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
①开通运河 ②统一全国
③长安称帝 ④重用魏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右图反映的是唐朝初期发生的“玄武门之变”。该事件的发动者是 ( )
A.李渊
B.李世民
C.李靖
D.杨广
3.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覆亡,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
因此,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唐太宗的做法说
明他 ( )
A.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B.认为崇尚节俭便可巩固统治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4.党中央大力提倡“厉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 )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5.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
6.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
①有幸与房玄龄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开凿大运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的是 ( )
A.“三省六部”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8.隋唐时期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六部的领导机构是 ( )
9.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 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试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10.唐朝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说明当时人们普遍推
重 ( )
A.明经科 B.秀才科
C.进士科 D.状元科
11.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开科考试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
材料三 初,隋末丧乱,豪杰并起,拥众据地,自相雄长;唐兴,相帅来归,上皇为之割置州县以宠禄之,由是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之间。上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二月,命大加并省,因山川形便,分为十道……
——《资治通鉴》
材料四 是岁,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哪些措施体现了他“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思想
(2)魏征的什么品质赢得了“人镜”的美誉 魏征得到重用,体现了材料一中人物怎样的治国思想
(3)材料三体现了材料一中人物的什么措施 请你概括出材料四所描述的盛世局面。
(4)你能用一句话对材料一中人物进行准确评价吗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李渊在太原起兵反抗隋炀帝的暴政,并于618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开通运河与隋炀帝有关,重用魏征与唐太宗有关。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能力。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使百姓休养生息,社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辨能力。题干中唐太宗的言语表达了他重视获得人才的意思。故本题选A。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房玄龄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的思想,并且他善于纳谏,而开凿大运河是在隋炀帝时期,故选A。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中的表述,可判定与三省六部制有关。三省六部制是中央设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尚书省负责行政实施、门下省负责审核,三机构既分权又相互制约,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六部”是设在尚书省下分管具体政务的机构。
9.【解析】选B。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这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可见,B与题意相符。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唐朝时期的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1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历史事实的能力。毛泽东诗词中的“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
(1)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2)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3)环境因素:有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4)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5)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题,观察材料一中图片可知,图片中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体现了唐太宗注重民生的思想,在这方面,他轻徭薄赋,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耕地和耕作时间,而且提倡节俭。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重视纳谏,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像魏征这样敢于直言的贤臣。第(3)题,由材料三中“上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二月,命大加并省”,可知唐太宗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开始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材料四描述了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4)题,从唐太宗如何吸取隋亡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等史实中充分说明: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答案:(1)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耕地和耕作时间,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2)敢于直言。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3)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
(4)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拓展延伸】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价。确定评价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要根据具体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克服思维定式,将材料观点和所学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