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中学2025届模拟试卷(一)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与商代相比,表中西周时期“天下观”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天下观 商代 西周
维度 空间结构 四方十中商 九州五服制
政治认同 神权中心 天命+德治
族群认知 多方、羌方等异族称“方” 华夏夷狄分野
礼制表达 祭祀四方神 郊祀天地制度
A.神权统治的加强 B.治国理念的进步
C.华夏认同的形成 D.宗法血缘的削弱
2.丧葬是基于原始祖先崇拜的礼仪活动,在汉代尊崇儒术的背景下,逐渐与儒家伦理观紧密结合在一起。下列关于墓葬画像的描述能够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西汉晚期卜千秋墓脊顶灵魂升仙图
B.汉代石墓画像多有周公辅成王故事
C.北魏江阳王墓穹顶绘制银河天象图
D.魏晋墓葬画像中常见飞天、佛塔图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移民倾向于从中原奔向周边地区,因此汉族文化也呈现从长安与洛阳向四周播散的状态;原居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则大量地涌向中原地区并带来了异彩纷呈的文化。这主要说明该时期移民
A.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融合 B.增强了南北之间的理解与接纳
C.引发了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 D.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4.隋文帝开皇年间,陆法言编订《切韵》一书,据陆法言所说,《切韵》之目的在于创建一个可以广泛应用的音韵之规范。他还指出,当时各地的文人发音都非雅音,所以非常需要如此韵书。《切韵》的编订
A.便利了文化交流 B.扩大了选官基础
C.实现了思想统一 D.推动了方言传播
5.宋代将“赋以重禄,别无职业”“优之以爵禄,而不责以事权”“怙势犯法,绳以重刑”作为处理外戚和宗室的原则,所以在两宋几百年间,“吕、武之变不生于肘腋”。这反映了宋代
A.崇文抑武政策成效显著 B.社会控制的日渐松弛
C.科举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D.防弊之政的逐步完善
6.顾炎武严厉批判魏末正始(240-248年)名士,认为他们“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导致“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这说明顾炎武意在
A.否定魏晋玄学崇尚空谈 B.捍卫传统儒家三纲五常
C.重实践以恢复明朝统治 D.借鉴历史解决现实问题
7.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欧洲人到达亚洲的路程可以节省5000~12000千米。英国的工业品运往中国的成本随之大大降低,从而加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受此影响
A.洋务民用企业创办加快 B.通商口岸进一步地增多
C.英国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8.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列强看来,与其等着一味守旧的清政府最终被革命推翻,不如督促清政府实行改革以保持甚至扩大它们在华的既得利益。正是基于此,清末新政出现了。按该学者的理解
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新政具有民族救亡的色彩
C.改革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D.清末新政顺应了历史潮流
9.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在联合政府领导下)我们对于资本主义应采取调节的政策,成立商品合作社扶助小手工业者,废除苛捐杂税培植小商业者,发展国防工业与资本主义展开竞争,大胆地让资本主义去发展而不是压制资本主义。”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中国社会性质尚未改变
C.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至城市 D.解放战争需要物质基础
10.宣传画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宣传画的内容多是对一个时代的反 1955五年計劃的第三年映。右面是我国历史上某个时代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体现了当时是具有决定意義的一年
A.社会浮夸风大行其道
B.建设规划脱离了客观实际
C.经济建设的方兴未艾
D.国民经济取得了初步恢复
11.20世纪90年代,统一战线提出了崭新的统战政策和话语,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成为统战工作新领域,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这些政策和话语的提出
A.反映了改革开放的社会变化 B.说明统战工作是党的工作中心
C.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D.壮大社会主义领导阶级的力量
12.金雀花王朝君主的加冕仪式包括认证、宣誓、涂圣油、被授予王权象征物、登基等,其中涂抹圣油被视为其中最神圣的环节,大主教将圣油涂抹在君主手上、胸部和头上。据此可以推断金雀花王朝属于
A.古巴比伦 B.古代希腊 C.中古英国 D.笈多帝国
13.法国启蒙运动分化成以伏尔泰为首的保皇主义者、以孟德斯鸠为首的议会主义者和以卢梭为首的共和主义者三个阵营。美国启蒙运动中,杰弗逊的激进主义、麦迪逊的温和论与汉密尔顿的美国式托利主义都有各自坚定的拥趸。英格兰和德意志也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启蒙思想家
A.思想价值取向殊途而同归 B.社会理想与政治实践相结合
C.内部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 D.尚未构建起系统的理论体系
14.1880-1920年代,法国宣称为推动文明进步,在非洲修建了圣路易、达喀尔一库里克罗等铁路。铁路修建期间,超过20万非洲劳工被强制征调,死亡率高达40%。与此同时,法国传教士在铁路沿线开设学校,“土著儿童必须学习法语和基督教教义”。这些行动主要体现了
A.交通教育改造的进步性 B.民族解放的艰难性
C.经济文化侵略的协同性 D.殖民主义的破坏性
15.联共(布)在1926年的有关决议中提出“彻底肃清资产阶级(耐普曼、富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劳动群众的政治影响的残余”;在1927年提出了在工商业领域对私人资本“采取更坚决地从经济上加以排挤的政策”。当时联共(布)的这些提法
A.是“以退为进”的经济发展策略 B.纠正了新经济政策一些错误做法
C.是助推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之举 D.强化了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对抗
16.下表是二战后部分西欧国家的政府文件,据此可知
国家 时间 文件名称
意大利 1944年 《1945-1948年战后重建计划》《1948-1950年全国协调的新建设计划》
法国 1946年 《现代化与装备计划1947-1953》
英国 1960年 《1961-1966年英国的经济增长》《1964-1970年全国计划》
A.西方国家转向计划经济模式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C.有效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D.西欧国家经济逐步走向区域联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20分,第19题16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蒙元时期的民族政策,是以蒙古帝王为中心,从而规范和引导社会成员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的总和。据《出使蒙古记》记载:成吉思汗时期,大量的技工和奴隶被迁徙到蒙古草原。他们“被算作鞑靼人的一员”。元朝统一全国后,蒙古族人散布于国内广大区域,形成与其他民族错杂而居的局面。这种混居的状态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以及现实意义。而“四等人制”则是元朝根据征服顺序的先后来划分的,并无特别的民族分化倾向。
-摘编自马巍《蒙元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清朝遵循“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与“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政治原则,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制定和实施了恩威并用、剿抚并施的民族政策。在处理民族事务方面,“区别对待,因俗而治”。雍正皇帝曾明确要求“从俗从宜”“各安其俗”,在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进行统治,以构建不同民族的共同利益基础。
-摘编自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混居的状态”的现实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清朝前期在构建不同民族共同利益基础时所采取的措施。(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由于国内没有一个较好的金融体系支撑,法国只能长期依赖荷兰的金融市场,在接受高利率和苛刻的条件下,波旁王朝也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法国军队。······拿破仑于1800年创立法兰西银行,旨在稳定货币流通、规范信贷体系,这一举措缓解了革命后法国混乱的金融局面,但也因战争需求导致后期过度依赖纸币发行,引发通货膨胀。······(光荣革命)保证议会在分配资金与监督财政资金的作用,并保护了商人阶层的利益。这些制度变革促使政府增强了承诺可信度,并极大完善了产权,随之发生一系列改变传统经济运行的“金融革命”,逐渐造就了繁荣的金融市场。随着英国议会制度的巩固,金融市场利率大幅下降,这不仅为英国开辟了广阔的、持久的财源,重点在于,英国的借款成本远低于对手。
-摘编自丁骋骋《金融市场:英法百年争霸的决胜关键》材料二 近年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法令,决定于3月23日起,对进口中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即232调整),中美贸易战正式开始。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企业7年内不得向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7月6日,美国对第一轮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正式征收25%的关税。针对美方发起的贸易战,2018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旨在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
-摘编自央视新闻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融市场是英法百年争霸的决胜关键”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初以来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围绕“世界经济与国家竞争”两者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古代阿拉伯文化在7至13世纪间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与跨文明融合模式。其学术成就尤为突出:学者们不仅翻译并保存了希腊、波斯、印度等文明的典籍(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印度的数字系统),还创立了代数学和光学理论,伊本·西那的《医典》更成为欧洲中世纪医学的权威教材。文化包容性体现在伊斯兰教“求知即信仰”的理念中,巴格达智慧宫汇聚了全球学者,研究涵盖天文学、哲学、文学等领域,诗人鲁米以波斯语创作的神秘主义诗歌将伊斯兰教义与苏菲派思想深度融合。通过陆海丝绸之路的贸易网络,阿拉伯商人传播了造纸术、指南针等技术,并将《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融入印度、波斯故事元素,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材料二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美洲印第安文明在殖民者的冲击下面临系统性崩溃。欧洲人带来的天花、麻疹等传染病导致阿兹特克人口骤减90%,印加帝国因劳动力短缺而土崩瓦解。政治上,西班牙殖民者摧毁原有部族政权,建立种族等级制度,强迫土著改信基督教并参与种植园劳动。文化层面,殖民者焚烧玛雅历法典籍、拆毁神庙,用《圣经》取代传统信仰,学者贝尔纳多·德·萨哈贡在《新西班牙志》中记载:“他们以摧毁“异教'象征物的方式,试图抹杀印第安人的精神根基。”经济上,殖民者引入马、牛等物种改变农业结构,过度开垦导致玛雅核心区荒漠化。尽管部分印第安文化通过隐秘传承得以延续(如纳瓦霍人的编织技艺),但整体文明体系已不可逆转地衰落。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阿拉伯文化的特征。(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印第安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10分)
雅礼中学2025届模拟试卷(一)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A A D D A A B C A C A C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20分,第19题16分,共52分)
17.(1)特点:民族性;包容性;阶级性;渐进性。(4分,任答两点)
意义:元朝多民族错杂而居的状态,有利于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民族问题实际;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6分,任答三点)
(2)措施:统一全国少数民族事务管理,如清朝设立理藩院等机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规范地方行政制度,如清朝设西宁办事大臣、吉林将军;借助联姻、册封等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如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在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通过军事斗争维护领土主权完整与稳定,如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还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6分,任答3点)
18.(1)合理性:英国的金融创新造就繁荣的金融市场;英国的金融体系优于法国;法国存在通货膨胀问题。(4分,任答两点)
局限性:英法争霸英国取得最后胜利还要考虑君主立宪制的制度优势、工业革命壮大经济实力、殖民地优势、海军优势等方面的影响。(4分,任答两点)
(2)论题:全球化中的世界经济,合则皆利,斗则俱伤。(2分)
阐述:人类进入20世纪的时候,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利已主义的转嫁危机的做法,高筑贸易壁垒、货币贬值和对外倾销,破坏了国际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导致世界市场分裂。这种以邻为壑的相互争斗,使世界经济更加混乱,大大加重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对本国经济造成更大伤害。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的教训,让“世界经济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竞争”,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以及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这就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1947年,致力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50-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8分)
由此可见,全球化中的世界,以邻为壑的相互争斗,在伤害他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同时,也将伤害本国经济;而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则将大大促进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2分)
19.(1)特征:吸收外来文化;重视实用技术;促进文明交流。(也可表述为“开放性,包容性,独特性,多元性”等)(6分,任答三点)
(2)原因:欧洲殖民者带来的疾病,导致人口锐减;殖民统治对印第安文化的破坏;过度开垦土地引发生态灾难;长期孤立发展,文明水平较低。(6分,任答3点)
认识:互相学习推动进步;尊重多样性,当今应保护濒危文化;避免文化霸权,促进多元共生。(4分,任答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