在1929-1933年间的经济大危机期间。经济危机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概念链接】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导致的。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中象征着经济危机的章鱼笼罩全球,形容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故选A。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故选B。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由关键信息“国家干预经济”“上世纪30年代”“兴办公共工程”等推知为罗斯福新政。故选C。
7.【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就业工人的工资也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所以美国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统治。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兴办公共工程,减少了失业,扩大了消费需求。故选B。
【知识拓展】兴办公共工程的原因
(1)提供就业机会,刺激生产和消费。
(2)有长远而广泛的社会效益。
(3)“以工代赈”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自食其力,不是白吃救济,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在劳动过程中,磨练了人的意志,使其精神不至于颓废,还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通过阅读题干,可以了解到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内部的调整,故选C。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政治上”,可判断选C。
11.【解析】本题以虚构的故事为切入点,立足于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1929年10月24日”“黑色的星期四”可知莱特是美国人,这一天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施新政。据此分析回答第(1)(2)题。第(3)题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回答,答案不唯一,只要不前后矛盾即可。第(4)题,结合新政的目的和措施回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美国人。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
(2)罗斯福。
(3)工业(公共工程)。因为罗斯福政府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答案不唯一,只要不前后矛盾即可)
(4)最主要的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意思相近即可)启示:制定经济政策要符合国情和实际;要重视经济规律;政府应当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控;要稳定农业;推动工业发展;注重产业结构的协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扩大内需等。
【备选习题】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能给我一角钱吗”“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可知与大危机有关。大危机导致了美国工人大量失业,生活贫困。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930年”,国家分别为“中国、苏联和英国”。综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正处在共产党与国民党内战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工业化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资本主义世界正处在经济大危机中。故选A。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