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22课盛世危机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它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但自乾隆以后,它犹如落日余晖,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文字中的“它”是指 ( )
A.明朝前期 B.康熙时代
C.康乾盛世 D.明清时期
2.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下列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3.右图中商店林立,有引人注目的商店招牌、熙熙攘攘的行人,是清朝前期北京前门商业区繁荣景象的再现。这种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
①积极吸收汉文化 ②勤于政事
③奖励农桑 ④兴修水利
⑤严惩贪污 ⑥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4.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5.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6.两宋和清朝有一方面政策恰恰相反,表现在 ( )
A.加强封建统治上 B.发展农业生产上
C.科举考试上 D.对外贸易上
7.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 )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8.《乾隆御制诗》中有云:“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下列选项中对其思想评价最准确的是 ( )
A.固守传统,重商抑农 B.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 D.学习西方,变法通商
9.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 )
A.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B.使中国彻底免遭西方入侵
C.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
D.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10.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们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中西方人种差异
C.中国文人的偏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1.与清朝统治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时的世界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二、非选择题
12.唐太宗、康熙、乾隆是我国古代较为杰出的帝王,“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请回答:
(1)你认为评价封建盛世的“指标”应该包括哪些要素
(2)唐太宗特别重视和谐民族关系。他在位时期执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列举康熙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的措施和抗击外来侵略进行的斗争。
(4)“康乾盛世”之中潜伏着危机。清朝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落在何时 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炼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及明确明清时期最辉煌的时代。从明朝中期到清朝前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的时期。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而康熙与乾隆之间为雍正帝统治时期,故“康乾盛世”应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时期。故正确答案为C。
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别能力。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③④⑤符合题意,是“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而⑥大兴文字狱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
(1)政治局面安定。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
(2)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贸易顺差。
(3)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美洲的玉米、花生、番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保存旧中国”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5.【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比较能力。两宋时期鼓励海外贸易,而清朝却采取严厉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8.【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可以看出是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9.【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A、C、D皆为闭关政策的后果,但它并没有使中国彻底免遭西方入侵,正是由于这种政策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世界的茫然无知。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1.【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辨析能力。当清朝逐渐走向衰落的时候,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进行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大机器生产,强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中国。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第(1)题可以依据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的表现归纳整合。第(2)题,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少数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第(3)题依据所学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的措施”和“抗击外来侵略进行的斗争”两方面回答。从乾隆后期起,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这种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据此分析回答第(4)题。
答案:(1)如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人丁兴旺、民族和谐等。(意思相近即可)
(2)开明的民族政策。
(3)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册封班禅五世;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抗击外来侵略:组织雅克萨之战,大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4)乾隆后期;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