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 12 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9 14:2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2 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以及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本课位于本单元的第一课,对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学习目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着体现明朝的兴衰及其内外矛盾的变化这一线索,我将本课整合为四个部分,重点通过学习明朝内外部矛盾的变化,认识到从明朝开始中国社会隐藏的危机。
(二)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明朝以前内政外交的基本状况,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另通过初中的学习和一些电视剧形象也对明朝的特色有一定的了解,本课可通过这些兴趣点很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明朝时期由于新航路开辟,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增强,整体的外部环境会更加复杂,需要补充更多的史料、结合地图,更好地让学生去感受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社会危机。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时间轴和地图,将明朝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环境下来考察和分析;(时空观念)
2.能够从所提供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史料实证
的魅力,对明朝内政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分析明清易代的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能够从唯物史观的观点对明朝兴衰作出解释并总结经验教训,从历史的角度认
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历史自豪感,并学会对其他国家或民族产生更多的包容。(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朝建立后在加强君权、治理边疆、海疆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
难点:明朝内政外交变化的一系列因素,正确理解和评价内阁制度、海禁政策等历史史实。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清廷剧降温,明朝剧大热,明朝给人什么印象?(专制、保守)有人认为,明朝雄伟、智慧,“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但也有人认为,明朝内敛、封闭,自我设限,极端专制。那么,对于明朝又该如何去认识呢?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 12 课大明印象——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师:以上是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请同学们齐读: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师:根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整合为四部分的内容:一、大明之“术”——明朝的制度建设;二、大明之“大”——海防与边疆的治理;三、大明之“惑”——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四、大明之“忧”——迷惘的时代。
师:关于明朝,我们首先要提到的是开国之君——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朝末年爆发的农民起义中,作为一名起义将领,一步步的强大,以上是他的简介,大家了解,最终灭亡元朝,成功的建立大明王朝。
师: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影视资料,思考其中影视形象的原型,提问:说出以上影视形象的原型,他们设立于何时,主要职能是什么?
生:“锦衣卫”“明朝”“查案”“抓捕”等
师:明朝皇帝为加强皇权,设立锦衣卫作为搜集情报机构,其主要职能为侍卫仪仗、侦缉廷杖、对外情报,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明朝皇帝为了加强皇权还做了哪些举措?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大明之“术”——明朝的制度建设。根据课前预习,大家说一下朱元璋所做的第一个举措就是
生:废除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 。
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朱元璋废相的原因。
生:(1)历史原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2)元朝教训: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导致社会动荡。(3)直接原因:宰胡惟庸专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大家已经知道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但是宰相废除了,宰相的工作由谁来做呢?请同学们看一下 PPT 上的这首诗。思考:废除丞相制度后有何弊端?
生:皇帝的工作压力非常大,政务多,效率低,易决策失误。
师:废除了宰相制度后,朱元璋和他的后继者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减轻负担?
生:(二)设立内阁(明成祖)
师:没错,建立了内阁制度,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规律,一套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同学们可以来看一下内阁制度是如何建立以及怎样发展的。
师:明神宗时期内阁权力达到全盛,尤其是内阁首辅权力膨胀,例如张居正,那这岂不是又再度回到了明朝初年宰相权力极大威胁皇权的情况呢?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下这几段材料,分析明朝内阁与前朝宰相异同, 请同学们从权力来源、职能权力、任免、对皇权作用四个方面来对比。
生:......
师:通过刚才大家一步步的对比,得出了一个结论,内阁不过是皇权的产物,无法制约皇权。
师:明代除了设立内阁外,是否还采取了其他的一些政治措施呢?
生:重用宦官
师:大家可以结合课本思考一下,明朝皇帝重用宦官的原因、表现、影响
生:皇帝防范内阁权重,部分皇帝怠于政事。a.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b.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c.官员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导致政治日益黑暗,社会矛盾加剧。
师:宦官的作用如此重要,权力如此之大,那是不是会对皇权产生威胁呢?请大家思考一下宦官专权的实质。
生:宦官无法制约皇权,必须要依托于皇权,实质上还是专制皇权的强化。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的内容,将导学案上的探究一进行纠错整理。
师:明朝对内在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那在对外又实施什么政策和态度呢?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第二部分:大明之“大”——海防与边疆的治理。
师:根据明朝疆域图,结合教材,思考当时明朝可能会面临哪些外来威胁?(结合地理方位)
生:在内陆边疆地区,西北有鞑靼和瓦剌这两大蒙古集团,西南有藏族,东北有女真族;在沿海地区,有日本的威胁,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欧洲殖民者的侵扰。
师: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限时 4 分钟,完成导学案探究二的三个学习任务。讨论结束有请学生代表展示。
【学习任务 1】结合教材 p73-p74 内容,填写表中明朝处理边疆和海疆的政策与结果
PPT:表格 1:明朝处理边疆和海疆的政策与结果
区域 对象 政策 结果
内陆边疆 蒙古
藏族
东北
海疆 日本
葡萄牙
荷兰
完成后如下表:
表格 1:明朝处理边疆和海疆的政策与结果
区域 对象 政策 结果
内陆边疆 蒙古 战争、修长城、和议、互市 恢复贸易、维持和平
藏族 册封,设立机构,委任上层 巩固统治
东北 册封,设立机构(奴儿干都 司) 巩固统治
海疆 日本 海禁、战争 放松海禁后, 形势逐渐稳定
葡萄牙 无有力手段 葡萄牙获得澳门居住权
荷兰 无有力手段 荷兰占据台湾
【学习任务 2】结合表格和所学思考,在边疆地区,明政府对处理蒙古与藏族、东北问题有何区别?原因何在?哪些做法是类似的?
生:对蒙古是先战后和,到明末才订立和议,保持了和平的局面。而明政府对东北和藏族册封和设置机构,说明在明前期已经招抚了这些地区。
生:原因在于当时蒙古强大。类似做法:尊重少数民族,让少数民族人自己管理(因俗而治)
【学习任务 3】同样面临威胁,为何明廷对葡萄牙、荷兰没有有力的手段,最后使得其能占领中国的领土?
生:明朝边防的重点在北方,而蒙古也就成为了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
师:这一方面是蒙古的强大,削弱了明朝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是明朝这种对西方殖民者的忽视。而这个表现从实质上说,是受到什么对外政策的影响?
生:海禁政策
师:海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对西方的认识不足,也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海禁的实施,导致了沿海倭患盛行,直至海禁政策的放松,才有所减缓。
师:明政府的这些边疆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生: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师:从明朝政府经略边疆和沿海的措施中,我们看到了明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后世中国版图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除此之外明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第三部分:大明之“惑”——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咱同学角色扮演的视频,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标记,学习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生:【时间】15 世纪前期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经过】七下西洋,访问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影响】加强了中国与南洋的联系;宣扬了明朝的声威;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促进贸易发展;带来了财政负担。
师:与新航路开辟相比,郑和下西洋体现了哪些特点?
生:范围更广、时间较早、 次数较多、人数较多、船只较多、规模较大。
师:为什么中国在“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生:远航没有与贸易有效结合;财政负担加重;农耕经济的封闭保守
师:从郑和下西洋的炫耀国威,我们看到了明朝的辉煌和强大,然而,《中华文明传真》一书却将其定义为“一个强大却令后人迷惘的朝代”[3],向我们直白地揭示了它不足的一面。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第四部分:大明之“忧”——迷惘的时代。明朝末年出现统治危机,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天灾——阶级矛盾;沿海——西方侵扰,最终清朝取代明朝建立,根据时间轴提示,归纳明清易代的大事记。
生:1616 努尔哈赤建金;1636 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 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亡;1664 朝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师:到这里本节课的学习已接近尾声,整节课我们了解到.....下节课再来学习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