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考试试题
八年级 语文
一、积累运用(30 分)
以下文字是一段开场白,请你完成问题,对其进行完善、修改。(9 分)
轻轻合上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我们收获良多。第一单元呈现出一幅幅绚丽的民俗画卷:有迅哥月夜观看的社戏,有陕北后生锤击的磅 bó( )的腰鼓,有吴伯箫记忆中凝结着家国情怀的灯笼…… 这些画卷都彰显出人们寻求和美生活。
第二单元的课文蕴含着奇妙的科学道理,折射出人们与客观世界共存的和谐之美。第五单元游记中的自然风光令人目眩神迷:这里有驰骋的黄河、神奇的各拉丹冬、chù( )立的勃朗峰等。作者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抒发天人合一的惊喜。
第四单元的演讲则闪耀着名人的思想光芒:闻一多痛斥特务时的怒不可遏是一种勇毅;丁肇中阐述 “格物致知” 时的准确求实是一种严谨;王选现身说法时的平易近人是一种君子的风范 …… 当这些文字戛然而止的时候,“和” 之美已经浸润我们的心田。
(1) 阅读选文,为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4 分)
①绚丽 ______ ②驰骋 ______ ③磅 bó ______ ④chù 立 ______
(2) 文段中画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目眩神迷 B. 怒不可遏 C. 平易近人 D. 戛然而止
(3) 划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你对其进行修改。(2 分)
修改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的花海,时代的芬芳。建团百年,我们以青春之名,赴强国之约。华新中学举办 “逐梦好青年,接续向未来”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7 分)
(1)【秀 青春风貌】校团委邀请你拟写一条宣传语。请你结合语段中的划线句完成宣传语的上句。(3 分)
新时代中国青年刚健自信、担当有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追求远大理想,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时刻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伟大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做开拓、进取的时代先锋。
上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句:传承使命勇做时代先锋
(2)【访 青春榜样】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年榜样的力量,校团委拟开展采访青年奋进者的活动。作为活动策划者,请简要阐述你的采访思路。(2 分)
我的采访思路:为了让采访高效进行,我们第一步要确定采访对象,第二步要拟定__________,第三步要约定采访时间,第四步再进行____________。
(3)【燃 青春接力】跨越百年,三代青年相聚一堂。面对主持人 “青春应该做什么” 这个提问,请你补全当代青年的回答。(2 分)
李大钊: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旧中国。我的青春是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雷锋:我生活在欣欣向荣的新社会。我的青春是用拼搏和汗水,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
当代青年:我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我的青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跨越百年,传承一代代不变的梦想,我们用最好的成绩证明 —— 中国青年,是这个世界上最炫的那一片风景!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不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B. “四书” 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 “格物” 和 “致知”。
C. 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D. “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中华书法往往喻示做人的道理。你希望同桌志存高远,方正质朴,扎实稳重。辨析下面四种书体的喻意,最适合赠予他的一幅是:( )(3 分)
A. B. C. D.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行书
古诗文默写。(8 分)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孟子曾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中与之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卜算子 咏梅》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60 分)
(一)阅读文章《行走的风景》,完成各小题。(18 分)
①在商品琳琅满目的闹市大街上,我会常常想起货郎。一条黝黑发亮的扁担,一面像小姑娘摇着发辫的手摇鼓,一副光亮的货架…… 货郎的足迹已远,但他曾是一道行走的风景,而我追逐着这道风景,从孩童进入了成年。像消失在乡村田野上的风,像一块钟表停在了过去的某段时间,像一种过去的语言在追述往事,不能忘怀的,是货郎撩拨心弦的行走。一种岁月越老,越弥足珍贵的记忆。
②乡村里踏实的睡眠,常常被货郎的鼓声唤醒。乡村是寂静的,总在等货郎带来生机。鼓声由远及近,女人们像鸟雀瞅见了金黄的谷粒,扑腾着双翅汇集到老槐树的脚下 —— 货郎歇脚的地方,手拿针头线脑、几尺头绳,一匹花布,与见多识广的货郎说东道西,讨价还价,打情骂俏。孩子们围绕着货架,拥挤着、询问着、尖叫着、欢呼着…… 乡村贫寒的生活中所有对于快乐的向往,就锁在货郎玻璃面的货架里面。货架里面的物什在玻璃下面闪,动着神秘的光亮。能够发出爆响的火纸,一舍就化的水果糖,五颜六色的玻璃球,会飞的小气球,构成了乡村孩子生活中最具诱惑力的念想。他们积攒着每一枚硬币,用预备好的每一枚硬币迎来激越的鼓声。远远的吆喝近了:破鞋底破鞋壳废纸猪鬃鸡毛鸭毛兑糖换针哪…… 为了这一声吆喝,为了兑现这一声吆喝,孩子的目光搜遍了村寨山野、地头田塍的每一个角落,发现的眼睛,让贫瘠变为富有,单调冷落的土地被渴望一遍一遍不倦地阅读。
③货郎常常是外乡人,他们坚韧的脚板踏平了异乡的艰险,朴素愿望冲淡了游走四方的担忧和恐惧。一根黝黑的扁担,一头担着柴米油盐,一头担着日月星辰。货架在生活中漂泊,货郎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们也许会用一个顶针或者一个发夹几尺头绳换来一碗剩饭充饥,路边的风雨中的破庙可能成为临时的安身之所 在瓦蓝的天空下,在日落到来之前,孩子们追逐着他们。疲惫思归的货郎,可能是脑海中浮现出妻儿在家中等待的光景,若有若无的幸福在那张黝黑的脸上滑过,陶醉的感觉击穿了他们在尘世奔忙中抵御风霜的圆滑和吝啬。他们大发善心少有地慷慨,突然停下货架,从中取出水果糖一人一粒。那动作像闪电一样急促,不容被施舍的对象再有非分之想。
④货郎习惯于对每一位陌生人微笑,表情谦卑,视所有人为衣食父母。他们贪图微利,有时候一分钱都不让。但他们不取不义之财。8 岁那年,我脱下一双新鞋换了一盒水彩蜡笔。天黑了才惴惴不安地回家。我父亲不肯相信穿在脚上的鞋子会弄丢了,关上了厅堂的大门,准备将我痛打一顿。远远地货郎的鼓声近了,鼓声在我家门前停顿下来,还有货担落地扁担吱呀呀的声响。接着,鼓声响起,由近而远。我父亲打开门一眼就看见了摆在门前的我的那双新鞋,而货郎的背影已远,消失在树影婆娑、山岚暮霭笼罩的山道上。那时,我的心里第一次对货郎产生了牵挂。货郎是不是要到落日的山那一边,微弱的星光能不能照亮他回家的路?
⑤擎起激越的鼓,用朴素愿望,敲响沉寂的岁月,让快乐在生活中流布四方。日子被一页一页地翻了过去,然而,视线越过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我仍然看见了货郎用黝黑的扁担,挑着闪亮的货架,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在走。
(选自《新华日报》)
6. 本文塑造了一个行走的货郎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性格特征,完成表格。(3 分)
性格特征 具体表现
(1)________________ 担着扁担,风餐露宿
(2)_______________ 分发糖果,动作急促
朴实善良 (3)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 分)
(1) 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表现力。
一根黝黑的扁担,一头担着柴米油盐,一头担着日月星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②段划线句子有何妙处?试进行赏析。
女人们像鸟雀瞅见了金黄的谷粒,扑腾着双翅汇集到老槐树的脚下 —— 货郎歇脚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反复提到货郎 “黝黑的扁担” 这个特写,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3 分)
【链接】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簇,拖着短短的身影,在狭窄的街道上走。嘴里还是咕噜着,复算刚才得到的代价,咒骂那黑良心的米行。女人臂弯里勾着篮子,或者一只手牵着小孩,眼光只是向两旁的店家直溜。小孩给赛璐珞的洋囡囡,老虎,狗,以及红红绿绿的洋铁铜鼓,洋铁喇叭勾引住了,赖在那里不肯走开。女人把蛋圆的镜子拿到了手里又放进了橱窗。绒线的帽子套在小孩头上试戴,便又脱了下来。有几个女人拗不过孩子的欲望,便给他们买了最便宜的小洋囡囡。
(选自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本文第②段和上面的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女人和孩子买东西的情形,请分析这两段描写的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者用儿童眼光 “还原” 货郎生态,“能够发出爆响的火纸”“一含就化的水果糖” 等对商品的 “特写”,让读者走进了货郎的世界。
B. “破鞋底破鞋壳废纸猪鬃鸡毛鸭毛兑糖换针哪……” 这是属于山野乡村诱人吆喝,这些乡土情味展示了货郎的无限魅力。
C. 第③④段中 “圆滑”“吝啬”“贪图微利” 是贬义词,这是因为货郎在艰难的生活中已经养成了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气。
D. 文中抒发了作者对儿时淳朴乡村生活的留恋,表达了一个愿望 —— 小农经济时代 “弥足珍贵” 的坚韧朴实的 “行走风景” 在商品经济时代应该继承弘扬,从而提升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说明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16 分)
文创作品如何破圈
①不久前,由甘肃省博物馆研创设计的一款 “丑萌十足” 的铜奔马文创毛绒玩具火遍网络。连日来,尽管兰州迎来持续高温天气,但丝毫未能阻挡慕名而来打卡甘肃省博物馆参观者的热情,不仅铜奔马周边文创备受追捧,更多的馆藏文物亦备受关注。
②“丑萌” 的铜奔马文创毛绒玩具走红后,市面上出现了 “一马难求” 的盛况,甚至不少人发出了尽快落实 “一户一马” 的呼吁。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文创铜奔马能火爆也非一日之功,背后是甘肃博物馆文创工作组人员对文创产品的苦心钻研打磨、大胆探索创新。
③文创铜奔马造型憨态可掬,整体呈绿色,一眼望去,马撇着大白牙,“笑” 得非常快乐,被踩着的 “飞燕” 则翻着白眼,活脱脱一个大 “冤种”。这种夸张的卡通造型与我们在课本上、博物馆里见到的文物形象形成了巨大的 “反差萌”,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
④【A】文物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本身是相当严肃的,可这种自带的严肃属性却也束缚住了很多地方文创开发、文博推广的手脚。【B】“放不开” 导致文创产品、文博推广 “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也让很多人无法对它们产生亲近感。【C】
⑤其实,近年来,我们的文创产业正呈大踏步发展态势。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 1190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0%,两年平均增长 8.9%,故宫、三星堆、敦煌等也是频频因为极具创意的文创产品冲上热搜,而这些备受关注的文创产品或博物馆,往往又都在创新、创意上有诸多独到之处。这说明在文创、文博方面的创新,带来的将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丰收,而这恰好又可化解我国文博事业面临的双重困境。
⑥一方面,文创、文博的创新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让文物、博物馆 “由冷变热”,使得它们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另一方面,众多文创产品的走红热销也能改变选择文博事业注定要坐冷板凳的刻板印象,文博事业也能自我造血并能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其中,还能为后续文创开发、文博推广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⑦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这是 “丑萌” 文创铜奔马成功的诀窍,也是更多文博创新应该努力的方向。面对越发多元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独特审美,我们的文博工作者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当然,这里的创新不能是无底线恶搞,而是要在充分挖掘文物内涵的基础上,再辅以符合时代趋势、受众需求与审美的创意,让古老的文物绽放新的生机。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铜奔马文创毛绒玩具的热销,让我们看到了文创作品创新的更多可能。
B. 文物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严肃属性导致人们无法产生亲近感。
C. 文章图文并茂,借助图片和文字形象生动地对铜奔马的造型进行解读。
D. 近年来,我国文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故宫等文创产品的成功开发。
12. 方框中的语句原是文章第④段的内容,请根据文意判断应把它放在 ABC 中哪个位置,并说明理由。(3 分)
但是,“丑萌” 的文创铜奔马让很多年轻人眼前一亮,所以他们才愿意为它买单,进而纷纷打卡甘肃博物馆,更多人对历史文化产生兴趣。
位置(填字母):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如何才能让古老的文物绽放新的生机?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年(1)班开展以 “天地有节,风雅中华”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2 月 4 日,立春,北京 2022 年冬奥会拉开帷幕。“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盛况空前的开幕式当晚,与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节气画卷一同展现在世界面前的,还有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古老的中国文化迸发生机与活力,为今年的立春增添更多时代印记。
【材料二】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例如,我们刚刚度过的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圭表观测日影长短法测定出冬至来了。据史料记载,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始,我们要早睡晚起,振奋精神,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地度过数九寒冬,迎接春天。
任务一:阅读材料一展开联想,让 “冬奥” 遇上 “立春” 寄寓了人们怎样的美好愿望?(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材料二图中,诗歌反映的节气是?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 分)
A. 立春 B. 惊蛰 C. 清明 D. 芒种
(3)任务三:班长认为,“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把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 “柔软植入心灵”?(至少写两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4 分)
【甲】
小石潭记(节选)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其上,为睥睨、梁欐②之形,其旁,出堡坞③,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④,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⑤,而列是夷狄⑥,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⑧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垠:边界,尽头。②睥睨(pì nì):即 “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ì):屋的正梁。③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④箭:小竹子。⑤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⑥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⑦伎:同 “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⑧夫:那,那些。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
(3)益奇而坚__________ (4)愈以为诚有__________
用 “/”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 分)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篇短文都是作者被贬到永州而写的作品,抒发的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结合这两篇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6 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9. 下列对《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前两句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缺月”“疏桐”“漏断” 构成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B.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属于虚写,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物我相融,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C.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描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
D. 词作托物抒怀,既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20. 有人评价这首词 “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两句简要赏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6 分)
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语段: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 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表情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任务 1:
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__________》。文段中所说的 “重叠” 就是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2 分)
(2)任务 2: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小语同学给大家推荐了自己阅读《经典常谈》的方法,请你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2 分)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①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可以选择关注某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小语推荐的阅读方法是:__________ ②如果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__________
A. 《战国策》第八
B. “四书” 第七
C. 《周易》第二
D. 辞赋第十一
(3)任务 3: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共十三篇,从内容上看,有的一部书是一门学问,有的一部书是一种生活习俗,有的一部书是一段历史…… 请以书中的某篇为例,谈谈你读完后获得了什么文化知识,以及读此篇经典的意义(30 字左右)。(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 分)
小作文。(10 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
读了以上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你有何感悟?请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求:观点正确,态度鲜明,题目自拟, 200 字左右。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50 分)
“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 2025 年春晚,歌手王菲演唱的一首歌《世界赠予我》深入人心,引发共鸣。这首充满哲思与温情的歌曲很有治愈力。那么,这个世界赠予你什么呢?
请以 “世界赠予我的” 为题,结合你的生 活体验,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一、积累运用
(1) ①xuàn ②chěng ③礴 ④矗
(2) D
(3) 这些画卷都彰显出人们寻求和美生活的愿望。
(1) 追求理想彰显爱国精神
(2) 采访提纲;正式采访
(3) 用创新和奋斗,实现一个富强的中国
A
C
(1)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阅读
(一)
6. (1) 坚韧顽强
(2) 偶发善心
(3) 送还 “我” 的新鞋
7. (1) “担着” 反复使用,既实指货郎挑担谋生,又虚指其承载生活重量,凸显坚韧品格。
(2) 比喻,将女人比作鸟雀,生动表现货郎到来时乡村的活力与人们的期待。
8. “黝黑的扁担” 是货郎的象征,贯穿全文,既突出其劳作艰辛,又承载作者的怀念之情。
9. 本文表现乡村生活的质朴快乐;链接材料反映底层生活的贫困无奈。
10. C
(二)
11. B
12. C;承接前文文物严肃属性的束缚,引出铜奔马创新的突破意义,形成对比转折。
13. ①挖掘文物内涵;②结合时代审美创新;③贴近受众需求。
14. (1) 寓示冬奥会如春日般带来活力,古老文化与现代盛会交融共生。
(2) B
(3) 示例:学习节气诗词,参与节气民俗活动,如冬至包饺子、清明踏青等。
(三)
15. (1) 大约
(2) 像狗牙一样
(3) 更加
(4) 确实
16. 其气之灵 / 不为伟人 / 而独为是物 /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17. (1) 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 有人说:“这是用来安慰那些被贬谪到这里的贤人的。”
18. 甲文借小石潭的幽寂,表达被贬的孤寂悲凉;乙文借小石城山的奇景无人赏识,抒发对自身及贤者不遇的愤懑。
(四)
19. A
20. 以孤鸿自喻,“不肯栖”“寂寞冷” 既写鸿的孤高,也表现词人不愿随俗、坚守理想的品格。
(五)
21. (1) 《诗经》;重章叠句
(2) 选择性阅读;D
(3) 示例:读《〈说文解字〉第一》,了解汉字构造原理,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