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读书破万卷,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3)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4)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5)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是: , 。
二、基础知识综合
2.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①冰雪融化,草木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②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刘成章《安塞腰鼓》
③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贺敬之《回延安》)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méng发 jī绊 闭塞
(2)解释第①句中的“次第”的意思。
(3)第③句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三、综合性学习
3.滨湖中学开展“古诗苑漫步”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我调查】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调查表,写出两条结论。
初中生阅读古诗词调查表
读古诗词计划 读书批注
有计划 1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2% 凭兴趣做 24%
没有计划 57% 从不做 76%
(2)【我建议】下面是小语同学拟写的《学习古诗词建议书》,请你帮她修改完善。
学习古诗词建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不仅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更能提升文学素养。为学好古诗词,我们建议大家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合理做好规划,坚持大声诵读;
2.做好阅读批注,领会诗歌内涵;
3.及时整理归类,定期复习回顾;
……
2025年4月2日
湖中学
①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格式上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3)【我设计】整个活动打算设计三个环节。请你仿照前两个环节,拟写第三个环节名称。
环节一:声情并茂诵古诗
环节二:别出心裁品古诗
环节三:
四、文言文阅读
班级开展“聆听溪语,对话古人”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青溪①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②喧乱石中,色③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④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①诗人王维仕途不顺,归隐后写此山水诗。②声:溪声。③色:山色。④澹:安静
【材料二】
愚溪诗序①
唐·柳宗元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②,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②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③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的第六年,迁居到城郊冉溪旁,并把溪名改为愚溪,作《八愚诗》(已失传),本文是为这些诗所写的序言。②龂龂(yín)然:争辩不休的样子
4.简要赏析【材料一】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的表现手法。
5.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遂 负 土 累 石 塞 其 隘 为 愚 池
6.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灌水之阳有溪焉
(2)咸以“愚”辱焉
(3)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4)其岸势犬牙差互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8.两则材料均借“溪”寄托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抒发情感之异同。
五、现代文阅读
班级开展“体育锻炼,我们一起行动”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的目标,其中学生身体素质确定目标为“明显提升”。但据2023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测结果显示,学生体质达标率87.1%、优良率35.3%、不及格率12.9%,与2021年相比,全国学生体质状况呈下降趋势,达标率下降了2.9个百分点,优良率下降了3.3百分点。达标率、优良率随着学段增长呈下降趋势。总体看,学生体质优良率依然偏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需要持续加强。从这个结果来看,2022年既定目标也没有完全实现。从1985年到2024年,历经近40年,国家出台4次高规格专门性文件,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仍未根本性改变,问题还依然严峻,学生体质健康成了学校体育和教育的“顽症”。
(摘自《体育学刊》2025年03月11日)
【材料二】
①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许多中小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标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课业负担较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学校课程安排紧凑,课间休息时间较短,学生难以充分利用。
②体育锻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媒体报道,有学生在新学期军训中出现了体力透支的情况,有的学生仅仅站了15分钟军姿就出现低血糖晕倒的现象。这不仅暴露了学生日常锻炼的缺乏,也反映出学校在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上的不足。虽然延长课间休息时间并不会直接增加体育课时,但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机会,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完善。
③另外,学校体育教育内容仍存在单一化现象,许多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更注重身体素质测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体育设施的不足也是制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因素。部分学校由于场地限制或设备老化,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导致学生的运动体验打了折扣。再加上专业体育教师短缺、培训不足,进一步限制了学校体育教育水平,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摘自《光明网》2024年10月15日)
【材料三】
①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户外时长的讨论一直存在,不少学校都在体育课上做出了改革和创新,丰富着课程设置和内容。前不久,备受热议的北京“体育八条”政策开始稳步实施,在内容上下足了功夫,可见国家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而其释放出来的信号更是积极的:体育课不再是可以被牺牲的课程,而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②让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20分钟、充分保障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一小时、开设武术课、战术课、篮球课……从“厕所社交”走向“操场社交”,从“碎片化独处”转向“结构化互动”,孩子们的身体结实了、笑容变多了、思维活跃了、吃饭更香了、面对挫折更有韧劲了,这才应该是祖国花朵应有的样子。
③也要看到,加强体教融合,是一道长期的命题,时长和活动效果离不开家校社协同,更不能只围绕各种测试而忽略了体育教育的内核,应当让运动成为孩子的日常,也让孩子从运动中汲取能量,甚至找到一生的热爱。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年3月4日)
9.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体育锻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B.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但并没有效果。
C.延长课间休息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机会。
D.加强体教融合,是一道长期的命题,需要凝聚多方合力。
10.请分析【材料一】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11.阅读完三则材料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小语:读了材料一,我发现学生的体质健康真是学校体育和教育的“顽症”啊,这真令人担忧。
小文:也不用过分担忧,你看,相关措施已落实,现在我们的课间已经延长至15-20分钟,体育课也开足开齐,确保了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
小语:是啊,为了更好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你们还有什么建议吗?
小明:阅读材料二、三后,我有以下三条建议: 。
班级开展“借物抒怀·野菜缘情”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荠菜卿卿
丁立梅
①开过花的泥盆里,不知何时,竟冒出一棵荠菜来。等我发现时,碧绿鲜嫩,活活泼泼,直把我的花盆当故乡。我没舍得拔去,一任它自由生长,等着它开花。辛弃疾写:春在溪头荠菜花。在我,是春在泥盆荠菜花了。
②因这棵荠菜,家里的对话又多了许多。常常是在茶余饭后,我和那人踱步过去,站定在花盆前,四只眼睛齐齐地,微微笑地看着这棵荠菜。荠菜肥嘟嘟的,像鼓着小嘴儿在吹气泡的小人。我唤它荠菜卿卿。我们商量着,是不是摘下它来炒了吃——当然,这是说笑了,我哪里舍得?这棵荠菜里,住着我的故乡。看到它,心里总不由自主往上泛着亲切感,是恨不得拥抱的,惊喜交加地叫一声,是你啊——是久别重逢。
③对荠菜,是熟稔到骨子里的。乡下长大的孩子,有几个没跟荠菜亲过?过去,乡下人家改善伙食,用荠菜烧豆腐,就是一道美味佳肴了,会让孩子们幸福好几天。若是把荠菜剁碎了做馅,包成春卷,包成饺子,那更是不得了了,孩子们会因之雀跃,在村子里到处显摆:我家今天吃荠菜饺子了。
④我还吃过荠菜烧的玉米粥。祖母爱这样烧,把荠菜剁得碎碎的,加上玉米粉,加上淀粉,再打点蛋清进去,烧出一锅的绿糊糊,香得缠牙。长大后看东坡轶事,看到东坡喜食用荠菜做成的羹,人称东坡羹,我笑了。我的祖母不知世上从前还有个苏东坡,她烧的荠菜玉米粥,应称作祖母羹了。
⑤荠菜好吃,好吃在野。完完全全的天赐之物,吸尽天地之精华。初春,别的植物才大梦初醒,正揉着眼睛恍惚呢,荠菜们早已生气勃勃,精力旺盛地绿着。在沟边,在田野里,在坡上,到处都可觅到它们青绿的身影。
⑥觅?对。荠菜的性情有点像孩子的性情,天真可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调皮的孩子是一刻也坐不住的,你不过才眨了一下眼,孩子便跑不见了,满天地撒欢呢。乡下人对此,宽容得近乎宠溺。春风招摇,女人们提了篮子,四下里去挑荠菜,弯腰屈膝寻大半天,也才挑了小半篮子。她们不恼,笑嘻嘻的,心里欢喜得很。四野辽阔,天长云白,这寻觅的乐趣,让波澜不惊的人生也变得活泼起来。
⑦朋友家在郊外,有良田二三亩,这个春天,他邀我们去他家吃荠菜饺子。当一盘盘胖胖的荠菜饺子被端上桌,朋友无比自豪地介绍,放心吃吧,这是纯天然的,是我们两个人伏在地里,一棵一棵挑出来的。
⑧朋友这么说着时,他老实憨厚的妻,一直立在一边笑吟吟的。看看,俗世的爱,就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挑荠菜去吧。
(摘编自《暗香》)
12.荠菜在盐城是很受欢迎的野菜。请扣住文章中荠菜的特点,补充横线上的内容。
小语:好一棵 乡野荠菜!
13.本文围绕“荠菜”描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4.梳理文本后,小语发现文章并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而是跨越时空写,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
15.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看到它,心里总不由自主往上泛着亲切感,是恨不得拥抱的,惊喜交加地叫一声,是你啊——是久别重逢。(从人称转换角度赏析)
(2)春风招摇,女人们提了篮子,四下里去挑荠菜,弯腰屈膝寻大半天,也才挑了小半篮子。(请说说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6.请联系全文,体会本文标题《荠菜卿卿》的丰富内涵。
六、填空题
17.阅读下列语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以上文段出自 (作者)的《经典常谈》。文段画横线处的书名是《 》,书中提到 、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方法。
七、语言表达
18.小语同学在书写“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时,总把“晞”字写错,请你利用形声这一造字方法,帮助小语同学正确书写“晞”字。
八、名著阅读
19.阅读《经典常谈》后,小文同学与DeepSeek进行深度交流,请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文:你好,我是八年级学生小文。目前,我在阅读《经典常谈》时有一些困惑,如兴趣不高、读不太懂。面对这种情形,你有好的建议吗?
DeepSeek:小文,你好。……你可采用 (阅读方法)读《经典常谈》。
小文:如何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呢?请结合具体内容阐述一下。
DeepSeek:
九、作文
20.“想要看鲜花,脚下难免有坑洼,生活永远不会亏待你我认真的刹那……”2025年春晚,莫文蔚,毛不易演唱的歌曲《岁月里的花》,用温柔的旋律诉说着生命绽放的美好。
请你以“岁月里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材恰当,重点突出;(2)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下笔如有神 微君之故 在河之洲 所谓伊人 并怡然自乐 气蒸云梦泽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1) 萌 羁 sè
(2)依次
(3)比兴
3.(1)示例:大部分初中生没有阅读古诗词的整体计划;绝大多数初中生阅读古诗词时不做读书批注。
(2) “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与“提升文学素养”颠倒顺序。 署名在上,时间在下。
(3)示例1:分门别类辑古诗 示例2:融会贯通创古诗 示例3:创意表达唱古诗
4.示例1:动静结合,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山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突出动静相生的自然之趣,表达诗人内心的闲适淡泊。
示例2:对比映衬,以“喧”与“静”形成反差,突出动静相生的自然之趣,表达诗人内心的闲适淡泊。 5.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6. 水之北 全、都 这 像狗的牙齿 7.(1)因为小石潭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久停留,(我)于是记下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2)(溪水)可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所以称它为染溪。 8.同:两篇都表达了对溪的喜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寄情山水之乐)
异:材料一表达诗人与青溪志趣相投,淡泊闲适的心境和甘于隐逸的志趣。材料二以“愚溪”比喻自己,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之愤(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忧伤与凄苦)
9.B 10.通过2023年和2021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测结果的比较,并列举具体准确的数据,从而有力地支撑了“学生体质优良率依然偏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需要持续加强”的观点。 11.示例:①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培训,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水平;②优化课程设置,打破单一化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③优化体育设施,解决场地限制或设备老化问题;④家校社协同,让运动成为孩子的日常;⑤学生自身坚持锻炼,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12.扣住碧绿鲜嫩,活活泼泼,天真可爱,富有生命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等特点即可 13.花盆里喜逢一棵荠菜;唤荠菜为“荠菜卿卿”;用荠菜包饺子吃;祖母烧荠菜玉米粥;女人在乡野寻觅荠菜;朋友家吃荠菜饺子,朋友提起夫妻俩伏地挑荠菜。 14.示例:文章从眼前的荠菜写起,引出荠菜相关的回忆,结尾又回到眼前,这样的写法自然,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抒发情感;不按照时间顺序写避免平铺直叙,更能吸引读者。 15.(1)由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二人称,更为亲切,便于更好表达重逢荠菜的惊喜之情。(2)动作描写,运用“提”“挑”“寻”等一系列动词,写出女人寻觅荠菜的场景,反衬出女人的自在从容。 16.“卿卿”原为夫妻间的爱称,后来泛用为对人亲昵的称呼,表达了对荠菜的喜爱之情;作者借物抒怀,荠菜寄托浓浓的乡情,表达对故乡生活的眷念;也表达对乡村、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朋友夫妻伏地挑荠菜,作者感慨俗世的爱,表达作者对平凡朴素自在生活的珍视。
17. 朱自清 说文解字 象形
18.示例:小语同学,这里的“晞”字是形声字,读xī,“日”为表义的形旁,与阳光直接相关;“希”为表音的声旁。这里的“晞”意为晒干。
19. 选择性阅读 示例:《经典常谈》内容涉及面较广,我们可以根据兴趣、目的等去选择性阅读。比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如对古代诗歌感兴趣,则关注《〈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这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20.
例文:
岁月里的花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一刻都如同一朵悄然绽放的花,或明艳,或淡雅,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与变迁。岁月里的花,不仅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心灵的慰藉与生命的礼赞。
记得儿时,家门前那片不起眼的小花园里,总有几朵野花顽强地从石缝中探出头来,它们虽不起眼,却以一种不屈不挠的姿态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那时的我,常常蹲在花前,用小手轻轻触碰那些细嫩的花瓣,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那些野花,就像是岁月最初赠予我的礼物,教会了我坚韧与乐观。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与困难,都是促使我内心深处花朵绽放的养分。就像歌词中所说,“想要看鲜花,脚下难免有坑渣”,每一次跌倒与爬起,都让我学会了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风雨。在学习的道路上,我遇到了无数难题与挫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的内心之花愈发坚韧,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光芒。
岁月悠悠,转眼间我已步入青春的门槛。回望过去,那些曾经的泪水与欢笑,都化作了心中最宝贵的回忆。我开始懂得,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认真对待它的人。就像农民在三月里辛勤耕耘,期待着九月收获时的那份惊讶与喜悦,我也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我内心的花朵会以最绚烂的姿态绽放,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岁月里的花,是时间的见证,也是心灵的寄托。它们教会了我成长,让我学会了感恩与珍惜。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雨如何变换,我都将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继续前行,让心中的花朵在每一个春天里都能欣然绽放,散发出属于自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