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适应性考试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语 文
【前言】(6分)
1.(1)①祥 ②焕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
(2)A 评分标准:共1 分。
(3)示例 1:是中秋节皎洁月光下的团圆期盼 示例 2: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时的缅怀感恩
评分标准:共 1 分。言之有理即可。
2.C 评分标准:共1分。
3. 喜上眉梢 评分标准:共 1分。
【解元宵之谜】(8 分)
4.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评分标准:共 6 分。每空 1 分,有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5.渲染“北京城元宵放灯”的热闹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灯火通明的节日环境为时迁放火制造混乱
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吴用等梁山好汉借助元宵节热闹环境智取大名府,体现他们机
智勇敢的特点。 评分标准:共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赏中秋美文】(16 分)
6.①赠送 ②买 ③原因,缘故 评分标准:共 3 分。
7.D (A.叫作,称作 B.比 C.到,靠近 D.来,用来;因为) 评分标准:共 2 分。
8.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 评分标准:共 2 分。
9.赏月的游人,在街市上流连闲游,到天亮也不断(不尽、不散去)。
评分标准:共 2分。关注“徜徉于市、晓、绝”的意思。
10.①②两空填“会友、唱歌、赏剧、看戏”等均可 评分标准:共 2分。每空1分。
③热闹繁华(欢乐喜庆、活动丰富多样等) 评分标准:共 1分,写出一个即可得分。
④甲文描绘了南宋都城临安中秋节的热闹景象,是作者于元军攻陷临安之后所作。乙文描绘了晚明时期中
秋曲会的繁华盛景,是作者于明亡后所作。两文作者都借描绘前朝中秋盛景表达了缅怀往昔繁华、追忆前
尘往事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评分标准:共 4 分。内容概括 2 分,情感表达 2 分。酌情给分。
【析重阳诗歌】(5 分)
11.①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 ②凄凉(悲凉、伤感、凄清等)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
12.①诗人在秋雨绵绵的重阳节登高远望,想到自己飘泊异乡,远离亲人,流露出思乡思亲和孤独之情。②
诗人借“多情”“自依依”的菊花,表现自己坚韧、高洁的品格和对菊花的赞美。
评分标准:共 3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
【话春节烟花】(13 分)
13.①火花突然迸散(猛然破裂或迸出) ②A ③春天美丽的景象/繁花盛开,如烟如雾的景象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各1分。
14.A (B 项中,爆炸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控性。C 项中烟花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非几乎没有受到影
响。D 项中市民只能在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燃放烟花爆竹。选项中除夕到正月十五范围超过限制燃放
时间。) 、 评分标准:共2分。
15.示例: 您的烟花艺术是在怎样的状态下产生的?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近即可。
16.选 B 。从秦汉至今,烟花发展不是一直平稳上升,而是有波折的,20 世纪初期因社会动荡,烟花发展
受到巨大冲击。B 曲线体现了烟花发展的上述特点,而 A曲线一直平稳上升,与烟花发展历史不符合。
评分标准:共 3 分。选择正确 1 分。
17. 示例 1:我认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是合理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护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
H 九年级语文答案 第 1页 共 2页
安全,有利于建设和谐、文明、宜居的城乡环境。但是烟花爆竹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和平的、开心的艺术,能增添节日喜庆的氛围,不应全面禁止。因此,我们应限时限地燃放烟花。
评分标准: 能作辩证分析,最高得3分。
示例 2:我认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是合理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护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
有利于建设和谐、文明、宜居的城乡环境。
示例 3:我认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是不合理的。因为烟花爆竹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和平的、开心的艺术,能增添节日喜庆的氛围,不应禁止。
评分标准 :单方面分析原因,最高得2分。
【品节日情思】(19分)
18. ①在伦敦,和沈刚伯喝葡萄酒到醉 ②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
③母亲过年在堂屋挂《王羲之换鹅》图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空1分。
19. “才”字写出返校走的时间很长,体现作者因除夕夜必须返校,内心的不情愿。“就”字写出作者因可
以回家过除夕,内心兴奋激动,走路飞快,很快到了家,与返校时形成对比。
评分标准:共 3 分。酌情给分。
20.①文章反复提到过年时听别人放爆竹,强调年幼时家境贫寒,买不起爆竹,突出作者觉得新年是没劲的、
冷淡的。②别人过新年的热闹场景与作者过年听别人放爆竹、躲债务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悲戚。③
反复提及过年听别人放爆竹,表明作者内心向往热闹的新年,渴望摆脱贫穷,憧憬美好生活。
评分标准:共 3 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
21.本文作者回忆自己在传统节日的经历。因家境贫寒,节日里只能听别人放爆竹,常被别人催债,体现生
活的艰难与苦涩;但期间也有好友的陪伴、老师的微笑、母亲的关爱,苦涩中又有温情。面对生活的种种,
作者既不落泪也不狂歌,平静淡然地接受。“抬头见喜”四个字体现了作者在生活的苦境中,仍对未来抱有
期许。
评分标准:共 4 分。酌情给分。
22. 示例:(1)我在除夕夜不得不离开母亲回到学校,内心无奈痛苦。学监笑着让我回去,他的“这一笑”
让无奈痛苦的我内心得到慰藉,体会到人间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所以永远印在我心中。
评分标准:共 2 分。
(2)《朝花夕拾》里不识字的保姆阿长想方设法为我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她对我
朴素的关爱,为此我深受震动、倍觉感激,并永生难忘。
(《简爱》书中简爱在洛伍德学校读书时不小心摔碎了石板,被校长羞辱并罚站在凳子上。在简爱感到愤怒
绝望时,海伦从她身边经过,对她微笑、安慰她并给她带来咖啡和面包,海伦的理解和支持带给简爱以力
量和鼓励,让她永远铭记在心。)
评分标准:共4分。酌情给分。
23.作文(50 分)
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全卷书写分3分。
H 九年级语文答案 第 2页 共 2页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适应性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次试题卷共6页,23小题。满分12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答题纸规
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
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前言】
中华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它是端午节粽子香里飘着的屈原故事,是▲
,也是
除夕夜烟花绽放出的满天祝福。传统节日,常常洋溢着(xig)①▲和欢乐的气氛,
从父母捧出的中秋月饼,到孩子贴上的春联、窗花,节日文化承载着千年智慧,传统习俗凝
聚着民族之魂,它们在延续中(huan)②▲发新生。
让我们在节日中体悟,在民俗中穿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探寻中华文明无尽的宝藏。
1.阅读【前言】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xing)①▲_和(huan)②▲_发
(2)文中加点的“气氛”、“宝藏”两个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
A.fenzàng
B.fen cang
C.fenzàng
D.fen cang
(3)请在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句子,与前后句构成排比。(1分)
▲
2.贴春联。上联是“爆竹千声同驱瘴”,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择合适的下联(▲)(1分)
A.数点梅花同开颜
B.桃符悬门齐贺喜
C.烟花万朵共迎春
3.剪窗花。窗花图案寓意丰富,常用谐音传递美好愿景。参照示例,完成成语填空。(1分)
成语:连年有余
成语:
【解元宵之迷】
4.猜灯谜。下图每个灯笼中都有一句美好的寄语,请根据语意猜出诗句。(6分)
府1
1比己
极反
天裤
初
H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6页)
5.名著中的元宵节。下面是《水浒传》中的一个情节,请结合提示,完成表格内容。(2分)
故事情节
描写元宵节环境的作用
“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
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趁此佳节,梁山泊宋江守寨,吴用引八路人马进驻城下。时迁
在北京翠云楼放火,趁乱救出卢俊义、石秀等人…
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
【赏中秋美文】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中秋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
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月桂香飘,银蟾光满。此日,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
意。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者,解衣市酒,
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徜样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
不禁故也。
(节选自吴自牧《梦粱录》①,有删改)
【乙】闰中秋
崇祯七年闰中秋,会各友于蕺山亭。每友携斗酒、蔬果、红毡一床,席地鳞次坐。缘山
七十余床,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
诸酒徒轰饮,酒行如泉。命小僮于山亭演剧十余出,妙入情理,拥观者千人,无蚊虻声,四
鼓方散。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②,有删改)
【注】①《梦粱录》是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成书于元军攻陷临安之后。自序有“时异
事殊”“缅怀往事,殆犹梦也”之语。②《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张岱所著,成书于明亡之后。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语
参考方法
解释
民间以月饼相遗
结合语境法
①▲
解衣市酒
课内迁移法:愿为市鞍马
②▲
盖金吾不禁故也
联系成语法:无缘无故
③▲
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谓之“中秋”
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B.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临轩玩月
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D.以酬佳节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8.请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
9.翻译下面句子。(2分)
玩月游人,徜祥于市,至晓不绝。
H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