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四川卷)02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载人飞艇的气囊内填充的气体是( C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氦气 D.氮气
2.第5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本主题不相符的是( B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
3.下列粗盐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D )
4.小东同学将少量医用酒精涂在手背上,先感到手背凉凉的,后闻到了酒精的气味,过一会儿发现酒精不见了,气味也变淡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手背凉凉的: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
B.闻到了酒精的气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酒精不见了: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气味变淡了:分子的总数减少
5.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B )
A.明矾可用于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B.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C.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保护水体环境
D.实施雨污分流,改善城市环境
6.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Ca(NO3)2、KNO3、NH4Cl、Ca(H2PO4)2等,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B )
A.Ca(NO3)2 B.KNO3
C.NH4Cl D.Ca(H2PO4)2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盐酸常用于除铁锈
B.碳酸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D.活性炭常用于冰箱除味剂
8.“碳家族”中相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 )
A.石墨作电车的电刷——质软
B.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C.干冰作制冷剂——升华放热
D.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可燃性
9.氯原子、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符号“2Cl”可表示2个氯元素
C.图中“+”表示两种原子带正电荷
D.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0.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 )
1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A )
选项 物质 杂质 方法
A H2 H2O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B N2 O2 通过灼热的炭层
C KCl 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NaNO3溶液 Mg(NO3)2 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
13.★KNO3、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a点表示在18 ℃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
B.在70 ℃时,将238 g 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74 g KNO3
C.d点对应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D.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14.★下列化学反应中y与x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A )
选项 发生的化学反应 x y
A 向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质量 沉淀质量
B 向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反应时间 固体质量
C 水的电解 氢气体积 氧气体积
D 向盛有一定量生锈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稀盐酸质量 气体质量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15.(10分)农业生产与化学息息相关,化学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纯棉衣服由于吸水性和透气性好,穿着舒适,深受人们喜爱。棉花属于天然(选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2)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糖类。合理施肥是小麦增产的最有利措施,下列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C(填字母序号)。
A.CO(NH2)2 B.Ca3(PO4)2 C.KNO3
(3)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等配制成的杀菌剂。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蓝色斑点的主要成分是Cu(OH)2(填化学式)。
(4)一粒好种,万担好粮。农业生产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配制150 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24 kg。
16.(10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燃油车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有面临枯竭的危险,且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为改变这一困境,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来源。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自放电小、充电快速、工作温度范围较宽等优点。它主要依靠锂离子(Li+)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进行工作。放电时,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状态;充电时则相反。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占成本比例较低,正极材料占成本比例较高,大约占电池成本的30%。目前已批量应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钴镍锰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不同正极材料的性能如表所示。
正极材料 能量密度(mAh/g) 平均输出电压(V) 循环次数
钴酸锂 135~145 3.6 ≥300
钴镍锰酸锂 155~190 3.5~3.6 ≥800
锰酸锂 100~120 3.7~3.9 ≥500
磷酸铁锂 130~150 3.2~3.3 ≥2 000
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量会缓慢衰退、不耐受过充过放。储存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也会缓慢衰退,衰退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容量减小百分率来表示,衰退速率与充电电量和储存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优异的锂离子电池将会被广泛应用。
(1)锂离子电池的优点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合理即可)(任写两点)。
(2)由表可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最高的是钴镍锰酸锂。除表中数据外,工业上大量生产该材料,还应考虑的因素有生产成本(或环境友好程度、安全性等,合理即可)(写一条即可)。
(3)根据图分析,下列储存条件最优的是A(填字母序号)。
A.充电电量50%,储存温度25 ℃
B.充电电量100%,储存温度40 ℃
C.充电电量50%,储存温度40 ℃
D.充电电量100%,储存温度25 ℃
(4)为提高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锂元素的回收率,废旧电池拆解前应进行的处理是对电池进行充分放电(合理即可)。
17.(10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产生三种氧化物B、C、D(分解过程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已知,常温常压下B为液体,D为气体,I为HCl,J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K和N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略去)。
(1)写出碱式碳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H2O+CO2↑。
(2)C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D与焦炭生成H的反应是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向L和M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为纯净物,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有两种情况。
(5)H与J反应生成K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3Fe+4CO2。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8.(10分)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
【界定任务】小英同学认为,首先了解制作简易供氧器的供氧原理再确定制取装置。同学们一致认为制作简易供氧器还需要考虑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制得氧气的纯度、制氧剂的用量和配比等。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等确定收集装置。
【建构模型】
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AC(或AE)(填字母),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模仿改造】
化学制氧机(原理图如图1)利用过碳酸钠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产生氧气。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2)验证加湿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
(3)制氧机内部气流采用高压进低压出(即产生的气体在高处聚集,经导管从低处进入加湿过滤仓)的方式,可能的原因有有利于气体排出,有利于提纯氧气(合理即可)。
(4)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B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D.制得气体是否纯净
E.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F.是否安全、环保
【评价反思】
展示环节,小英同学所在小组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如图2)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在导管出口处加装一个带有调气阀的鼻氧管,以提高适用性。
19.(10分)氢氧化钙Ca(OH)2是常见的碱,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研究CO2的性质时偶然发现,澄清石灰水升温时有固体析出(不考虑水的蒸发),为探究析出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与假设】析出的固体是Ca(OH)2。
(1)你认为提出此猜想的依据是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探究与结论】
(2)为验证此猜想,小庆同学提出实验方案:将固体过滤出,重新加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测定溶液的pH。经测定,室温下溶液的pH为12,小庆同学认为固体中存在Ca(OH)2。
小娜同学提出另一种实验方案:将升温后变浑浊的石灰水恢复至原温度,若溶液恢复澄清则证明猜想成立。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现象与猜想不一致,她观察到石灰水中仍有少量白色固体。因此得出实验结论:析出的固体中除了Ca(OH)2还混有少量CaCO3。你认为存在CaCO3的原因是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上述实验过程中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为: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4)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率慢,可能的原因是 ab (填字母序号)。
a.滤纸没紧贴漏斗内壁 b.固体颗粒堵塞了滤纸孔隙 c.滤纸破损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20.(8分)兴趣小组同学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就用它来测定某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称取5.5 g干燥的鸡蛋壳(杂质不参加反应)于烧杯中,再将75 g该稀盐酸分3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得到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 0.5 0.5
请计算:
(1)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5 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解:设5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 g x
= x=3.65 g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四川卷)02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载人飞艇的气囊内填充的气体是( C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氦气 D.氮气
2.第5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本主题不相符的是( B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
3.下列粗盐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D )
4.小东同学将少量医用酒精涂在手背上,先感到手背凉凉的,后闻到了酒精的气味,过一会儿发现酒精不见了,气味也变淡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手背凉凉的: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
B.闻到了酒精的气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酒精不见了: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气味变淡了:分子的总数减少
5.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B )
A.明矾可用于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B.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C.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保护水体环境
D.实施雨污分流,改善城市环境
6.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Ca(NO3)2、KNO3、NH4Cl、Ca(H2PO4)2等,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B )
A.Ca(NO3)2 B.KNO3
C.NH4Cl D.Ca(H2PO4)2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盐酸常用于除铁锈
B.碳酸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D.活性炭常用于冰箱除味剂
8.“碳家族”中相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 )
A.石墨作电车的电刷——质软
B.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C.干冰作制冷剂——升华放热
D.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可燃性
9.氯原子、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符号“2Cl”可表示2个氯元素
C.图中“+”表示两种原子带正电荷
D.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0.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 )
1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A )
选项 物质 杂质 方法
A H2 H2O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B N2 O2 通过灼热的炭层
C KCl 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NaNO3溶液 Mg(NO3)2 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
13.★KNO3、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a点表示在18 ℃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
B.在70 ℃时,将238 g 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74 g KNO3
C.d点对应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D.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14.★下列化学反应中y与x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A )
选项 发生的化学反应 x y
A 向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质量 沉淀质量
B 向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反应时间 固体质量
C 水的电解 氢气体积 氧气体积
D 向盛有一定量生锈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稀盐酸质量 气体质量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15.(10分)农业生产与化学息息相关,化学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纯棉衣服由于吸水性和透气性好,穿着舒适,深受人们喜爱。棉花属于天然(选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2)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糖类。合理施肥是小麦增产的最有利措施,下列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C(填字母序号)。
A.CO(NH2)2 B.Ca3(PO4)2 C.KNO3
(3)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等配制成的杀菌剂。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蓝色斑点的主要成分是Cu(OH)2(填化学式)。
(4)一粒好种,万担好粮。农业生产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配制150 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24 kg。
16.(10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燃油车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有面临枯竭的危险,且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为改变这一困境,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来源。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自放电小、充电快速、工作温度范围较宽等优点。它主要依靠锂离子(Li+)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进行工作。放电时,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状态;充电时则相反。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占成本比例较低,正极材料占成本比例较高,大约占电池成本的30%。目前已批量应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钴镍锰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不同正极材料的性能如表所示。
正极材料 能量密度(mAh/g) 平均输出电压(V) 循环次数
钴酸锂 135~145 3.6 ≥300
钴镍锰酸锂 155~190 3.5~3.6 ≥800
锰酸锂 100~120 3.7~3.9 ≥500
磷酸铁锂 130~150 3.2~3.3 ≥2 000
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量会缓慢衰退、不耐受过充过放。储存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也会缓慢衰退,衰退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容量减小百分率来表示,衰退速率与充电电量和储存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优异的锂离子电池将会被广泛应用。
(1)锂离子电池的优点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合理即可)(任写两点)。
(2)由表可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最高的是钴镍锰酸锂。除表中数据外,工业上大量生产该材料,还应考虑的因素有生产成本(或环境友好程度、安全性等,合理即可)(写一条即可)。
(3)根据图分析,下列储存条件最优的是A(填字母序号)。
A.充电电量50%,储存温度25 ℃
B.充电电量100%,储存温度40 ℃
C.充电电量50%,储存温度40 ℃
D.充电电量100%,储存温度25 ℃
(4)为提高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锂元素的回收率,废旧电池拆解前应进行的处理是对电池进行充分放电(合理即可)。
17.(10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产生三种氧化物B、C、D(分解过程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已知,常温常压下B为液体,D为气体,I为HCl,J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K和N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略去)。
(1)写出碱式碳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H2O+CO2↑。
(2)C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D与焦炭生成H的反应是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向L和M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为纯净物,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有两种情况。
(5)H与J反应生成K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3Fe+4CO2。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8.(10分)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
【界定任务】小英同学认为,首先了解制作简易供氧器的供氧原理再确定制取装置。同学们一致认为制作简易供氧器还需要考虑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制得氧气的纯度、制氧剂的用量和配比等。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等确定收集装置。
【建构模型】
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AC(或AE)(填字母),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模仿改造】
化学制氧机(原理图如图1)利用过碳酸钠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产生氧气。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2)验证加湿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
(3)制氧机内部气流采用高压进低压出(即产生的气体在高处聚集,经导管从低处进入加湿过滤仓)的方式,可能的原因有有利于气体排出,有利于提纯氧气(合理即可)。
(4)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B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D.制得气体是否纯净
E.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F.是否安全、环保
【评价反思】
展示环节,小英同学所在小组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如图2)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在导管出口处加装一个带有调气阀的鼻氧管,以提高适用性。
19.(10分)氢氧化钙Ca(OH)2是常见的碱,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研究CO2的性质时偶然发现,澄清石灰水升温时有固体析出(不考虑水的蒸发),为探究析出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与假设】析出的固体是Ca(OH)2。
(1)你认为提出此猜想的依据是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探究与结论】
(2)为验证此猜想,小庆同学提出实验方案:将固体过滤出,重新加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测定溶液的pH。经测定,室温下溶液的pH为12,小庆同学认为固体中存在Ca(OH)2。
小娜同学提出另一种实验方案:将升温后变浑浊的石灰水恢复至原温度,若溶液恢复澄清则证明猜想成立。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现象与猜想不一致,她观察到石灰水中仍有少量白色固体。因此得出实验结论:析出的固体中除了Ca(OH)2还混有少量CaCO3。你认为存在CaCO3的原因是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上述实验过程中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为: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4)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率慢,可能的原因是 ab (填字母序号)。
a.滤纸没紧贴漏斗内壁 b.固体颗粒堵塞了滤纸孔隙 c.滤纸破损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20.(8分)兴趣小组同学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就用它来测定某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称取5.5 g干燥的鸡蛋壳(杂质不参加反应)于烧杯中,再将75 g该稀盐酸分3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得到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 0.5 0.5
请计算:
(1)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5 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解:设5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 g x
= x=3.65 g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