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1 13:3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竹影》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竹影》为新语文读本“步入艺术之门”单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自读篇目,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听父亲讲解中国画的知识。在文中丰子恺先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儿时的一段美好记忆,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饱含了他对父亲谆谆教导、平等民主、关注孩子和谐发展的教育方式理念的感激之情。
【目标定位】
1.学习品味生动的句子
2.在品读中感受烂漫的童趣,领悟作者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品味生动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童心、艺术、爸爸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品味生动的句子时,一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容易把“品味”概念化,统一模式地说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等等”这样一个套路;另一方面总是参看教参或教师的解读,拾人牙慧的浅阅读;甚至还有曲解文本的误解读等等,这些不良的阅读,需要我们花心思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深层次的细读,尤其是对这样一篇耐咀嚼的佳作。
本文可研究点很多,面面俱到的研读是不可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研究文章生动点上,在品读细读上下功夫。我抓住品味景、品味童趣、品味爸爸的形象三个方面作深入文本的细读。希望学生在阅读课中学习到解读文本的一些方法、路径。
【教学流程】:
一、游戏话题导入,整体感知
小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玩过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游戏?觉得很有趣,有时也会因此遭到长辈的责骂,能否说一说让大家分享一下。(提示游戏特点:幼稚、有趣、模仿、破坏、富有创造性)
想不想知道著名艺术家丰子恺笔下的小伙伴玩了什么游戏?会有怎样的乐趣?
快速读课文?要求:标上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好或不理解的句子。
二、品味朗读,体验生动
1、小伙伴玩什么游戏(描竹影)
2、是在什么环境下做游戏?
(婆娑的竹影,朦胧的月光,牵动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心)
3、这些景在孩子的眼里有什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
(1)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幽暗”细腻而贴切的描绘出太阳落山后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昏暗而有点清冷的感觉;“电影中的一幕”指“放映”。把这种幽暗朦胧的光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充满着美感。
(2)“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的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乏了油的灯”比喻光线变弱,“守定”就是慢慢欣赏;“一跳一跳”不能换成“慢慢”它与灯光照应,充满着动感。生动的写出了天空光线变化的全过程。
(3)“原来月亮……变成了短音阶了”
“放出她的清光”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光的一泻千里。
“长音节--明朗、扩张;短音节—柔和、退缩。写出了日光、月光的特点以及变化过程。
(4)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
”隐“写出了月光的若隐若现;”“她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月光从高处照下来的竹影。“切”字用得好,不能用“分”得理由是竹叶形状像刀,“闪烁”写出了竹影摆动使月影也不断变化的美。
(5)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分离……好像脱了版的印刷等等
谁与谁“参差不齐”?写出了“竹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墨竹”的移位,用“脱了版的印刷”比喻新颖,生动描绘出月亮升高“竹影”与原先在水门汀上画的“墨竹”不吻合,形成叠影的美妙画面。
方法提示:若说不好为什么生动的原因,可作如下思考①写什么样的景?突出景的什么特点?②抓关键词赏析,换成另一种表述有什么不好?
4、清风明月的夜晚多么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多么好听!竹影,斑斑驳驳、摇曳生姿,孩子们的心也随之摇荡,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孩子活泼、淘气的天性? (8分钟左右)
(1)写月光下的人影“门口一个黑影……向我们跳将过去”
---让孩子模仿青蛙状,体会本句。
(2)课文写月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
--让学生尝试画漫画(动怒的人)
(3)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的摇动他的两脚。---对比
---大大咧咧式的淘气,和没有大人在场的无拘无束。
(4)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注意力转向了别处
--思考没有结果马上转移, ( http: / / www.21cnjy.com )符合孩子的心理-三分钟热度,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本文对“注意了容易转移”的描写,还有没有在别处提到?--看天、看月、看竹影、描竹影。
(5)“大家蹲下去,……许多竹叶来”
--好奇、专注
(6)描竹影时,一边画,一边富有想象的说:这是校长房间里的横幅。这是我家堂前的立轴,这是…
---觉得自己就是大师。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还原当时情景,用心体会童心童趣。
5、看到爸爸出现时,孩子们有什么反应?为什么?(7分钟左右)
6、、当爸爸看到我们画竹影时,有什么反应?
7、爸爸的举动又引发了孩子对什么的好奇?
他明明是来的很久(全看在眼里);似乎很理解(尊重);立刻对他说(很快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蹲下来描竹影 一变画一边回答孩子们的提问。
(乘机助长,顺势引导--保护童心。)
8、孩子们对爸爸的艺术教育理解了吗?有什么依据?
---华明说:希望天不要落雨,洗去我们的“墨竹”—双引号的作用。
---看见吴昌硕的墨竹似 ( http: / / www.21cnjy.com )乎更有意味。---爸爸的讲解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了影响,孩子们有了新的领悟,不知不觉走进了艺术的大门。文章包含着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欣赏
出示几幅西方油画,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
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中西文艺的不同,并由学生合作赏析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一些不同画法)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几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四、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 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