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唐朝时期,对外交通发达,贸易频繁。当时,最大的外贸港口是 ( )
A.长安 B.广州 C.登州 D.扬州
2.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 ( )
A.尚书省 B.安西都护府 C.市舶司 D.遣唐使
3.观察下列图片,我们从中得出的重要信息是 ( )
A.西方国家模仿能力强
B.唐朝时和欧美国家开始交往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D.在欧美有许多用唐姓命名的街道
4.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游去印度求取佛经
D.张骞出使西域
5.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
是 ( )
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崔致远
6.一个东渡日本的中国和尚,为何两国人民世代传颂他的事迹,诵念他的名号 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讲授佛经,弘扬佛法
B.他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
C.他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D.他写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7.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下列史实能体现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是 ( )
A.鉴真东渡 B.张骞出使西域 C.玄奘西行 D.达·伽马远航
8.联想是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某著名神话小说里描写了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里的“西天”指的是 ( )
A.日本 B.天竺 C.朝鲜 D.大食
9.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金刚经》 D.《西游记》
10.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1)写出材料一图中地点A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对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广州是唐朝最大的外贸港口。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3.【解析】选C。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把中国人称为唐人,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也与此有关。
4.【解析】选A。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时期,故根据关键词“唐朝”可排除D。B是唐朝的鉴真乘船去日本,C是唐朝的玄奘西游天竺,故B、C也可排除。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鉴真。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B、C是鉴真的影响。D是玄奘的贡献。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比较分析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是“友好交往”“古代中印两国”,由此可知,符合题意的事件为玄奘西行。通过分析可知,A鉴真东渡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典范;B张骞出使西域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关系;D达·伽马远航不属于中印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所以,A、B、D可排除,答案为C。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取经。故选B。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玄奘西游天竺后,所编著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注意题干限制语“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等,其中“和亲结盟”是唐朝民族交往的史实,与中外交往不符,排除含①的选项,A正确。
【拓展延伸】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景仰向往中国文化,东方各国尤其如此。
第二,唐朝对外政策开明,对外国人不歧视。
第三,唐朝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唐朝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最高,对外来文化、艺术毫无恐惧感,而采取开放政策。与此同时,向外大力宣传和输出唐文化,影响亚非乃至世界各国文化。
第四,交通畅通,四通八达。唐朝既有发达的陆路交通,又有便利的海上交通,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影响:广泛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各国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唐朝自身的发展。绚丽多彩的唐文化兼容并蓄,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的精华,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11.【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辨别、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的高僧,一个东渡日本,一个西行天竺,途中都历尽千辛万苦,饱受磨难,但都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鉴真终于到达日本,玄奘也从印度取回真经。故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12.【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由地图可知A处为唐朝都城,即长安。第(2)题考查学生从图中和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可从交往国家、交往人员身份、规模、频次、方式等角度思考。第(3)题实际考查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可从政治、经济、交通等角度思考。第(4)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唐朝对外交往兼收并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唐朝自身文化。
答案:(1)长安。
(2)交往国家众多,往来人数众多,交往频繁,人员身份多样,水路、陆路并进。
(3)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统治者重视。
(4)丰富了唐朝文化。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